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序、傳
關燈
小
中
大
三人名,使往捕。
懌謀曰:盜畏吾名,必已潰,潰則難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則閉柵,戒軍吏,無一人得輒出,居數日,軍吏不知所為,數請出自效,輒不許。
既而夜與數卒變為盜服以出,跡盜所嘗行處。
入民家,民皆走,獨有一媼留,為作飲食饋之如盜。
乃歸,復閉柵。
三日又往,則攜其具就媼饌,而以其餘遺媼,媼待以為真盜矣。
乃稍就媼,與語及群盜輩,媼曰:「彼聞桑懌來,始畏之,皆遁矣。
又聞懌閉營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還也。
某在某處,某在某所矣。
」懌盡鉤得之。
復三日,又往厚遺之,遂以實告曰:「我,桑懌也。
煩媼為察其實而慎勿洩,後三日,我復來矣。
」後又三日往,媼察其實審矣。
明旦,部分軍士,用甲若幹人於某所取某盜,卒若幹人於某處取某盜。
其尤強者在某所,則自馳馬以往,士卒不及從,惟四騎追之,遂與賊遇,手殺三人。
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獲。
二十八日,復命京師。
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緻閣職。
」懌曰:「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
」吏怒,匿其閥,以免短使送三班。
三班用例,與兵馬監押。
未行,會交趾獠叛,殺海上巡檢,昭化諸州皆警,往者數輩不能定,因命懌往,盡手殺之。
還,乃授閤門祗候。
懌曰:「是行也,非獨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
今彼留而我還,我賞厚而彼輕,得不疑我蓋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慚吾心。
」將讓其賞歸己上者,以奏稿示予。
予謂曰:「讓之,必不聽,徒以好名與詐取譏也。
」懌歎曰:「亦思之,然士顧其心何如爾,當自信其心以行,譏何累也!若欲避名,則善皆不可為也已。
」餘其言。
卒讓之,不聽。
懌雖舉進士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
見民荒歲,聚其裡人飼之,粟盡乃止。
懌善劍及鐵簡,力過數人,而有謀略。
遇人常畏,若不自足。
其為人不甚長大,亦自修為威儀,言語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廬陵歐陽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若懌可謂義勇之士,其學問不深而能者,蓋天性也。
餘固喜傳人事,尤愛司馬遷善傳,而其所書皆偉烈奇節,士喜讀之。
欲學其作,而怪今人如遷所書者何少也,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
及得桑懌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懌所為壯矣,而不知予文能如遷書使人讀而喜否?姑次第之。
六一居士傳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
」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餘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為此名,聊以誌吾之樂爾。
」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於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
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
然常患不得極吾樂於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
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於朝者三年矣。
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於田廬,庶幾償其夙願焉。
此吾之所以誌也。
」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於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
吾其何擇哉。
」於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
」 已而歎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嘗用於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
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貧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誌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懌謀曰:盜畏吾名,必已潰,潰則難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則閉柵,戒軍吏,無一人得輒出,居數日,軍吏不知所為,數請出自效,輒不許。
既而夜與數卒變為盜服以出,跡盜所嘗行處。
入民家,民皆走,獨有一媼留,為作飲食饋之如盜。
乃歸,復閉柵。
三日又往,則攜其具就媼饌,而以其餘遺媼,媼待以為真盜矣。
乃稍就媼,與語及群盜輩,媼曰:「彼聞桑懌來,始畏之,皆遁矣。
又聞懌閉營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還也。
某在某處,某在某所矣。
」懌盡鉤得之。
復三日,又往厚遺之,遂以實告曰:「我,桑懌也。
煩媼為察其實而慎勿洩,後三日,我復來矣。
」後又三日往,媼察其實審矣。
明旦,部分軍士,用甲若幹人於某所取某盜,卒若幹人於某處取某盜。
其尤強者在某所,則自馳馬以往,士卒不及從,惟四騎追之,遂與賊遇,手殺三人。
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獲。
二十八日,復命京師。
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緻閣職。
」懌曰:「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
」吏怒,匿其閥,以免短使送三班。
三班用例,與兵馬監押。
未行,會交趾獠叛,殺海上巡檢,昭化諸州皆警,往者數輩不能定,因命懌往,盡手殺之。
還,乃授閤門祗候。
懌曰:「是行也,非獨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
今彼留而我還,我賞厚而彼輕,得不疑我蓋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慚吾心。
」將讓其賞歸己上者,以奏稿示予。
予謂曰:「讓之,必不聽,徒以好名與詐取譏也。
」懌歎曰:「亦思之,然士顧其心何如爾,當自信其心以行,譏何累也!若欲避名,則善皆不可為也已。
」餘其言。
卒讓之,不聽。
懌雖舉進士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
見民荒歲,聚其裡人飼之,粟盡乃止。
懌善劍及鐵簡,力過數人,而有謀略。
遇人常畏,若不自足。
其為人不甚長大,亦自修為威儀,言語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廬陵歐陽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若懌可謂義勇之士,其學問不深而能者,蓋天性也。
餘固喜傳人事,尤愛司馬遷善傳,而其所書皆偉烈奇節,士喜讀之。
欲學其作,而怪今人如遷所書者何少也,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
及得桑懌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懌所為壯矣,而不知予文能如遷書使人讀而喜否?姑次第之。
六一居士傳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
」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餘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為此名,聊以誌吾之樂爾。
」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於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
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
然常患不得極吾樂於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
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於朝者三年矣。
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於田廬,庶幾償其夙願焉。
此吾之所以誌也。
」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於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
吾其何擇哉。
」於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
」 已而歎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嘗用於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
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貧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誌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