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碑、銘

關燈
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銘 惟王氏之先為常山真定人,後世葬河南密,而密分入於管城,遂為鄭州管城人,其封國仍世於魯。

    惟魯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節治戎,出征入衛,乃受遺詔輔真宗,有勞有勤,報恤追崇。

    以有茲魯國,是生魯武恭公。

     公少以父任為西頭供奉官。

    至道二年,遣五將討李繼遷,公從武康公出鐵門,為先鋒,殺獲甚眾。

    軍至烏白池,諸將失期,不得進,公告其父曰:「歸師過險,爭必亂。

    」乃以兵前守隘,號其軍曰:「亂行者斬!」由是士卒無敢先後,雖武康亦為之按轡。

    追兵望其軍整,不敢近。

    武康公歎曰:「王氏有子矣。

    」 後以禦前忠佐為軍頭巡檢。

    邢、洺男子張洪霸聚盜二州間,歷年,吏不能捕。

    公以氈車載勇士為婦人服,盛飾誘之邯鄲道中,賊黨爭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公以將家子宿衛真宗,為內殿直、殿前左班都虞候、捧日左廂都指揮使,累遷英州團練使。

    今天子即位,改博州團練使、知廣信軍,徙知冀州,遷康州防禦使,歷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馬軍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桂、福二州觀察使。

    是時,章獻太後猶臨朝,有詔補一軍吏。

    公曰:「補吏,軍政也。

    敢挾詔書以幹吾軍!」亟請罷之。

    太後固欲與之,公不奉詔,乃止。

    及太後上遷,有司請衛士坐甲,公以為故事無為太後喪坐甲,又不奉詔。

    於是天子知公可任大事。

    明道二年,拜檢校太保、簽署樞密院事,遂為副使。

    明年,以奉國軍留後同知院事。

    又明年,領安德軍節度使。

    又明年,加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

    公為將,善撫士,而識與不識,皆喜為之稱譽。

    其狀貌雄偉動人,雖裏兒、巷婦,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

    禦史中丞孔道輔等因事以為言,乃罷公樞密,拜武寧軍節度使。

    言者不已,即以為右千牛衛上將軍、知隨州。

    士皆為之懼,公舉止言色如平時,惟不接賓客而已。

    久之,徙知曹州,而孔道輔卒,客有謂公曰:「此害公者也。

    」公愀然曰:「孔公以職言事,豈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

    」於是言者終身以為愧,而士大夫服公為有量。

     慶曆二年,起公為保靜軍留後、知青州。

    未行,而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北以北皆驚,乃拜公保靜軍節度使、知澶州。

    契丹使者過澶州,見公,喜曰:「聞公名久矣,乃得見於此邪。

    」公為言已衰老,中國多賢士大夫,因指坐客,歷陳其世家,使者聳聽。

    是歲,徙真定府、定州等路都部署,改宣徽南院使、判成德軍,未行,徙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

    公治其軍,無撓其私,亦不貸其過,居頃之,士皆可用。

    契丹使人覘其軍,或勸公執而戮之,公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吾實以歸,是屈人兵以不戰也。

    」明日,大閱於郊,公執桴鼓誓師,號令簡明,進退坐作,肅然無聲,乃下令曰:「具糗糧,聽鼓聲,視吾旗所向!」契丹聞之震恐。

    會復議和,兵解,徙知陳州。

    道過京師,天子遣中貴人問公欲見否,公謝曰:「備邊無功,幸得蒙恩徙內地,不敢見。

    」 明年,徙河陽,不行,以宣徽使奉朝請,已而出判相州。

    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澶州。

    明年,徙鄭州,封祁國公。

    又明年,乞骸骨,不許,以為會靈觀使,已而復判鄭州,徙澶州,除集慶軍節度使,徙封冀國公。

    皇祐三年,遂以太子太師緻仕,大朝會,許綴中書門下班。

    居一歲,天子思之,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鄭州。

    六年,以本官為樞密使,徙封魯國公。

     既而上以富公弼為宰相。

    是歲,契丹使者來,公與之射。

    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密,而用富公為宰相,得人矣。

    」語聞,上喜,賜公禦弓一,矢五十。

    公善射,至老不衰,嘗侍上射,辭曰:「幸得備位大臣,舉止為天下所視,臣老矣,恐不能勝弓矢。

    」上再三諭之,乃手二矢再拜,一發中之,遂將釋,復位,上固勉之,再發又中,由是左右皆歡呼,賜以襲衣、金帶。

     自寶元、慶曆之間,元昊叛河西,兵出久無功,士大夫爭進計策,多所改作。

    公笑曰:「奈何紛紛?兵法不如是也。

    使士知畏愛,而怯者勇,勇者不驕。

    以吾可勝,因敵而勝之耳,豈多言哉!」其在樞密,亦嘗自請臨邊,不許,凡大謀議,必以谘之。

    其在外,則遣中貴人詔問,其言多見施用。

     公自緻仕,復起掌樞密,凡三歲,以老求去位,至六、七。

    上為之不得已,以為景靈宮使,徙忠武軍節度使,又以為同群牧製置使,五日一朝,給扶者以子若孫一人。

    是歲,公年七十有八矣。

    明年二月辛未,以疾薨於家。

    詔輟視朝二日,發哀於苑中,贈太尉、中書令。

    其遺言曰:「臣有俸祿,足以具死,不敢復累朝廷,願無遣使者護喪,無厚賻贈。

    」天子惻然,哀其志,以黃金百兩、白金三千兩賜其家,固辭,不許。

    以其年五月甲申葬於管城。

    明年,有詔史臣刻其墓碑。

     臣愚以謂自國家西定河湟,北通契丹,罷兵不用,幾四十年。

    一日元昊叛,幽燕亦犯約,二邊騷動,而老臣宿將無在者。

    公於是時,屹然為中國巨人名將,雖未嘗躬矢石攻堅摧敵,而恩信已足撫士卒,名聲已足動四夷。

    遂登朝廷,典掌樞密,以老還仕,復起於家,保有富貴,享終壽考。

    雖古之將帥,及於是者其幾何人!至於出入勤勞之節,與其進退綢繆君臣之恩意,可以褒勸後世,如古詩書所載,皆應法可書。

    謹按魯武恭公,諱德用,字元輔。

    曾祖諱方,追封蔣國公;祖諱玄,追封邢國公,皆贈中書令。

    父諱超,建雄軍節度使,贈尚書令,追封魯國公,諡曰武康。

    公娶宋氏,武勝軍節度使延渥之女,初為安定郡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