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字奕。
昌黎棘城鮮卑人。
其先有能之裔。
世居北夷。
邑于紫蒙之野。
晉封燕王遷都龍城。
生子皝隽。
乃皝之次子也。
居邺十一年。
壽四十二歲) ⊙天竺佛圖澄至洛。
自言百餘歲。
常服氣自養。
能積日不食。
善誦咒役使鬼神。
腹旁有孔以綿塞之。
夜讀書則拔綿出光照室。
又每臨溪從孔中出腸胃洗濯還納腹中。
能聽鈴音言吉兇。
莫不奇驗。
會洛陽寇亂潛伏草野以觀時變。
時石勒屯葛陂多殘殺。
澄杖錫谒勒。
勒命試以道術。
澄取滿缽水咒之。
俄青蓮花生缽中。
光色耀目。
勒由此神敬。
延之軍中。
未幾劉曜求戰以決雌雄。
左右以為未可。
勒以訪澄。
澄曰。
相輪鈴音雲。
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秃當。
此羯語也。
秀支軍也。
替戾岡出也。
仆谷劉曜胡位也。
劬秃當捉也。
言軍出捉得劉曜。
又令童子潔齋三日。
取麻油合胭脂。
躬自塗于掌中。
舉手示童子。
燦然有輝。
童子驚曰。
有軍馬。
一人白皙以朱絲縛肘。
澄曰。
此即曜也。
勒遂出戰。
果生擒劉曜。
勒稱趙王行皇帝事。
敬澄彌笃。
每舉事必咨而後行。
勒殂。
弟季龍襲其位。
徙都邺城。
尤傾心事澄。
下令衣以绫錦乘雕辇。
朝會引見。
常侍禦史悉助舉輿升殿。
太子諸公扶翼而前。
主者唱大和尚。
坐者皆起。
敕司空季農朝夕問候。
時支道林聞之曰。
澄公其以季龍為鷗鳥耶。
及晉軍侵淮泗。
季龍怒曰。
吾奉佛供僧返更緻寇。
佛無神矣。
澄入見曰。
陛下前身為商人。
經罽賓寺設大會。
會有六應真。
吾其一也。
有聖者曰。
此檀越報盡為雞乃王晉地。
今陛下為天子。
豈非奉佛供僧而緻耶。
疆場侵噬有國之常。
何為怨謗三寶興毒念乎。
季龍悔謝。
因問曰。
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掌生殺。
恐違佛戒。
澄曰。
帝王事佛在恭儉慈忍。
顯贊法道不為暴虐不害無辜。
民有為惡化之不悛者。
其可不罰乎。
但殺不可濫。
刑不可不恤耳。
尚書張離家富事佛。
而所為不法。
澄曰。
事佛在清淨無欲。
君雖崇飾寺塔。
而貪冒不已無益也。
及将去世詣辭季龍。
驚曰。
大和尚遽棄我。
國有難乎。
澄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修短分定無由增損。
但道貴行全德貴不怠。
苟德行無玷雖死如生。
鹹無焉千歲尚何益哉。
然有可恨者。
國家存心佛理建寺度僧。
當蒙祉福而布政猛虐賞罰交濫。
特違聖教緻國祚不延也。
季龍号恸嗚咽。
澄安坐而逝。
後有沙門自雍州來。
見澄入關以聞季龍。
命發塳視之。
唯塊石存焉。
季龍大惡之歎曰。
石吾姓也。
大和尚埋我而去。
其能久乎。
未幾石氏果滅。
澄度弟子數千萬人。
凡居其所。
國人無敢向之涕唾。
每相戒曰。
莫起惡心。
大和尚知汝。
其道化感物如此。
自大教東來。
至澄而盛。
論曰。
大覺琏禅師有雲。
妙道之意聖人嘗遇之于易。
由生民已來淳樸未散。
則三皇之教簡而素。
春也。
及情窦日鑿。
則五帝之教詳而文。
夏也。
時與世異情随日遷。
故三王之教密而嚴。
秋也。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
迨為秦漢則無所不至。
而天下至有不忍願聞者。
于是我佛世尊之教入東土。
示以性命之理。
教以慈悲之行。
冬也。
旨哉斯言。
觀澄公區區西來。
當石勒季龍碜暴虓噬之際。
而能憫物垂軌。
示以玄言德祥。
導以慈悲之行。
卒使二暴革心道化融洽。
於戲天有四時循環。
以生成萬物。
而聖人之教。
疊相扶持以化成天下。
厥有以哉。
(庚戌) 趙石祗(三月即位。
襄國改永甯。
去帝号。
劉顯殺隻。
冉闵以顯為大單于。
稱帝于襄國。
引兵攻邺。
敗還。
魏克襄國。
殺顯及公卿焚宮室。
遷其民于邺。
至辛亥國除) 魏冉闵(殺石虎。
子孫十八人。
及胡羯二萬人。
壬子克襄國。
殺劉顯。
後為慕容隽所滅。
殺闵于遏。
徑山七裡之内草木皆枯。
半年不雨。
祭之乃雨。
國除) (辛亥) 前秦符健(字建業。
洪第三子。
洛陽臨渭氏人。
其先有扈之裔。
父洪字廣世。
為西戎酋長。
初住石虎。
滅洪。
有師十萬。
自稱秦王。
生健。
背有草付字。
改姓苻氏。
僭立四年。
都長安。
改元皇始。
壽二十九。
而終)○符子朗(堅之兄。
英潔不仕。
著書二十篇。
曰符子多贊釋) 世尊入滅一千三百年矣。
(壬子) 燕改元玺。
(甲寅) 涼張祚(改和平元) (乙卯) 符生(字長生。
健第三子。
立二年改元壽光。
二十三為堅殺之) 涼張玄靓立。
(丁巳) 改升平。
帝加元服。
符堅(字永固。
洪之子。
雄武智略。
盡有中原。
以百萬之衆伐晉。
為謝石所敗。
立二十七年。
壽四十八終。
改元永興) 燕改壽光。
⊙釋涉公。
本蜀人也。
預言多驗。
遊化至長安。
時天大旱。
堅命師祈雨。
咒龍缽中。
其雨沛然。
恪加敬事。
師不食五谷。
日行五百裡。
是年示滅而歲複旱。
堅謂秘書朱彤曰。
涉公若在。
豈使朕焦心于雲漢哉。
其思仰如此。
(己未) 秦改甘露。
(庚申) 燕慕容暐(字景茂。
俊第二子。
僭立十年。
改元建熙) ⊙(辛酉) 沙門于法開。
蘭公徒弟也。
善放光法華。
尤精醫法。
嘗值婦人在草危急。
開曰此易治耳。
主人宰羊欲祀神。
開令取肉為羹進竟。
因氣針之。
須臾羊瘼裹兒而出。
或問。
法師高明剛簡。
何以醫術經懷。
答曰。
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
調九候以療風寒之疾。
自利利人。
不亦可乎。
⊙(壬戌) 哀帝丕改隆和(字千齡。
成之長子。
即位修身。
後斷谷服長生藥。
過度中毒。
崩于西堂。
壽二十五。
葬于安平陵)治四年。
栴檀瑞像(已上六十八年。
在龜茲。
此下一十四年。
在西涼府) (癸亥) 改興甯。
(甲子) 涼張天錫立(駿之少子。
玄靓委政。
與臣謀殺。
自立。
至丙子。
為符堅所虜) ⊙是年哀帝。
诏法師竺潛。
講般若于禁中。
嘗着屐至殿中。
人聚觀歎道德高風。
初不省有市朝。
時簡文輔政。
沛國劉惔嘗遇潛于簡文座中。
嘲曰。
道人亦遊朱門乎。
對曰。
君自見朱門。
貧道以為蓬戶。
及辭還剡山。
支遁寓書求買沃州小嶺歸隐。
潛答曰。
欲來當給。
未聞巢由買山而隐也。
甯康二年卒。
武帝下诏曰。
法深理悟虛遠風鑒清高棄宰輔之榮。
襲染衣之素。
山居世外笃勤匪懈。
方賴宣道以濟蒼生。
奄從遷謝用痛于懷。
其賜缗錢十萬。
助建茔塔。
潛字法深。
凡中國敕葬沙門。
自潛而始。
⊙法師支遁字道林。
與謝太傅安王右軍羲之厚善。
安守吳興。
以書抵遁。
略曰。
思君日積北辰尤甚。
知欲還剡自治為之怆然。
人生如寄耳。
自頃風流得意事殆磨滅都盡。
唯終日戚戚。
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
一日千載也。
及竺潛辭阙。
有诏遁。
繼講法于禁中。
一時名士殷浩郄超孫綽柏彥表王敬仁和充王坦之袁彥伯。
并與結方外交。
天下想見其标緻者劉系谒于白馬寺。
談莊周以适性為逍遙。
遁曰。
不然。
桀跖以殘虐為性。
豈亦逍遙乎。
于是注逍遙篇。
學者宗之。
王蒙嘗極精思作數百語。
詣遁曰。
與君别久。
而君了不長何也。
蒙慚汗曰。
绛缽之王何也。
郄超嘗問謝太傅曰。
遁談何如嵇中散。
太傅曰。
嵇努
昌黎棘城鮮卑人。
其先有能之裔。
世居北夷。
邑于紫蒙之野。
晉封燕王遷都龍城。
生子皝隽。
乃皝之次子也。
居邺十一年。
壽四十二歲) ⊙天竺佛圖澄至洛。
自言百餘歲。
常服氣自養。
能積日不食。
善誦咒役使鬼神。
腹旁有孔以綿塞之。
夜讀書則拔綿出光照室。
又每臨溪從孔中出腸胃洗濯還納腹中。
能聽鈴音言吉兇。
莫不奇驗。
會洛陽寇亂潛伏草野以觀時變。
時石勒屯葛陂多殘殺。
澄杖錫谒勒。
勒命試以道術。
澄取滿缽水咒之。
俄青蓮花生缽中。
光色耀目。
勒由此神敬。
延之軍中。
未幾劉曜求戰以決雌雄。
左右以為未可。
勒以訪澄。
澄曰。
相輪鈴音雲。
秀支替戾岡仆谷劬秃當。
此羯語也。
秀支軍也。
替戾岡出也。
仆谷劉曜胡位也。
劬秃當捉也。
言軍出捉得劉曜。
又令童子潔齋三日。
取麻油合胭脂。
躬自塗于掌中。
舉手示童子。
燦然有輝。
童子驚曰。
有軍馬。
一人白皙以朱絲縛肘。
澄曰。
此即曜也。
勒遂出戰。
果生擒劉曜。
勒稱趙王行皇帝事。
敬澄彌笃。
每舉事必咨而後行。
勒殂。
弟季龍襲其位。
徙都邺城。
尤傾心事澄。
下令衣以绫錦乘雕辇。
朝會引見。
常侍禦史悉助舉輿升殿。
太子諸公扶翼而前。
主者唱大和尚。
坐者皆起。
敕司空季農朝夕問候。
時支道林聞之曰。
澄公其以季龍為鷗鳥耶。
及晉軍侵淮泗。
季龍怒曰。
吾奉佛供僧返更緻寇。
佛無神矣。
澄入見曰。
陛下前身為商人。
經罽賓寺設大會。
會有六應真。
吾其一也。
有聖者曰。
此檀越報盡為雞乃王晉地。
今陛下為天子。
豈非奉佛供僧而緻耶。
疆場侵噬有國之常。
何為怨謗三寶興毒念乎。
季龍悔謝。
因問曰。
佛法不殺。
朕為天下掌生殺。
恐違佛戒。
澄曰。
帝王事佛在恭儉慈忍。
顯贊法道不為暴虐不害無辜。
民有為惡化之不悛者。
其可不罰乎。
但殺不可濫。
刑不可不恤耳。
尚書張離家富事佛。
而所為不法。
澄曰。
事佛在清淨無欲。
君雖崇飾寺塔。
而貪冒不已無益也。
及将去世詣辭季龍。
驚曰。
大和尚遽棄我。
國有難乎。
澄曰。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
修短分定無由增損。
但道貴行全德貴不怠。
苟德行無玷雖死如生。
鹹無焉千歲尚何益哉。
然有可恨者。
國家存心佛理建寺度僧。
當蒙祉福而布政猛虐賞罰交濫。
特違聖教緻國祚不延也。
季龍号恸嗚咽。
澄安坐而逝。
後有沙門自雍州來。
見澄入關以聞季龍。
命發塳視之。
唯塊石存焉。
季龍大惡之歎曰。
石吾姓也。
大和尚埋我而去。
其能久乎。
未幾石氏果滅。
澄度弟子數千萬人。
凡居其所。
國人無敢向之涕唾。
每相戒曰。
莫起惡心。
大和尚知汝。
其道化感物如此。
自大教東來。
至澄而盛。
論曰。
大覺琏禅師有雲。
妙道之意聖人嘗遇之于易。
由生民已來淳樸未散。
則三皇之教簡而素。
春也。
及情窦日鑿。
則五帝之教詳而文。
夏也。
時與世異情随日遷。
故三王之教密而嚴。
秋也。
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
迨為秦漢則無所不至。
而天下至有不忍願聞者。
于是我佛世尊之教入東土。
示以性命之理。
教以慈悲之行。
冬也。
旨哉斯言。
觀澄公區區西來。
當石勒季龍碜暴虓噬之際。
而能憫物垂軌。
示以玄言德祥。
導以慈悲之行。
卒使二暴革心道化融洽。
於戲天有四時循環。
以生成萬物。
而聖人之教。
疊相扶持以化成天下。
厥有以哉。
(庚戌) 趙石祗(三月即位。
襄國改永甯。
去帝号。
劉顯殺隻。
冉闵以顯為大單于。
稱帝于襄國。
引兵攻邺。
敗還。
魏克襄國。
殺顯及公卿焚宮室。
遷其民于邺。
至辛亥國除) 魏冉闵(殺石虎。
子孫十八人。
及胡羯二萬人。
壬子克襄國。
殺劉顯。
後為慕容隽所滅。
殺闵于遏。
徑山七裡之内草木皆枯。
半年不雨。
祭之乃雨。
國除) (辛亥) 前秦符健(字建業。
洪第三子。
洛陽臨渭氏人。
其先有扈之裔。
父洪字廣世。
為西戎酋長。
初住石虎。
滅洪。
有師十萬。
自稱秦王。
生健。
背有草付字。
改姓苻氏。
僭立四年。
都長安。
改元皇始。
壽二十九。
而終)○符子朗(堅之兄。
英潔不仕。
著書二十篇。
曰符子多贊釋) 世尊入滅一千三百年矣。
(壬子) 燕改元玺。
(甲寅) 涼張祚(改和平元) (乙卯) 符生(字長生。
健第三子。
立二年改元壽光。
二十三為堅殺之) 涼張玄靓立。
(丁巳) 改升平。
帝加元服。
符堅(字永固。
洪之子。
雄武智略。
盡有中原。
以百萬之衆伐晉。
為謝石所敗。
立二十七年。
壽四十八終。
改元永興) 燕改壽光。
⊙釋涉公。
本蜀人也。
預言多驗。
遊化至長安。
時天大旱。
堅命師祈雨。
咒龍缽中。
其雨沛然。
恪加敬事。
師不食五谷。
日行五百裡。
是年示滅而歲複旱。
堅謂秘書朱彤曰。
涉公若在。
豈使朕焦心于雲漢哉。
其思仰如此。
(己未) 秦改甘露。
(庚申) 燕慕容暐(字景茂。
俊第二子。
僭立十年。
改元建熙) ⊙(辛酉) 沙門于法開。
蘭公徒弟也。
善放光法華。
尤精醫法。
嘗值婦人在草危急。
開曰此易治耳。
主人宰羊欲祀神。
開令取肉為羹進竟。
因氣針之。
須臾羊瘼裹兒而出。
或問。
法師高明剛簡。
何以醫術經懷。
答曰。
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
調九候以療風寒之疾。
自利利人。
不亦可乎。
⊙(壬戌) 哀帝丕改隆和(字千齡。
成之長子。
即位修身。
後斷谷服長生藥。
過度中毒。
崩于西堂。
壽二十五。
葬于安平陵)治四年。
栴檀瑞像(已上六十八年。
在龜茲。
此下一十四年。
在西涼府) (癸亥) 改興甯。
(甲子) 涼張天錫立(駿之少子。
玄靓委政。
與臣謀殺。
自立。
至丙子。
為符堅所虜) ⊙是年哀帝。
诏法師竺潛。
講般若于禁中。
嘗着屐至殿中。
人聚觀歎道德高風。
初不省有市朝。
時簡文輔政。
沛國劉惔嘗遇潛于簡文座中。
嘲曰。
道人亦遊朱門乎。
對曰。
君自見朱門。
貧道以為蓬戶。
及辭還剡山。
支遁寓書求買沃州小嶺歸隐。
潛答曰。
欲來當給。
未聞巢由買山而隐也。
甯康二年卒。
武帝下诏曰。
法深理悟虛遠風鑒清高棄宰輔之榮。
襲染衣之素。
山居世外笃勤匪懈。
方賴宣道以濟蒼生。
奄從遷謝用痛于懷。
其賜缗錢十萬。
助建茔塔。
潛字法深。
凡中國敕葬沙門。
自潛而始。
⊙法師支遁字道林。
與謝太傅安王右軍羲之厚善。
安守吳興。
以書抵遁。
略曰。
思君日積北辰尤甚。
知欲還剡自治為之怆然。
人生如寄耳。
自頃風流得意事殆磨滅都盡。
唯終日戚戚。
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
一日千載也。
及竺潛辭阙。
有诏遁。
繼講法于禁中。
一時名士殷浩郄超孫綽柏彥表王敬仁和充王坦之袁彥伯。
并與結方外交。
天下想見其标緻者劉系谒于白馬寺。
談莊周以适性為逍遙。
遁曰。
不然。
桀跖以殘虐為性。
豈亦逍遙乎。
于是注逍遙篇。
學者宗之。
王蒙嘗極精思作數百語。
詣遁曰。
與君别久。
而君了不長何也。
蒙慚汗曰。
绛缽之王何也。
郄超嘗問謝太傅曰。
遁談何如嵇中散。
太傅曰。
嵇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