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關燈
小
中
大
情。
這時,楊燹用低啞的聲音說道:“這樣逼他毫無道理!這曲子本來就是新的,不允許人家犯個把錯誤嗎?” “豈止錯誤,他簡直在濫竽充數,蒙混過關!。
” 耷拉在大提琴把上的腦袋,活象忍饑挨餓的“三毛”。
可他猛然擡起臉:“我從來沒有蒙混過關!” 所有的人都為他抱屈,誰都清楚季曉舟平時比誰都練得多。
排練室嗡嗡着議論聲。
“嗒!嗒!嗒!”廖崎又權威性地擊了擊總譜台,但這次人們并沒有及時安靜下來。
“别廢話——季曉舟,你開始吧!” 楊燹憤怒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你不害臊嗎?用這樣并不屬實的詞句攻擊一個同志?!還叫人家怎麼拉琴?大家有目共睹:他比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練得勤奮!……” “我并不否認他勤奮——他幾乎天天在我窗外拉得我不得安甯。
你問他,我給他買過一個弱音器!他的勤奮,我比你們任何人都領教得多。
但我對樂隊隊員最主要的是要求效果,至于動機如何,我無暇過問!”廖崎傲慢不遜,振振有詞,“我不能因為他勤奮就遷就他——你拉吧,”他轉向季曉舟,“希望你這回争口氣,能拉得稍微過得去點。
” “這叫有意刁難人!”楊燹此時已走到樂隊之外,黑黑的眼睛透着煽動性,“你這樣刁難季曉舟不止一次……” “别吵了。
我拉。
”季曉舟咬咬嘴唇,看了楊燹一眼,那意思仿佛說:我不值得你和他吵架。
季曉舟十分認真地拉起來,全場靜若空谷。
而這靜反使他更加慌亂,把僅僅幾小節的樂譜也拉得戰戰兢兢。
拉完了,他揩着鼻尖上的汗,看也不敢朝廖崎臉上看。
“都聽見了吧……我險些沒聽見。
我想你這時候總不會還裝着那個弱音器吧?”廖崎聳聳肩,“奇怪,你練琴時的音量哪兒去了?那時吵得煩人,這時倒象蚊子哼哼……” 季曉舟看他一眼,似乎懇求他嘴下留情。
而年輕的指揮毫不理睬,反倒覺得當着衆人面,他的刻薄話發揮起來得心應口。
正當他挖苦人的才華顯露到高峰時,楊燹一步蹿上去,當胸給了他一拳。
他大驚失色,這是他從小到大挨的第一頓揍。
接着又是一拳,他幾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拳頭擊倒。
他踉跄着退到牆根,但很快又将那副傲慢面孔恢複:你是整個樂隊的首領,怎能表現出狼狽?他站穩後,依然用指揮特有的手勢朝動武者比劃:“你敢打人?……” “你就欠打!你爹媽恐怕沒打過你!”楊燹咬牙切齒道。
一種解恨過瘾般的快感顯現在他黑黑的臉上,似乎隻可惜這個高貴的家夥太不經打。
樂隊裡的人隻坐在那兒幹吼:“别動武!别打嘛!……”可誰也不來勸解。
神童一邊往後縮,一邊仍用那個漂亮手勢說:“你打呀,打呀……你可記着!”他威脅道。
在這種時候還要保持矜持和高傲,實在可氣而又可笑。
楊燹忍不住笑起來,拾起他掉在地上的指揮棒,“信我的話——你小子有倒黴的日子。
” “試試吧!”他嘴硬地說。
樂隊全體振奮,排練進行不下去了。
廖崎呆立了一會兒,從牆上撕下一頁宣傳畫,畫下端印着某個順口溜似的“隊列歌曲”。
他把那頁紙往人群中一扔,說:“你們就配拉拉這個!”說完昂然走出排練室,并揚言他不再登指揮台,除非“兇手”登門道歉。
僵持三天,領導隻得來個折衷,讓楊燹和廖崎都在會上作檢査。
會場上,廖崎聽而不聞地等大家批評結束,雙手插在褲兜裡,悠悠達達在大夥面前搖來搖去,然後對人們談起了音樂至高無上的價值。
接下去談巴赫、海頓、莫紮特。
貝多芬的交響樂被他簡稱為“貝三”、“貝九”;柴可夫斯基被他他叫作“老柴”。
“你們想聽個故事嗎?……” 大家望着口若懸河的他,頗有些驚羨。
“海頓的《告别交響曲》你們聽過嗎?有一次宮廷樂隊随國王外出打獵,海頓擔任宮廷樂長。
國王在鄉村的夏宮一住就是幾個月,他的随員都很想念遠在維也納的家眷,但無人敢說。
海頓便寫了這首著名的交響曲。
這樂曲從演奏開始,樂隊隊員便逐一離去:先是銅管啞然,然後木管沉杳,弦樂也一個接一個離開自己的座位,最後隻剩一把首席小提琴,拉着凄婉孤獨的尾聲。
海頓用這支曲子提醒了自私的國王:人們在思念親人,該告别此地,讓他們回去團聚了。
國王也被這支樂曲打動了,第二天便帶領大家返回維也納。
” 廖崎得意地發覺,自己的故事把大家抓住了。
人們忘了這是在開他的“批評會”。
最後他說起他那位已故的老師。
季曉舟低聲驚呼:“啊,你的老師原來就是那位赫赫大名的老教授?” 他微微一笑,用無所謂的神情把他與
這時,楊燹用低啞的聲音說道:“這樣逼他毫無道理!這曲子本來就是新的,不允許人家犯個把錯誤嗎?” “豈止錯誤,他簡直在濫竽充數,蒙混過關!。
” 耷拉在大提琴把上的腦袋,活象忍饑挨餓的“三毛”。
可他猛然擡起臉:“我從來沒有蒙混過關!” 所有的人都為他抱屈,誰都清楚季曉舟平時比誰都練得多。
排練室嗡嗡着議論聲。
“嗒!嗒!嗒!”廖崎又權威性地擊了擊總譜台,但這次人們并沒有及時安靜下來。
“别廢話——季曉舟,你開始吧!” 楊燹憤怒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你不害臊嗎?用這樣并不屬實的詞句攻擊一個同志?!還叫人家怎麼拉琴?大家有目共睹:他比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練得勤奮!……” “我并不否認他勤奮——他幾乎天天在我窗外拉得我不得安甯。
你問他,我給他買過一個弱音器!他的勤奮,我比你們任何人都領教得多。
但我對樂隊隊員最主要的是要求效果,至于動機如何,我無暇過問!”廖崎傲慢不遜,振振有詞,“我不能因為他勤奮就遷就他——你拉吧,”他轉向季曉舟,“希望你這回争口氣,能拉得稍微過得去點。
” “這叫有意刁難人!”楊燹此時已走到樂隊之外,黑黑的眼睛透着煽動性,“你這樣刁難季曉舟不止一次……” “别吵了。
我拉。
”季曉舟咬咬嘴唇,看了楊燹一眼,那意思仿佛說:我不值得你和他吵架。
季曉舟十分認真地拉起來,全場靜若空谷。
而這靜反使他更加慌亂,把僅僅幾小節的樂譜也拉得戰戰兢兢。
拉完了,他揩着鼻尖上的汗,看也不敢朝廖崎臉上看。
“都聽見了吧……我險些沒聽見。
我想你這時候總不會還裝着那個弱音器吧?”廖崎聳聳肩,“奇怪,你練琴時的音量哪兒去了?那時吵得煩人,這時倒象蚊子哼哼……” 季曉舟看他一眼,似乎懇求他嘴下留情。
而年輕的指揮毫不理睬,反倒覺得當着衆人面,他的刻薄話發揮起來得心應口。
正當他挖苦人的才華顯露到高峰時,楊燹一步蹿上去,當胸給了他一拳。
他大驚失色,這是他從小到大挨的第一頓揍。
接着又是一拳,他幾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拳頭擊倒。
他踉跄着退到牆根,但很快又将那副傲慢面孔恢複:你是整個樂隊的首領,怎能表現出狼狽?他站穩後,依然用指揮特有的手勢朝動武者比劃:“你敢打人?……” “你就欠打!你爹媽恐怕沒打過你!”楊燹咬牙切齒道。
一種解恨過瘾般的快感顯現在他黑黑的臉上,似乎隻可惜這個高貴的家夥太不經打。
樂隊裡的人隻坐在那兒幹吼:“别動武!别打嘛!……”可誰也不來勸解。
神童一邊往後縮,一邊仍用那個漂亮手勢說:“你打呀,打呀……你可記着!”他威脅道。
在這種時候還要保持矜持和高傲,實在可氣而又可笑。
楊燹忍不住笑起來,拾起他掉在地上的指揮棒,“信我的話——你小子有倒黴的日子。
” “試試吧!”他嘴硬地說。
樂隊全體振奮,排練進行不下去了。
廖崎呆立了一會兒,從牆上撕下一頁宣傳畫,畫下端印着某個順口溜似的“隊列歌曲”。
他把那頁紙往人群中一扔,說:“你們就配拉拉這個!”說完昂然走出排練室,并揚言他不再登指揮台,除非“兇手”登門道歉。
僵持三天,領導隻得來個折衷,讓楊燹和廖崎都在會上作檢査。
會場上,廖崎聽而不聞地等大家批評結束,雙手插在褲兜裡,悠悠達達在大夥面前搖來搖去,然後對人們談起了音樂至高無上的價值。
接下去談巴赫、海頓、莫紮特。
貝多芬的交響樂被他簡稱為“貝三”、“貝九”;柴可夫斯基被他他叫作“老柴”。
“你們想聽個故事嗎?……” 大家望着口若懸河的他,頗有些驚羨。
“海頓的《告别交響曲》你們聽過嗎?有一次宮廷樂隊随國王外出打獵,海頓擔任宮廷樂長。
國王在鄉村的夏宮一住就是幾個月,他的随員都很想念遠在維也納的家眷,但無人敢說。
海頓便寫了這首著名的交響曲。
這樂曲從演奏開始,樂隊隊員便逐一離去:先是銅管啞然,然後木管沉杳,弦樂也一個接一個離開自己的座位,最後隻剩一把首席小提琴,拉着凄婉孤獨的尾聲。
海頓用這支曲子提醒了自私的國王:人們在思念親人,該告别此地,讓他們回去團聚了。
國王也被這支樂曲打動了,第二天便帶領大家返回維也納。
” 廖崎得意地發覺,自己的故事把大家抓住了。
人們忘了這是在開他的“批評會”。
最後他說起他那位已故的老師。
季曉舟低聲驚呼:“啊,你的老師原來就是那位赫赫大名的老教授?” 他微微一笑,用無所謂的神情把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