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種族疆域與列國世系追述
關燈
小
中
大
其疆域所包,約有今河南東北部及江蘇西北端,山東西端,即前清歸德全府及開封、徐州、曹州等府一部之地。
大緻東至彭城之東,南邊陳、蔡,西接汴梁,北至曹州以北,縱橫約二三百裡之間。
衛國疆域衛國初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疆域本大,春秋時國都被狄所破,遷至楚丘(在今河南滑縣附近),後又遷帝丘(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疆域日漸削小,約有今河北南端,河南北端及山東西端之一部,地多奇零,與宋、魯、齊、晉諸國相錯。
鄭國疆域鄭國初在西方,後東遷都新鄭(今縣附近)。
其疆域約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
大緻:東有汴梁,南包許昌,西距虎牢,北越黃河。
縱橫約一二百裡之間。
秦國疆域秦國初有今甘肅東部天水縣附近,後遷平陽,在今陝西?縣附近。
春秋時都雍(今陝西鳳翔)。
其疆域不易确考,約有今陝西省中部及甘肅省東南端一帶地。
大緻:東距黃河、潼關,東北距河西地,南距秦嶺,西距隴山,北或抵平涼、泾川、延安附近。
其地遠不及晉、楚之大。
吳國疆域吳國或都今吳縣附近(?)。
其疆域亦不易确知,大略有今江蘇省的大部份,兼涉皖北、皖南、浙西(?)一部之地。
東至海,南有太湖,西及蘇、皖邊界,北距徐、海二州,與宋、魯接界。
越國疆域越國或都今紹興附近(?)。
其疆域更不易考,大略有今浙江北半省的大部份(?),東至海,南或至今浙江中部,西或至今江西省境内,北至今嘉興一帶(?),與吳接界。
春秋疆域總論以上十國疆域,連東周王畿,約占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五省之全部,及河北(西南部)、山西(缺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南端)、浙江(北半省)、江西(北端)六省之一部,再加燕國之地(春秋中年以後,似有今河北東北半省之一部),今華北全區幾已整個開發,并及華中之一部。
但這些地方中還雜有許多小國和小部落,未開化之地尚多。
大緻黃河下遊開化程度最高,黃河中遊次之,長江中遊又次之,長江下遊開化程度最低。
至各國疆域大小的等第,大緻楚國最大,晉次之,吳次之,齊次之、秦次之,越、燕次之,宋次之,魯次之,衛、鄭、周是最小。
列國世系緒論春秋是列國并峙的時代,在講春秋史之前,除了應該略叙三代的曆史以外,還應該叙述春秋以前的列國世系。
春秋列國甚多,較重要的有魯、齊、晉、秦、楚、宋、衛、鄭、陳、蔡、吳、越十二國,現在且略叙這十二國在春秋以前的曆史。
魯國世系(一)魯。
魯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的封國。
周公旦有大功于國,周初平定的東方,需要宗室功臣去鎮壓,于是封伯禽于舊奄國的地方,為周室的大藩。
伯禽本封于明,周初銅器中有“明公保”的稱号,據近人考證,明公保就是伯禽。
《令彜》銘文記載着周王令周公的兒子明保尹三事四方。
《明公》銘文又記周王令明公帶了三族去伐東國。
《周書·費誓》據舊說是伯禽伐淮夷、徐戎的誓師詞,可見伯禽對于周室也是很有功勞的。
伯禽八傳到武公敖,那時周宣王在位,武公帶了他的大兒子括和小兒子戲去朝周,宣王很喜歡戲,就立戲為魯太子。
武公死後,戲即位,是為懿公。
過了九年,懿公的哥哥括的兒子伯禦結合了國人殺死懿公而自立。
又過了十一年,周宣王帶兵伐魯,把伯禦殺了,改立他的叔父公子稱為魯君,是為孝公。
孝公傳子惠公弗湟,惠公的長夫人孟子早死,沒有兒子,繼室庶夫人聲子生個兒子名叫息姑,後來惠公又娶了宋公的女兒仲子為夫人,生個兒子叫做軌。
惠公死後,軌還年幼,由息姑攝位,是為隐公。
隐公元年,就是《春秋經》託始的一年。
齊國世系(二)齊。
齊國公室的始祖是周室的功臣師尚父,他姓姜,名望。
周室的滅商,得他的力量最大,所以始封于呂(在現在河南省南陽縣),到東方平定以後,又封他于齊,與魯并為周初的大國。
師尚父系始封之公,所以後人稱為“太公”。
太公四傳至哀公不辰,被紀國的君在周夷王面前說了壞話,夷王把哀公殺了,因此結下了齊、紀之世仇。
哀公八傳為僖公祿甫,僖公九年入《春秋》。
晉國世系(三)晉。
晉的始封祖據舊說是周成王的幼弟虞,成王滅了唐國,就封他在那裡,稱為“唐叔虞”。
但我很疑心唐叔的輩行要高于成王,因為春秋時的銅器銘文裡曾說唐公輔佐武王,唐公是武王所封。
唐公若是唐叔,那末唐叔當是與武王同世的人,或者他與管叔、蔡叔、康叔等同為武王諸弟之一,也未可知。
又《書序》裡說唐叔得到了一種異樣的禾種,獻給成王,成王叫唐叔到遠地去送給周公,這說若是可信,也可證唐叔的年紀并不幼小。
唐叔的兒子晉侯燮父遷居在晉水之傍,改國号為晉。
晉侯七傳為穆侯費王,穆侯生了兩個嫡子,長的叫做仇,小的叫做成師。
穆侯死,弟殇叔自立。
過了三年,太子仇攻掉殇叔,自己即位,是為文侯。
那時周幽王被犬戎所殺,文侯與諸侯推立平王,攻殺與平王并
大緻東至彭城之東,南邊陳、蔡,西接汴梁,北至曹州以北,縱橫約二三百裡之間。
衛國疆域衛國初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疆域本大,春秋時國都被狄所破,遷至楚丘(在今河南滑縣附近),後又遷帝丘(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疆域日漸削小,約有今河北南端,河南北端及山東西端之一部,地多奇零,與宋、魯、齊、晉諸國相錯。
鄭國疆域鄭國初在西方,後東遷都新鄭(今縣附近)。
其疆域約有今河南北半省之中部。
大緻:東有汴梁,南包許昌,西距虎牢,北越黃河。
縱橫約一二百裡之間。
秦國疆域秦國初有今甘肅東部天水縣附近,後遷平陽,在今陝西?縣附近。
春秋時都雍(今陝西鳳翔)。
其疆域不易确考,約有今陝西省中部及甘肅省東南端一帶地。
大緻:東距黃河、潼關,東北距河西地,南距秦嶺,西距隴山,北或抵平涼、泾川、延安附近。
其地遠不及晉、楚之大。
吳國疆域吳國或都今吳縣附近(?)。
其疆域亦不易确知,大略有今江蘇省的大部份,兼涉皖北、皖南、浙西(?)一部之地。
東至海,南有太湖,西及蘇、皖邊界,北距徐、海二州,與宋、魯接界。
越國疆域越國或都今紹興附近(?)。
其疆域更不易考,大略有今浙江北半省的大部份(?),東至海,南或至今浙江中部,西或至今江西省境内,北至今嘉興一帶(?),與吳接界。
春秋疆域總論以上十國疆域,連東周王畿,約占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五省之全部,及河北(西南部)、山西(缺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南端)、浙江(北半省)、江西(北端)六省之一部,再加燕國之地(春秋中年以後,似有今河北東北半省之一部),今華北全區幾已整個開發,并及華中之一部。
但這些地方中還雜有許多小國和小部落,未開化之地尚多。
大緻黃河下遊開化程度最高,黃河中遊次之,長江中遊又次之,長江下遊開化程度最低。
至各國疆域大小的等第,大緻楚國最大,晉次之,吳次之,齊次之、秦次之,越、燕次之,宋次之,魯次之,衛、鄭、周是最小。
列國世系緒論春秋是列國并峙的時代,在講春秋史之前,除了應該略叙三代的曆史以外,還應該叙述春秋以前的列國世系。
春秋列國甚多,較重要的有魯、齊、晉、秦、楚、宋、衛、鄭、陳、蔡、吳、越十二國,現在且略叙這十二國在春秋以前的曆史。
魯國世系(一)魯。
魯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的封國。
周公旦有大功于國,周初平定的東方,需要宗室功臣去鎮壓,于是封伯禽于舊奄國的地方,為周室的大藩。
伯禽本封于明,周初銅器中有“明公保”的稱号,據近人考證,明公保就是伯禽。
《令彜》銘文記載着周王令周公的兒子明保尹三事四方。
《明公》銘文又記周王令明公帶了三族去伐東國。
《周書·費誓》據舊說是伯禽伐淮夷、徐戎的誓師詞,可見伯禽對于周室也是很有功勞的。
伯禽八傳到武公敖,那時周宣王在位,武公帶了他的大兒子括和小兒子戲去朝周,宣王很喜歡戲,就立戲為魯太子。
武公死後,戲即位,是為懿公。
過了九年,懿公的哥哥括的兒子伯禦結合了國人殺死懿公而自立。
又過了十一年,周宣王帶兵伐魯,把伯禦殺了,改立他的叔父公子稱為魯君,是為孝公。
孝公傳子惠公弗湟,惠公的長夫人孟子早死,沒有兒子,繼室庶夫人聲子生個兒子名叫息姑,後來惠公又娶了宋公的女兒仲子為夫人,生個兒子叫做軌。
惠公死後,軌還年幼,由息姑攝位,是為隐公。
隐公元年,就是《春秋經》託始的一年。
齊國世系(二)齊。
齊國公室的始祖是周室的功臣師尚父,他姓姜,名望。
周室的滅商,得他的力量最大,所以始封于呂(在現在河南省南陽縣),到東方平定以後,又封他于齊,與魯并為周初的大國。
師尚父系始封之公,所以後人稱為“太公”。
太公四傳至哀公不辰,被紀國的君在周夷王面前說了壞話,夷王把哀公殺了,因此結下了齊、紀之世仇。
哀公八傳為僖公祿甫,僖公九年入《春秋》。
晉國世系(三)晉。
晉的始封祖據舊說是周成王的幼弟虞,成王滅了唐國,就封他在那裡,稱為“唐叔虞”。
但我很疑心唐叔的輩行要高于成王,因為春秋時的銅器銘文裡曾說唐公輔佐武王,唐公是武王所封。
唐公若是唐叔,那末唐叔當是與武王同世的人,或者他與管叔、蔡叔、康叔等同為武王諸弟之一,也未可知。
又《書序》裡說唐叔得到了一種異樣的禾種,獻給成王,成王叫唐叔到遠地去送給周公,這說若是可信,也可證唐叔的年紀并不幼小。
唐叔的兒子晉侯燮父遷居在晉水之傍,改國号為晉。
晉侯七傳為穆侯費王,穆侯生了兩個嫡子,長的叫做仇,小的叫做成師。
穆侯死,弟殇叔自立。
過了三年,太子仇攻掉殇叔,自己即位,是為文侯。
那時周幽王被犬戎所殺,文侯與諸侯推立平王,攻殺與平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