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造神運動
關燈
小
中
大
到老公一面。
後來劉憶如得知林國慶養了小蜜,為此和他大吵幾架,可為了男人的仕途,在他認錯之後,她也忍了。
但她發現老公一直和那女人藕斷絲連,起初她不懷疑他的品位,主觀認定那女人一定是才貌雙全,柔情似水。
經過暗中察訪,結果簡直令她崩潰:原來老公的小蜜不僅相貌遠不如自己,而且隻有初中文化,是個開洗頭城的老闆娘。
女人的邏輯是:老公若被一個才貌超過自己的女人勾走了,至少還可理解。
可一個相貌和文化水平遠不如自己的女人勾走了她老公,這面子往哪擱?她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從此心思更與老公漸行漸遠,恰似一江春水,永不回頭。
畢竟是個女人,孤枕實在難眠,劉憶如隐隐感覺到無聊比無常對生命的扼殺更殘忍,所以她骨子裡一直渴望打破眼前這種無聊。
但她沒有找到機會,直到何渙出現。
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是你的胸口慢慢堆積的一種情緒,還是在你不經意間一個意外驚喜?在劉憶如看來,也許何渙就是她的幸福,因為和他相處,有一種無法言喻的舒心快意。
她感覺她很容易被何渙打動,話語的快感中,她的心濕潤了。
愛彌漫了内心就是幸福,不幸則是對愛的匮乏感,與人比較往往會加大這種匮乏感,因為人更容易看到匮乏,忽視富足。
這個世界擁擠不堪,人們行色匆匆,來來往往,隻有在深夜時才能窩在心中那個狹小的角落裡守望自己,默默期待着别人炮制的幸福。
劉憶如惴惴不安地渴望那種場景,會在自己身邊出現,最好何渙能夠盡快加入進來。
這很不切實際,但她還要盡最大可能讓他和自己一起不切實際。
所謂“三名”戰略,其實就是一個噱頭。
要真這麼管用,海泰基金早發達了,哪裡還用等到現在。
劉憶如想盡快将他捧紅,她很想看到他無限榮光時的樣子,當他成為鎂光燈下的明星基金經理時,她會讓自己也融入進去,她甚至想讓天下人知道,這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就是她自己。
不過,劉憶如很清楚:培養一個基金經理很難,培養一個明星基金經理難上加難,因為這要求何渙不僅要長于理财,還要長于公關,長于酬庸。
3很難協調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段故事很有趣:雍正當了皇帝,一天晚上他的弟弟找他,侍衛馬上進去傳報,軍師吳先生說:“去告訴他,如果朝中大事就請教張中堂,如果軍機大事就請教十三爺,如果私事,就告訴他天子沒有私事。
” 剛接手海泰基金總經理的職務時,劉憶如引用這一段情節訓誡下屬,下屬們都不笨,很快領會了領導的用心。
此後但凡在公司裡,職員們平時相互見面、辦事都特别客氣,沒有廢話,沒有玩笑,沒有閑聊。
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接聽外來手機,不能對外進行與交易相關的通話,所有人處于被嚴密監控當中,交易時段連上廁所都要嚴格限制次數。
人人都像被設置好了程序的機器,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沒有别的,連上下班都沒有成群結隊的現象,仿佛一出公司,大家就成了陌生人。
形成這種模式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除了公司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體制,肯定還有别的什麼因素。
後來何渙和劉憶如成了朋友,品茶交心之際,他曾向她探讨過這方面話題。
劉憶如很坦白:“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整個公司是一台完整的機器,公司中的每個職員隻是一個部件。
我隻要求每個部件在相應位置上發揮正常功能。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這台機器高效運轉。
” 劉憶如認為中國人由于特殊的文化和曆史背景,加上千百年來日積月累,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緻使很多中國人難以具備把自己與團體良好整合在一起的胸襟和能力。
個個自負智慧過人,個個覺得懷才不遇,十個人能長出十二個心眼來,就是不能和領導一條心。
當時何渙向她建言,不應因噎廢食。
這樣管理公司,固然可以提高運轉效率,但是缺失亦很明顯。
因為這樣容易造成公司不同部門缺乏默契,要是公司幾個基金經理單獨作戰,或許問題不大,一旦協同作戰,就很難協調了。
這次“三名”戰略已提上了日程,當初那種擔心,現在成了很現實的問題。
劉憶如已和何渙溝通好,可是公司不止一個基金經理,你何渙要成了明星,光環都罩到你頭上,人家還怎麼混,甘心做你的陪襯嗎? 海泰基金公司還有兩個純股票型基金産品:海泰行業先鋒基金由留美博士李鴻源掌管,此人較為鐘愛一些“獨門行業”,不惜重倉殺入,而且持續持有,即便行情萎靡不振,也會持續加倉;海泰主題先鋒基金由牛津博士葉宜津掌管,此人往往一段時間選擇重倉同一主題股票,一旦預計行情有變,即刻大刀闊斧調整倉位,手法又快又狠。
這兩個人跟何渙平時就“相敬如冰”,最近關系更是微妙,内部人形容這三個年紀相仿的業内菁英是互有“瑜亮情結”。
作為海泰基金的核心操盤手,三個人的操作風格大有不同,但他們的偶像都是彼得?林奇。
面對這即将登場的“造神”運動,不論是對海泰基金,還是對劉憶如而言,“彼得?林奇”隻有一位。
4王牌雜牌 當天晚上,何渙提前半小時趕到“天使之夜”俱樂部,劉憶如約他
後來劉憶如得知林國慶養了小蜜,為此和他大吵幾架,可為了男人的仕途,在他認錯之後,她也忍了。
但她發現老公一直和那女人藕斷絲連,起初她不懷疑他的品位,主觀認定那女人一定是才貌雙全,柔情似水。
經過暗中察訪,結果簡直令她崩潰:原來老公的小蜜不僅相貌遠不如自己,而且隻有初中文化,是個開洗頭城的老闆娘。
女人的邏輯是:老公若被一個才貌超過自己的女人勾走了,至少還可理解。
可一個相貌和文化水平遠不如自己的女人勾走了她老公,這面子往哪擱?她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從此心思更與老公漸行漸遠,恰似一江春水,永不回頭。
畢竟是個女人,孤枕實在難眠,劉憶如隐隐感覺到無聊比無常對生命的扼殺更殘忍,所以她骨子裡一直渴望打破眼前這種無聊。
但她沒有找到機會,直到何渙出現。
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是你的胸口慢慢堆積的一種情緒,還是在你不經意間一個意外驚喜?在劉憶如看來,也許何渙就是她的幸福,因為和他相處,有一種無
她感覺她很容易被何渙打動,話語的快感中,她的心濕潤了。
愛彌漫了内心就是幸福,不幸則是對愛的匮乏感,與人比較往往會加大這種匮乏感,因為人更容易看到匮乏,忽視富足。
這個世界擁擠不堪,人們行色匆匆,來來往往,隻有在深夜時才能窩在心中那個狹小的角落裡守望自己,默默期待着别人炮制的幸福。
劉憶如惴惴不安地渴望那種場景,會在自己身邊出現,最好何渙能夠盡快加入進來。
這很不切實際,但她還要盡最大可能讓他和自己一起不切實際。
所謂“三名”戰略,其實就是一個噱頭。
要真這麼管用,海泰基金早發達了,哪裡還用等到現在。
劉憶如想盡快将他捧紅,她很想看到他無限榮光時的樣子,當他成為鎂光燈下的明星基金經理時,她會讓自己也融入進去,她甚至想讓天下人知道,這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就是她自己。
不過,劉憶如很清楚:培養一個基金經理很難,培養一個明星基金經理難上加難,因為這要求何渙不僅要長于理财,還要長于公關,長于酬庸。
3很難協調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段故事很有趣:雍正當了皇帝,一天晚上他的弟弟找他,侍衛馬上進去傳報,軍師吳先生說:“去告訴他,如果朝中大事就請教張中堂,如果軍機大事就請教十三爺,如果私事,就告訴他天子沒有私事。
” 剛接手海泰基金總經理的職務時,劉憶如引用這一段情節訓誡下屬,下屬們都不笨,很快領會了領導的用心。
此後但凡在公司裡,職員們平時相互見面、辦事都特别客氣,沒有廢話,沒有玩笑,沒有閑聊。
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接聽外來手機,不能對外進行與交易相關的通話,所有人處于被嚴密監控當中,交易時段連上廁所都要嚴格限制次數。
人人都像被設置好了程序的機器,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沒有别的,連上下班都沒有成群結隊的現象,仿佛一出公司,大家就成了陌生人。
形成這種模式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除了公司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體制,肯定還有别的什麼因素。
後來何渙和劉憶如成了朋友,品茶交心之際,他曾向她探讨過這方面話題。
劉憶如很坦白:“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整個公司是一台完整的機器,公司中的每個職員隻是一個部件。
我隻要求每個部件在相應位置上發揮正常功能。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這台機器高效運轉。
” 劉憶如認為中國人由于特殊的文化和曆史背景,加上千百年來日積月累,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緻使很多中國人難以具備把自己與團體良好整合在一起的胸襟和能力。
個個自負智慧過人,個個覺得懷才不遇,十個人能長出十二個心眼來,就是不能和領導一條心。
當時何渙向她建言,不應因噎廢食。
這樣管理公司,固然可以提高運轉效率,但是缺失亦很明顯。
因為這樣容易造成公司不同部門缺乏默契,要是公司幾個基金經理單獨作戰,或許問題不大,一旦協同作戰,就很難協調了。
這次“三名”戰略已提上了日程,當初那種擔心,現在成了很現實的問題。
劉憶如已和何渙溝通好,可是公司不止一個基金經理,你何渙要成了明星,光環都罩到你頭上,人家還怎麼混,甘心做你的陪襯嗎? 海泰基金公司還有兩個純股票型基金産品:海泰行業先鋒基金由留美博士李鴻源掌管,此人較為鐘愛一些“獨門行業”,不惜重倉殺入,而且持續持有,即便行情萎靡不振,也會持續加倉;海泰主題先鋒基金由牛津博士葉宜津掌管,此人往往一段時間選擇重倉同一主題股票,一旦預計行情有變,即刻大刀闊斧調整倉位,手法又快又狠。
這兩個人跟何渙平時就“相敬如冰”,最近關系更是微妙,内部人形容這三個年紀相仿的業内菁英是互有“瑜亮情結”。
作為海泰基金的核心操盤手,三個人的操作風格大有不同,但他們的偶像都是彼得?林奇。
面對這即将登場的“造神”運動,不論是對海泰基金,還是對劉憶如而言,“彼得?林奇”隻有一位。
4王牌雜牌 當天晚上,何渙提前半小時趕到“天使之夜”俱樂部,劉憶如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