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4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下敵意的反光。
溫斯頓心裡在尋思,鐵洛遜在幹的工作是不是同他自己的工作一樣。
這是完全可能的。
這樣困難的工作是從來不會交給一個人負責的;但另一方面,把這工作交給一個委員會來做,又等于是公開承認要進行僞造。
很可能現在有多到十幾個人在分别修改老大哥說過的話,将來由核心黨内一個大智囊選用其中一個版本,重新加以編輯,再讓人進行必要的反複核對,經過這一複雜工序後,最後那個當選的謊言就載入永久紀錄,成為真理。
溫斯頓不知道維瑟斯為什麼失寵。
也許是由于貪污,也許是由于失職。
也許老大哥隻是為了要除掉一個太得民心的下級。
也許維瑟斯或者他親近的某個人有傾向異端之嫌。
也許——這是可能性最大的——隻是因為清洗和化為烏有已成了政府運轉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所以就發生了這件事。
唯一真正的線索在于“提到非人”幾個宇,這表明維瑟斯已經死了。
并不是凡是有人被捕,你就可以作出這樣的假定。
有時他們獲釋出來,可以繼續自由一兩年,然後再被處決。
也有很偶然的情況,你以為早已死了的人忽然象鬼魂一樣出現在一次公開審判會上,他的供詞又株連好幾百個人,然後再銷聲匿迹,這次是永遠不再出現了。
但是,維瑟斯已是一個非人(unperson)。
他并不存在;他從來沒有存在過。
因此溫斯頓決定,僅僅改變老大哥發言的傾向是不夠的。
最好是把發言内容改為同原來話題完全不相幹的事。
他可以把發言内容改為一般常見的對叛國犯和思想犯的譴責,但這有些太明顯了,而捏造前線的一場勝利,或者第九個三年計劃超額生産的勝利,又會帶來太複雜的修改記錄工作。
最好是來個純粹虛構幻想。
突然他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叫做奧吉爾維同志的人的形象,好象是現成的一樣,這個人最近在作戰中英勇犧牲。
有的時候老大哥的命令是表揚某個低微的普通黨員的,那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人的生與死是值得别人仿效的榜樣。
今天他應該表揚奧吉爾維同志。
不錯,根本沒有奧吉爾維同志這樣一個人,但是隻要印上幾行字,僞造幾張照片,就可以馬上使他存在。
溫斯頓想了一會兒,然後把聽寫器拉了過來,開始用大家聽慣了的老大哥腔調口授起來,這個腔調既有軍人味道又有學究口氣,而且,由于使用先提問題又馬上加以回答的手法(“同志們,我們從這個事實中得出什麼教訓呢?教訓——這也是英社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等等,等等),很容易模仿。
奧吉爾維同志在三歲的時候,除了一面鼓、一挺輕機槍、一架直升飛機模型以外,其他什麼玩具都不要。
六歲的時候他參加了少年偵察隊,這比一般要提早一年,對他特殊照顧,放寬規定;九歲擔任隊長。
十一歲時他在偷聽到他的叔叔講了他覺得有罪的話以後向思想警察作了揭發。
十七歲時他擔任了少年反性同盟的區隊長。
十九歲時他設計了一種手榴彈,被和平部采用,首次試驗時扔了一枚就炸死了三十一個歐亞國戰俘。
二十三歲時他作戰犧牲。
當時他攜帶重要文件在印度洋上空飛行,遭到敵人噴氣機追擊,他就身上系了機槍,跳出直升飛機,帶着文件沉入海底——這一結局,老大哥說,不能不使人感到羨慕。
老大哥還對奧吉爾維同志一生的純潔和忠誠又說了幾句話。
他不沾煙酒,除了每天在健身房作操的一小時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文娛活動,立誓過獨身生活,認為結婚和照顧家庭與一天二十四小時全部奉公是不相容的。
他除了英社原則以外沒有别的談話題目,除了擊敗歐亞國敵人和搜捕間諜、破壞分子、思想犯、叛國犯以外沒有别的生活目的。
溫斯頓考慮了很久,要不要授與奧吉爾維同志特殊勳章;最後決定還是不給他,因為這會需要進行不必要的反複核查。
他又看一眼對面小辦公室裡的那個對手。
似乎有什麼東西告訴他,鐵洛遜一定也在幹他同樣的工作。
沒有辦法知道究竟誰的版本最後得到采用,但是他深信一定是自己的那個版本。
一個小時以前還沒有想到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已成了事實。
他覺得很奇怪,你能夠創造死人,卻不能創造活人。
在現實中從來沒有存在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卻存在于過去之中,一旦僞造工作被遺忘後,他就會象查理曼大王或者凱撒大帝一樣真實地存在,所根據的是同樣的證據。
溫斯頓心裡在尋思,鐵洛遜在幹的工作是不是同他自己的工作一樣。
這是完全可能的。
這樣困難的工作是從來不會交給一個人負責的;但另一方面,把這工作交給一個委員會來做,又等于是公開承認要進行僞造。
很可能現在有多到十幾個人在分别修改老大哥說過的話,将來由核心黨内一個大智囊選用其中一個版本,重新加以編輯,再讓人進行必要的反複核對,經過這一複雜工序後,最後那個當選的謊言就載入永久紀錄,成為真理。
溫斯頓不知道維瑟斯為什麼失寵。
也許是由于貪污,也許是由于失職。
也許老大哥隻是為了要除掉一個太得民心的下級。
也許維瑟斯或者他親近的某個人有傾向異端之嫌。
也許——這是可能性最大的——隻是因為清洗和化為烏有已成了政府運轉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所以就發生了這件事。
唯一真正的線索在于“提到非人”幾個宇,這表明維瑟斯已經死了。
并不是凡是有人被捕,你就可以作出這樣的假定。
有時他們獲釋出來,可以繼續自由一兩年,然後再被處決。
也有很偶然的情況,你以為早已死了的人忽然象鬼魂一樣出現在一次公開審判會上,他的供詞又株連好幾百個人,然後再銷聲匿迹,這次是永遠不再出現了。
但是,維瑟斯已是一個非人(unperson)。
他并不存在;他從來沒有存在過。
因此溫斯頓決定,僅僅改變老大哥發言的傾向是不夠的。
最好是把發言内容改為同原來話題完全不相幹的事。
他可以把發言内容改為一般常見的對叛國犯和思想犯的譴責,但這有些太明顯了,而捏造前線的一場勝利,或者第九個三年計劃超額生産的勝利,又會帶來太複雜的修改記錄工作。
最好是來個純粹虛構幻想。
突然他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叫做奧吉爾維同志的人的形象,好象是現成的一樣,這個人最近在作戰中英勇犧牲。
有的時候老大哥的命令是表揚某個低微的普通黨員的,那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人的生與死是值得别人仿效的榜樣。
今天他應該表揚奧吉爾維同志。
不錯,根本沒有奧吉爾維同志這樣一個人,但是隻要印上幾行字,僞造幾張照片,就可以馬上使他存在。
溫斯頓想了一會兒,然後把聽寫器拉了過來,開始用大家聽慣了的老大哥腔調口授起來,這個腔調既有軍人味道又有學究口氣,而且,由于使用先提問題又馬上加以回答的手法(“同志們,我們從這個事實中得出什麼教訓呢?教訓——這也是英社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等等,等等),很容易模仿。
奧吉爾維同志在三歲的時候,除了一面鼓、一挺輕機槍、一架直升飛機模型以外,其他什麼玩具都不要。
六歲的時候他參加了少年偵察隊,這比一般要提早一年,對他特殊照顧,放寬規定;九歲擔任隊長。
十一歲時他在偷聽到他的叔叔講了他覺得有罪的話以後向思想警察作了揭發。
十七歲時他擔任了少年反性同盟的區隊長。
十九歲時他設計了一種手榴彈,被和平部采用,首次試驗時扔了一枚就炸死了三十一個歐亞國戰俘。
二十三歲時他作戰犧牲。
當時他攜帶重要文件在印度洋上空飛行,遭到敵人噴氣機追擊,他就身上系了機槍,跳出直升飛機,帶着文件沉入海底——這一結局,老大哥說,不能不使人感到羨慕。
老大哥還對奧吉爾維同志一生的純潔和忠誠又說了幾句話。
他不沾煙酒,除了每天在健身房作操的一小時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文娛活動,立誓過獨身生活,認為結婚和照顧家庭與一天二十四小時全部奉公是不相容的。
他除了英社原則以外沒有别的談話題目,除了擊敗歐亞國敵人和搜捕間諜、破壞分子、思想犯、叛國犯以外沒有别的生活目的。
溫斯頓考慮了很久,要不要授與奧吉爾維同志特殊勳章;最後決定還是不給他,因為這會需要進行不必要的反複核查。
他又看一眼對面小辦公室裡的那個對手。
似乎有什麼東西告訴他,鐵洛遜一定也在幹他同樣的工作。
沒有辦法知道究竟誰的版本最後得到采用,但是他深信一定是自己的那個版本。
一個小時以前還沒有想到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已成了事實。
他覺得很奇怪,你能夠創造死人,卻不能創造活人。
在現實中從來沒有存在過的奧吉爾維同志,如今卻存在于過去之中,一旦僞造工作被遺忘後,他就會象查理曼大王或者凱撒大帝一樣真實地存在,所根據的是同樣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