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即“柳河幹校”這一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知名知姓的人物。
是在中央文革挂了号的人物。
也是最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人物。
沒想到事與願違——他們并不看重因而才推出來的潘複生倒似乎更受中央文革的青睐,居然坐上了“革命委員會”的頭把交椅。
他們的範大哥僅僅獲得了一個常委的席位!而且常委中僅有一名大學生造反派的席位!他們感到被侮辱了。
被欺騙了。
被愚弄了。
他們憤怒了。
省“三結合革命委員會”宣布誕生的當天,他們在全市貼出了“炮轟”它的大标語。
我清楚地記得其中有幾條是: “萬炮齊轟‘兩結合’的假‘革命委員會’!”——意在指其中大學生造反派的席位受到排擠。
“潘複生攫取造反派的勝利果實絕無好下場!” “東北新‘鼠’光好景絕不會長久!” “我們要堅決展開第二次奪權鬥争!不獲全勝,誓不罷休!” …… “炮轟派”即此形成。
實事求是地說,潘複生被他們從療養病房中請出來時,對他們不但确是感恩戴德的,而且簡直受寵若驚。
他原以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呢!造反派們沒給他什麼厲害的顔色看,允許他繼續住在高幹病房中“療養”,他就很覺得是自己的大幸運了。
造反派們出現在他面前,他彎腰低頭,渾身瑟瑟發抖,不敢拿正眼看他們。
當他們告訴他,要“結合”他,他更不敢相信,以為他們前來試探他有沒有這分野心,畏畏怯怯地連聲表白:“我不配,我不配,我不敢癡心妄想……”當他們終于使他相信了這種命運的大轉變時,他激動得刷刷流淚,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從此永遠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永遠和他們并肩戰鬥在一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大概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不但由“靠邊站”而被“結合”,而且成為“革命委員會主任”。
他一坐在“革命委員會主任”的第一把交椅上,立刻對他們翻臉無情,實施嚴厲打擊的鐵腕。
他将那些敢于“炮轟”的學生統統打成了“現行反革命”,下令逮捕、通緝,視為要犯懸拿。
他自以為是毛主席為首的無産階級司令部禦批的“革命委員會主任”,毫無顧忌,有恃無恐。
公正論之,他肯定希望全省從此太太平平,政局安穩。
這是任何一個當了“革命委員會主任”的人都會産生的政治憧憬。
也不失為順乎民心的憧憬。
但“炮轟派”們并未因他的鎮壓而屈服。
他們更加憤怒了。
他們要親眼看到他是怎樣再度權傾一日再度被打翻于地的。
他們由公開“炮轟”而轉入“地下活動”,四方呼籲同情,八方串聯盟軍,伺機東山再起,死灰複燃。
他們對他既蔑視又憎恨。
被昔日的造反派弟兄們稱為“範大哥”的範常委,正因僅僅當上了常委而沒當上“革命委員會主任”感到失意,對新生的“革命委員會”心懷不滿,便籍口潘複生鎮壓為“東北新曙光”浴血奮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造反派戰士,退出了“革命委員會”,宣布與這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比資産階級反動路線對革命造反派戰士還兇惡的全無半點無産階級政治良心的“潘家委員會”徹底決裂! 潘複生沒有足夠的膽量逮捕範正美這樣一個人物。
不得到中央文革的允許,他奈何不了範正美這樣一個人物。
他惱羞成怒,卻又無計可施。
實際上,他各方面的威望,也的的确确不能與範正美相提并論。
而中央文革之所以确定他為“革命委員會主任”,僅僅因為毛主席對“革命委員會”有過一條批示——革命委員會還是要以革命幹部為主,老、中、青要以老為主。
中央文革甚至連潘複生是何許人都不甚了了。
所謂以黨中央、政治局、國務院、軍委名義發來的賀電,不過是“中央文革”炮制而已。
範正美的決裂行動,使躊躇滿志,剛剛春風得意起來的潘複生當頭遭到一悶棍,打得他暈頭轉向。
他的政治頭腦清醒過來之後,立刻采取拉攏手段,表示願意親自向中央文革上書,替範正美籲請一把“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交椅,與範正美同握權柄,共舉大業,然而為時晚矣! “老造反”範正美打心裡就跟本瞧不起潘複生。
他這個叱咤風雲一呼百應的人物,要坐的是省“革命委員會”的頭把交椅。
副主任滿足不了他的政治願望,也實現不了他的政治野心。
他索性一反到底,孤注一擲了。
所謂“不成功,便成仁”。
他充當起“炮轟派”們的領袖來。
“炮轟派”的中堅力量,大抵都是姓名落地有聲的響當當的老造反派,範正美的生死“戰友”,他們的的确确是一批從來不知什麼叫“怕”的造反派。
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沖沖殺殺,所向披靡。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的潘複生居然妄想一舉剿滅他們,他們豈能咽下這一口惡氣?“範大哥”又重新和他們站在一起了,他們更有何懼哉?他們如虎添翼,士氣大振,鬥志兇猛,信心倍增,要将這個剛剛誕生的使他們不稱心的鳥“革命委員會”一口吞下方解心頭之恨。
他們由地下活動複轉入公開鬥争,形成了對“東北新曙光”的極大的威脅。
一切在各級“革命委員會”中沒有實現政治願望,感到失意的組織,紛紛集合在“炮轟派”的大旗下,聲勢日益壯大。
新生的“革命委員會”風雨滿樓,搖搖欲墜。
“炮轟派”們二次奪權,一舉攻占了幾所大學和幾座大工廠,作為“根據地”,召開了數萬人的“炮轟誓師大會”,成立了“炮轟總司令部”。
潘複生為挽救局面,鞏固交椅,以省軍區政委名義,下令軍隊對各級“革命委員會”實行武裝捍衛。
他也隻有這唯一的政治選擇了。
被中央文革限期迫令解散的“八·八團”的頭目們,見有機可乘,召集各路舊部,組成了“捍衛‘革命三結合’總指揮部”,歸順省“革命委員會”,願聽“潘主任”指揮調遣。
潘複生正苦于沒有群衆組織力量的支持,對“捍聯總”的成立大加贊賞,親自參加“捍聯總”的成立大會,将當初與“炮轟派”們說過的“同呼吸共命運”的話,又在大會上信誓旦旦地說了一遍——這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政治選擇。
因為這樣一來,他這個剛任命的“革命委員會主任”,實在是太容易被“炮轟派”們又抓住一條與中央文革早已定性的“保皇派”組織沆瀣一氣,鎮壓真正“革命”左派的罪名了。
但倘不如此,僅靠軍隊來對付“炮轟派”,鎮壓的罪名更是無法洗清。
利用“捍聯總”這一群衆組織與“炮轟派”較量,畢竟可以混淆視聽。
是在中央文革挂了号的人物。
也是最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人物。
沒想到事與願違——他們并不看重因而才推出來的潘複生倒似乎更受中央文革的青睐,居然坐上了“革命委員會”的頭把交椅。
他們的範大哥僅僅獲得了一個常委的席位!而且常委中僅有一名大學生造反派的席位!他們感到被侮辱了。
被欺騙了。
被愚弄了。
他們憤怒了。
省“三結合革命委員會”宣布誕生的當天,他們在全市貼出了“炮轟”它的大标語。
我清楚地記得其中有幾條是: “萬炮齊轟‘兩結合’的假‘革命委員會’!”——意在指其中大學生造反派的席位受到排擠。
“潘複生攫取造反派的勝利果實絕無好下場!” “東北新‘鼠’光好景絕不會長久!” “我們要堅決展開第二次奪權鬥争!不獲全勝,誓不罷休!” …… “炮轟派”即此形成。
實事求是地說,潘複生被他們從療養病房中請出來時,對他們不但确是感恩戴德的,而且簡直受寵若驚。
他原以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呢!造反派們沒給他什麼厲害的顔色看,允許他繼續住在高幹病房中“療養”,他就很覺得是自己的大幸運了。
造反派們出現在他面前,他彎腰低頭,渾身瑟瑟發抖,不敢拿正眼看他們。
當他們告訴他,要“結合”他,他更不敢相信,以為他們前來試探他有沒有這分野心,畏畏怯怯地連聲表白:“我不配,我不配,我不敢癡心妄想……”當他們終于使他相信了這種命運的大轉變時,他激動得刷刷流淚,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從此永遠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永遠和他們并肩戰鬥在一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大概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不但由“靠邊站”而被“結合”,而且成為“革命委員會主任”。
他一坐在“革命委員會主任”的第一把交椅上,立刻對他們翻臉無情,實施嚴厲打擊的鐵腕。
他将那些敢于“炮轟”的學生統統打成了“現行反革命”,下令逮捕、通緝,視為要犯懸拿。
他自以為是毛主席為首的無産階級司令部禦批的“革命委員會主任”,毫無顧忌,有恃無恐。
公正論之,他肯定希望全省從此太太平平,政局安穩。
這是任何一個當了“革命委員會主任”的人都會産生的政治憧憬。
也不失為順乎民心的憧憬。
但“炮轟派”們并未因他的鎮壓而屈服。
他們更加憤怒了。
他們要親眼看到他是怎樣再度權傾一日再度被打翻于地的。
他們由公開“炮轟”而轉入“地下活動”,四方呼籲同情,八方串聯盟軍,伺機東山再起,死灰複燃。
他們對他既蔑視又憎恨。
被昔日的造反派弟兄們稱為“範大哥”的範常委,正因僅僅當上了常委而沒當上“革命委員會主任”感到失意,對新生的“革命委員會”心懷不滿,便籍口潘複生鎮壓為“東北新曙光”浴血奮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造反派戰士,退出了“革命委員會”,宣布與這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比資産階級反動路線對革命造反派戰士還兇惡的全無半點無産階級政治良心的“潘家委員會”徹底決裂! 潘複生沒有足夠的膽量逮捕範正美這樣一個人物。
不得到中央文革的允許,他奈何不了範正美這樣一個人物。
他惱羞成怒,卻又無計可施。
實際上,他各方面的威望,也的的确确不能與範正美相提并論。
而中央文革之所以确定他為“革命委員會主任”,僅僅因為毛主席對“革命委員會”有過一條批示——革命委員會還是要以革命幹部為主,老、中、青要以老為主。
中央文革甚至連潘複生是何許人都不甚了了。
所謂以黨中央、政治局、國務院、軍委名義發來的賀電,不過是“中央文革”炮制而已。
範正美的決裂行動,使躊躇滿志,剛剛春風得意起來的潘複生當頭遭到一悶棍,打得他暈頭轉向。
他的政治頭腦清醒過來之後,立刻采取拉攏手段,表示願意親自向中央文革上書,替範正美籲請一把“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交椅,與範正美同握權柄,共舉大業,然而為時晚矣! “老造反”範正美打心裡就跟本瞧不起潘複生。
他這個叱咤風雲一呼百應的人物,要坐的是省“革命委員會”的頭把交椅。
副主任滿足不了他的政治願望,也實現不了他的政治野心。
他索性一反到底,孤注一擲了。
所謂“不成功,便成仁”。
他充當起“炮轟派”們的領袖來。
“炮轟派”的中堅力量,大抵都是姓名落地有聲的響當當的老造反派,範正美的生死“戰友”,他們的的确确是一批從來不知什麼叫“怕”的造反派。
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沖沖殺殺,所向披靡。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的潘複生居然妄想一舉剿滅他們,他們豈能咽下這一口惡氣?“範大哥”又重新和他們站在一起了,他們更有何懼哉?他們如虎添翼,士氣大振,鬥志兇猛,信心倍增,要将這個剛剛誕生的使他們不稱心的鳥“革命委員會”一口吞下方解心頭之恨。
他們由地下活動複轉入公開鬥争,形成了對“東北新曙光”的極大的威脅。
一切在各級“革命委員會”中沒有實現政治願望,感到失意的組織,紛紛集合在“炮轟派”的大旗下,聲勢日益壯大。
新生的“革命委員會”風雨滿樓,搖搖欲墜。
“炮轟派”們二次奪權,一舉攻占了幾所大學和幾座大工廠,作為“根據地”,召開了數萬人的“炮轟誓師大會”,成立了“炮轟總司令部”。
潘複生為挽救局面,鞏固交椅,以省軍區政委名義,下令軍隊對各級“革命委員會”實行武裝捍衛。
他也隻有這唯一的政治選擇了。
被中央文革限期迫令解散的“八·八團”的頭目們,見有機可乘,召集各路舊部,組成了“捍衛‘革命三結合’總指揮部”,歸順省“革命委員會”,願聽“潘主任”指揮調遣。
潘複生正苦于沒有群衆組織力量的支持,對“捍聯總”的成立大加贊賞,親自參加“捍聯總”的成立大會,将當初與“炮轟派”們說過的“同呼吸共命運”的話,又在大會上信誓旦旦地說了一遍——這也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政治選擇。
因為這樣一來,他這個剛任命的“革命委員會主任”,實在是太容易被“炮轟派”們又抓住一條與中央文革早已定性的“保皇派”組織沆瀣一氣,鎮壓真正“革命”左派的罪名了。
但倘不如此,僅靠軍隊來對付“炮轟派”,鎮壓的罪名更是無法洗清。
利用“捍聯總”這一群衆組織與“炮轟派”較量,畢竟可以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