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七

關燈
注《靈樞》、《素問》,為醫家之津梁。

     許學文 按《合肥縣志》:許學文,少習儒,長精于醫,尤善痘科,多所全活。

    所著有《痘科約言》、《保赤正脈》二書,刻孫真人寶訓以勸醫者。

     王元标 按《江甯府志》:王元标,字赤霞,上元人,宋文安公堯臣後。

    少業儒,兼精《素》、《難》諸書,遂以醫名。

    崇祯己卯大疫,标攜藥囊,過貧乏家,診視周給,全活多人。

    甲申之季,大宗伯薦為太醫丞,标不應,逃于赤山,尋葛稚川舊居蔔築焉。

    着有《紫虛脈訣啟微》,又着《醫藥正言》,未及就而卒。

    子諸生辂及次子穉續成之。

    穉字東臯,尤精世業,羣重推焉。

     翟良 按《益都縣志》:翟良,字玉華,弱冠聰悟,有思理。

    從父宦遊武昌,嬰弱疾劇甚,會遇明醫,數月得差。

    從此刻意方書,窮治冥邈,如是七年,轉得統緒,既盡發古人之奧府,又能以意參互用之。

    及歸為諸生,其好方書日益甚。

    凡有病者,一投藥餌,小試小效,大試大效。

    輪蹄童叟,日集門庭,所活不可量數,聲蜚海岱間。

    自撫軍下,罔不欽奉,名日益彰,遂數被召。

    年八十四歲,著書數編,曰《脈訣彙編》、《經絡彙編》、《藥性對答》、《本草古方講意》、《痘科類編》刊行于世。

     按《山東通志》:翟良,益都人,精于醫,所著有《醫學啟蒙》、《痘疹全書》、《藥性對答》、《古方講意》,皆為世所珍。

     韓應魁 按《山東通志》:韓應魁,益都人,精醫術,宗《東垣十書》,得其肯窾,所至奏效。

     石震 按《武進縣志》:石震,字瑞章,得名醫周慎齋之傳,嘗雲:治病必先固其元氣,而後伐其病根,不可以欲速計功利。

    刻有《慎柔五書》、《慎齋三書》、《脈學正傳》、《運氣化機》及《醫案》諸書行世。

     童鍪 按《金華府志》:童鍪,字原武,号介庵,香溪人。

    讀書好學,而尤精于醫,擅名一時,活人甚多,絕不計人之酬德也。

    所交多賢大夫,喜成人之美,有何遯山風。

    族子知趙州俊,狀其善行甚悉。

     湯啟旸 按《武進縣志》:湯啟旸,字及泉,世為婦人醫。

    性和易,與物無忤,裡中耆英,共為方外之社,逍遙自适。

    壽九十七,舉鄉飲賓。

     許成仁 按《處州府志》:許成仁,麗水人,字子美。

    業儒不就,因精岐黃術以濟世救人,不計利,其貧而疾者,即自賷藥炭,親為煎服。

    凡經調治,無不愈。

    郡縣皆給匾獎。

    家無餘蓄。

    子二:長王聘,次登瀛,俱列庠序有聲。

    孫超越,鹹補弟子員,人以為積德所緻雲。

     黃俊 按《朔方志》:黃俊治病以脈,不執方書,尤精藥性,世稱良醫,今絕其傳。

     張景臯 按《朔方志》:張景臯,精太素脈,可生則藥,不可生斷以日時,百無一失。

    窮通壽夭,以脈推之,亦無不驗。

    所著有《難經直解》。

     方焌【方策】 按《朔方志》:方焌,精醫道,尤善于傷寒,所著有《瘡瘍論》。

    策,焌之子,傳父業,求治者其門如市。

    卒贈指揮。

     吳通 按《朔方志》:吳通,精《脈經》、《本草》、《素問》三世之書,尤妙針法,治病克效,時稱儒醫。

     徐恭 按《朔方志》:徐恭,精小兒科,藥效如神。

     胡傑【胡瑾】 按《朔方志》:胡傑,精外科,善識瘡善惡之形,尤能治療無名毒,其瘥立效。

    瑾,傑之子,而業益精于父。

     徐英 按《朔方志》:徐英,中屯衛指揮佥事,曆官清慎,制行端潔。

    以家傳醫術,能起死回生,不擇貧薄,深夜風雨必往,人甚德之,迄今猶然稱頌。

     芮經 按《朔方志》:芮經,通脈理,修治丸散尤精,往往有奇效,一時重之。

     宣士能 按《朔方志》:宣士能,以瘍醫稱良于時。

     濮恩 按《朔方志》:濮恩,識方書,療疾不擇貧富,尤精傷寒。

     蘇庶 按《朔方志》:蘇庶,精外科,常治人所不敢治者,累有奇效。

     姜調鼎 按《儀真縣志》:姜調鼎,字玉铉,太醫院判端之六世孫也。

    刻苦問學,又性嗜岐黃,精于《素》、《難》諸書。

    因讀書未遂,遂托于醫。

    凡一切疑難之證,人不克治者,能一匕立起,其全活者甚衆。

    且貧不受禮,聞請,雖食不待畢,寝必亟起,恒以濟世為心,名傳遠近。

    子以甯亦以醫着。

     許夢熊 按《儀真縣志》:許夢熊,号環山。

    其先金陵人,袓父官太醫院。

    熊徙居于真,以方脈著名,而診視之法,迥與人異。

    嘗曰:藥有味有性,調味辨性,須按治五行而相證投之。

    一日,有病者患火證,諸醫誤飲以涼藥,狂躁異常。

    熊過診曰:當急以參、附、姜、桂投服。

    或曰:狂躁若此,再用熱劑,噴血奈何?熊曰:不難,藥用井水浸冷服之,當立效。

    如法治之,一服躁稍定,再服而病者帖然卧矣。

    未數日,病果愈。

    于是有诘之者曰:子何見及此?熊曰:此證陰虛陽浮,寒涼激之,故發狂。

    我以暖補,使其水生,而火方不上炎,水火既擠,心神自甯。

    其用藥入神,大類如此。

    其醫業傳侄嘉慶,号春環。

     王佑賢 按《錢塘縣志》:王佑賢,字聖翼,孝友天性。

    甫九齡,七日中父母相繼殁,哀毀踰成人禮。

    孤貧勵學,旁通醫術,急人病,不以門第為等差,所全活人無算。

    家居力行,皆盛德事,尤好刊格言,以訓後學。

     應克信 按《永康縣志》:應克信,精于醫,扣門者無虛日,未嘗責報。

     賈以德 按《永康縣志》:賈以德,精岐黃,鄉邑之貧而疾者,鹹倚之。

     徐應顯 按《永康縣志》:徐應顯,精醫術,多所全活,禦史牟公表其廬曰儒修相業。

    八十餘卒。

     盧君镕 按《永康縣志》:盧君镕,貫徹《内經》,所活多人。

    子源,潛心窮理,善承父業。

     盧潛 按《永康縣志》:盧潛,字奂若,邑庠生,精醫理,手到病除,無德色,無倦容,道氣盈襟。

     曹秉铉 按《武進縣志》:曹秉弦,字公輔。

    喜讀書,有濟世之志。

    因父病,遂學醫,曰:我姑壽此一方民,以延親壽。

    庚申、辛酉兩年大疫,秉铉不避危險治之,不取其值,所到處賴全活。

    着《杏園醫案》行世。

     靳鴻緒 按《仁和縣志》:靳鴻緒,字若霖。

    讀書工文章,内行尤摯,笃于孝友。

    先世以兒醫顯,而鴻緒術尤精,着《内經纂要》,闡發精微。

    其次子吉,字允庵,複得其傳。

     吳邦憲 按《仁和縣志》:吳邦憲,字君佐,天醫吳真人四十一世孫,得乃袓遺方,盡究其術,時以濟人利物為心,治疾多奇驗,人稱長眉老人。

    今其子紹裕,字益之,世其業。

     張遂辰 按《仁和縣志》:張遂辰,字卿子。

    少羸弱,醫不獲治,乃自檢方書,上自岐鵲,下至近代劉、張、朱、李諸大家,皆務窮其旨,病遂已。

    世延之治,辄愈。

    塘栖婦人傷寒,十日熱不得汗,或欲以錦黃下之,主人懼,延遂辰脈之,曰:脈強舌黑而有光,投錦黃為宜。

    此人舌黑而潤不渴,此附子證也。

    不汗者氣弱耳,非參、芪助之不可。

    一劑而汗。

    月塘沈文學咯血,遂辰處一方,退謂其友曰:當小愈,再發則不可治矣。

    易他醫果愈,閱數月死。

    友駭之,請其故,曰:一日咯血,遂卧床蓐,此不獨心肺傷,五髒皆損矣。

    得稍延者,年壯參力勝也。

    其弟子張開之、沈亮辰最着。

    遂辰善詩古文,詩有《湖上白下集》,學者多稱道之。

     陳應熊 按《金華縣志》:陳應熊,号明川,深通義理,精明方脈,救人不計利。

     邵達 按《江南通志》:邵達,蘇州人,北虞之後人也。

    喜讀司馬遷書,手不釋卷,精于傷寒,手到病立起。

    有鄰人以乏食病,瀕死,達于藥囊中裹金饷之,遂霍然,人号為仁山先生。

     馬兆聖 按《江南通志》:馬兆聖,字無競,常熟人,初以詩名。

    兆聖善病,遇異人授方藥,得不死,遂通醫,活人無算。

    以子夢桂、應桂貴受封。

     張涵高【黃五芝伍承橘】 按《江南通志》:張涵高,名靖,橫渠後裔。

    治痘童子病,一望即知其生死。

    同時黃五芝、伍承橘者,與之齊名,神異聞于海内。

     朱正誼 按《濟南府志》:朱正誼,為諸生,兼治岐黃,診治多奇效,人鹹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