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論

關燈
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獨秦之暴也。

    秦於是時,既平犬夷,因取周所賜岐、豐之地。

    而繆公以來,始東侵晉,地至於河,盡滅諸戎,拓國千裡。

    其後關東諸侯強僭者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其號在爾。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於秦。

    至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天下。

    此其本末之跡也。

    其德雖不足,而其功力尚不優於魏、晉乎?始秦之興,務以力勝。

    至於始皇,遂悖棄先王之典禮,又自推水德,益任法而少恩,其制度文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所以見黜也。

    夫始皇之不德,不過如桀、紂,桀、紂不廢夏、商之統,則始皇未可廢秦也。

     其私東晉之論者曰:周遷而東,天下遂不能一。

    然仲尼作《春秋》,區區於尊周而黜吳、楚者,豈非以其正統之所在乎?晉遷而東,與周無異,而今黜之,何哉?曰:是有說焉,較其德與跡而然耳。

    周之始興,其來也遠。

    當其盛也,規方天下為大小之國,眾建諸侯,以維王室,定其名分,使傳子孫而守之,以為萬世之計。

    及厲王之亂,周室無君者十四年,而天下諸侯不敢僥幸而窺周。

    於此然後見周德之深,而文、武、周公之作,真聖人之業也。

    況平王之遷,國地雖蹙,然周德之在人者未厭,而法制之臨人者未移。

    平王以子繼父,自西而東,不出王畿之內。

    則正統之在周也,推其德與跡可以不疑。

    夫晉之為晉與乎周之為周也異矣。

    其德法之維天下者,非有萬世之計、聖人之業也,直以其受魏之禪而合天下於一,推較其跡,可以曰正而統耳。

    自惠帝之亂,至於湣、懷之間,晉如線爾,惟嗣君繼世,推其跡曰正焉可也。

    建興之亡,晉於是而絕矣。

    夫周之東也,以周而東。

    晉之南也,豈復以晉而南乎?自湣帝死賊庭,琅邪起江表,位非嗣君,正非繼世,徒以晉之臣子,有不忘晉之心,發於忠義而功不就,可為傷已!若因而遂竊正統之號,其可得乎?《春秋》之說「君弑而賊不討」,則以為無臣子也。

    使晉之臣子遭乎聖人,適當《春秋》之誅,況欲幹天下之統哉?若乃國已滅矣,以宗室子自立於一方,卒不能復天下於一,則晉之琅邪,與夫後漢之劉備、五代漢之劉崇何異?備與崇未嘗為正統,則東晉可知焉耳。

     其私後魏之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遠。

    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奮其力,並爭乎中國。

    七世至於孝文,而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後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

    考其漸積之基,其道德雖不及於三代,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今特以其不能並晉、宋之一方,以小不備而黜其大功,不得承百王之統者何哉?曰:質諸聖人而不疑也。

    今為魏晉說者,不過曰功多而國強耳。

    此聖人有所不與也。

    春秋之時,齊桓、晉文可謂有功矣。

    吳、楚之僭,疊強於諸侯矣。

    聖人於《春秋》所尊者周也。

    然則功與強,聖人有所不取也。

    論者又曰:秦起夷狄,以能滅周而一天下,遂進之。

    魏亦夷狄,以不能滅晉、宋而見黜。

    是則因其成敗而毀譽之,豈至公之篤論乎?曰:是不然也,各於其黨而已。

    周、秦之所以興者,其說固已詳之矣。

    當魏之興也,劉淵以匈奴,慕容以鮮卑,苻生以氐,弋仲以羌,赫連、禿髮、石勒、季龍之徒,皆四夷之雄者也。

    其力不足者弱,有餘者強,其最強者苻堅。

    當堅之時,自晉而外,天下莫不為秦,休兵革,興學校,庶幾刑政之方。

    不幸未幾而敗亂,其又強者曰魏。

    自江而北,天下皆為魏矣,幸而傳數世而後亂。

    以是而言,魏者才優於苻堅而已,豈能幹正統乎? 五代之得國者,皆賊亂之君也。

    而獨偽梁而黜之者,因惡梁者之私論也。

    唐自僖、昭以來,不能制命於四海,而方鎮之兵作。

    已而小者並於大,弱者服於強。

    其尤強者,朱氏以梁,李氏以晉,共起而窺唐,而梁先得之。

    李氏因之借名討賊,以與梁爭中國,而卒得之,其勢不得不以梁為偽也。

    而繼其後者,遂因之,使梁獨被此名也。

    夫梁固不得為正統,而唐、晉、漢、周何以得之?今皆黜之。

    而論者猶以漢為疑,以謂契丹滅晉,天下無君,而漢起太原,徐驅而入汴,與梁、唐、晉、周其跡異矣,而今乃一概,可乎?曰:較其心跡,小異而大同爾。

    且劉知遠,晉之大臣也。

    方晉有契丹之亂也,竭其力以救難,力所不勝而不能存晉,出於無可奈何,則可以少異乎四國矣。

    漢獨不然,自契丹與晉戰者三年矣,漢獨高拱而視之,如齊人之視越人也,卒幸其敗亡而取之。

    及契丹之北也,以中國委之許王從益而去。

    從益之勢,雖不能存晉,然使忠於晉者得而奉之,可以冀於有為也。

    漢乃殺之而後入。

    以是而較其心跡,其異於四國者幾何?矧皆未嘗合天下於一也。

    其於正統,絕之何疑。

     為君難論上 語曰為君難者,孰難哉?蓋莫難於用人。

     夫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後能盡其材,而可共成事。

    及其失也,任之欲專,則不復謀於人而拒絕群議,是欲盡一人之用,而先失眾人之心也。

    信之欲篤,則一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