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的賈政
關燈
小
中
大
當我們打開《紅樓夢》,賈政出現在我們視域裡的時候,年歲也已不小了,而且端方老成,刻闆拘謹,頗有幾分威嚴,清客們見了笑臉相迎,仆婦們見了噤若寒蟬,兒孫後輩卻惟恐避之不及,已是一個十分可惡可厭的人物了。
“赫赫揚揚,已将百載”的賈府,到了賈政這一代,已經“漸漸地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來”,内囊漸空,入不敷出,經濟上捉襟見肘。
而賈府内部勾心鬥角,風雲四起;兒孫們隻知吃喝玩樂,醉生夢死。
真可說是“大廈将傾”,氣數欲盡。
賈政正是處于這樣一個典型的環境中,不得不繃緊全身的每一根神經,力圖來維持賈府繁榮的局面。
他崇尚儒學,整肅秩序,苛律子孫,忙得不亦樂乎,仿佛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特别是對待寶玉這個“于國于家無望”的“逆種”,動辄呵斥,恨不能一夜之間造就出一個封建社會的楷模來。
當寶玉迷途不返,叛逆之舉日甚一日時,他不惜親掄大闆,痛打不止,欲置其死地而後快,“不如趁今日結果了他的狗命,以絕将來之患!” 這個賈政還有什麼可愛之處?各類紅學家論及他時,往往盡意鞭撻,不留情面,這當然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賈政年輕時是這副模樣嗎?或許也有許多可愛之處呢?這些書中自然沒有涉及,很難得出一個完整的印象。
畢竟一個人總是由少及長,爾後老去,青年時代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書中散見的一些隻言片語,細細勾出,也可見出賈政年輕時的大體輪廓,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那個賈政和現今的這個賈政簡直判若兩人,别具另一番風采。
第84回中,賈母和賈政及邢夫人、王夫人在一起聊着閑話,賈政說到寶玉的不長進,令賈母很是不快,辯護說:“隻是我看他(寶玉)那生來的模樣兒也還齊整,心性兒也還實在,未必一定是那種沒出息的……”賈政忙作解釋,作一點自責,才使賈母高興起來。
接下來,賈母就題發揮,很值得我們注意: 賈母因說道:“你這會子也有了幾歲年紀,又居着官,自然越曆練越老成。
”說到這裡,回頭瞅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想他那年輕的時候,那一種古怪脾氣,比寶玉還加一倍呢。
隻等娶了媳婦,才略略的懂了些人事兒。
如今隻抱怨寶玉,這會子我看寶玉比他還略體些人情兒呢。
”(第84回) 常言說:“知子莫如母。
”賈母的這一番話,說的當然是實情,絕非虛拟。
那麼,賈政的“古怪脾氣”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所謂“古怪脾氣”,在書中也常被加強在寶玉頭上,無非是指活潑好動的個性,敏捷多變的思緒,豐富激揚的情感,不尊世俗常規的逆反心理。
也就是說不像眼下的這個賈政,“越曆練越老成”,迂腐、刻闆、卑俗,缺少勃勃的生氣。
賈政曾自稱“自幼于花鳥山水題詠上就平平的”,這其實含有某種自謙的成分,恰恰說明他曾在這方面有過相當多的實踐,既然要題詠花鳥山水,就必須親近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必須具備一種詩的靈性和發現美的能力。
我們可以從他對詩詞的賞鑒上,看出他的功力之所在,并不缺少真知灼見。
他在品評賈寶玉、賈環、賈蘭的詩時,深知賈寶玉的詩不愧為上乘之作,題旨妙,有悟性,造詞遣句工緻,而賈環的詩卻卑俗不堪,但他卻違心地誇贊了賈蘭的詩,這是為什麼?可以說這是因為“政治标準第一”所緻,因為賈蘭的詩表述了一種立志入仕的思想,頗符合儒家學說的精義,而寶玉詩中活潑的靈性恰反映了對功名的鄙薄,雖好也不能誇譽一語。
許多評論家都把“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看作是賈政一次顯示愚蠢、平庸的機會,我倒不以為然
“赫赫揚揚,已将百載”的賈府,到了賈政這一代,已經“漸漸地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來”,内囊漸空,入不敷出,經濟上捉襟見肘。
而賈府内部勾心鬥角,風雲四起;兒孫們隻知吃喝玩樂,醉生夢死。
真可說是“大廈将傾”,氣數欲盡。
賈政正是處于這樣一個典型的環境中,不得不繃緊全身的每一根神經,力圖來維持賈府繁榮的局面。
他崇尚儒學,整肅秩序,苛律子孫,忙得不亦樂乎,仿佛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特别是對待寶玉這個“于國于家無望”的“逆種”,動辄呵斥,恨不能一夜之間造就出一個封建社會的楷模來。
當寶玉迷途不返,叛逆之舉日甚一日時,他不惜親掄大闆,痛打不止,欲置其死地而後快,“不如趁今日結果了他的狗命,以絕将來之患!” 這個賈政還有什麼可愛之處?各類紅學家論及他時,往往盡意鞭撻,不留情面,這當然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賈政年輕時是這副模樣嗎?或許也有許多可愛之處呢?這些書中自然沒有涉及,很難得出一個完整的印象。
畢竟一個人總是由少及長,爾後老去,青年時代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書中散見的一些隻言片語,細細勾出,也可見出賈政年輕時的大體輪廓,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那個賈政和現今的這個賈政簡直判若兩人,别具另一番風采。
第84回中,賈母和賈政及邢夫人、王夫人在一起聊着閑話,賈政說到寶玉的不長進,令賈母很是不快,辯護說:“隻是我看他(寶玉)那生來的模樣兒也還齊整,心性兒也還實在,未必一定是那種沒出息的……”賈政忙作解釋,作一點自責,才使賈母高興起來。
接下來,賈母就題發揮,很值得我們注意: 賈母因說道:“你這會子也有了幾歲年紀,又居着官,自然越曆練越老成。
”說到這裡,回頭瞅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想他那年輕的時候,那一種古怪脾氣,比寶玉還加一倍呢。
隻等娶了媳婦,才略略的懂了些人事兒。
如今隻抱怨寶玉,這會子我看寶玉比他還略體些人情兒呢。
”(第84回) 常言說:“知子莫如母。
”賈母的這一番話,說的當然是實情,絕非虛拟。
那麼,賈政的“古怪脾氣”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所謂“古怪脾氣”,在書中也常被加強在寶玉頭上,無非是指活潑好動的個性,敏捷多變的思緒,豐富激揚的情感,不尊世俗常規的逆反心理。
也就是說不像眼下的這個賈政,“越曆練越老成”,迂腐、刻闆、卑俗,缺少勃勃的生氣。
賈政曾自稱“自幼于花鳥山水題詠上就平平的”,這其實含有某種自謙的成分,恰恰說明他曾在這方面有過相當多的實踐,既然要題詠花鳥山水,就必須親近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必須具備一種詩的靈性和發現美的能力。
我們可以從他對詩詞的賞鑒上,看出他的功力之所在,并不缺少真知灼見。
他在品評賈寶玉、賈環、賈蘭的詩時,深知賈寶玉的詩不愧為上乘之作,題旨妙,有悟性,造詞遣句工緻,而賈環的詩卻卑俗不堪,但他卻違心地誇贊了賈蘭的詩,這是為什麼?可以說這是因為“政治标準第一”所緻,因為賈蘭的詩表述了一種立志入仕的思想,頗符合儒家學說的精義,而寶玉詩中活潑的靈性恰反映了對功名的鄙薄,雖好也不能誇譽一語。
許多評論家都把“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看作是賈政一次顯示愚蠢、平庸的機會,我倒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