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黃河下遊諸國的争雄

關燈
日期,請她做内應,想一舉攻入鄭都。

    莊公打聽明白他們的陰謀,就命大夫公子呂帶了二百乘兵車去打京城,京城的人都背叛太叔段,太叔段隻得逃到鄢邑(在今河南鄢陵縣附近)。

    莊公又指揮兵将追打過去,他立足不住,遠逃到共邑(在今河南輝縣)去了。

    在太叔段初封京城的時候,大臣祭仲曾勸谏莊公道:“京城太高大了。

    把這地方封太叔是很不妥當的。

    ”莊公裝着很無用的樣子說道:“這是太夫人姜氏的意思啊,有什麼辦法?”祭仲又說:“她哪裡會餍足,不如提早防備,不要使他們的勢力發展開來才好。

    ”莊公就說:“他們多做不合理的事情,一定會自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姑且候着罷!”等到了叔段的勢力漸漸發展的時候,又有公子呂一再勸谏莊公,叫他趕快翦除叔段。

    莊公說:“不必,他們的勢力來得愈厚,便崩倒得愈快了!”在這裡可見莊公的處心積慮,要想加重叔段的罪狀,以便一舉将他除掉。

    我們看他的計劃何等的嚴密,他的手段是何等的毒辣!然而鄭國所以不緻造成分裂的局面,也就靠着莊公的能幹。

    叔段奔共的時候,他的兒子公孫滑逃到衛國,衛國為了他起兵伐鄭,奪取了廪延的地方。

    鄭國也用了王室同虢國的兵馬回打衛國,以為報複。

     衛國的内亂不久,衛國也起了内亂。

    原因是衛國在先的君主莊公有個庶出的兒子,叫做公子州籲,很為莊公所寵愛。

    他生性喜歡武事,莊公并不禁止他弄兵。

    莊公的嫡夫人莊姜卻把另外一位庶夫人戴妫所生的兒子完當作自己的兒子,而很嫌惡州籲。

    那時衛國的大臣有個叫做石衜的也曾在莊公面前說州籲的不好,勸莊公抑制他,莊公不聽。

    等到莊公去世,公子完即位,是為桓公;石衜也告了老。

    桓公十六年(魯隐公四年),州籲作亂,殺了桓公,自立為衛君。

    他恐怕國人不服,想與諸侯聯絡,并耀武于外國,以安定自己的君位,于是聳動了宋國,又聯合了陳、蔡兩國起兵伐鄭,把鄭國的東門圍了五天。

    那年秋天,宋、衛等國再起兵伐鄭,又來聯合魯國;魯隐公不願與他們聯絡,但終因公子翚的請求,去湊了一回熱鬧。

    諸侯的人馬把鄭國的步兵打敗,割了鄭國的禾子回去。

    這回主戰的國家是宋與衛,至于魯、陳、蔡都隻是附從。

    我們應記住:在春秋初年,鄭國的敵人是宋、衛兩國。

    衛州籲出了兩次兵,仍舊不能使全國的人民歸附自己,于是他便派他的同黨石厚(石衜的兒子)去問他父親,怎樣才能安定君位?石衜本來嫌惡州籲,曾告誡石厚,不要去同州籲打夥伴,石厚不肯聽從。

    到此時,他趁着他們來請教,胸中便打定了主意,對他的兒子說道:“要想安定君位,非去觐見天子不可!”那時離西周時代不遠,王室還有些威權,周王不是輕易可以觐見的,石厚又問:“怎樣才能得到觐王的機會呢?”石衜教他道:“陳國的君主(桓公)正有寵于周王,陳國與衛國現在正和睦,如果你們肯去朝陳,請陳國轉向周王請求,就能夠達到目的了。

    ”于是州籲便帶了石厚去朝陳君。

    石衜暗地派人到陳國去說道:“這兩個人是殺害敝國先君的逆賊,請貴國把他們除去了罷!”石衜是衛國的國老,說話很有效力,所以陳國聽了他的話,便把州籲、石厚二人拿下,向衛國邀請監斬官。

    衛國派右宰醜去監斬了州籲。

    石衜也派了他的家宰?羊肩去監斬石厚。

    州籲既死,衛國人便向邢國去迎公子晉回國為君,是為宣公。

     鄭宋衛諸國的争衡鄭國趁了衛國的亂,起兵侵擾他們的郊野,回報了圍東門一役的仇恨。

    衛國也用了南燕國(在今河南延津縣)的兵去回打鄭國,卻被鄭國用埋伏夾攻之計殺了個大敗。

    在這裡看來,衛國到底不是鄭國的對手。

    不但衛國,就是宋國也被鄭國用了王室的軍隊同邾(在今山東鄒縣)兵打進了外城;宋國雖起兵報複,也是得不到多大的便宜。

    這時鄭國又先向陳國求和,陳侯迷信宋、衛,不許,鄭國又把陳國打得大敗。

    當時齊國看見宋、衛、鄭等國互相攻伐,想來做個和事老,便于溫的地方召會三國,在瓦屋的地方結了一次盟(在此以前,宋、陳與鄭已曾講和,鄭、陳且已聯姻)。

    不料口血未幹,鄭國就借了宋公“不共王職”的罪名(大約是宋公不肯随鄭伯朝王),自說奉了周王的命起兵伐宋。

    魯國也因宋國不來告警,與宋絕了交好。

    鄭國便乘機聯合了魯、齊兩國再伐宋國。

    魯兵打敗宋兵,鄭兵奪取了宋邑郜、防,做人情送給魯國,來讨魯國的好。

    宋國也聯合了衛、蔡兩國的兵回打鄭國,三國的兵反被鄭兵在戴的地方(在今河南考城縣附近)打得全軍覆沒。

    此後鄭國又連次伐宋,把宋國打得喘不過氣來,于是宋國就發生了内亂。

     宋國的内亂原來宋國那時是殇公與夷在位,殇公是穆公的侄兒,因為穆公的即位是受了他哥哥宣公的讓,所以他要把君位讓還宣公的兒子與夷,而叫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出居鄭國。

    殇公即位以後,鄭國要想把公子馮送回宋國來(似是想借此要挾宋國),因此宋、鄭兩國結了怨,大家相斫了好幾年。

    宋殇公在位十年,倒打了十一次的仗,百姓很吃些苦頭,弄得都對殇公不滿。

    恰巧那時宋國的太宰華督與穆公的顧命大臣大司馬孔父不知為了什麼事情結怨,華督在百姓前宣言說:“我國連年打仗,都是司馬(孔父)的主意。

    ”他便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