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楚的強盛與狄的衰亡
關燈
小
中
大
文公八年),大變的禍根已經種下。
那時昭公的庶弟公子鮑懷抱異志,向國人厚施恩禮,宋國荒年,他傾家接濟災民;國中的賢士和宗室貴族,他無不卑躬屈節去聯絡。
他又長着一副漂亮的面孔,引得他的祖母襄夫人想和他通奸;他不肯亂倫,襄夫人隻得幫助他向國人施惠,預備奪據君位。
恰巧宋昭公為國人所不滿,國人就想奉了襄夫人擁立公子鮑為君。
先由襄夫人定下一計,叫昭公到孟諸地方去打獵,想乘機把他殺死。
昭公知道她們的計策,無法逃免,就把宮中的寶物盡數載了出去,賜給左右,叫他們離開。
昭公的黨羽既散,還未到孟諸,便被襄夫人派去的人攻殺了,他的死黨司城蕩意諸也同時殉難。
昭公既死,公子鮑即位,是為文公。
晉國聽得宋國内亂的消息,派大将荀林父大張旗鼓的邀合衛、鄭、陳等國的兵伐宋讨亂,大會于扈地,但仍讓公子鮑做了宋君。
這件讨逆的事也就做得虎頭蛇尾而罷。
鄭國的叛晉當諸侯在扈地結會平定宋國内亂的時候,晉國因鄭國心向楚國,就不肯接見鄭伯。
鄭大夫子家寫了一封國書派人送給趙盾,叙說鄭國服事晉國的誠心。
這封信寫得又委婉,又強硬,弄得晉國沒有辦法,隻得派大夫鞏朔到鄭國去修好,又與鄭國交換了要人做押當。
這次晉國擺出盟主架子的結果,反弄得向鄭國賠小心,大國與小國交換押當的人,也算站在平等的地位了。
晉、鄭雖然暫時結合,但鄭國的心确已變了。
原因是晉國的兩次用了大題目勞動諸侯伐宋、讨齊,結果都受了賄賂而罷手,鄭國覺得晉國不足有為,便與楚國結盟,合兵侵擾服晉的陳、宋兩國。
晉趙盾領兵救陳、宋,在蓒林地方會合宋、衛、陳、曹四國的兵伐鄭。
楚将賈領兵救鄭,與晉兵在北林(在今河南鄭縣)相遇;楚兵俘獲了晉将解揚,晉人就退兵回去了。
不久,晉、宋兩國又聯兵伐鄭,也得不到什麼勝利。
這可以知道這時晉國的國力已經敵不過楚國了。
魯宣公二年,鄭國因宋國兩次聯合晉兵來犯,便受命于楚,派大将公子歸生(子家)領兵伐宋。
在大棘地方(在今河南柘城縣)開戰,宋兵大敗;鄭國捉了宋軍的主将華元,殺了副将樂呂,又俘獲甲車四百六十乘,生擒二百五十人,斬馘百人。
這可見宋國終究不是鄭國的對手。
宋國用了一百乘兵車和四百匹文馬向鄭國請求贖回華元,禮物的一半已經送進鄭國,華元卻乘機逃回了。
在此以前,晉國因敵人太多,想與秦國講和,趙穿又出來主張出兵去侵擾秦的與國崇國,等秦國來救援,因而與他講和。
晉人依了他的話,就由他領兵去侵崇。
那知秦國雖來救援,卻并不肯因此罷手。
隔了些時,秦反起兵伐晉,圍困了焦邑(在今河南陝縣)。
這可見那時趙氏倒行逆施的政策是失敗了。
晉趙盾領兵救焦,就從陰地(從今陝西商縣至河南陝縣、嵩縣一帶地)聯合諸侯的兵侵鄭。
楚将鬥椒領兵救鄭,駐在鄭地等候晉兵。
趙盾不敢和楚兵開戰,就班師回去了。
晉趙氏的弑逆晉國外面既對付不下秦、楚,内部卻又發生大變。
據《左傳》說:晉靈公為君很是淫暴,他向人民征了很重的賦稅,拿來作雕畫宮牆的費用。
他又常常站在高台上用彈丸去彈射路上的行人,看他們躲來躲去,作為娛樂。
他有一次因廚夫煮熊掌不熟,把他殺死,将屍首放在畚箕裡,叫女人載了過朝。
趙盾和士會在朝上看見露在畚箕外的死人的手,問知緣故,大家非常憂慮。
兩人商議了一會,由士會先去進谏。
靈公一見士會進來,知道他要麻煩,便先說道:“我自己知道過失了,就會改正的。
”士會見話說不下去,隻得安慰他幾句,退了出來。
那知靈公依舊不肯改過,趙盾屢次進谏,靈公感覺他麻煩不過,竟派了一個刺客名叫?麑的去暗殺趙盾,不曾成功,?麑反自殺了。
這件事《左傳》的記載很偏袒趙氏,實在是很不可信的。
趙氏在靈公時專橫太甚了,靈公既長,或想收回政權,所以有鏟除趙氏的計劃。
至于靈公的惡德,恐出趙氏的宣傳,也是不可盡信的。
據《左傳》說,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二計:他請趙盾喝酒,暗地埋伏下甲士想殺死他,又被趙盾逃脫。
趙盾奔向外國,他的同族趙穿看不下去,就起兵在桃園裡把靈公攻殺了。
趙盾還未出境,聽得消息,馬上回國。
晉國的太史在史策上寫道:“趙盾弑其君。
”拿來宣示朝廷。
趙盾連忙分辯道:“君并不是我弑的!”太史答說:“你是一國的正卿,國内出了弑君的大變,你出亡不過境,回來又不讨賊,君不是你弑的又是誰弑的呢!”趙盾聽了沒話再辯,隻得歎道:“是我自己弄錯了!”靈公既死,趙盾就派弑君的賊趙穿到王朝去迎文公的庶子公子黑臀回國即位,是為成公。
先是,晉國當骊姬亂時,立盟不許群公子住在國裡,從此晉國沒有“公族”。
到成公即位,才下令以國卿的兒子作為“公族”(嫡子)和“餘子”(嫡子的母弟)、“公行”(庶子)。
趙盾的後裔本有做“公族”的份,他卻把公族大夫的位子讓給弟弟趙括。
這是因為從前趙括的母親趙姬(晉文公的女兒)勸趙盾的父親趙衰從狄國接回趙盾母子,又把嫡位讓給趙盾的母親,所以趙盾報答她的恩惠。
趙括做了公族大夫,趙盾自己一支做了旄車(公行)之族。
自此以後,晉國國卿的勢力越發增強,公室愈顯無力,這已經埋下了“三家分晉”的根基了。
楚莊初立時楚國的内亂當晉霸中衰的當兒,南方的楚國正漸漸崛強起來。
楚國因國勢強盛主盟中夏的緣故,也漸漸自認為華夏,于是自稱“我蠻夷也”的楚便變成了“撫有蠻夷以屬諸夏”的楚了。
原來楚國在穆王時已很強橫。
到魯文公十三年,穆王去世,子侶立,是為莊王,這便是後世所稱“五霸”(照最普通說法)中的末了一個。
莊王即位時很是幼弱,楚國内部也發生不甯的現象。
那時令尹子孔和太師潘崇領兵去伐群舒中的舒、蓼等國,由大夫公子燮和子儀駐守國都。
公子燮等作亂,派刺客去刺子孔,不能得手。
公子燮等便劫持了莊王出都,将到商密地方去,大夫廬戢梨等設計把他們引誘來殺死,一場亂事方歸平定。
楚莊初立時楚國的外患魯文公十六年,楚國又起了大饑荒。
戎族起來攻擊他的西南方,打到阜山(在今湖北房縣),進駐大林(在今湖北荊門縣);又攻擊他的東南方,到了陽丘(在今湖北鐘祥縣),進攻訾枝(亦在今鐘祥縣)。
庸(在今湖北竹山縣)人也帶領群蠻叛楚。
麋人帶了百濮之族在選地(在今湖北枝江縣?)聚會,預備去伐楚。
楚國申、息兩地的北門都戒了嚴,時局非常嚴重。
楚人商議遷都到阪高險地。
大夫賈反對
那時昭公的庶弟公子鮑懷抱異志,向國人厚施恩禮,宋國荒年,他傾家接濟災民;國中的賢士和宗室貴族,他無不卑躬屈節去聯絡。
他又長着一副漂亮的面孔,引得他的祖母襄夫人想和他通奸;他不肯亂倫,襄夫人隻得幫助他向國人施惠,預備奪據君位。
恰巧宋昭公為國人所不滿,國人就想奉了襄夫人擁立公子鮑為君。
先由襄夫人定下一計,叫昭公到孟諸地方去打獵,想乘機把他殺死。
昭公知道她們的計策,無法逃免,就把宮中的寶物盡數載了出去,賜給左右,叫他們離開。
昭公的黨羽既散,還未到孟諸,便被襄夫人派去的人攻殺了,他的死黨司城蕩意諸也同時殉難。
昭公既死,公子鮑即位,是為文公。
晉國聽得宋國内亂的消息,派大将荀林父大張旗鼓的邀合衛、鄭、陳等國的兵伐宋讨亂,大會于扈地,但仍讓公子鮑做了宋君。
這件讨逆的事也就做得虎頭蛇尾而罷。
鄭國的叛晉當諸侯在扈地結會平定宋國内亂的時候,晉國因鄭國心向楚國,就不肯接見鄭伯。
鄭大夫子家寫了一封國書派人送給趙盾,叙說鄭國服事晉國的誠心。
這封信寫得又委婉,又強硬,弄得晉國沒有辦法,隻得派大夫鞏朔到鄭國去修好,又與鄭國交換了要人做押當。
這次晉國擺出盟主架子的結果,反弄得向鄭國賠小心,大國與小國交換押當的人,也算站在平等的地位了。
晉、鄭雖然暫時結合,但鄭國的心确已變了。
原因是晉國的兩次用了大題目勞動諸侯伐宋、讨齊,結果都受了賄賂而罷手,鄭國覺得晉國不足有為,便與楚國結盟,合兵侵擾服晉的陳、宋兩國。
晉趙盾領兵救陳、宋,在蓒林地方會合宋、衛、陳、曹四國的兵伐鄭。
楚将賈領兵救鄭,與晉兵在北林(在今河南鄭縣)相遇;楚兵俘獲了晉将解揚,晉人就退兵回去了。
不久,晉、宋兩國又聯兵伐鄭,也得不到什麼勝利。
這可以知道這時晉國的國力已經敵不過楚國了。
魯宣公二年,鄭國因宋國兩次聯合晉兵來犯,便受命于楚,派大将公子歸生(子家)領兵伐宋。
在大棘地方(在今河南柘城縣)開戰,宋兵大敗;鄭國捉了宋軍的主将華元,殺了副将樂呂,又俘獲甲車四百六十乘,生擒二百五十人,斬馘百人。
這可見宋國終究不是鄭國的對手。
宋國用了一百乘兵車和四百匹文馬向鄭國請求贖回華元,禮物的一半已經送進鄭國,華元卻乘機逃回了。
在此以前,晉國因敵人太多,想與秦國講和,趙穿又出來主張出兵去侵擾秦的與國崇國,等秦國來救援,因而與他講和。
晉人依了他的話,就由他領兵去侵崇。
那知秦國雖來救援,卻并不肯因此罷手。
隔了些時,秦反起兵伐晉,圍困了焦邑(在今河南陝縣)。
這可見那時趙氏倒行逆施的政策是失敗了。
晉趙盾領兵救焦,就從陰地(從今陝西商縣至河南陝縣、嵩縣一帶地)聯合諸侯的兵侵鄭。
楚将鬥椒領兵救鄭,駐在鄭地等候晉兵。
趙盾不敢和楚兵開戰,就班師回去了。
晉趙氏的弑逆晉國外面既對付不下秦、楚,内部卻又發生大變。
據《左傳》說:晉靈公為君很是淫暴,他向人民征了很重的賦稅,拿來作雕畫宮牆的費用。
他又常常站在高台上用彈丸去彈射路上的行人,看他們躲來躲去,作為娛樂。
他有一次因廚夫煮熊掌不熟,把他殺死,将屍首放在畚箕裡,叫女人載了過朝。
趙盾和士會在朝上看見露在畚箕外的死人的手,問知緣故,大家非常憂慮。
兩人商議了一會,由士會先去進谏。
靈公一見士會進來,知道他要麻煩,便先說道:“我自己知道過失了,就會改正的。
”士會見話說不下去,隻得安慰他幾句,退了出來。
那知靈公依舊不肯改過,趙盾屢次進谏,靈公感覺他麻煩不過,竟派了一個刺客名叫?麑的去暗殺趙盾,不曾成功,?麑反自殺了。
這件事《左傳》的記載很偏袒趙氏,實在是很不可信的。
趙氏在靈公時專橫太甚了,靈公既長,或想收回政權,所以有鏟除趙氏的計劃。
至于靈公的惡德,恐出趙氏的宣傳,也是不可盡信的。
據《左傳》說,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二計:他請趙盾喝酒,暗地埋伏下甲士想殺死他,又被趙盾逃脫。
趙盾奔向外國,他的同族趙穿看不下去,就起兵在桃園裡把靈公攻殺了。
趙盾還未出境,聽得消息,馬上回國。
晉國的太史在史策上寫道:“趙盾弑其君。
”拿來宣示朝廷。
趙盾連忙分辯道:“君并不是我弑的!”太史答說:“你是一國的正卿,國内出了弑君的大變,你出亡不過境,回來又不讨賊,君不是你弑的又是誰弑的呢!”趙盾聽了沒話再辯,隻得歎道:“是我自己弄錯了!”靈公既死,趙盾就派弑君的賊趙穿到王朝去迎文公的庶子公子黑臀回國即位,是為成公。
先是,晉國當骊姬亂時,立盟不許群公子住在國裡,從此晉國沒有“公族”。
到成公即位,才下令以國卿的兒子作為“公族”(嫡子)和“餘子”(嫡子的母弟)、“公行”(庶子)。
趙盾的後裔本有做“公族”的份,他卻把公族大夫的位子讓給弟弟趙括。
這是因為從前趙括的母親趙姬(晉文公的女兒)勸趙盾的父親趙衰從狄國接回趙盾母子,又把嫡位讓給趙盾的母親,所以趙盾報答她的恩惠。
趙括做了公族大夫,趙盾自己一支做了旄車(公行)之族。
自此以後,晉國國卿的勢力越發增強,公室愈顯無力,這已經埋下了“三家分晉”的根基了。
楚莊初立時楚國的内亂當晉霸中衰的當兒,南方的楚國正漸漸崛強起來。
楚國因國勢強盛主盟中夏的緣故,也漸漸自認為華夏,于是自稱“我蠻夷也”的楚便變成了“撫有蠻夷以屬諸夏”的楚了。
原來楚國在穆王時已很強橫。
到魯文公十三年,穆王去世,子侶立,是為莊王,這便是後世所稱“五霸”(照最普通說法)中的末了一個。
莊王即位時很是幼弱,楚國内部也發生不甯的現象。
那時令尹子孔和太師潘崇領兵去伐群舒中的舒、蓼等國,由大夫公子燮和子儀駐守國都。
公子燮等作亂,派刺客去刺子孔,不能得手。
公子燮等便劫持了莊王出都,将到商密地方去,大夫廬戢梨等設計把他們引誘來殺死,一場亂事方歸平定。
楚莊初立時楚國的外患魯文公十六年,楚國又起了大饑荒。
戎族起來攻擊他的西南方,打到阜山(在今湖北房縣),進駐大林(在今湖北荊門縣);又攻擊他的東南方,到了陽丘(在今湖北鐘祥縣),進攻訾枝(亦在今鐘祥縣)。
庸(在今湖北竹山縣)人也帶領群蠻叛楚。
麋人帶了百濮之族在選地(在今湖北枝江縣?)聚會,預備去伐楚。
楚國申、息兩地的北門都戒了嚴,時局非常嚴重。
楚人商議遷都到阪高險地。
大夫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