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墓誌銘

關燈
學者,學為仁義也。

    惟忠能忘其身,信篤於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

    以是行於己,亦以是教於人,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揚雄、韓愈氏者,未嘗一日不誦於口。

    思與天下之士,皆為周、孔之徒,以緻其君為堯舜之君,民為堯舜之民,亦未嘗一日少忘於心。

    至其違世驚眾,人或笑之,則曰:『吾非狂癡者也。

    』是以君子察其行而信其言,推其用心而哀其志。

    」 先生直講歲餘,杜祁公薦之天子,拜太子中允。

    今丞相韓公又薦之,乃直集賢院。

    又歲餘,始去太學,通判濮州。

    方待次於徂徠,以慶曆五年七月某日卒於家,享年四十有一。

    友人廬陵歐陽修哭之以詩,以謂待彼謗焰息,然後先生之道明矣。

    先生既沒,妻子凍餒不自勝,今丞相韓公與河陽富公分俸買田以活之。

    後二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於某所。

    將葬,其子師訥與其門人姜潛、杜默、徐遁等來告曰:「謗焰息矣,可以發先生之光矣,敢請銘。

    」某曰:「吾詩不雲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吾銘?」遁等曰:「雖然,魯人之欲也。

    」乃為之銘曰: 徂徠之岩岩,與子之德兮,魯人之所瞻;汶水之湯湯,與子之道兮,逾遠而彌長。

    道之難行兮,孔孟亦雲遑遑。

    一世之屯兮,萬世之光。

    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與臧倉?自古聖賢皆然兮,噫子雖毀其何傷! 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義修于家,信於鄉裡,聞於蜀之人久矣。

    當至和、嘉祐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

    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

    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於時。

     眉山在西南數千裡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

    及即之,與居愈久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

    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祐。

    祖諱杲。

    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

    三世皆不顯。

    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

    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閭親族皆怪之。

    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歲餘,舉進士,再不中。

    又舉茂材異等,不中。

    退而歎曰:「此不足為吾學也。

    」悉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以考質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粹精,涵畜充溢,抑而不發。

    久之,慨然曰:「可矣。

    」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

    蓋其稟也厚,故發之遲;志也愨,故得之精。

    自來京師,一時後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試秘書省校書郎。

    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

    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甲也,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於蜀。

     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應之女。

    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軾,今為殿中丞、直史館;轍,權大名府推官。

    三女皆早卒。

    孫曰邁、曰遲。

    有文集二十卷,《諡法》三卷。

     君善與人交,急人患難,死則恤養其孤,鄉人多德之。

    蓋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諸儒以附會之說亂之也,去之,則聖人之旨見矣。

    」作《易傳》,未成而卒。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於彭山之安鎮鄉可龍裡。

     君生於遠方,而學又晚成,常歎曰:「知我者,惟吾父與歐陽公也。

    」然則非餘誰宜銘?銘曰: 蘇顯唐世,實欒城人。

    以宦留眉,蕃蕃子孫。

    自其高曾,鄉裡稱仁。

    偉歟明允,大發於文。

    亦既有文,而又有子。

    其存不朽,其嗣彌昌。

    嗚呼明允,可謂不亡。

     蔡君山墓誌銘 予友蔡君謨之弟曰君山,為開封府太康主簿,時予與君謨皆為館閣校勘,居京師,君山數往來其兄家,見其以縣事決於其府。

    府尹吳遵路素剛,好以嚴憚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懾屈而得盡其事之詳,吳公獨喜,以君山為能。

    予始知君山敏於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謨南歸拜其親。

    夏,京師大疫,君山以疾卒於縣。

    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