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萊爾生平、思想和著作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脫、邊沁等逝世。
選舉改正法案通過) 1833年(三十八歲)開始對法國大革命發生興趣。
8月,接受美國作家、思想家愛默生的訪問。
《再論曆史》發表于《弗雷澤雜志》。
11月,同刊登載《舊衣新裁》稿。
(牛津宗教活動開始) 1834年(三十九歲)春,決心移居倫敦,以寫作為生。
6月10日遷居倫敦郊外切爾西區的切内街5号(後為24号)。
9月開始寫作《法國大革命》。
12月牧師艾爾文逝世。
1835年(四十歲),《牧師艾爾文之死》在《弗雷澤雜志》發表。
得到密爾的支持,确定寫作《法國大革命》。
偶與斯特林家人相識。
3月6日,此前寫好的有關《法國大革命》的原稿在密爾家被仆人誤燒毀。
會見詩人索塞及華滋華茨。
1836年(四十一歲)《舊衣新裁》在美國出版。
結識詩人泰勒。
1837年(四十二歲)1月12日,《法國大革命》寫完。
5月,發表第一組關于德國文學的講演,六次。
聽衆有:斯特林父子,馬志尼、薩克雷、亨特、福斯特等。
(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1838年(四十三歲)5月,發表第二組關于歐洲文化史的講演,十二次。
《舊衣新裁》及《評論選集》出版。
(憲章運動爆發。
6月,維多利亞女王加冕) 1839年(四十四歲)5月,發表第三組關于近代歐洲革命的講演,六次。
《憲章運動》出版。
各方友好勸卡萊爾赴美講演,未成。
1840年(四十五歲)5月,發表第四組關于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講演,六次。
秋,開始關于克倫威爾的研究。
1841年(四十六歲)托利黨議員米爾恩斯評論《憲章運動》并邀卡萊爾同遊約克郡。
3月,《論英雄與英雄崇拜》出版。
去克倫威爾轉戰的各地考察旅行。
秋,寫作《過去與現在》。
1842年(四十七歲)2月嶽母去世。
卡萊爾遊曆比利時。
1843年(四十八歲)春,《過去與現在》出版。
恩格斯于1884年發表書評,認為&ldquo卡萊爾這本書是惟一能夠動人心弦、描繪人的關系、具有人的思想方式的一本書。
&rdquo&ldquo托馬斯·卡萊爾起初也是托利黨人,&rdquo&mdash&mdash&ldquo他始終比較靠近托利黨。
&rdquo(《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26頁)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卡萊爾的思想觀點,指出&ldquo他的整個思想方式實質上是泛神論的,而且是德國泛神論的思想方式。
&rdquo(同上646頁)這是卡萊爾的曆史觀的基礎。
又着重指出&ldquo一方面是托利黨浪漫派的殘餘和從歌德那裡剽竊來的人道主義觀點,另一方面是懷疑論、經驗論的英國;根據這些因素就足以看出卡萊爾的整個世界觀。
&rdquo(同上647頁)12月中旬,放棄有關清教徒革命和共和國史的寫作計劃,拟訂計劃編纂克倫威爾的書信和演說集。
1844年(四十九歲)發表《長期國會一次選舉》(刊于《弗雷澤雜志》)。
9月,約翰·斯特林去世。
1845年(五十歲)8月下旬編寫完《奧利弗·克倫威爾書信和演說集》一書,11月出版。
對普魯士極感興趣,頗想一遊。
此後五年,一直未寫作。
1846年(五十一歲)家庭裡開始洋溢着和平氣氛。
前往北愛爾蘭旅行。
(谷物條例被廢止) 1847年(五十二歲)卡萊爾接待愛默生二度遊歐。
愛默生發表系列講演,卡萊爾作陪。
1848年(五十三歲)4月,進城觀看憲章運動的示威。
(莫利斯、金斯萊、拉德羅等開創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
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國王退位。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1849年(五十四歲)6月弗勞德初次會見卡萊爾,從6月到8月約六周在愛爾蘭旅行。
12月在《弗雷澤雜志》上發表《黑人問題》。
1850年(五十五歲)從1月到7月出版《當代評論》系列小冊子八種。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卡萊爾等資産階級&ldquo天才人物&rdquo已經趨于沒落。
恩格斯在《新萊茵報。
政治經濟評論》上發表的書評&ldquo評托馬斯·卡萊爾《當代評論一、當前的時代二、模範監獄》&rdquo一文中指出:前期&ldquo托馬斯·卡萊爾的功績在于:當資産階級的觀念,趣味和思想在整個英國正統文學中居于統治地位的時候,他在文學方面反對了資産階級,而且他的言論有時具有革命性。
例如他的法國革命史,他為克倫威爾的辯護,他的論憲章主義的小冊子以及他的《過去與現在》都是這樣。
但是在所有這些著作裡,對現代的批判
選舉改正法案通過) 1833年(三十八歲)開始對法國大革命發生興趣。
8月,接受美國作家、思想家愛默生的訪問。
《再論曆史》發表于《弗雷澤雜志》。
11月,同刊登載《舊衣新裁》稿。
(牛津宗教活動開始) 1834年(三十九歲)春,決心移居倫敦,以寫作為生。
6月10日遷居倫敦郊外切爾西區的切内街5号(後為24号)。
9月開始寫作《法國大革命》。
12月牧師艾爾文逝世。
1835年(四十歲),《牧師艾爾文之死》在《弗雷澤雜志》發表。
得到密爾的支持,确定寫作《法國大革命》。
偶與斯特林家人相識。
3月6日,此前寫好的有關《法國大革命》的原稿在密爾家被仆人誤燒毀。
會見詩人索塞及華滋華茨。
1836年(四十一歲)《舊衣新裁》在美國出版。
結識詩人泰勒。
1837年(四十二歲)1月12日,《法國大革命》寫完。
5月,發表第一組關于德國文學的講演,六次。
聽衆有:斯特林父子,馬志尼、薩克雷、亨特、福斯特等。
(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1838年(四十三歲)5月,發表第二組關于歐洲文化史的講演,十二次。
《舊衣新裁》及《評論選集》出版。
(憲章運動爆發。
6月,維多利亞女王加冕) 1839年(四十四歲)5月,發表第三組關于近代歐洲革命的講演,六次。
《憲章運動》出版。
各方友好勸卡萊爾赴美講演,未成。
1840年(四十五歲)5月,發表第四組關于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講演,六次。
秋,開始關于克倫威爾的研究。
1841年(四十六歲)托利黨議員米爾恩斯評論《憲章運動》并邀卡萊爾同遊約克郡。
3月,《論英雄與英雄崇拜》出版。
去克倫威爾轉戰的各地考察旅行。
秋,寫作《過去與現在》。
1842年(四十七歲)2月嶽母去世。
卡萊爾遊曆比利時。
1843年(四十八歲)春,《過去與現在》出版。
恩格斯于1884年發表書評,認為&ldquo卡萊爾這本書是惟一能夠動人心弦、描繪人的關系、具有人的思想方式的一本書。
&rdquo&ldquo托馬斯·卡萊爾起初也是托利黨人,&rdquo&mdash&mdash&ldquo他始終比較靠近托利黨。
&rdquo(《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26頁)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卡萊爾的思想觀點,指出&ldquo他的整個思想方式實質上是泛神論的,而且是德國泛神論的思想方式。
&rdquo(同上646頁)這是卡萊爾的曆史觀的基礎。
又着重指出&ldquo一方面是托利黨浪漫派的殘餘和從歌德那裡剽竊來的人道主義觀點,另一方面是懷疑論、經驗論的英國;根據這些因素就足以看出卡萊爾的整個世界觀。
&rdquo(同上647頁)12月中旬,放棄有關清教徒革命和共和國史的寫作計劃,拟訂計劃編纂克倫威爾的書信和演說集。
1844年(四十九歲)發表《長期國會一次選舉》(刊于《弗雷澤雜志》)。
9月,約翰·斯特林去世。
1845年(五十歲)8月下旬編寫完《奧利弗·克倫威爾書信和演說集》一書,11月出版。
對普魯士極感興趣,頗想一遊。
此後五年,一直未寫作。
1846年(五十一歲)家庭裡開始洋溢着和平氣氛。
前往北愛爾蘭旅行。
(谷物條例被廢止) 1847年(五十二歲)卡萊爾接待愛默生二度遊歐。
愛默生發表系列講演,卡萊爾作陪。
1848年(五十三歲)4月,進城觀看憲章運動的示威。
(莫利斯、金斯萊、拉德羅等開創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
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國王退位。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1849年(五十四歲)6月弗勞德初次會見卡萊爾,從6月到8月約六周在愛爾蘭旅行。
12月在《弗雷澤雜志》上發表《黑人問題》。
1850年(五十五歲)從1月到7月出版《當代評論》系列小冊子八種。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卡萊爾等資産階級&ldquo天才人物&rdquo已經趨于沒落。
恩格斯在《新萊茵報。
政治經濟評論》上發表的書評&ldquo評托馬斯·卡萊爾《當代評論一、當前的時代二、模範監獄》&rdquo一文中指出:前期&ldquo托馬斯·卡萊爾的功績在于:當資産階級的觀念,趣味和思想在整個英國正統文學中居于統治地位的時候,他在文學方面反對了資産階級,而且他的言論有時具有革命性。
例如他的法國革命史,他為克倫威爾的辯護,他的論憲章主義的小冊子以及他的《過去與現在》都是這樣。
但是在所有這些著作裡,對現代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