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晉的崛起與晉文稱霸前的國際形勢

關燈
要得罪上天了。

    宋襄公不聽大司馬的谏勸,竟起兵與楚兵在泓水(在今河南柘城縣一帶)開戰。

    宋國兵少,先排成陣勢,楚兵還未全數渡過泓水,司馬目夷勸襄公道:“他們兵多,我們兵少,實力上敵不過,不如乘他們正在渡水的時候掩殺過去,或者可以得勝。

    ”襄公仍是不聽。

    等到楚兵全數渡過泓水,還未排列成隊,司馬又請乘機攻擊,襄公始終不肯。

    等楚兵排好了陣,兩國正式開戰,宋兵大敗,襄公的股上受了重傷,戰士死得很多。

    宋國人都抱怨襄公,襄公卻道:“君子不殺已經受傷的人和年老的人;乘險隘去壓迫敵人,是不合古人行軍之道的。

    寡人雖是亡國之餘,也決不肯攻擊尚未列陣的軍隊!”宋襄公這種迂腐的話,正是後來墨、儒兩家“非攻”、“王道”等等話頭的老祖宗(這時楚既敗宋,而楚的同族邾國也大敗魯兵,中原的形勢真危險極了)。

    宋國在大敗之後,一蹶不振。

    齊國乘機也借口于前次宋國不與諸侯在齊地結盟的過錯,起兵伐宋,圍困了宋的缗邑。

    不久,宋襄公因傷重去世,宋國的霸業就此草草不終場的結束了。

     楚國的強橫宋兵既敗,楚國的氣焰更是不可一世。

    楚兵凱旋回國,鄭文公派他的夫人芈氏(楚王的姊妹)和姜氏(齊國的女兒)到柯澤的地方去慰勞楚王。

    楚王叫樂師陳列從宋國得來的俘虜和砍下的敵人的耳朵給鄭夫人看,借此表示楚國的兵威。

    鄭君又邀請楚王到國内來受享,招待他的禮數很是隆重。

    夜裡楚王回營,鄭夫人芈氏又帶了眷屬去相送,楚王好色,順手揀了鄭君的兩個女兒帶回國去,這可見谄媚敵國總是沒有好結果的!到了宋襄公去世之後,楚國又派大将成得臣(子玉)帶兵伐陳,責罰他有貳心于宋國的罪,奪取了陳國的焦夷地方,又替陳國的敵人頓國築了城,借以逼迫陳國(後來楚人又興兵圍陳,把頓君送回頓國)。

    成得臣得勝回國,令尹子文因他有功,就把他自己的令尹位子讓給了他,這就種下了後來喪師城濮的禍根。

     周室的大亂這時中原沒有霸主,諸侯互相攻伐,夷狄入侵(陸渾之戎也在這時遷入周地伊川),時勢危亂到了極點,弄得周天子也蒙了塵。

    先前,鄭國的屬國滑國叛鄭附衛,鄭國起兵讨罪,攻入了滑都,滑人乞降。

    鄭兵回國,滑人又去歸附衛國,于是鄭公子士癢、堵俞彌帶兵再伐滑國。

    周室那時與衛、滑兩國相好,周襄王派大夫伯服和遊孫伯兩人到鄭國去替滑人講和;鄭伯怨恨前次惠王回國不賞給厲公重器,又怨襄王偏愛衛、滑,就不聽王命,把伯服等拘了。

    襄王大怒,将要引動狄兵攻鄭,周王的大臣富辰谏勸襄王道:“從前周公悲傷管、蔡二叔的不合作,所以廣封親戚,以為周室的屏衛。

    後來召穆公憂慮周德衰微,又在成周糾合宗族,作詩諷勸後人要兄弟和睦。

    鄭國是厲、宣二王的近親,又在平、惠二王時立過大功,在諸侯中與周室最為親昵。

    現在周德更衰了,您不該違背周、召二公的遺訓,去引夷狄攻擊兄弟!”襄王不聽他的谏勸,竟派大夫頹叔、桃子兩人去發動狄兵。

    狄國果然興兵伐鄭,奪取了鄭國的栎邑。

    襄王很感激狄人,就立狄女為後。

    富辰又進谏詞,襄王仍是不聽,于是大禍就起來了。

    引起這場大禍來的,是周王的親弟弟王子帶(甘昭公)。

    王子帶在先為他的母親惠後所寵,惠後想立他為太子;事未成,惠後便去世了。

    襄王定位,子帶奔齊。

    後來襄王召他回國,又與狄後通奸;被周王知道,廢了狄後。

    前次奉使狄國的頹叔、桃子兩人恐怕自己因此得罪狄人,就奉了子帶作亂,引動狄兵攻周。

    周王出奔到坎?的地方,國人把他迎接回國。

    狄兵進攻,周兵禦戰大敗,周室大臣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們都殉了難。

    襄王逃到鄭國,住在?的地方。

    子帶帶了狄後住在溫的地方(狄人所侵的周地),俨然自立為王了。

     中原的新危機在狄兵入犯王室的時候,楚國的勢力正骎骎日上,宋國也投降了楚,宋成公(襄公子王臣,嗣襄公位)到楚國去朝見。

    蠻族的勢力内侵到這種地步,中原的形勢比齊桓公初年還要險惡。

    這時齊國既不能再興,于是第二次尊王攘夷的事業就落到黃河上遊的唯一姬姓大國&mdash&mdash晉國的手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