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說話的時候,他早已在考慮下一批畫的價錢了。
這位客人的嗜好就是專門囤積一些無名畫家的作品,然後等着他們出名,以此來彰顯自己高超的眼力。
而事實上,在此之前,他的眼光隻有兩次被驗證是正确的。
那兩個都獲得了新人獎,現在都成了新銳畫家而聲名大噪。
不過其中的一個已早早地開始沒落。
“這名畫家要比那兩個都強。
”紳士打量着八張畫說道。
這八張畫并非是抽象畫,它們接近于具象派。
之所以說接近,是因為那畫創作于抽象畫流行之後,其中混合了抽象和具象的特征。
雖說抽象派已窮途末路,不過在它的影響下,具象派也不可能再回歸到從前的樣貌了。
“素描功底很紮實,色彩感覺也很好。
”客人褒獎着,又笑道,“到了這年頭,不會素描的畫家簡直就是悲哀啊。
” 于是,客人說要把八張全部買下來。
不是論斤賣,而是每一張都正兒八經地按照号的大小來計算支付。
這名顧客的名字,藝苑畫廊的主人千塚忠吉是不會輕易透露給作者山邊修二的。
“有一位非常懂畫的客人,說你的畫有精彩之處。
雖然說不清楚你以後究竟會不會成名,不過他說,你将來可能會在畫壇上大放異彩。
” 店主隻字未提修二的八張畫已全都賣掉的事,他隻是再三強調,說好歹給推銷出去了一張。
“你再試試畫點東西吧。
”畫廊的店主雖然嘴上這麼建議,可語氣卻不是那麼熱心,像是你拿來的話我就給你看看,如果畫得好,我就試着向客戶推薦。
反正,你畫也行,不畫也無所謂,就是一種愛理不理的感覺。
“似乎比上次的要好啊。
”當修二再次把畫拿來時,店主瞥了一眼說道,“不過,你得再用點功才行。
我都跟你說過好多次了,對方是個懂畫的行家,甚至比評論家還厲害呢。
” 千塚忠吉這才第一次對修二的每張畫标價收購。
雖然價錢隻是上次十張捆綁價的一半,可終究是正規地給了一張畫一個價。
“雖然你的畫我是收下了,可那個人未必立刻就會來買走。
眼下,你的畫隻有那個人買。
我也是在賭一把。
你看看,光是押在這兒的畫就費了我不少的本錢。
” 千塚忠吉并未說出來,其實他押在那些名家和流行畫家的錢更多。
為了讓他們給畫,有很多時候,他甚至硬塞給人家錢。
這部分利息也很高。
一個月後,當修二畫好十号大小的畫帶過來時,千塚忠吉的臉色明顯比上次好多了。
“上一次的畫賣出了。
當然,還是同一個人。
雖然人家挑了不少毛病。
不過,總之是給買走了。
” 千塚立刻把修二送來的畫挂在牆上。
老夥計和女店員們也都呼啦一下全圍了上來。
以前,修二的畫在這家店裡還從未受到過如此的注目。
“對方說哪裡不行?”修二想聽聽對方的意見。
“這個還是不跟你說了。
因為一旦你受到了拘束,反而妨礙作畫可就不好了。
總之,你怎麼想就先怎麼畫吧。
”千塚說道。
“這幅畫也能賣出去吧?” “這個可不好說。
畢竟,就算是再便宜人家也得掏錢啊。
或許會買你這畫的,頂多也就是那個人吧,不過我會向其他客人推薦一下試試的。
” 這一次,千塚忠吉給出了比上次多五成的價錢。
他完全有把握,那位客人必然會買的。
三個月後,在山邊修二又帶去三張畫時,他總算從千塚忠吉的嘴裡打聽到了那位購畫者的名字。
“是銀行家。
” 盡管店主終于松了口,可當時還是未透露銀行名和此人的名字。
畫廊的老闆并不希望年輕的畫家和顧客直接交涉,即使雙方想通過畫廊結識,他也不希望讓他們過早認識。
最大的理由,當然是不想讓雙方知道他的收購價和出售價之間的巨大落差。
此外,作為一名畫商,他也想永遠在雙方之間保持一種絕對的存在力。
“是光和銀行的行長,名叫花房寬。
” 這便是店主一個月之前跟他攤的牌,也是因為修二的畫讓其他客人動了心。
這大概同樣是店主煽動的結果吧,他一定對
這位客人的嗜好就是專門囤積一些無名畫家的作品,然後等着他們出名,以此來彰顯自己高超的眼力。
而事實上,在此之前,他的眼光隻有兩次被驗證是正确的。
那兩個都獲得了新人獎,現在都成了新銳畫家而聲名大噪。
不過其中的一個已早早地開始沒落。
“這名畫家要比那兩個都強。
”紳士打量着八張畫說道。
這八張畫并非是抽象畫,它們接近于具象派。
之所以說接近,是因為那畫創作于抽象畫流行之後,其中混合了抽象和具象的特征。
雖說抽象派已窮途末路,不過在它的影響下,具象派也不可能再回歸到從前的樣貌了。
“素描功底很紮實,色彩感覺也很好。
”客人褒獎着,又笑道,“到了這年頭,不會素描的畫家簡直就是悲哀啊。
” 于是,客人說要把八張全部買下來。
不是論斤賣,而是每一張都正兒八經地按照号的大小來計算支付。
這名顧客的名字,藝苑畫廊的主人千塚忠吉是不會輕易透露給作者山邊修二的。
“有一位非常懂畫的客人,說你的畫有精彩之處。
雖然說不清楚你以後究竟會不會成名,不過他說,你将來可能會在畫壇上大放異彩。
” 店主隻字未提修二的八張畫已全都賣掉的事,他隻是再三強調,說好歹給推銷出去了一張。
“你再試試畫點東西吧。
”畫廊的店主雖然嘴上這麼建議,可語氣卻不是那麼熱心,像是你拿來的話我就給你看看,如果畫得好,我就試着向客戶推薦。
反正,你畫也行,不畫也無所謂,就是一種愛理不理的感覺。
“似乎比上次的要好啊。
”當修二再次把畫拿來時,店主瞥了一眼說道,“不過,你得再用點功才行。
我都跟你說過好多次了,對方是個懂畫的行家,甚至比評論家還厲害呢。
” 千塚忠吉這才第一次對修二的每張畫标價收購。
雖然價錢隻是上次十張捆綁價的一半,可終究是正規地給了一張畫一個價。
“雖然你的畫我是收下了,可那個人未必立刻就會來買走。
眼下,你的畫隻有那個人買。
我也是在賭一把。
你看看,光是押在這兒的畫就費了我不少的本錢。
” 千塚忠吉并未說出來,其實他押在那些名家和流行畫家的錢更多。
為了讓他們給畫,有很多時候,他甚至硬塞給人家錢。
這部分利息也很高。
一個月後,當修二畫好十号大小的畫帶過來時,千塚忠吉的臉色明顯比上次好多了。
“上一次的畫賣出了。
當然,還是同一個人。
雖然人家挑了不少毛病。
不過,總之是給買走了。
” 千塚立刻把修二送來的畫挂在牆上。
老夥計和女店員們也都呼啦一下全圍了上來。
以前,修二的畫在這家店裡還從未受到過如此的注目。
“對方說哪裡不行?”修二想聽聽對方的意見。
“這個還是不跟你說了。
因為一旦你受到了拘束,反而妨礙作畫可就不好了。
總之,你怎麼想就先怎麼畫吧。
”千塚說道。
“這幅畫也能賣出去吧?” “這個可不好說。
畢竟,就算是再便宜人家也得掏錢啊。
或許會買你這畫的,頂多也就是那個人吧,不過我會向其他客人推薦一下試試的。
” 這一次,千塚忠吉給出了比上次多五成的價錢。
他完全有把握,那位客人必然會買的。
三個月後,在山邊修二又帶去三張畫時,他總算從千塚忠吉的嘴裡打聽到了那位購畫者的名字。
“是銀行家。
” 盡管店主終于松了口,可當時還是未透露銀行名和此人的名字。
畫廊的老闆并不希望年輕的畫家和顧客直接交涉,即使雙方想通過畫廊結識,他也不希望讓他們過早認識。
最大的理由,當然是不想讓雙方知道他的收購價和出售價之間的巨大落差。
此外,作為一名畫商,他也想永遠在雙方之間保持一種絕對的存在力。
“是光和銀行的行長,名叫花房寬。
” 這便是店主一個月之前跟他攤的牌,也是因為修二的畫讓其他客人動了心。
這大概同樣是店主煽動的結果吧,他一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