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的曆史地位(3)

關燈
織造在清代是一種特殊官職,主要督理甯、蘇、杭一帶的紡織事務,向朝廷供奉綢緞、衣飾、果品,直接對皇帝負責。

    曹玺之前,每三年更換一次,由于曹玺工作得好,才改成“專差久任”。

    康熙十六、十七兩年,曹玺向玄烨彙報工作,講江南的吏治情況《江甯府志》卷十七:《曹玺傳》,參見馮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第315頁至31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深得康熙好評,當即,“賜蟒服,加正一品”,并送給一塊寫有“敬慎”二字的匾額。

    康熙二十三年,連續做了二十一年江甯織造的曹玺病故了,恰好趕上玄烨第一次南巡,親自到織造衙門“撫慰諸孤”,稱贊曹玺說:“是朕荩臣,能為朕惠此一方人者也。

    ”熊賜履:《經義堂集》卷四“曹公崇祀名宦序”,參見周汝昌《紅樓夢新證》(上)第303頁。

    康熙的這一考語,證明曹玺、曹寅父子在織造任上,确負有在江南一帶溝通滿、漢感情,促進民族團結的使命。

    應該說,他們的這一工作是做得很好的,曹玺做得好,曹寅做得更好。

     就一般讀者的眼光而言,知道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或者再進一步,對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也有所了解,就足夠了。

    但紅學家們可不以此為滿足,他們要沿波讨源,振葉尋根,繼續上溯,非把曹雪芹的家族世系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胡适在《紅樓夢考證》中,已上溯到曹玺的父親曹振彥和祖父曹世選,并說曹家是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陽地方,來歸年月無考胡适:《中國章回小說考證》第210頁至211頁,上海書店1980年複印本。

    。

    周汝昌在《紅樓夢新證》中則提出,曹雪芹祖籍河北豐潤鹹甯裡,上溯可以查考的隻能到曹世選的父輩曹登瀛,再往上就不得而知了。

    他列出了一個詳盡的“豐潤曹氏世系表”,推斷曹家歸旗的年代十分湮遠,可能是遼、沈一帶的邊民被虜為奴所緻,先世雖為漢人,後來已與滿人無異周汝昌:《紅樓夢新證》舊版第115頁至131頁,新版第111頁至140頁。

    。

    《紅樓夢新證》初版于1953年9月,九年後的1962年,周汝昌在《曹雪芹家世生平叢話》中,補上了《新證》的空缺,把雪芹家世從曹世選上溯到十七世,認為北宋時的大将曹彬是曹家的始祖③周汝昌:《曹雪芹家世生平叢話》第二節:“‘将軍後’和‘遼陽一籍”,載1962年1月30日《光明日報》。

    。

    曹彬是河北正定縣人,第三子曹玮在江西做官,又四傳到曹孝慶。

    曹孝慶的五代孫曹瑞明和曹瑞廣,因生活所迫重新流落到河北,哥哥瑞明在豐潤縣鹹甯裡八甲落戶,弟弟瑞廣繼續北上到了遼東和鐵嶺一帶。

    曹世選就是鐵嶺曹氏瑞廣的七代孫。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即位于赫圖阿拉,兩年後大敗明軍,又一年陷鐵嶺。

    “曹世選這時正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好小夥子,遂為金兵俘虜”③,成了王貝勒的奴隸,被編入滿洲正白旗。

    滿語奴隸為“包衣”,意思是“家裡的人”,社會地位是很低下的。

    這和曹寅死後,曹頤在奏折中說的“奴才包衣下賤,自問何人,敢擅具折奏”《關于江甯織造曹家檔案史料》第103頁,中華書局1975年版。

    正好對景。

    到了曹世選的兒子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