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州。
師忻然引侍僧昔監藏。
子身乘驿。
即日南向。
及出都門。
雷雨冥晦。
由汴涉江洎于閩廣。
所至州城俱沾戒法。
八月抵潮陽。
館于開元寺。
有樞使月的迷失。
奉旨南行。
初不知佛。
其妻得奇疾。
醫禱無驗。
聞師之道禮請至再。
師臨其家盡取其巫觋繪像焚之。
以所持數珠加患者身。
驚泣乃蘇。
且曰。
夢中見一黑惡形人。
釋我而去。
使軍中得報喜甚。
遂能勝敵。
由是傾心佛化。
師謂門人曰。
潮乃大颠韓子論道之處。
宜建刹利生。
因得城南淨樂寺故基。
将求材。
未知其計。
寺先有河。
斷流既久。
庚寅五月大雨傾注河流暴溢。
适有良材泛集充斥。
見者驚詫鹹謂鬼輸神運焉。
樞使董工興創。
殿宇既完。
師手塑梵像。
齋萬僧以慶贊之。
嘗謂昔監藏曰。
吾不久有他往。
宜速成此寺。
後師還都。
奏田二十頃。
賜額寶積焉。
未幾召還。
相哥已伏誅矣。
癸已夏五上患股。
召師于内殿建觀音獅子吼道場。
七日而愈。
施白金五十錠。
叙及相哥谮師之語。
師以宿業為對。
宰臣莫不駭服。
上謂師曰。
師昔勸朕五台建寺。
令遣侍臣伯顔司天監蘇和卿等相視山形。
以圖呈師。
師曰。
此非小緣。
陛下發心寺即成就。
未幾上宴駕。
甲午四月成宗皇帝踐祚。
遣使召師。
師至慶賀畢。
奏曰。
昔成吉思皇帝有國之日。
疆土未廣。
尚不征僧道稅糧。
今日四海混同萬邦入貢。
豈因微利而棄成規。
倘蠲其賦則身安志專。
庶可勤修報國。
上曰。
師與丞相完澤商議。
奏曰。
此謀出于中書省官。
自非聖裁他議何益。
上良久曰。
明日月旦就大安閣釋迦舍利像前修設好事。
師宜早至。
翌日師登内閣。
次帝師坐。
令必阇赤朗宣敕旨。
顧問師曰。
今已免和上稅糧。
心歡喜否。
師起謝曰。
天下僧人鹹沾聖澤。
元貞乙未四月奉诏住大護國仁王寺。
敕太府具駕前儀仗。
百官護送。
寺乃昭睿順聖皇後所建。
其嚴好若天宮内苑移下人間。
是年遣使诏師問曰。
海都軍馬犯西番界。
師于佛事中能退降否。
奏曰。
但禱摩诃葛刺。
自然有驗。
複問曰。
于何處建壇。
對曰。
高梁河西北甕山有寺。
僻靜可習禅觏。
敕省府供給嚴護。
令丞相答失蠻上親染宸翰雲。
這句當怎生用心。
師理會者師的句當。
朕理會得也。
于是建曼拏羅依法作觀。
未幾捷報至。
上大悅。
壬寅春二月帝幸柳林遘疾。
遣使召雲。
師如想朕。
願師一來。
師至幸所就行殿修觀法七晝夜。
聖體乃瘳。
敕天下僧寺普閱藏經。
仍降香币等施。
即大赦天下。
上曰。
賴師攝護朕體已安。
即解頸七寶牌為施。
皇後亦解寶珠璎珞施之。
并施尚乘車辇騾馬白玉鞍辔金曼答喇黃白金各一錠官币十八匹。
禦前校尉丁人為師前導。
三月二十四日。
大駕北巡。
命師象輿行駕前。
道過雲州龍門。
師謂徒衆曰。
此地龍物所都。
或興風雨恐檠乘輿。
汝等密持神咒以待之。
至暮雷電果作四野震怖。
獨行殿一境無虞。
至上都。
近臣鹹謝曰。
龍門之恐賴師以安。
癸卯夏師示疾。
上遣禦醫候視。
師笑曰。
色身有限。
藥豈能留。
五月十八日。
師問左右。
今正何時。
對曰。
日當午矣。
師即斂容端坐面西而逝。
上聞悲悼不勝。
賜沉檀衆香就上都慶安寺結塔茶毗。
王及四衆莫不哀恻。
是月二十九日。
敕丞相答失蠻。
開視焚塔。
見師頂骨不壞。
舍利不計其數。
輪殊坐氈如故。
回奏。
加歎敕大都留守。
率承應伎樂迎舍利歸葬仁王寺之慶安塔焉。
世壽七十有四。
僧臘六十二。
秘密之教彼土以大持金剛為始祖。
累傳至師益顯。
⊙(戊申) 故有金剛上師之号焉。
武宗曲律仁惠宣孝皇帝即位。
改至大(十一月廿五日大赦) 瑞像計二千三百年矣。
(己酉) 造至大銀鈔(十月诏鑄大元通寶錢及至大通寶小錢。
十月十七日大赦) ⊙至大二年内翰趙孟俯奉敕撰臨濟正宗之碑。
佛法大智慧破一切有。
以大圓覺攝一切空。
以大慈悲度一切衆。
始于不言而至于無所不言。
無所不言而至于無言。
夫道非言不傳。
傳而不以言。
則道在言語之外矣。
是為佛法最上上乘。
如以薪傳火薪盡而火不窮也。
故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一笑之頃超然獨得。
尚何可以言語求哉。
自摩诃迦葉。
二十八傳而為菩提達磨。
始入中國。
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坐者九年。
達磨六傳而為能。
能十傳為臨濟。
臨濟生于曹州。
遊學江右。
事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檗便打。
如是三問三度被打。
辭往大愚。
理前話雲。
不知過在甚麼處。
愚曰。
黃檗恁麼老婆為汝得徹困。
猶覓過在。
師言下大悟歸鎮州築室滹沱河之上。
今臨濟院是也。
因号臨濟大師。
師之于道。
得大究竟。
繇臨濟而上。
至于諸佛。
諸佛之下。
至于臨濟。
前聖後聖無間然矣。
直指示人機若發矢。
學者聞之耳目盡喪。
表裡無據。
自能後禅分為五。
唯師所傳号為正宗。
一傳為興化獎。
再傳為南院颙。
三傳為風穴沼。
四傳為首山念。
又五傳為五祖演。
演傳天目齊。
齊傳懶牛和。
和傳竹林寶。
寶傳竹林安。
安傳海西堂容庵。
容庵傳中和璋。
璋傳海雲大宗師蕳公。
海雲性與道合。
心與法冥。
細無不入。
大無不包。
師住臨濟院。
能系祖傳以正道統。
佛法蓋至此而中興焉。
當。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在潛邸。
[婁 姿]屈至尊請問道要。
雖其言往複紬繹。
而獨以慈愛不殺為本。
師之大弟子二人。
曰可庵朗。
赜庵儇。
朗公度荜庵滿及太傅劉文貞。
儇公度西雲大宗師安公。
師以文貞公機智弘建。
使事○世祖皇帝。
當是時君臣相得策定天下。
深功厚德祖于元元。
卒為佐命之臣。
皆自此賢之也 元貞元年○成宗有诏。
迎西雲住天都大慶壽寺。
進承清問。
經曆三朝發撝玄言。
得諸佛智。
懸判三乘如一二數。
由是臨濟之道愈擴而大○今皇帝欽承○祖武。
獨明妙心。
刻玉為印。
以賜西雲。
其文曰。
臨濟正宗之印。
獨加師榮祿大夫大司空。
領臨濟一宗事。
仍诏立碑臨濟院。
且命臣孟俯為文。
稱揚佛祖之道。
以示不朽。
臣孟俯既叙其所傳授。
又系之銘。
銘曰。
佛有正法。
覺明妙心。
二十八傳。
至于少林。
赫赫少林。
師我震旦。
使為佛種。
不锲而斷。
傳十世後。
而得臨濟。
為道坦然。
如指而示。
又十六世。
是為海雲。
坐祖道場。
能紹厥聞。
維我○世祖。
誕膺天命。
威震九有。
維佛是敬。
聞師之名。
若古賢聖。
嘗進一言。
師忻然引侍僧昔監藏。
子身乘驿。
即日南向。
及出都門。
雷雨冥晦。
由汴涉江洎于閩廣。
所至州城俱沾戒法。
八月抵潮陽。
館于開元寺。
有樞使月的迷失。
奉旨南行。
初不知佛。
其妻得奇疾。
醫禱無驗。
聞師之道禮請至再。
師臨其家盡取其巫觋繪像焚之。
以所持數珠加患者身。
驚泣乃蘇。
且曰。
夢中見一黑惡形人。
釋我而去。
使軍中得報喜甚。
遂能勝敵。
由是傾心佛化。
師謂門人曰。
潮乃大颠韓子論道之處。
宜建刹利生。
因得城南淨樂寺故基。
将求材。
未知其計。
寺先有河。
斷流既久。
庚寅五月大雨傾注河流暴溢。
适有良材泛集充斥。
見者驚詫鹹謂鬼輸神運焉。
樞使董工興創。
殿宇既完。
師手塑梵像。
齋萬僧以慶贊之。
嘗謂昔監藏曰。
吾不久有他往。
宜速成此寺。
後師還都。
奏田二十頃。
賜額寶積焉。
未幾召還。
相哥已伏誅矣。
癸已夏五上患股。
召師于内殿建觀音獅子吼道場。
七日而愈。
施白金五十錠。
叙及相哥谮師之語。
師以宿業為對。
宰臣莫不駭服。
上謂師曰。
師昔勸朕五台建寺。
令遣侍臣伯顔司天監蘇和卿等相視山形。
以圖呈師。
師曰。
此非小緣。
陛下發心寺即成就。
未幾上宴駕。
甲午四月成宗皇帝踐祚。
遣使召師。
師至慶賀畢。
奏曰。
昔成吉思皇帝有國之日。
疆土未廣。
尚不征僧道稅糧。
今日四海混同萬邦入貢。
豈因微利而棄成規。
倘蠲其賦則身安志專。
庶可勤修報國。
上曰。
師與丞相完澤商議。
奏曰。
此謀出于中書省官。
自非聖裁他議何益。
上良久曰。
明日月旦就大安閣釋迦舍利像前修設好事。
師宜早至。
翌日師登内閣。
次帝師坐。
令必阇赤朗宣敕旨。
顧問師曰。
今已免和上稅糧。
心歡喜否。
師起謝曰。
天下僧人鹹沾聖澤。
元貞乙未四月奉诏住大護國仁王寺。
敕太府具駕前儀仗。
百官護送。
寺乃昭睿順聖皇後所建。
其嚴好若天宮内苑移下人間。
是年遣使诏師問曰。
海都軍馬犯西番界。
師于佛事中能退降否。
奏曰。
但禱摩诃葛刺。
自然有驗。
複問曰。
于何處建壇。
對曰。
高梁河西北甕山有寺。
僻靜可習禅觏。
敕省府供給嚴護。
令丞相答失蠻上親染宸翰雲。
這句當怎生用心。
師理會者師的句當。
朕理會得也。
于是建曼拏羅依法作觀。
未幾捷報至。
上大悅。
壬寅春二月帝幸柳林遘疾。
遣使召雲。
師如想朕。
願師一來。
師至幸所就行殿修觀法七晝夜。
聖體乃瘳。
敕天下僧寺普閱藏經。
仍降香币等施。
即大赦天下。
上曰。
賴師攝護朕體已安。
即解頸七寶牌為施。
皇後亦解寶珠璎珞施之。
并施尚乘車辇騾馬白玉鞍辔金曼答喇黃白金各一錠官币十八匹。
禦前校尉丁人為師前導。
三月二十四日。
大駕北巡。
命師象輿行駕前。
道過雲州龍門。
師謂徒衆曰。
此地龍物所都。
或興風雨恐檠乘輿。
汝等密持神咒以待之。
至暮雷電果作四野震怖。
獨行殿一境無虞。
至上都。
近臣鹹謝曰。
龍門之恐賴師以安。
癸卯夏師示疾。
上遣禦醫候視。
師笑曰。
色身有限。
藥豈能留。
五月十八日。
師問左右。
今正何時。
對曰。
日當午矣。
師即斂容端坐面西而逝。
上聞悲悼不勝。
賜沉檀衆香就上都慶安寺結塔茶毗。
王及四衆莫不哀恻。
是月二十九日。
敕丞相答失蠻。
開視焚塔。
見師頂骨不壞。
舍利不計其數。
輪殊坐氈如故。
回奏。
加歎敕大都留守。
率承應伎樂迎舍利歸葬仁王寺之慶安塔焉。
世壽七十有四。
僧臘六十二。
秘密之教彼土以大持金剛為始祖。
累傳至師益顯。
⊙(戊申) 故有金剛上師之号焉。
武宗曲律仁惠宣孝皇帝即位。
改至大(十一月廿五日大赦) 瑞像計二千三百年矣。
(己酉) 造至大銀鈔(十月诏鑄大元通寶錢及至大通寶小錢。
十月十七日大赦) ⊙至大二年内翰趙孟俯奉敕撰臨濟正宗之碑。
佛法大智慧破一切有。
以大圓覺攝一切空。
以大慈悲度一切衆。
始于不言而至于無所不言。
無所不言而至于無言。
夫道非言不傳。
傳而不以言。
則道在言語之外矣。
是為佛法最上上乘。
如以薪傳火薪盡而火不窮也。
故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一笑之頃超然獨得。
尚何可以言語求哉。
自摩诃迦葉。
二十八傳而為菩提達磨。
始入中國。
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坐者九年。
達磨六傳而為能。
能十傳為臨濟。
臨濟生于曹州。
遊學江右。
事黃檗問佛法的的大意。
檗便打。
如是三問三度被打。
辭往大愚。
理前話雲。
不知過在甚麼處。
愚曰。
黃檗恁麼老婆為汝得徹困。
猶覓過在。
師言下大悟歸鎮州築室滹沱河之上。
今臨濟院是也。
因号臨濟大師。
師之于道。
得大究竟。
繇臨濟而上。
至于諸佛。
諸佛之下。
至于臨濟。
前聖後聖無間然矣。
直指示人機若發矢。
學者聞之耳目盡喪。
表裡無據。
自能後禅分為五。
唯師所傳号為正宗。
一傳為興化獎。
再傳為南院颙。
三傳為風穴沼。
四傳為首山念。
又五傳為五祖演。
演傳天目齊。
齊傳懶牛和。
和傳竹林寶。
寶傳竹林安。
安傳海西堂容庵。
容庵傳中和璋。
璋傳海雲大宗師蕳公。
海雲性與道合。
心與法冥。
細無不入。
大無不包。
師住臨濟院。
能系祖傳以正道統。
佛法蓋至此而中興焉。
當。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在潛邸。
[婁 姿]屈至尊請問道要。
雖其言往複紬繹。
而獨以慈愛不殺為本。
師之大弟子二人。
曰可庵朗。
赜庵儇。
朗公度荜庵滿及太傅劉文貞。
儇公度西雲大宗師安公。
師以文貞公機智弘建。
使事○世祖皇帝。
當是時君臣相得策定天下。
深功厚德祖于元元。
卒為佐命之臣。
皆自此賢之也 元貞元年○成宗有诏。
迎西雲住天都大慶壽寺。
進承清問。
經曆三朝發撝玄言。
得諸佛智。
懸判三乘如一二數。
由是臨濟之道愈擴而大○今皇帝欽承○祖武。
獨明妙心。
刻玉為印。
以賜西雲。
其文曰。
臨濟正宗之印。
獨加師榮祿大夫大司空。
領臨濟一宗事。
仍诏立碑臨濟院。
且命臣孟俯為文。
稱揚佛祖之道。
以示不朽。
臣孟俯既叙其所傳授。
又系之銘。
銘曰。
佛有正法。
覺明妙心。
二十八傳。
至于少林。
赫赫少林。
師我震旦。
使為佛種。
不锲而斷。
傳十世後。
而得臨濟。
為道坦然。
如指而示。
又十六世。
是為海雲。
坐祖道場。
能紹厥聞。
維我○世祖。
誕膺天命。
威震九有。
維佛是敬。
聞師之名。
若古賢聖。
嘗進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