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萊爾生平、思想和著作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是和頌揚中世紀這種完全違反曆史的作法緊密地聯系着的。
&rdquo&ldquo在他看來,隻有集中體現在一人身上,體現在克倫威爾或丹東這樣人身上的革命,他才承認,甚至贊揚。
這些人就是他的英雄崇拜的對象;他在他的《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把英雄崇拜說成是解救絕望的現狀的惟一辦法,說成是一種新的宗教。
&rdquo(《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400頁)。
同時又不放過卡萊爾思想的兩重性,指出:一方面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勞動群衆的力量,認為群衆是革命的主要動力。
另一方面又誇大個人的作用,強調隻有偉人或英雄人物才是決定曆史前進的主宰。
(傑弗瑞,華滋華茨,保守黨領袖Peel等去世) 1851年(五十六歲)從1月到3月間寫作《斯特林傳》,同年出版。
12月,赴巴黎旅行。
開始構思有關腓德烈大帝的寫作。
(英國舉辦世界大博覽會) 1852年(五十七歲)閱讀有關腓德烈大帝的圖書資料,從8月下旬到10月中旬首次去德國旅行,憑吊腓德烈戰場。
1853年(五十八歲)12月卡萊爾的母親去世(83歲)。
即席講話,關于黑人問題。
1854年(五十九歲)開始寫作《腓德烈大帝》,收到狄更斯《艱難時世》,系作者題獻給卡萊爾的。
1855年(六十歲)從年底起,卡萊爾夫人開始把郁悶的心情寫進日記,到翌年夏天繼續記日記。
(劉易斯著《歌德生平與著作》出版) 1856年(六十一歲)卡萊爾著作普及本開始出版。
1857年(六十二歲)5月,LadyAshburton去世。
此後卡萊爾家中再次恢複和平。
與密爾來往減少,關系疏遠。
1858年(六十三歲)8月到9月為了寫作,再次赴德旅行,10月,《腓德烈大帝》第一、第二卷出版。
1859年(六十四歲)(密爾發表《論自由》,引起争論) 1860年(六十五歲)弗勞德接任《弗雷澤雜志》主編,此後,常來拜訪卡萊爾,作長談。
1861年(六十六歲)(美國南北戰争爆發) 1862年(六十七歲)《腓德烈大帝》第三卷出版。
卡萊爾右手顫抖,影響寫作。
1863年(六十八歲)發表《萌芽中的美國伊利亞特》。
卡萊爾夫人坐車外出,不慎受傷。
1864年(六十九歲)10月,卡萊爾把自己專用的馬車贈給夫人。
《腓德烈大帝》第四卷出版。
1865年(七十歲)1月,《腓德烈大帝》寫完,第五、第六卷出版。
11月,當選為愛丁堡大學的名譽校長。
1866年(七十一歲)3月29日,從倫敦前往愛丁堡就職。
4月2日,發表就職演說,7日出發去Scotsbrig,同月21日,卡萊爾夫人去世(65歲),英國女王為此給卡萊爾寫來慰問信。
23日,卡萊爾回到倫敦。
同月26日,卡萊爾夫人葬于Haddington。
1867年(七十二歲)8月,《論書的選擇》(就職演說文本)在《麥克米倫雜志》發表。
1868年(七十三歲)秋,外甥女MaryAitken來照看舅舅的家務。
1869年(七十四歲)卡萊爾著作集叢書版開始發行。
1870年(七十五歲)10月,卡萊爾發覺手臂不靈活。
11月向《泰晤士報》投寄有關普法戰争(1870&mdash1871)的信。
(作家狄更斯去世) 1871年(七十六歲)《卡萊爾先生論戰争》發表。
1872年(七十七歲)寫作《挪威早期帝王史》;晚年留言,友人勃朗甯、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之弟)、福斯特、艾略特、丁尼生、廷德爾、斯蒂芬兄弟等同署。
1873年(七十八歲)請福斯特代筆記錄遺囑,交代身後各事。
1874年(七十九歲)2月,接受普魯士的勳章。
12月,英國有人建議女王授予卡萊爾封号時,遭到拒絕。
1875年(八十歲)12月4日,八十壽辰時,收到來自國内外的賀辭和紀念品。
《挪威早期帝王史》出版。
1876年(八十一歲)(克裡米亞戰争爆發) 1877年(八十二歲)5月,緻函《泰晤士報》主編,對當前危機發表看法。
1878年(八十三歲)把手稿《回憶錄》、夫人信函交給弗勞德,請他酌情處理。
1879年(八十四歲)勃朗甯、羅斯金、萊基、阿林厄姆等前來慶賀八十四歲壽辰。
1880年(八十五歲)照例坐馬車外出散心,但已無心觀覽車外風景。
1881年(八十六歲)2月5日,卡萊爾去世,10日,葬于故鄉埃克爾費亨村教堂墓地。
《回憶錄》出版。
&rdquo&ldquo在他看來,隻有集中體現在一人身上,體現在克倫威爾或丹東這樣人身上的革命,他才承認,甚至贊揚。
這些人就是他的英雄崇拜的對象;他在他的《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把英雄崇拜說成是解救絕望的現狀的惟一辦法,說成是一種新的宗教。
&rdquo(《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400頁)。
同時又不放過卡萊爾思想的兩重性,指出:一方面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勞動群衆的力量,認為群衆是革命的主要動力。
另一方面又誇大個人的作用,強調隻有偉人或英雄人物才是決定曆史前進的主宰。
(傑弗瑞,華滋華茨,保守黨領袖Peel等去世) 1851年(五十六歲)從1月到3月間寫作《斯特林傳》,同年出版。
12月,赴巴黎旅行。
開始構思有關腓德烈大帝的寫作。
(英國舉辦世界大博覽會) 1852年(五十七歲)閱讀有關腓德烈大帝的圖書資料,從8月下旬到10月中旬首次去德國旅行,憑吊腓德烈戰場。
1853年(五十八歲)12月卡萊爾的母親去世(83歲)。
即席講話,關于黑人問題。
1854年(五十九歲)開始寫作《腓德烈大帝》,收到狄更斯《艱難時世》,系作者題獻給卡萊爾的。
1855年(六十歲)從年底起,卡萊爾夫人開始把郁悶的心情寫進日記,到翌年夏天繼續記日記。
(劉易斯著《歌德生平與著作》出版) 1856年(六十一歲)卡萊爾著作普及本開始出版。
1857年(六十二歲)5月,LadyAshburton去世。
此後卡萊爾家中再次恢複和平。
與密爾來往減少,關系疏遠。
1858年(六十三歲)8月到9月為了寫作,再次赴德旅行,10月,《腓德烈大帝》第一、第二卷出版。
1859年(六十四歲)(密爾發表《論自由》,引起争論) 1860年(六十五歲)弗勞德接任《弗雷澤雜志》主編,此後,常來拜訪卡萊爾,作長談。
1861年(六十六歲)(美國南北戰争爆發) 1862年(六十七歲)《腓德烈大帝》第三卷出版。
卡萊爾右手顫抖,影響寫作。
1863年(六十八歲)發表《萌芽中的美國伊利亞特》。
卡萊爾夫人坐車外出,不慎受傷。
1864年(六十九歲)10月,卡萊爾把自己專用的馬車贈給夫人。
《腓德烈大帝》第四卷出版。
1865年(七十歲)1月,《腓德烈大帝》寫完,第五、第六卷出版。
11月,當選為愛丁堡大學的名譽校長。
1866年(七十一歲)3月29日,從倫敦前往愛丁堡就職。
4月2日,發表就職演說,7日出發去Scotsbrig,同月21日,卡萊爾夫人去世(65歲),英國女王為此給卡萊爾寫來慰問信。
23日,卡萊爾回到倫敦。
同月26日,卡萊爾夫人葬于Haddington。
1867年(七十二歲)8月,《論書的選擇》(就職演說文本)在《麥克米倫雜志》發表。
1868年(七十三歲)秋,外甥女MaryAitken來照看舅舅的家務。
1869年(七十四歲)卡萊爾著作集叢書版開始發行。
1870年(七十五歲)10月,卡萊爾發覺手臂不靈活。
11月向《泰晤士報》投寄有關普法戰争(1870&mdash1871)的信。
(作家狄更斯去世) 1871年(七十六歲)《卡萊爾先生論戰争》發表。
1872年(七十七歲)寫作《挪威早期帝王史》;晚年留言,友人勃朗甯、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之弟)、福斯特、艾略特、丁尼生、廷德爾、斯蒂芬兄弟等同署。
1873年(七十八歲)請福斯特代筆記錄遺囑,交代身後各事。
1874年(七十九歲)2月,接受普魯士的勳章。
12月,英國有人建議女王授予卡萊爾封号時,遭到拒絕。
1875年(八十歲)12月4日,八十壽辰時,收到來自國内外的賀辭和紀念品。
《挪威早期帝王史》出版。
1876年(八十一歲)(克裡米亞戰争爆發) 1877年(八十二歲)5月,緻函《泰晤士報》主編,對當前危機發表看法。
1878年(八十三歲)把手稿《回憶錄》、夫人信函交給弗勞德,請他酌情處理。
1879年(八十四歲)勃朗甯、羅斯金、萊基、阿林厄姆等前來慶賀八十四歲壽辰。
1880年(八十五歲)照例坐馬車外出散心,但已無心觀覽車外風景。
1881年(八十六歲)2月5日,卡萊爾去世,10日,葬于故鄉埃克爾費亨村教堂墓地。
《回憶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