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被就回的人中據說包括“炮轟派”總司令馮昭逢。
他不但遭到毒打,還遭到假活埋的威脅。
埋至胸口,讓他承認“炮轟派”是反動組織,以司令的名義宣布解散。
他甯死不屈。
真的甯死不屈。
大概因為他是“炮轟派”的司令,“捍聯總”沒敢真的就活埋了他,又把他從坑裡挖了出來……那天晚上人太多,情況也太混亂,我們竟沒能榮幸地見到這位甯死不屈的馮司令。
大本營一片女人的痛哭,一片男人的怒吼,籠罩着複仇的強烈氛圍。
頭頭們當即開會,十幾分鐘後就作出決定——舉行示威遊行。
于是許多人又開始忙忙碌碌地趕制擔架,做花圈,寫挽聯,剪黑紗。
九點,幾千人的示威遊行大軍開出了“哈一機”。
照例是前面裝甲車和坦克開路。
裝甲車頭十字交叉披着黑紗,交叉點是一朵洗衣盆那麼大的潔白的紙花。
坦克罩着白布。
這一次出動四輛裝甲車,四輛坦克。
不擎紅旗。
隻擎白布挽幛和白布喪幡。
頒布了紀律,不喊口号,不唱歌,一切行動聽指揮。
出于“哀兵戰術”的考慮。
真正的“哀兵戰術”。
六具屍體放在擔架上,以白布罩之。
幾十名身強力壯者輪番擡。
白布挽幛上寫着的一行濃墨大字是——為死難烈士報仇,血債要用血來還!人人胸戴白紙花,臂戴黑紗。
大隊人馬莊嚴肅穆,沉痛無聲,浩浩蕩蕩地向市内行進。
一進入市區,廣播車内就放出了哀樂。
隊伍随着哀樂的旋律走。
交通為之中斷,圍觀者人山人海,似乎傾城出動. 哀兵戰術 隊伍一直行進到省“革命委員會”樓前,坦克的炮筒緩緩揚起,對準了摟正面。
據說那天省“革命委員會”預感到事态發展嚴峻,正在開會,從窗口望見裝甲車和坦克開路的示威對伍出現,一個個驚慌失措地離開了會場,坐進各自的小汽車内倉惶而逃。
公務員們一時沒個逃處沒個躲處,就打開幾扇窗子,用竹竿挑出他們的白色工作服搖動不止。
“讓潘複生站到窗口來!” “潘二嫂”淩厲的聲音從“炮轟派”的廣播車内傳了出來。
一筆寫不出兩個潘。
按說他們是一家子。
階級鬥争不可調和,正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而潘複生究竟代表哪個階級,“潘二嫂”又究竟代表哪個階級,則是今天也說不清道不白的事了。
本就是一筆糊塗帳,死者盡是冤死鬼。
江青最初宣揚“文攻武衛有理”,後來又說:“武鬥中死去的人,死了活該,死得比家雀毛還輕!”反正她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怎麼說怎麼有理。
可悲可憐的是那些冤死鬼。
更其可悲可憐的是死者的妻子兒女父親母親。
在武鬥中死去的,大抵是中青年人。
那些挑出“白旗”以示投降的公務員沖着外面喊: “潘複生早走了!常委們早走光啦!” “千萬别開炮呀!我家裡老婆孩子一大堆呀!” “炮轟派萬歲!炮轟派萬萬歲啊!” 不開炮,“炮轟派”豈能善罷甘休? 轟!…… 轟!…… 轟!…… “炮轟派”真正炮轟“東北新曙光”了! 接連六炮——對空放了六發演習彈。
如果省“革命委員會”常委們都在樓内,是否往炮膛内裝填真炮彈,就無從知道了。
隔了一陣,又是六炮。
六六三十六炮——自打解放以來,哪一年國慶哈爾濱也沒放過禮炮。
老百姓們可算聽到炮響,見識坦克開炮的情形了! 有一發炮彈擊中樓頂的避雷塔。
盡管是演習彈,也将避雷塔擊倒了。
樓内傳出一聲聲女人恐懼的尖叫…… 也巧,姜叔在圍觀的人群中。
他發現了我,将我扯出了“炮轟派”的隊伍,說:“你跟我回家去!” 我說:“不,我要和‘炮轟派’勝利在一起!失敗也失敗在一起!” 他說:“你是想要了你媽的命呀!你媽都快為你急瘋了你知道不?” 我說:“姜叔你回去告訴我媽,我梁曉聲七尺男兒生能舍己,千秋雄鬼死不還家!” 他兇狠地扇了我一耳光。
戴着棉帽子,帽耳朵護着臉,臉倒沒被他扇疼。
不過他使勁太大,扇了我一個趔趄。
“炮轟派”隊伍中立刻跨出幾條大漢,圍住他喝問:“你為什麼打我們的人?!”“你年紀不輕的一個人,怎麼動手打小孩?!” 姜叔用他那帶有濃厚山東腔的語調說:“俺是他叔,俺是他叔……”害怕起來。
幾條大漢問我:“他真是你叔麼?” “是親叔麼?” 姜叔搶着回答:“真是,真是,親叔,親叔……” 他們對他喝道:“沒問你!” 我說:“是我叔,是親叔……”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承認他是我親叔了。
姜叔又陪着笑臉說:“他昨晚
被就回的人中據說包括“炮轟派”總司令馮昭逢。
他不但遭到毒打,還遭到假活埋的威脅。
埋至胸口,讓他承認“炮轟派”是反動組織,以司令的名義宣布解散。
他甯死不屈。
真的甯死不屈。
大概因為他是“炮轟派”的司令,“捍聯總”沒敢真的就活埋了他,又把他從坑裡挖了出來……那天晚上人太多,情況也太混亂,我們竟沒能榮幸地見到這位甯死不屈的馮司令。
大本營一片女人的痛哭,一片男人的怒吼,籠罩着複仇的強烈氛圍。
頭頭們當即開會,十幾分鐘後就作出決定——舉行示威遊行。
于是許多人又開始忙忙碌碌地趕制擔架,做花圈,寫挽聯,剪黑紗。
九點,幾千人的示威遊行大軍開出了“哈一機”。
照例是前面裝甲車和坦克開路。
裝甲車頭十字交叉披着黑紗,交叉點是一朵洗衣盆那麼大的潔白的紙花。
坦克罩着白布。
這一次出動四輛裝甲車,四輛坦克。
不擎紅旗。
隻擎白布挽幛和白布喪幡。
頒布了紀律,不喊口号,不唱歌,一切行動聽指揮。
出于“哀兵戰術”的考慮。
真正的“哀兵戰術”。
六具屍體放在擔架上,以白布罩之。
幾十名身強力壯者輪番擡。
白布挽幛上寫着的一行濃墨大字是——為死難烈士報仇,血債要用血來還!人人胸戴白紙花,臂戴黑紗。
大隊人馬莊嚴肅穆,沉痛無聲,浩浩蕩蕩地向市内行進。
一進入市區,廣播車内就放出了哀樂。
隊伍随着哀樂的旋律走。
交通為之中斷,圍觀者人山人海,似乎傾城出動. 哀兵戰術 隊伍一直行進到省“革命委員會”樓前,坦克的炮筒緩緩揚起,對準了摟正面。
據說那天省“革命委員會”預感到事态發展嚴峻,正在開會,從窗口望見裝甲車和坦克開路的示威對伍出現,一個個驚慌失措地離開了會場,坐進各自的小汽車内倉惶而逃。
公務員們一時沒個逃處沒個躲處,就打開幾扇窗子,用竹竿挑出他們的白色工作服搖動不止。
“讓潘複生站到窗口來!” “潘二嫂”淩厲的聲音從“炮轟派”的廣播車内傳了出來。
一筆寫不出兩個潘。
按說他們是一家子。
階級鬥争不可調和,正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而潘複生究竟代表哪個階級,“潘二嫂”又究竟代表哪個階級,則是今天也說不清道不白的事了。
本就是一筆糊塗帳,死者盡是冤死鬼。
江青最初宣揚“文攻武衛有理”,後來又說:“武鬥中死去的人,死了活該,死得比家雀毛還輕!”反正她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怎麼說怎麼有理。
可悲可憐的是那些冤死鬼。
更其可悲可憐的是死者的妻子兒女父親母親。
在武鬥中死去的,大抵是中青年人。
那些挑出“白旗”以示投降的公務員沖着外面喊: “潘複生早走了!常委們早走光啦!” “千萬别開炮呀!我家裡老婆孩子一大堆呀!” “炮轟派萬歲!炮轟派萬萬歲啊!” 不開炮,“炮轟派”豈能善罷甘休? 轟!…… 轟!…… 轟!…… “炮轟派”真正炮轟“東北新曙光”了! 接連六炮——對空放了六發演習彈。
如果省“革命委員會”常委們都在樓内,是否往炮膛内裝填真炮彈,就無從知道了。
隔了一陣,又是六炮。
六六三十六炮——自打解放以來,哪一年國慶哈爾濱也沒放過禮炮。
老百姓們可算聽到炮響,見識坦克開炮的情形了! 有一發炮彈擊中樓頂的避雷塔。
盡管是演習彈,也将避雷塔擊倒了。
樓内傳出一聲聲女人恐懼的尖叫…… 也巧,姜叔在圍觀的人群中。
他發現了我,将我扯出了“炮轟派”的隊伍,說:“你跟我回家去!” 我說:“不,我要和‘炮轟派’勝利在一起!失敗也失敗在一起!” 他說:“你是想要了你媽的命呀!你媽都快為你急瘋了你知道不?” 我說:“姜叔你回去告訴我媽,我梁曉聲七尺男兒生能舍己,千秋雄鬼死不還家!” 他兇狠地扇了我一耳光。
戴着棉帽子,帽耳朵護着臉,臉倒沒被他扇疼。
不過他使勁太大,扇了我一個趔趄。
“炮轟派”隊伍中立刻跨出幾條大漢,圍住他喝問:“你為什麼打我們的人?!”“你年紀不輕的一個人,怎麼動手打小孩?!” 姜叔用他那帶有濃厚山東腔的語調說:“俺是他叔,俺是他叔……”害怕起來。
幾條大漢問我:“他真是你叔麼?” “是親叔麼?” 姜叔搶着回答:“真是,真是,親叔,親叔……” 他們對他喝道:“沒問你!” 我說:“是我叔,是親叔……”我也不知為什麼就承認他是我親叔了。
姜叔又陪着笑臉說:“他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