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

關燈
悟飯超然居士趙公。

    師預坐。

    忽忘舉筯。

    圓悟顧師而語超然曰。

    是子參得黃楊木禅也。

    師既為所激乘間扣曰。

    聞和上嘗問五祖話不。

    知記其答否。

    圜悟曰。

    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作麼生。

    五祖雲。

    描也描不成。

    畫也畫不就。

    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

    五祖雲。

    相随來也。

    師廓然脫去。

    知見玄妙。

    圜悟深可之。

    使掌記室着臨濟正宗記卑焉。

    分座令接納。

    繇是以竹篦應機施設電閃星飛。

    不容拟議叢林浩然歸重。

    右丞呂公舜徒奏。

    錫佛日之号。

    虜人犯順。

    欲名僧十數北去。

    師為所挾。

    會天竺密三藏。

    日與論義。

    密尤敬服。

    尋得自便趨吳門虎丘。

    聞圓悟遷雲居。

    欲往省觐。

    道金陵。

    待制韓公子蒼與語喜之。

    以書聞樞密徐公師川曰。

    頃見妙喜辯惠出流輩。

    又能道諸公之事業。

    衮衮不倦。

    實僧中祀梓也。

    抵雲居為衆第一座。

    譏诃佛祖辯搏無礙。

    圜悟亦讓其雄。

    會世擾攘。

    入雲居之西結庵于古雲門寺基。

    因以為名。

    閱二十年辟地湖湘轉仰山。

    邂逅竹庵圭禅師。

    相與還雲門。

    着頌古百餘篇。

    久之遊七閩。

    居海上洋嶼。

    師闵諸方學者困于默照。

    作辯邪正說以救其弊。

    泉南給事江公創庵小溪延請師居。

    缁素笃于道者畢集。

    未半年發明大事者數十人。

    鼎需思嶽彌光道謙遵璞悟本等。

    皆在焉。

    一日參政李公漢老。

    聞舉庭柏話有省。

    師可之及公疾革。

    作偈寄彌光。

    有深将法力荷雲門之句。

    師平居絕無應世意。

    圜悟在蜀聞之。

    囑丞相張公德遠曰。

    杲首座不出。

    無可支臨濟法道者。

    公尋還朝。

    适徑山虛席。

    必欲緻師。

    師幡然起赴。

    開法于臨安府治。

    唱圜悟之道。

    說法竟。

    侍郎馮公濟川問曰。

    師嘗言不作這蟲豸。

    今日為什麼敗阙。

    師曰。

    盡大地是個杲上座爾作麼生見。

    公無語。

    及居徑山。

    四方佳衲子靡然坌集。

    至一千七百。

    師無他約束。

    容其自律發明已見率常有之。

    上堂問答(具在本錄)時惠雲院忘丁生之谶。

    毀釋迦故像而新之。

    實紹興辛酉。

    夏五月也。

    師于是月。

    坐與張厚善。

    着逢掖編置衡州廖通直李繹。

    為結茅圃中。

    師既拘文不與衆俱。

    率令散處花藥開福伊山。

    時容其受道。

    門庭益峻。

    乃褒先德機緣間與拈提。

    離為三帙。

    目曰正法眼藏。

    前參政李公大發。

    時居镡津。

    翰林汪公彥章稅駕零陵。

    數通書問道。

    當軸者滋不悅。

    移師梅州。

    其地荒僻瘴疠。

    藥物不具。

    學徒百餘。

    羸糧從之。

    閱六稔斃者過半。

    師以道處之怡然。

    由是居民向化至繪師像。

    飲食必祀焉者有之。

     乙亥冬蒙恩北還。

    明年春複僧伽黎。

    尋領朝命住明州育王山。

    逾年有旨。

    改住徑山。

    天下宿衲複集如初。

    時上潛藩。

    雅聞師名。

    遣内都監詣山問佛法大意。

    師升堂有偈雲。

    豁開頂門眼。

    照徹大千界。

    既為法中王。

    于法得自在。

    仍作頌獻曰。

    大根大器大力量。

    荷擔大事不尋常。

    一毛頭上通消息。

    遍界明明不覆藏。

    上嘉美久之。

    建邸立。

    複遣内知客入山供養五百應真。

    請師說法。

    親書妙喜庵大字。

    并制贊寵寄曰。

    生滅不滅。

    常住不住。

    圓覺空明。

    随物現處。

    師升堂有偈曰。

    十方法界至人口。

    法界所有即其舌。

    隻馮此口與舌頭。

    祝吾君壽無間歇。

    億萬斯年注福源。

    如海滉漾永不竭。

    師子窟内産狻猊。

    鸑鷟定出丹山穴。

    為瑞為祥遍九垓。

    草木昆蟲皆歡悅。

    稽首不可思議事。

    喻如衆星拱明月。

    故今宣揚妙伽陀。

    第一義中真實說。

    師春秋高。

    求解寺任。

    辛巳春得旨退居院之明月堂。

    然宏法為人老而不倦。

    上即位特賜号大惠禅師。

    隆興建元自恣前一夕。

    有星殒于院之西。

    流光赫然。

    有聲如雷。

    師示微疾。

    八月九日學徒問候。

    師勉以宏道徐遣之曰。

    吾翌日始行。

    至五鼓親書遺奏。

    侍僧固請留頌。

    為寫四句擲筆就寝。

    湛然而逝壽七十有五。

    塔全身于堂之後。

     淳祐間晉陵尤煜号貳卿。

    嘗題大惠語。

    大惠說法從橫踔勵。

    如孫吳之用兵。

    而廣闊弘深不可涯涘。

    如大海水。

    魚龍飲者莫不取足。

    今舉平昔聞見二則朱文公少年不樂讀時文。

    因聽一尊宿說禅直指本心。

    遂悟昭昭靈靈一着。

    十八歲請舉。

    時從劉屏山。

    屏山意其必留心舉業。

    暨搜其箧。

    隻大惠語錄一帙爾。

    次年登科。

    故公平生深知禅學骨髓透脫關鍵。

    此上根利器。

    于此取足者也。

    煜早得于潘子善丈雲爾。

    因取語錄讀之。

    至老不敢釋手。

    往在舂陵。

    永嘉徐棘卿瑄。

    亦貶是邦。

    未幾忽遷象台。

    憂愁涕泣。

    煜授以所攜本。

    徐卿亟取讀之。

    達旦不寐。

    次日欣悅忘憂。

    與昨日夐然二人也。

    遂攜以去。

    手抄一本乃見還。

    後三年徐沒于貶所。

    臨終殆同遊戲。

    不疾沐浴而逝。

    此書之靈驗如此。

    蓋煜之親睹也(雲雲) ⊙诏蔣山大禅了明禅師。

    繼席徑山。

    師秀州陸氏。

    嗣大惠。

    化揚和王姑胥莊田供衆。

    歲收二萬斛。

    常住由是豐足。

     ⊙(甲申) 沙門祖琇号石室撰隆興佛運通論成行于世。

     (乙酉) 乾道元年。

     (丙戌) 诏靈隐道昌禅師住淨慈。

     (戊子) 诏上竺若讷講師。

    于四月八日。

    選五十僧入内觀堂。

    行金光明三昧。

    祈福邦家。

     金國十月一日。

    诏顗禅師于東京創清安禅寺。

    度僧五百。

    作般瑟于吒會。

     ⊙(己醜) 普庵禅師入寂。

    名印肅。

    袁州宜春餘氏子。

    六歲夢一僧點其心曰。

    汝他日當自省。

    既覺以意白母。

    視之當心有一點紅瑩。

    大似世之櫻珠。

    父母因此許從壽隆院賢公出家。

    年二十七落[髟/米]。

    越明年受戒。

    師容貌魁奇智性巧慧。

    賢器之。

    勉讀法華。

    師曰。

    嘗聞諸佛元旨必貴了悟于心。

    數墨巡行無益于事。

    遂辭師遊湖湘。

    谒大沩牧庵忠公。

    因問。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忠公豎起拂子。

    師遂有省。

    後歸受業院。

    紹興癸酉間有鄰寺慈化者。

    衆請住持無常住。

    師布衾紙衣晨粥暮食禅定外。

    唯閱華嚴經論。

    一日大悟遍體汗流。

    喜曰。

    我今親契華嚴境界。

    遂述頌曰。

    掜不成團撥不開。

    何須南嶽又天台。

    六根門首無人用。

    惹得胡僧特地來。

    自後發為言句動悟幽顯。

    有不期然而然者。

    一日忽有僧名道存。

    冒雪至。

    師目之喜曰。

    此乃吾不請之友矣。

    遂相與寂坐。

    交相問答。

    或笑或喝。

    僧曰。

    師再來人也。

    非久當大興吾教。

    乃指雪書頌而行。

    至斯慕向者衆。

    師乃随宜為說。

    或書偈與之。

    有病患者。

    折草為藥與之即愈。

    或有疫毒人迹不相往來者。

    與之頌。

    鹹得十全。

    至于祈禳雨旸伐怪木毀淫祠。

    靈應非一。

    由是鼎新梵宇或問。

    師修何行而得此。

    師當空畫雲。

    還會麼。

    雲不會。

    師雲。

    上心不須說。

    其峻機多類此。

    忽一日索筆書頌于方丈西壁雲。

    乍雨乍晴寶象明東西南北亂雲深。

    失珠無限人遭劫。

    幻應權機為汝清○枯木救度複示衆曰。

    諸佛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

    入吾室者必能元契矣。

    善自護持無令退失。

    索浴更衣跏趺而寂。

    時乾道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也。

    世壽五十五。

    僧臘二十八。

    奉全身于塔焉。

     ⊙是年金國慶壽亨禅師。

    塔于嵩山。

    其文略曰。

    諱教亨。

    号虛明。

    濟州任城王氏子。

    先有汴京慈濟寺僧福安。

    山居任城有年矣。

    齋于芒山村。

    倚樹而化。

    見夢于女弟馮。

    自彭村浮圖乘白馬而下曰。

    我生于西陳村王光道家。

    馮語其母及其子其夢正同。

    诘旦至光道家。

    師母劉夜夢安公來求寄宿。

    是日師果生焉。

    拳右拇指似不能伸。

    瞬而未笑。

    同業福廣福堅聞之來谒。

    徑問。

    安兄無恙。

    師熟視良久伸指而笑。

    常獨卧空室。

    其母聞人誦摩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