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表、啟

關燈
臣身見兼八職,侍讀已有十人,為朝廷惜清職遂為冗員,況講席不添人,未至闕事,所以敢陳瞽說,乞免冒榮。

    臣伏見國家近年以來,恩濫冗官,議者但知冗官之弊,不思緻弊之因。

    蓋由凡所推恩,便為成例。

    在上者稍欲裁減,則恐人心之不足;在下者既皆習慣,因謂所得為當然。

    積少成多,有加無損,遂至不勝其弊,莫知所以裁之。

    中外之臣,無有賢愚,共知患此。

    而臣為陛下學士,職號論思,豈有目睹時弊,心知可患,無所獻納,而又自身蹈之?今既已陳述,若又不自踐言,則貪榮冒寵,不止尋常之責,而虛辭飾讓,又為矯偽之人。

    此臣所以恐迫惶惑,不自知止也。

    伏望聖慈矜臣至懇,察臣狂言,許寢新恩,俾安常分。

    謹具狀奏聞,伏候敕旨。

     進新修唐書表 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

    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跡,與其典章制度之美,宜其粲然著在簡冊。

    而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

    蓋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昧,補緝闕亡,黜正偽謬,克備一家之史,以為萬代之傳。

    成之至難,理若有待。

    臣某〈中謝。

    〉伏惟尊號皇帝陛下,有虞、舜之智而好問,躬大禹之聖而克勤,天下平和,民物安樂。

    而猶垂心積精,以求治要,日與鴻生舊學,講論六經,考覽前古。

    以謂商、周以來,為國長久,惟漢與唐,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意陋,不足以起其文。

    而使明君賢臣雋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禍根罪首,皆不足暴其善惡,以動人耳目。

    誠不可以垂勸戒,示久遠,甚可歎也。

    乃因邇臣之有言,適契上心之所閔。

    於是刊修官、翰林學士臣歐陽修,端明殿學士臣宋祁,與編修官、知制誥臣範鎮,臣王疇,集賢校理臣宋敏求,秘書丞臣呂夏卿,著作佐郎臣劉羲叟等,並膺儒學之選,悉發秘府之藏,俾之討論,共加刪定,凡十有七年,成二百二十五卷。

    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

    至於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傳紀實,或增或損,義類凡例,皆有據依,纖悉綱條,具載別錄。

    臣公亮典司事領,徒費日月,誠不足以成大典,稱明詔,無任慚懼戰汗屏營之至。

     辭樞密副使表 臣某言:伏奉制命,蒙恩特授臣依前禮部侍郎,充樞密副使,仍加食邑、實封,散官、勳、賜如故者。

    成命始行,驟驚於眾聽;撫心增懼,曾莫以自容。

    竊以樞要之司,朝廷慎選。

    出納惟允,實讚於萬機;禮遇均隆,號稱於二府。

    顧任人之得失,常係國之重輕,苟非其材,所損不一。

    伏念臣器能甚薄,風力不強。

    少喜文辭,殆浮華而少實;晚勤古學,終迂闊以自愚。

    而自遭逢盛明,擢在侍從。

    間嘗論天下之事,言出而眾怨已歸;思欲報人主之知,智短而萬分無補。

    徒厝危躬於禍咎,每煩聖造之保全。

    既不適於時宜,惟可置之閑處。

    故自叨還禁署,逮此七年,屢乞方州,幾於十請。

    瀝愚誠而懇至,被明詔之丁寧。

    雖大度並包,猥荷優容之賜;而群賢在列,敢懷希進之心?伏遇皇帝陛下,急於求人,思以濟治,因柄臣之並選,憐舊物以不遺。

    然而緻遠之難,力不勝者必速其覆;量材不可,能自知者猶得為明。

    敢冀睿慈,察其迫切,俾回渙渥,更選雋良。

    如此,則器不假人,各適賢愚之分;物皆知報,何勝犬馬之心。

     賀平貝州表 盜孽竊興,神祇共忿。

    果憑睿算,悉殄兇徒。

    伏惟尊號皇帝陛下,推仁育物,浸澤在人,常服儉以躬行,惟足兵而在念。

    至於多捐金幣,講好戎夷,務休戰爭,蓋惜士卒。

    德至深而莫報,恩既厚則生驕。

    敢肆妖狂,自幹斧鉞,驅脅士眾,閉守城,既違天而逆人,宜不攻而自破。

    而況聖神運略,將相協忠,不遺一人,鹹即大戮。

    悖慢者警而肅恪,昏愚者知有誅夷,銷沮奸萌,震揚威令。

    臣幸忝郡寄,欣聞德音 乞罷政事第三表 臣聞士之行己,所慎者始終之不渝;臣之事君,所難者進退而合理。

    苟無大過,善退其身。

    昔之為臣,全此者少。

    臣頃侍先帝,屢陳斯言。

    今之懇誠,蓋迫於此。

    伏念臣識不足以通今古,材不足以語經綸,幸逢盛際之休,早自諸生而拔擢。

    方其與儒學文章之選,居言語侍從之流,每蒙過獎於群公,常愧虛名之浮實。

    即晚叨於重任,益可謂於得時,何嘗敢傷一士之賢,豈不樂得天下之譽?而動皆臣忌,毀必臣歸。

    人之愛憎,不應遽異;臣之本末,亦豈頓殊?蓋以處非所宜,用過其量。

    惟是要權之地,不勝指目之多。

    周防所以履危,而簡疏自任;委曲所以從眾,而拙直難移。

    宜其舉足則蹈禍之機,以身為斂怨之府。

    復盤恒而不去,遂謗議以交興。

    讒說震驚,輿情共憤。

    皇明洞照,聖斷不疑,孤臣獲雪於至冤,四海共忻於新政。

    至於賴天地保全之力,脫風波險陷之危,使臣散發林丘,幅巾衡巷,以此沒地,猶為幸民。

    況乎擁蓋垂襜,其榮可喜;撫民求瘼,所寄非輕。

    苟可效於勤勞,亦寧分於內外?伏望皇帝陛下,曲回天造,俯察愚衷,許解劇繁,處之閑僻。

    物還其分,庶獲遂於安全;心匪無知,豈敢忘於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