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初試鋒镝

關燈
草人,一萬大軍分三路悄悄退走,馬蹄裹了棉布,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吳景和孫贲一覺醒來,面對空蕩蕩的兵營,惋惜之餘,更替孫策和周瑜擔心。

    面對這兩個精通兵法的大将和訓練有素的大軍,等待初出茅廬的孫策和周瑜的命運将是什麼呢? 在樊能的大軍未到時,一定要攻下橫江城,否則就會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然而,孫策的兵馬太少,攻城尚嫌不足,實在分不出兵力阻擊樊能和于麋的大軍。

     為此,全軍十分憂慮。

     在此關頭,周瑜卻自告奮勇,隻帶五百兵卒,去阻擊樊能和于麋的大軍,并保證在孫策攻下橫江城之前,擋住樊能的大軍。

     衆将聽了,都不相信。

    程普對周瑜印象不太好,說他是趙括,隻懂得誇誇其談,遲早會誤了大事。

    但他來不及阻攔,周瑜已經出發了,而且還帶上了孫權,就埋怨孫策輕信周瑜。

     孫策笑着說:“公謹自有妙計,我們就放心攻城吧。

    ” 牛頭山是樊能和于麋的大軍的必經之路,兩個山坡夾着一條大道。

     周瑜将五百兵卒分成兩隊,占據了南北兩坡,廣插旌旗,并不時拖着樹枝跑動。

    看上去,坡上塵土飛揚,旌旗飄舞,似乎埋伏着千軍萬馬。

     “報告周将軍,樊能的大軍到了。

    ”這個傳令兵的聲音有點顫抖。

     周瑜正坐在一棵大樹下看書,氣定神閑地問:“有多少人。

    ” “有一萬多人。

    ” “我知道了。

    你傳令下去,叫兄弟好好休息。

    ” “萬一樊能的大軍攻上來,怎麼辦呢?” “你們放心,樊能不會馬上攻山的,叫兄弟們不要亂動。

    ”周瑜把書一合,靠在樹上,“我要睡一會兒了,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叫醒我。

    ” 他真的閉上了眼睛,連身邊的孫權也不理了。

     孫權說:“周将軍自有妙計,你們按令行事吧。

    ” 公元353年,魏國主帥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向齊求救。

    齊國主帥鄒忌聽從著名軍事家孫膑之計,沒有直接援救趙國,而是避實就虛,直攻魏國的京都大梁。

    龐涓急忙回援。

    在地勢險要的桂陵,齊軍設下埋伏,等待長途跋涉的魏軍,大敗魏軍。

     這個典故流傳極廣,樊能當然知道,他料定敵人會在中途的險要之地設下埋伏,把他變成第二個龐涓,所以就小心行進。

     “報告将軍,前面兩側山坡的樹叢中塵土飛揚,還飄舞着很多旌旗,好像有埋伏。

    ” 樊能一聽,急忙下令大軍停住不前。

     有幾員勇将請戰,他不許。

     “我軍行軍半日,兵馬十分疲憊,隊形也是行軍的隊形,不是作戰的隊形。

    現在攻山,正中了對方以逸待勞之計。

    孫策的主力就在這裡,而不是在橫江。

    孫策小兒,這等平庸之計,也來賺我。

    ” “那怎麼辦?” “傳令下去,全軍修整,編好作戰隊形之後,再與敵人決戰。

    ” 直到黃昏,樊能見士兵們的體力恢複了,才下令攻山。

    先頭攻山部隊三千人,排着整齊的作戰隊形,以求将傷亡減少到最低程度。

    山坡下的七千人則嚴陣以待,随時準備增援。

     然而,叢林中空空如也,周瑜早在一炷香以前,就率衆離開了,連一面旌旗都沒留下。

     “不好,我們中了敵人的疑兵之計。

    ”樊能臉色大變,對身邊的于麋說,“孫策的主力不在這裡,而是在橫江城下。

    我擔心不等我們趕到,橫江城就被攻克了。

    ” 于麋安慰樊能:“即使孫策攻下了橫江城,我們兵多将廣,還怕奪不回來。

    ” 殘陽如血,把西天染成一片血紅。

     周瑜和孫權眉開眼笑,慢慢地策馬而行。

     “公謹大哥,你真是料事如神,樊能果然沒有立刻攻山。

    說心裡話,當時我是強作鎮定,很害怕,雙腿都在發抖。

    ” 周瑜這樣解釋:“有龐涓的先例,樊能和于麋自然會百倍小心。

    我正是利用了他們這個心理。

    而且我還料定,他們一定不敢夜行軍。

    ” “這又有什麼根據呢?”孫堅和孫策都教訓孫權,要他把周瑜既當兄長,又當老師。

     “我在山坡上,觀望樊能的軍隊陣形整齊,陣法純熟,可見他是個十分慎重穩健的人。

    夜裡行軍,速度要慢一半,被我們的疑兵一阻,本該天黑之前趕到橫江城下的,如今要等到天明之時。

    一夜的急行軍之後,兵馬疲憊不堪,迎擊強敵,乃是兵家大忌。

    何況,他們怕我們趁着夜色掩護,真的在險要之地埋伏下重兵。

    ” “啊,那我們的時間就富裕多了。

    ” 孫策攻城十分順利。

     橫江守将徐韋輕敵,不把年輕的孫策放在眼裡,禁不住江東兵的辱罵,憤然出戰。

    在交戰中,不到三個回合,就被孫策一槍刺死。

    黃蓋等人趁機掩殺,身先士卒,一舉破城。

     進城之後,孫策一面清點城中的糧草和軍用械器,一面布榜安民,下令士兵在空地上紮營,不許擾民,違者格殺勿論。

    百姓們無不欣喜,幾個德高望重的士紳受百姓們委托,送來幾十頭豬羊勞軍。

     隻有三百多名樊能的死黨不肯投降,期待回援的大軍解救。

    孫策不想讓橫江百姓看到太多的鮮血,落個殘暴之名,就把他們囚禁起來,等到擊敗樊能之後,再勸降他們。

    到那時還不願意降的,就趕出橫江城。

     周瑜的疑兵之計,給孫策提供了極寶貴的時間。

     第二天中午,樊能和于麋的大軍才到,一見城已失守,不以疲勞之軍攻城,而是後退五裡,紮下大營,嚴陣以待。

     周瑜見對方軍容整齊,防備森嚴,無懈可擊,兵力又是他們的兩倍有餘,就不主張出戰。

    但孫策求勝心切,執意要趁敵軍疲憊,迎頭痛擊,否則就是坐失良機。

    他讓周瑜和孫權守城,自己和程普率領三千兵馬殺向敵營。

     周瑜站在城頭上,憂心忡忡地對孫權說:“上兵伐謀,何況敵軍是我們的兩倍,不能硬拼,隻能智取,但如何智取,我尚無良策。

    ” 于麋親自率兵迎戰孫策,樊能則居中指揮,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陣法純熟,隊形變了幾變,很快就把孫策等人圍在中央了。

    孫策沒想到樊能用兵如此厲害,暗恨不聽周瑜之言,輕易冒進,急忙返身往回殺。

     孫策神勇異常,槍鋒所指,根本無人能擋,共有七員戰将被他挑下馬,就連以勇武自恃的于麋也被刺傷了肩頭,血流如注,退了下去。

     孫策率兵殺出重圍後,讓程普和黃蓋領兵進城,自己斷後掩護。

    隻見他右手持槍,左手舞劍,神威凜凜,追兵無不駭然止步。

     這一仗,雙方各死傷五百人,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