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文人英雄
關燈
小
中
大
h與另一個崇高的福音,即&ldquo清除哀求乞讨的念頭!&rdquo在理論上與實踐上成為對偶。
要與行乞哀求斷絕,也就是說,你們甯可穿着自己真實的破鞋,不怕寒冬臘月站在冰冷的泥濘中。
正如穆罕默德所說,&ldquo這樣對人就會更好些!&rdquo我把這種精神,也就是說,把上述兩個福音結合一起,成為一種崇高的福音,也許是那個時代可能達到的最強音。
約翰遜的著作,曾風靡一時,而現在,可以說已被新一代人否定。
這是不足為奇的;約翰遜的見解,無可否認是要過時的,但是,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指望,它是絕不會過時的。
從約翰遜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一個才智非凡的偉大人物的痕迹,&mdash&mdash不論它隐藏在颠倒歪曲的層層障礙之下,也是受人歡迎的。
那是真誠的言語,他用以表述各種事情。
他的文體非常拘謹,&mdash&mdash這是當時他所能達到的最佳體裁。
書中有一定的誇張,按一種非常嚴肅的方式進行,或者說小心翼翼地進行,它現在已顯得陳舊了。
間或有浮誇的措辭形式,與其内容不相協調。
你們對這一切要容忍,因為不論它的用語是否浮誇,其間自有重要的東西。
世上有多少華麗的文體和書籍,内容卻是空空洞洞,&mdash&mdash寫這種作品的人,才是真正的壞人!他們才是應該加以排斥的人!&mdash&mdash即使約翰遜隻留下他那部《詞典》,人們也能從中追溯到一種偉大的才智,一個真誠的人。
隻要看《詞典》定義的明确性,總體上的可靠性、真實性、洞察力以及成功的編纂方法,它就堪稱所有詞典中最好的一部。
它有一種建築上的壯觀,像一座已經竣工的堅固寬闊的大廈,完美勻稱,巍然屹立,人們可以斷定,這是一位真正建築師的傑作。
盡管時間倉促,我們還必須對不幸的鮑齊〔27〕講幾句話。
他被認為是平庸、高傲而貪婪的人,從各方面看都是如此。
然而,他對約翰遜崇敬這一事實,總是值得重視的。
這個愚蠢、妄自尊大的蘇格蘭地主是當時最自負的人。
他居然以敬畏之情去約翰遜簡陋的小閣樓,親近這位蓬頭垢面、性情暴躁的窮教師,這是一種對傑出人物真誠的崇敬,是在被猜疑為既無英雄又無崇拜存在的時代中,一種英雄崇拜。
看來,在任何時候都會有英雄存在,也就會有對英雄的崇拜!我們還要不客氣地說,诙諧的法國人所謂仆人眼裡無英雄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或者說,即使如此的話,該受責備的不是英雄,而是仆人。
因為他的靈魂是卑賤的奴仆靈魂!奴仆想象中的英雄,是身穿君王服裝,邁着方步前進,身後随從簇擁,前面聲樂開道。
這樣,那種說法就成了仆人眼裡無偉大的君主。
〔28〕要是脫光路易十四〔29〕國王的袍服,他簡直是一根有桠杈的蘿蔔,上面安着一顆用刀子刻的希奇古怪的頭顱〔30〕,&mdash&mdash沒有哪個奴仆會敬佩他的。
奴仆是有眼不識英雄!啊!是的,惟有英雄識英雄。
&mdash&mdash人世間缺乏的一種東西,在某種意義上說,多半就是缺乏識别英雄的眼力。
總之,我們應該說,鮑斯韋爾對約翰遜的敬仰之情是恰當的,他在全英國從未找到過一位如此值得人們甘拜下風的人。
我們還應該說,這位飽經風霜的約翰遜巧妙地處理他的艱難混亂的生活,作為一個剛直不阿的人過得自在。
在那作家生涯空虛混亂,懷疑主義把宗教和政治、人生觀和人生實踐攪得混亂不堪之時,處于貧困昏暗的條件下,不顧病魔纏身,衣衫陳舊,他像一個勇敢的人,把自己安排妥帖。
在永恒中,不會全然沒有北極星,他像勇敢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北極星的指引。
他遵循北極星的指引,任憑那時代沉渣的混亂漩渦,他絕不會改變他的方向。
&ldquo在謊言者面前,他甯願餓死,也絕不承認失敗&rdquo。
勇敢的老塞缪爾,真是最後一位羅馬風格的人物!〔31〕 關于盧梭〔32〕和他的英雄品質,我不能說那麼多。
他不是我所說的堅強的人。
這是一位憂郁、容易激動、具有神經質的人物,至多說他有熱情,但缺乏堅強。
他沒有&ldquo沉默的禀賦&rdquo,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天賦,具有這種突出天賦的人,在法國人中,或者确切說,在當時各類人中是很罕見的!受苦受難的人确實應該&ldquo沉住自己的怒氣&rdquo,因為光冒煙不發光,是毫無用處的。
&mdash&mdash那隻是個比喻,一切煙都有可能變成火!一個真正偉大人物的首要品德是深沉和寬宏,面對困難要鎮靜自若,盧梭卻沒有這些東西。
把憤怒暴躁和固執僵化看作力量是根本錯誤的!一個人動辄暴跳如雷,雖然發作時,六個人也不能制住他,這種人并不能算強者。
隻有那身負千斤重擔、勝似閑庭信步者才稱得上強者。
我們應該永遠以此為鑒,特别是在那種喧嚣不安的時代裡,尤其要注意。
一個在說話與行動的時機尚未成熟時,不能沉住氣的人,就不是健全的人。
我認為,盧梭消瘦的面容,表露他的為人。
他的面容顯示一種高傲的、氣量狹窄的情态:突出的額頭骨,一對深陷的眼睛,看上去有令人迷惑不解的神情,表現為一種山貓般的銳利目光的凝視。
一副滿臉苦相,甚至是卑賤的苦相,同時也有一種與苦相截然相反的表情,有點平庸粗俗,隻因他的暴躁的感情把這些東西掩蓋了,這是一種人們稱之為狂熱者的容貌,&mdash&mdash他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氣量狹小的英雄!盡管他有很多缺點,我們在這裡仍稱他英雄,是因為他具有英雄的首要特征,他有由衷的誠摯。
這種誠摯頗為罕見,當時沒有一個法國哲學家可以與之倫比。
不僅如此,人們還會說,由于過度的誠摯與他在其他方面神經過敏和相當軟弱的性格不相協調,結果逼得他嚴重的思想混亂,幾乎發狂。
最後,他身上出現一種狂熱,他的思想像着了魔似的,使他匆匆奔走,曆經各種險境!&mdash&mdash 盧梭的缺陷和可悲之處,很容易用一個字來說明,即唯我主義,這确是一切錯誤和苦難的根源和總結。
他沒有使自己完全戰勝純粹的欲望,在許多方面,一種自私的欲求仍是他的動機準則。
我想他是一個非常愛虛榮的人,渴望别人贊揚。
人們記得熱莉絲對他的一次經曆。
她帶讓-雅克〔33〕去劇院,他要求嚴格隐蔽他的身份,意思是&mdash&mdash&ldquo他不願在那裡被人認出來!&rdquo可是包廂的帷幕卻碰巧被拉開了,讓-雅克被樓下正廳的觀衆認了出來,卻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于是他顯得極為憤慨,一晚上都不高興,惡聲惡氣,傲慢無禮。
這位精明的伯爵夫人,完全确信他的憤怒不是因為他被人發現,而在于被人認出以後,沒有人對他喝彩鼓掌。
可見此人性格受毒之深,他隻有猜疑孤僻,喜怒無常!他不能與任何人相處。
有一位來自鄉間的有相當地位的人,經常訪問他,總是同他交談,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情。
有一天,他去時,看到讓-雅克極不高興,令人莫解。
讓-雅克瞪着怒目對他說:&ldquo先生,我知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
你是想來看看我過的是什麼樣的窮困生活,看看我的破鍋裡煮的東西少得多麼可憐。
好吧,你就往鍋裡瞧吧!裡面是半磅肉,一根胡蘿蔔和三個洋蔥頭,這就是全部,去告訴所有的人好啦,随你的便,先生!&rdquo&mdash&mdash這種人真是太過分了。
世上的人們從不幸的讓-雅克這些反常的扭曲的心态得到一種戲劇性的談笑趣聞。
唉!對他來說,卻并不是戲劇性的笑料,而是非常認真的!這好比古羅馬垂死的鬥士,競技場上人群擁擠,觀看取樂,而那鬥士卻處在死亡的痛苦中。
然而,正如人們所說,這位盧梭以其向母親們的熱情呼籲〔34〕,以其《社會契約論》,以其對自然甚至對自然狀态和野蠻生活的贊頌,确實重新接觸了現實,向現實作鬥争,在他那個時代起到了一個先知的作用。
他盡了時代條件下之所能!奇怪的是,透過他那些不體面的言行、堕落行為以及幾乎神經錯亂的種種外表,在不幸的盧梭内心深處,卻有真正的神聖火花。
而且,在那毫無生氣的僞哲學、懷疑主義和插科打诨的環境中,在這個人身上卻有深刻的感受和認識,認為人類的生命是真實的,并非是一種懷疑主義、定理原則或說笑的事情,而是一種客觀事實、嚴肅的現實。
自然界把那個啟示賦予他,委托他來表達。
他已經把它說了出來,即使說得不夠明白透徹,甚至說得不妥和模糊不清,&mdash&mdash但他已做到盡可能的清楚了。
不僅如此,對他那些錯誤和反常心态,以至于偷緞帶行為,〔35〕過着漫無目的雜亂、痛苦和流浪的生活,如果人們能寬容地解釋的話,那不就像一個人被委派一項力不勝任的差使,感到困惑而束手無策、猶豫彷徨一樣嗎?人生道路多坎坷。
應該寬容地評價一個人,要寄希望于他,任憑他去奮力闖蕩,隻要生命尚存,人人都有希望。
盧梭的文采,至今在其國人中仍享有盛譽,我無需多說了。
我認為他的著作和他本人一樣,是不健全的,算不上好書。
盧梭善于動情,與他這種思想天賦相結合,就能構思出絢麗多彩激動人心的各種形象來,但是它們缺乏真正的詩意。
它不是純潔的陽光,而是戲劇性的東西,一種用淡粉紅色喬裝打扮得華麗而俗不可耐的東西。
自盧梭以來,在法國人中,這種情形是經常的,或者确切地說,是普遍的。
斯塔爾夫人〔36〕也有類似情況,聖皮埃爾〔37〕以及直到當今轟動驚人的&ldquo絕望文學&rdquo〔38〕中,到處充斥這種情況。
那些淺玫瑰紅色的俗氣東西不是健全的作品。
請考察一下莎士比亞、歌德,甚至于沃爾特·司各脫的著作吧!誰一旦将它看透,也就認清了真僞之别,從此永遠能識别它們。
我們已經看到,在種種混亂不利的社會環境中,約翰遜作為非常正直的先知為世人盡責。
在盧梭身上,我們看到,在那種混亂的條件下,好東西卻與驚人的壞東西相并存,盧梭這個引人好奇的曆史人物,是最為含義深長的。
他被趕到巴黎的閣樓上,在那裡,他孤苦伶仃,與自己的貧困和思想為伴,四處碰壁;煩躁惱怒,直至心态發狂。
他深感世界不是他的朋友,世界的法律也不是。
〔39〕這樣的人,有可能不與世界為敵,也是得當的。
他可以禁锢在閣樓上,被人視為瘋子取笑,像關在籠子裡的野獸挨餓;&mdash&mdash但是,這并不能阻止他獲得成功。
盧梭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狂熱鼓吹者。
他認為文明生活是痛苦的,野蠻狀态比文明好等等,那些半是發狂的思辨,足以普遍地引起法蘭西的全面狂想。
誠然,人們完全可以發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統治者們是怎樣對待這麼一個人的?很難說世界的統治者能怎樣對待他!但他對待那些統治者卻不幸非常清楚,&mdash&mdash把其中的許多人送上了斷頭台!關于盧梭,就談這些。
在毫無生氣、沒有信仰和無獨創性的18世紀中,從各種虛有其表的冒牌名人及其作品中,突然有一位以羅伯特·彭斯〔40〕面目的英雄問世,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
像多岩的荒漠地帶的一口水井,&mdash&mdash也像人工建造的樂園裡突然出現的神聖光芒!人們不了解其緣由,把他看作人間樂園中一片焰火。
唉!雖然他半是盲目地作了生死搏鬥,卻仍落得人們那種看法!恐怕沒有人會像他那樣受到同胞們如此錯誤的對待。
世界上又演出了一場非常糟蹋人生的戲劇。
彭斯一生的悲劇是衆所周知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再沒有比彭斯所處的境況與他應有地位更為懸殊、命運更為多舛的人了。
在18世紀,那些拾人牙慧、裝腔作勢的人物大多是滑稽小醜,從這些人中再一次出現一位有創見的超凡人物,一個可探及永恒的深淵,跻身于英雄之列的人物。
他誕生在埃爾郡〔41〕一個窮苦人家。
這位整個不列颠大地上最偉大的人物,是作為一個蘇格蘭勞苦農民來到人間的。
他的父親是一位貧苦勞工,從事過各種工作,均未成功,長期處在拮據困境中。
蘇格蘭人稱之為地産管理人的管家,經常給他去信進行恐吓。
彭斯說:&ldquo恐吓信使我們全家傷心落淚。
&rdquo無畏、勤勞而堅韌的父親和他那堪稱女中豪傑的勇敢妻子撫養着那些孩子,羅伯特是其中之一!世界如此遼闊,卻無他們容身之所!來信&ldquo使我們全家傷心落淚&rdquo,這句話描述了他們的困境。
我總認為,那位無畏的父親,&mdash&mdash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英雄和詩人。
沒有他,就不會有能言善辯的兒子。
後來,彭斯的老師去倫敦,接觸到上流社會有教養的情況,但是他卻說,他還沒有碰到過比這位農民圍爐談論更有風趣的人。
靠他那&ldquo七英畝苗圃地&rdquo&mdash&mdash和一塊小得可憐的黏土田莊,加上借以謀生的各種活計,都不能使他興旺起來,一生辛勤勞動,收入甚微。
但是,他勇敢地堅持下去,他是一個聰明、誠實而又不屈不撓的人物。
&mdash&mdash他把日常生活中多少心酸苦難默默地承受下來,像一個無名英雄那樣戰鬥,&mdash&mdash沒有人将其崇高精神作為新聞報道,也沒有人會對他作出奉獻!然而,他并不灰心喪氣,也沒有必要喪失信心,因為羅伯特·彭斯就是他的成果。
&mdash&mdash實際上,也是世世代代像他這樣的人們的成果。
這位彭斯是在種種不利條件下出世的:沒有受過教育,家境貧寒,生來就要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
他開始寫作,用的是一種粗俗而特殊的方言,隻有他周圍鄉間狹小地區的人才能看懂。
他的寫作,不論他寫什麼,如果能應用英國通用的語言,我毫不懷疑,他已經被普遍承認了,或者說,能夠成為我們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他竟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透過他那方言的粗俗外殼進行了解,足見其中确有某種非凡的東西。
他已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承認,而且在我們廣闊的撒克遜世界各個地區正繼續受到人民的不斷承認。
凡是講撒克遜方言的地方,人們通過各自親身的考察,開始認識到,18世紀撒克遜人中一位最重要的人物,是埃爾郡的一個名叫羅伯特·彭斯的農民。
确實如此,我要說,這個人有真正撒克遜人的特質,堅強如哈茨山〔42〕上的岩石,淵源于地層的深處,&mdash&mdash然而,石縫裡湧現出涓涓清泉,充滿生機而又柔和!在平靜中飽含強烈奔放的激情與才能,其内心蘊藏着無比美好的旋律。
這是一位高尚、粗犷而真誠的人,他親切、純樸、誠實,單純有力,既有其閃電般的激情,又有其溫柔天真的同情心;&mdash&mdash他像古代北歐神話中的托爾神,可以稱得上農民之神! 彭斯的兄弟吉爾伯特是一位非常明智和可貴的人。
他告訴我,羅伯特·彭斯年輕時,雖然他們生活艱苦,常常是談笑風生,是一個身心極其歡樂的小夥子,也能引人歡笑。
當時,他赤身在泥潭裡挖泥炭,或從事類似的勞動,遠比人們後來聽說的,更為讨人喜歡。
我很相信他的話。
這種歡快的基礎(正如老米拉波侯爵稱之為&ldquo喜愛活潑歡快&rdquo),即幸福與快樂的主要元素,和他的其他深刻真誠的品格相結合,成為彭斯性格中最吸引人的東西之一。
他心中充滿無限希望,盡管他的一生是個悲劇,他卻不是一個多愁傷感的人。
他豪爽地抖落優傷,戰勝它們,奮勇向前。
他像雄獅抖落其&ldquo鬣上的露珠&rdquo,又像飛速奔騰的駿馬向擲來的短槍付以冷笑。
&mdash&mdash但實際上,彭斯這類的希望與歡樂,不正是溫和寬厚感情的結果嗎?&mdash&mdash這樣的感情,對每個人來說,不應是從事一切的開端嗎? 如果我說彭斯是他那個世紀中英國最偉大的天才人物,人們會覺得詫異。
然而,我相信,總有一天,這種說法會被肯定的。
他在上述艱難條件下寫成的那些作品,僅僅是反映他生平的很小側面。
斯圖爾特〔43〕教授曾作過非常公正的評論,實際上,這種評論對于一切真正的詩人都是非常适用的。
他認為彭斯的詩作并非是任何特殊的才能,而是天賦旺盛的創見,以其自身方式表達的普遍結果。
凡是聽過彭斯談話的人,都會議論他那溢于言表的天才。
他的天賦表現在各個方面:從謙恭有禮的極為得體的言談,到熱情洋溢的演說;從縱情爽朗的歡笑,到溫軟的感情悲恸,精煉的語言,明晰犀利的洞察力,都集中體現在他的身上。
聰明的公爵夫人們贊揚他是一位語言能&ldquo使她們興高采烈&rdquo的人。
此話說得夠美妙的。
但是,更美妙的是我不止一次地提過洛克哈特先生〔44〕的記載:說那些小客棧的侍者和馬夫們,如何從床上跳下來,争相擁擠去聽這個人的講話!侍者和馬夫們:&mdash&mdash他們都是普通人,而他是普通人中的一員!關于他的講話,我聽說很多,其中有一佳話,是去年我從一位與他交往很久的、德高望重的紳士那裡聽來的,說他的講話總是&ldquo言之有物&rdquo,與衆不同。
那位老人告訴我說:&ldquo他講話甯缺毋濫&rdquo,&ldquo在當時,他總是保持沉默,好像在座的人都比他高明,而他講起話來,對論題總富有新意。
&rdquo可見,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對他有相反的說法!&mdash&mdash如果我們再看看他的總體精神力量,他各方面都健全堅強,粗犷直率,敏銳的洞察力,豪爽的勇氣,以及他身上的大丈夫氣概,&mdash&mdash我們還能到哪裡去找比他更有天資的人呢? 我有時覺得,在18世紀的偉人中,彭斯似乎比其他人更像米拉波。
他們在外表上迥然各異,然而,要從本質上來看他們。
他們兩人的身心都同樣高大有力,&mdash&mdash雙方都建立在老侯爵所謂的喜愛活潑歡快基礎之上。
由于天性
要與行乞哀求斷絕,也就是說,你們甯可穿着自己真實的破鞋,不怕寒冬臘月站在冰冷的泥濘中。
正如穆罕默德所說,&ldquo這樣對人就會更好些!&rdquo我把這種精神,也就是說,把上述兩個福音結合一起,成為一種崇高的福音,也許是那個時代可能達到的最強音。
約翰遜的著作,曾風靡一時,而現在,可以說已被新一代人否定。
這是不足為奇的;約翰遜的見解,無可否認是要過時的,但是,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指望,它是絕不會過時的。
從約翰遜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一個才智非凡的偉大人物的痕迹,&mdash&mdash不論它隐藏在颠倒歪曲的層層障礙之下,也是受人歡迎的。
那是真誠的言語,他用以表述各種事情。
他的文體非常拘謹,&mdash&mdash這是當時他所能達到的最佳體裁。
書中有一定的誇張,按一種非常嚴肅的方式進行,或者說小心翼翼地進行,它現在已顯得陳舊了。
間或有浮誇的措辭形式,與其内容不相協調。
你們對這一切要容忍,因為不論它的用語是否浮誇,其間自有重要的東西。
世上有多少華麗的文體和書籍,内容卻是空空洞洞,&mdash&mdash寫這種作品的人,才是真正的壞人!他們才是應該加以排斥的人!&mdash&mdash即使約翰遜隻留下他那部《詞典》,人們也能從中追溯到一種偉大的才智,一個真誠的人。
隻要看《詞典》定義的明确性,總體上的可靠性、真實性、洞察力以及成功的編纂方法,它就堪稱所有詞典中最好的一部。
它有一種建築上的壯觀,像一座已經竣工的堅固寬闊的大廈,完美勻稱,巍然屹立,人們可以斷定,這是一位真正建築師的傑作。
盡管時間倉促,我們還必須對不幸的鮑齊〔27〕講幾句話。
他被認為是平庸、高傲而貪婪的人,從各方面看都是如此。
然而,他對約翰遜崇敬這一事實,總是值得重視的。
這個愚蠢、妄自尊大的蘇格蘭地主是當時最自負的人。
他居然以敬畏之情去約翰遜簡陋的小閣樓,親近這位蓬頭垢面、性情暴躁的窮教師,這是一種對傑出人物真誠的崇敬,是在被猜疑為既無英雄又無崇拜存在的時代中,一種英雄崇拜。
看來,在任何時候都會有英雄存在,也就會有對英雄的崇拜!我們還要不客氣地說,诙諧的法國人所謂仆人眼裡無英雄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或者說,即使如此的話,該受責備的不是英雄,而是仆人。
因為他的靈魂是卑賤的奴仆靈魂!奴仆想象中的英雄,是身穿君王服裝,邁着方步前進,身後随從簇擁,前面聲樂開道。
這樣,那種說法就成了仆人眼裡無偉大的君主。
〔28〕要是脫光路易十四〔29〕國王的袍服,他簡直是一根有桠杈的蘿蔔,上面安着一顆用刀子刻的希奇古怪的頭顱〔30〕,&mdash&mdash沒有哪個奴仆會敬佩他的。
奴仆是有眼不識英雄!啊!是的,惟有英雄識英雄。
&mdash&mdash人世間缺乏的一種東西,在某種意義上說,多半就是缺乏識别英雄的眼力。
總之,我們應該說,鮑斯韋爾對約翰遜的敬仰之情是恰當的,他在全英國從未找到過一位如此值得人們甘拜下風的人。
我們還應該說,這位飽經風霜的約翰遜巧妙地處理他的艱難混亂的生活,作為一個剛直不阿的人過得自在。
在那作家生涯空虛混亂,懷疑主義把宗教和政治、人生觀和人生實踐攪得混亂不堪之時,處于貧困昏暗的條件下,不顧病魔纏身,衣衫陳舊,他像一個勇敢的人,把自己安排妥帖。
在永恒中,不會全然沒有北極星,他像勇敢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北極星的指引。
他遵循北極星的指引,任憑那時代沉渣的混亂漩渦,他絕不會改變他的方向。
&ldquo在謊言者面前,他甯願餓死,也絕不承認失敗&rdquo。
勇敢的老塞缪爾,真是最後一位羅馬風格的人物!〔31〕 關于盧梭〔32〕和他的英雄品質,我不能說那麼多。
他不是我所說的堅強的人。
這是一位憂郁、容易激動、具有神經質的人物,至多說他有熱情,但缺乏堅強。
他沒有&ldquo沉默的禀賦&rdquo,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天賦,具有這種突出天賦的人,在法國人中,或者确切說,在當時各類人中是很罕見的!受苦受難的人确實應該&ldquo沉住自己的怒氣&rdquo,因為光冒煙不發光,是毫無用處的。
&mdash&mdash那隻是個比喻,一切煙都有可能變成火!一個真正偉大人物的首要品德是深沉和寬宏,面對困難要鎮靜自若,盧梭卻沒有這些東西。
把憤怒暴躁和固執僵化看作力量是根本錯誤的!一個人動辄暴跳如雷,雖然發作時,六個人也不能制住他,這種人并不能算強者。
隻有那身負千斤重擔、勝似閑庭信步者才稱得上強者。
我們應該永遠以此為鑒,特别是在那種喧嚣不安的時代裡,尤其要注意。
一個在說話與行動的時機尚未成熟時,不能沉住氣的人,就不是健全的人。
我認為,盧梭消瘦的面容,表露他的為人。
他的面容顯示一種高傲的、氣量狹窄的情态:突出的額頭骨,一對深陷的眼睛,看上去有令人迷惑不解的神情,表現為一種山貓般的銳利目光的凝視。
一副滿臉苦相,甚至是卑賤的苦相,同時也有一種與苦相截然相反的表情,有點平庸粗俗,隻因他的暴躁的感情把這些東西掩蓋了,這是一種人們稱之為狂熱者的容貌,&mdash&mdash他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氣量狹小的英雄!盡管他有很多缺點,我們在這裡仍稱他英雄,是因為他具有英雄的首要特征,他有由衷的誠摯。
這種誠摯頗為罕見,當時沒有一個法國哲學家可以與之倫比。
不僅如此,人們還會說,由于過度的誠摯與他在其他方面神經過敏和相當軟弱的性格不相協調,結果逼得他嚴重的思想混亂,幾乎發狂。
最後,他身上出現一種狂熱,他的思想像着了魔似的,使他匆匆奔走,曆經各種險境!&mdash&mdash 盧梭的缺陷和可悲之處,很容易用一個字來說明,即唯我主義,這确是一切錯誤和苦難的根源和總結。
他沒有使自己完全戰勝純粹的欲望,在許多方面,一種自私的欲求仍是他的動機準則。
我想他是一個非常愛虛榮的人,渴望别人贊揚。
人們記得熱莉絲對他的一次經曆。
她帶讓-雅克〔33〕去劇院,他要求嚴格隐蔽他的身份,意思是&mdash&mdash&ldquo他不願在那裡被人認出來!&rdquo可是包廂的帷幕卻碰巧被拉開了,讓-雅克被樓下正廳的觀衆認了出來,卻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于是他顯得極為憤慨,一晚上都不高興,惡聲惡氣,傲慢無禮。
這位精明的伯爵夫人,完全确信他的憤怒不是因為他被人發現,而在于被人認出以後,沒有人對他喝彩鼓掌。
可見此人性格受毒之深,他隻有猜疑孤僻,喜怒無常!他不能與任何人相處。
有一位來自鄉間的有相當地位的人,經常訪問他,總是同他交談,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情。
有一天,他去時,看到讓-雅克極不高興,令人莫解。
讓-雅克瞪着怒目對他說:&ldquo先生,我知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
你是想來看看我過的是什麼樣的窮困生活,看看我的破鍋裡煮的東西少得多麼可憐。
好吧,你就往鍋裡瞧吧!裡面是半磅肉,一根胡蘿蔔和三個洋蔥頭,這就是全部,去告訴所有的人好啦,随你的便,先生!&rdquo&mdash&mdash這種人真是太過分了。
世上的人們從不幸的讓-雅克這些反常的扭曲的心态得到一種戲劇性的談笑趣聞。
唉!對他來說,卻并不是戲劇性的笑料,而是非常認真的!這好比古羅馬垂死的鬥士,競技場上人群擁擠,觀看取樂,而那鬥士卻處在死亡的痛苦中。
然而,正如人們所說,這位盧梭以其向母親們的熱情呼籲〔34〕,以其《社會契約論》,以其對自然甚至對自然狀态和野蠻生活的贊頌,确實重新接觸了現實,向現實作鬥争,在他那個時代起到了一個先知的作用。
他盡了時代條件下之所能!奇怪的是,透過他那些不體面的言行、堕落行為以及幾乎神經錯亂的種種外表,在不幸的盧梭内心深處,卻有真正的神聖火花。
而且,在那毫無生氣的僞哲學、懷疑主義和插科打诨的環境中,在這個人身上卻有深刻的感受和認識,認為人類的生命是真實的,并非是一種懷疑主義、定理原則或說笑的事情,而是一種客觀事實、嚴肅的現實。
自然界把那個啟示賦予他,委托他來表達。
他已經把它說了出來,即使說得不夠明白透徹,甚至說得不妥和模糊不清,&mdash&mdash但他已做到盡可能的清楚了。
不僅如此,對他那些錯誤和反常心态,以至于偷緞帶行為,〔35〕過着漫無目的雜亂、痛苦和流浪的生活,如果人們能寬容地解釋的話,那不就像一個人被委派一項力不勝任的差使,感到困惑而束手無策、猶豫彷徨一樣嗎?人生道路多坎坷。
應該寬容地評價一個人,要寄希望于他,任憑他去奮力闖蕩,隻要生命尚存,人人都有希望。
盧梭的文采,至今在其國人中仍享有盛譽,我無需多說了。
我認為他的著作和他本人一樣,是不健全的,算不上好書。
盧梭善于動情,與他這種思想天賦相結合,就能構思出絢麗多彩激動人心的各種形象來,但是它們缺乏真正的詩意。
它不是純潔的陽光,而是戲劇性的東西,一種用淡粉紅色喬裝打扮得華麗而俗不可耐的東西。
自盧梭以來,在法國人中,這種情形是經常的,或者确切地說,是普遍的。
斯塔爾夫人〔36〕也有類似情況,聖皮埃爾〔37〕以及直到當今轟動驚人的&ldquo絕望文學&rdquo〔38〕中,到處充斥這種情況。
那些淺玫瑰紅色的俗氣東西不是健全的作品。
請考察一下莎士比亞、歌德,甚至于沃爾特·司各脫的著作吧!誰一旦将它看透,也就認清了真僞之别,從此永遠能識别它們。
我們已經看到,在種種混亂不利的社會環境中,約翰遜作為非常正直的先知為世人盡責。
在盧梭身上,我們看到,在那種混亂的條件下,好東西卻與驚人的壞東西相并存,盧梭這個引人好奇的曆史人物,是最為含義深長的。
他被趕到巴黎的閣樓上,在那裡,他孤苦伶仃,與自己的貧困和思想為伴,四處碰壁;煩躁惱怒,直至心态發狂。
他深感世界不是他的朋友,世界的法律也不是。
〔39〕這樣的人,有可能不與世界為敵,也是得當的。
他可以禁锢在閣樓上,被人視為瘋子取笑,像關在籠子裡的野獸挨餓;&mdash&mdash但是,這并不能阻止他獲得成功。
盧梭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狂熱鼓吹者。
他認為文明生活是痛苦的,野蠻狀态比文明好等等,那些半是發狂的思辨,足以普遍地引起法蘭西的全面狂想。
誠然,人們完全可以發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統治者們是怎樣對待這麼一個人的?很難說世界的統治者能怎樣對待他!但他對待那些統治者卻不幸非常清楚,&mdash&mdash把其中的許多人送上了斷頭台!關于盧梭,就談這些。
在毫無生氣、沒有信仰和無獨創性的18世紀中,從各種虛有其表的冒牌名人及其作品中,突然有一位以羅伯特·彭斯〔40〕面目的英雄問世,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
像多岩的荒漠地帶的一口水井,&mdash&mdash也像人工建造的樂園裡突然出現的神聖光芒!人們不了解其緣由,把他看作人間樂園中一片焰火。
唉!雖然他半是盲目地作了生死搏鬥,卻仍落得人們那種看法!恐怕沒有人會像他那樣受到同胞們如此錯誤的對待。
世界上又演出了一場非常糟蹋人生的戲劇。
彭斯一生的悲劇是衆所周知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再沒有比彭斯所處的境況與他應有地位更為懸殊、命運更為多舛的人了。
在18世紀,那些拾人牙慧、裝腔作勢的人物大多是滑稽小醜,從這些人中再一次出現一位有創見的超凡人物,一個可探及永恒的深淵,跻身于英雄之列的人物。
他誕生在埃爾郡〔41〕一個窮苦人家。
這位整個不列颠大地上最偉大的人物,是作為一個蘇格蘭勞苦農民來到人間的。
他的父親是一位貧苦勞工,從事過各種工作,均未成功,長期處在拮據困境中。
蘇格蘭人稱之為地産管理人的管家,經常給他去信進行恐吓。
彭斯說:&ldquo恐吓信使我們全家傷心落淚。
&rdquo無畏、勤勞而堅韌的父親和他那堪稱女中豪傑的勇敢妻子撫養着那些孩子,羅伯特是其中之一!世界如此遼闊,卻無他們容身之所!來信&ldquo使我們全家傷心落淚&rdquo,這句話描述了他們的困境。
我總認為,那位無畏的父親,&mdash&mdash是一位默默無聞的英雄和詩人。
沒有他,就不會有能言善辯的兒子。
後來,彭斯的老師去倫敦,接觸到上流社會有教養的情況,但是他卻說,他還沒有碰到過比這位農民圍爐談論更有風趣的人。
靠他那&ldquo七英畝苗圃地&rdquo&mdash&mdash和一塊小得可憐的黏土田莊,加上借以謀生的各種活計,都不能使他興旺起來,一生辛勤勞動,收入甚微。
但是,他勇敢地堅持下去,他是一個聰明、誠實而又不屈不撓的人物。
&mdash&mdash他把日常生活中多少心酸苦難默默地承受下來,像一個無名英雄那樣戰鬥,&mdash&mdash沒有人将其崇高精神作為新聞報道,也沒有人會對他作出奉獻!然而,他并不灰心喪氣,也沒有必要喪失信心,因為羅伯特·彭斯就是他的成果。
&mdash&mdash實際上,也是世世代代像他這樣的人們的成果。
這位彭斯是在種種不利條件下出世的:沒有受過教育,家境貧寒,生來就要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
他開始寫作,用的是一種粗俗而特殊的方言,隻有他周圍鄉間狹小地區的人才能看懂。
他的寫作,不論他寫什麼,如果能應用英國通用的語言,我毫不懷疑,他已經被普遍承認了,或者說,能夠成為我們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他竟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透過他那方言的粗俗外殼進行了解,足見其中确有某種非凡的東西。
他已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承認,而且在我們廣闊的撒克遜世界各個地區正繼續受到人民的不斷承認。
凡是講撒克遜方言的地方,人們通過各自親身的考察,開始認識到,18世紀撒克遜人中一位最重要的人物,是埃爾郡的一個名叫羅伯特·彭斯的農民。
确實如此,我要說,這個人有真正撒克遜人的特質,堅強如哈茨山〔42〕上的岩石,淵源于地層的深處,&mdash&mdash然而,石縫裡湧現出涓涓清泉,充滿生機而又柔和!在平靜中飽含強烈奔放的激情與才能,其内心蘊藏着無比美好的旋律。
這是一位高尚、粗犷而真誠的人,他親切、純樸、誠實,單純有力,既有其閃電般的激情,又有其溫柔天真的同情心;&mdash&mdash他像古代北歐神話中的托爾神,可以稱得上農民之神! 彭斯的兄弟吉爾伯特是一位非常明智和可貴的人。
他告訴我,羅伯特·彭斯年輕時,雖然他們生活艱苦,常常是談笑風生,是一個身心極其歡樂的小夥子,也能引人歡笑。
當時,他赤身在泥潭裡挖泥炭,或從事類似的勞動,遠比人們後來聽說的,更為讨人喜歡。
我很相信他的話。
這種歡快的基礎(正如老米拉波侯爵稱之為&ldquo喜愛活潑歡快&rdquo),即幸福與快樂的主要元素,和他的其他深刻真誠的品格相結合,成為彭斯性格中最吸引人的東西之一。
他心中充滿無限希望,盡管他的一生是個悲劇,他卻不是一個多愁傷感的人。
他豪爽地抖落優傷,戰勝它們,奮勇向前。
他像雄獅抖落其&ldquo鬣上的露珠&rdquo,又像飛速奔騰的駿馬向擲來的短槍付以冷笑。
&mdash&mdash但實際上,彭斯這類的希望與歡樂,不正是溫和寬厚感情的結果嗎?&mdash&mdash這樣的感情,對每個人來說,不應是從事一切的開端嗎? 如果我說彭斯是他那個世紀中英國最偉大的天才人物,人們會覺得詫異。
然而,我相信,總有一天,這種說法會被肯定的。
他在上述艱難條件下寫成的那些作品,僅僅是反映他生平的很小側面。
斯圖爾特〔43〕教授曾作過非常公正的評論,實際上,這種評論對于一切真正的詩人都是非常适用的。
他認為彭斯的詩作并非是任何特殊的才能,而是天賦旺盛的創見,以其自身方式表達的普遍結果。
凡是聽過彭斯談話的人,都會議論他那溢于言表的天才。
他的天賦表現在各個方面:從謙恭有禮的極為得體的言談,到熱情洋溢的演說;從縱情爽朗的歡笑,到溫軟的感情悲恸,精煉的語言,明晰犀利的洞察力,都集中體現在他的身上。
聰明的公爵夫人們贊揚他是一位語言能&ldquo使她們興高采烈&rdquo的人。
此話說得夠美妙的。
但是,更美妙的是我不止一次地提過洛克哈特先生〔44〕的記載:說那些小客棧的侍者和馬夫們,如何從床上跳下來,争相擁擠去聽這個人的講話!侍者和馬夫們:&mdash&mdash他們都是普通人,而他是普通人中的一員!關于他的講話,我聽說很多,其中有一佳話,是去年我從一位與他交往很久的、德高望重的紳士那裡聽來的,說他的講話總是&ldquo言之有物&rdquo,與衆不同。
那位老人告訴我說:&ldquo他講話甯缺毋濫&rdquo,&ldquo在當時,他總是保持沉默,好像在座的人都比他高明,而他講起話來,對論題總富有新意。
&rdquo可見,為什麼沒有任何人對他有相反的說法!&mdash&mdash如果我們再看看他的總體精神力量,他各方面都健全堅強,粗犷直率,敏銳的洞察力,豪爽的勇氣,以及他身上的大丈夫氣概,&mdash&mdash我們還能到哪裡去找比他更有天資的人呢? 我有時覺得,在18世紀的偉人中,彭斯似乎比其他人更像米拉波。
他們在外表上迥然各異,然而,要從本質上來看他們。
他們兩人的身心都同樣高大有力,&mdash&mdash雙方都建立在老侯爵所謂的喜愛活潑歡快基礎之上。
由于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