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六

關燈
法應補,蔡初難之。

    仕力主其方,陰用附子佐參、芪,一服即安寝思食,熱減大半;又數服而愈。

    蔡神其術,攜至京,捐赀為授周府良醫正。

    其他療病,全活者不能具悉。

    壽至八十七乃終。

     李可全 按《祥符縣志》:李可全,精醫,能研素書,不計利,全活甚多,時号神醫。

     李宏要 按《洛陽縣志》:李宏要,精通醫理,常以活人為心,施藥五年,一文不取。

    年逾九十,無疾而逝。

    子漢能世其業。

     顔守正 按《襄城縣志》:顔守正,邑人,儒醫,于小兒尤精。

    不甚計利,且善書,頗知吟詠。

     鄭富 按《鄢陵縣志》:鄭富,字景豐,少攻岐黃業,精于診視,迎者無虛日。

    子诏評亦皆以醫名。

     張琦 按《朔方志》:張琦,精太素脈,斷病,踰二十年,生死卒如所許。

     董教清 按《河間府志》:董教清,号中壺,羽士也。

    初修煉于太和山之五龍宮;久之,欲遊覽諸名勝,遂涉荊襄,曆秦蜀晉趙間,得異人傳,以醫藥濟世。

    南皮有安姓者,助赀施藥,乃留居之。

    脈理通微,藥本王道,遠近鹹稱國手。

    年九十餘終。

     甯守道 按《扶溝縣志》:甯守道,明初人,精針灸法,應诏入京,針銅人中選,授太醫院大使。

     黃樸庵 按《無錫縣志》:黃樸庵,失其名,外科得異人秘方,其後叔洪師善者,兼通大方脈。

    師善子祿,工醫而能詩。

     王德孚 按《邵武府志》:王德孚,字緻和,邑人,最工于醫。

    每閱脈書,辄至丙夜,至其用藥,則胷中自有欛柄,不斤斤執古法。

    凡他人謝不能醫者,得緻和立愈。

    所活常百十人。

    有如貧窘細民,絕不與較謝禮。

     丘珏 按《邵武府志》:丘珏,字廷美,原習儒業,穎悟絕倫,而未用于世。

    旋業醫,精脈理,以濟人利物為分内事。

    郡守吳南嶽遘疾,羣醫罔效,召珏,珏診曰:是易療耳!乃進藥。

    公服畢,私語其仆曰:漏下二鼓,公渴,宜備湯;三鼓,公饑,宜備粥。

    吳如期索之,俱如意也。

    曰:爾何慧若是?仆曰:丘醫所谕耳。

    吳駭然,以為秦越人隔垣之見症瘕不啻也。

    進與語,談吐皆儒生,乃悅曰:非儒也,醫何能良?遂顔其廬曰儒醫雲。

    郡有人中頭風,口已噤,将就木矣。

    珏适至,視之曰:是可治。

    治之以針,不踰刻,吐痰數升而愈。

    凡若此類,更仆未易數也。

    侄名希彭,字商臣,傳其術,醫多奇中,人稱其青出于藍雲。

    凡《本草》、丹溪、叔和、傷寒諸書,多所發明,然于貧者不受值,人以此益德之。

    其後弟暄,子希頤,孫九鳳,世習其業。

     陳人 按《邵武府志》:陳人,号東野,邑人。

    精岐黃之術,善治疫痢,尤長内傷。

    視脈升叔和之堂,制方入仲景之室。

    且曠懷高誼,動足千秋,年九十餘,風流文雅,亦複不減,其殆醫而儒者。

     饒士守 按《進賢縣志》:饒士字,字述泉,三十八都人。

    精于醫術,大行于南豐者四十年。

    六十後歸裡,遠近賴以全活者無算。

    為人孝友勤慎,鄉闾稱之。

    年八十八卒。

     餘國用 按《弋陽縣志》:餘國用,号懷泉,四十七都人。

    力田養親,家稍贍,即從名醫習岐黃術,精其業者三十年,所救危疾,饒信之間,不下百餘人。

    壽九十。

    兩子皆七旬。

    孫埙璋、元孫大年,俱著名黉序。

     黃旻曙【徐成吉】 按《弋陽縣志》:黃旻曙,五十三都人;徐成吉,五十五都人,得十全之神痘法,以棉絮取痘漿之佳者,送入鼻内,及愈,有瘢如真,往往靈驗,遠近皆聞其風焉。

     孫子奕 按《松江府志》:孫子奕,博學能詩,尤善脈藥,常舉為本府醫學正科。

     奚鳳鳴 按《松江府志》:奚鳳鳴,上海人。

    少業瘍醫,尤善治癰疽,能察人氣色,預蔔病日。

    川沙帥蔣其仁,先嘗患背疽,至是複發,使鳳鳴視之,曰:此昔年蘊毒,故肌理墨臘也。

    治之月餘而瘳,膚加澤焉。

    一日,其仁弟在坐,鳳鳴謂曰:君不出三月,疽發背矣。

    及期果然。

    鳳鳴常言癰疽中潰,積腐四周,非吮之不得盡,故治病必募人以苦酒噀口而吮之。

    其貧者,鳳鳴即親為吮癰。

    其治他瘍,亦多精思。

    有張姓者,左足拇指瘇,三年不能行,鳳鳴以刀破其患處,抉出一蜂,遽起徐步。

    其神異類此。

     程序 按《建昌府志》:程序,字心源,南城人,名醫,着有《程氏醫彀》,研究《素問》,次及《難經》、《脈訣》,洎張、劉、李、朱四氏之書,故診治适宜。

    又搜其吃緊者,着之編帙,俾學者識經絡,明病機,若登軒岐之堂,入盧王之室,踵張劉李朱之門,而相質證焉。

     朱廷臣 按《樂平縣志》:朱廷臣,字懋佐,坊人,性孝友,善岐黃。

    父柩在堂,适鄰火,廷臣他無所顧,倉皇扶柩出,仍負母逃,兩為廬墓。

    知縣金忠士給扁旌之。

     陶欽臣 按《彭澤縣志》:陶欽臣,天性孝友,綜極百家,尤精于醫,善八法針。

    四方高士,多遊其門。

     宋光紳 按《彭澤縣志》:宋光紳,号橫秋,業儒不遇。

    先世曰杏莊,善小兒痘證,遊四方,遇異人授以秘書,醫由是顯,其書具在,光紳習焉,亦擅長一時。

    人延之,風雨弗避,診視發藥,不計利也。

    一日暮歸,道拾遺金,啟視之,則某甲輸糧者。

    晨起詣故處,望其人踉跄來,告曰:我拾得以候君耳。

    其人口:我鬻業以償逋,微君長者,敲撲斃杖下矣。

    願分半為長者壽!光紳笑而去之。

     李生【王生】 按《撫州府志》:李生、王生,忘其名、并撫人,醫道并行,王亞于李。

    崇仁有大室邀李治病,約愈謝五百缗,李療之旬,不差,谕以更用王醫,乃留數藥而别。

    道遇王醫告之故,王曰:吾技出兄下,今往無益,不如俱歸。

    李曰:不然,吾得脈甚精,處藥甚惬,其不愈者,不當得謝耳,故辭。

    公往,以吾藥治之,必愈。

    王如其言,悉用李藥,微易湯使進,越三日疾瘳。

    富室如元約酬之。

    王歸,以半遺李,曰:公冶疾,吾何功?必不可家,頤山曰:二人取予之義明矣,其精于藝也固宜。

     王大國 按《江西通志》:王大國,字邑郊,南昌人。

    嘗患痰疾,得異人而愈,遂師事焉。

    授《素問》、《内經》等書,及秘藏諸方,無不殚心研究。

    一日,異人叩其所學,無不切中肯綮。

    異人驚之,會别而去,曰:勉之!不日當以醫聖名世。

    吾經行天下,未見有如子之警異絕人者。

    同裡杜氏有子年幼,久患瘰疬,服藥無效。

    國至,投以二丸,即日平複,見者驚以為神。

    南昌司理胡慎三左足患癰,直穿腳底,醫已數易,日甚一日,痛楚幾絕。

    國至,命急去敷藥,止服湯劑。

    司理曰:湯劑豈能生肌耶?國曰:願限半月全愈。

    服至三四日,瘡口漸合,司理大喜;才二十日,肌肉已滿,如其所言,給技超方外四字匾旌之。

    國仁心神術,一以濟人利物為念,手中所活,何啻萬人。

    子開能世其學。

     阚仁 按《雲南通志》:阚仁,字靜齋,通海人,幼業儒,旁通醫理。

    邑中有少年,持茶花行秀山中,本無他恙,仁遇之,令其速歸,歸果不起。

    彼父兄請其故?答曰:耳色青,小腸已斷。

    其奇驗類如此。

     李德麟 按《雲南通志》:李德麟,鶴慶府人,精方脈,能治奇疾,遠近就醫者,屐滿戶外。

    嘗洱河東有窭人求治,愈。

    一日,麟以他事過洱東,見渡口船将發,趨欲同舟,有婦傾水濕其衣,方怪之,夫出則前窭人也,驚曰:此再生我者也!叩首留宿。

    未幾前舟覆,麟獲免,人謂陰德所緻。

     鄒士锜 按《德興縣志》:鄒士锜,八都人,業儒不就,因習醫。

    精于方脈,兼施藥餌,多所全活。

    貧無所酬者,但以口謝。

    時稱為春宇先生。

     徐文相 按《弋陽縣志》:徐文相,東隅人,操履醇笃,樂善好施,尤精醫理。

    炮制催生丸及治痢之劑,所活不下百人。

    子步雲,孫蔔曆,曾孫有度,相繼遊泮,至今族盛而殷,蓋有自雲。

     馮時近 按《弋陽縣志》:馮時近,三十六都人,急公守義,取與不苟,人有瑕慝,必面折之。

    少習醫及青鳥之術,而延師教子,曲盡其禮。

    邑令王扁之曰善蓋一鄉。

    孫紹京,童年入泮,不愧家聲。

     洪濤 按《弋陽縣志》:洪濤,少業儒,改學醫,每施藥濟人如神。

    投太醫院副。

    從征交趾,軍中大疫,濤以蒼朮、黃柏鍋煮之,遍飲皆愈。

    都憲毛公親書存仁堂旌之。

    改榮藩良醫正。

    王缺唇,濤搗藥補之如天成,奉旨褒賞,賜建國醫坊,号為補唇先生。

    年九十緻仕。

     吳文朗 按《高安縣志》:吳文朗,字介夫,城南人。

    性孝友,少習儒業,屢試不售,紹父岐黃術,凡五經諸史、《性理大全》、《素問》、《靈樞》等書,無不淹貫博洽,遂以醫顯。

    常以濟人為心,而道德淵懿,坐人于春風和氣中,一時諸當事,忘分折節,争相敬禮,賜匾優異,曰理學名醫。

    然性介欲淡,遊貴人之幕,不為幹谒,終年坐一室,手不釋卷,交遊多名彥,稱為觀瀾先生。

    年八十一終。

     丘可封 按《貴溪縣志》:丘可封,字汝禮,由歲貢曆官國子監典簿,博覽羣書,通天文,尤精《黃帝素問》,與人切太素脈,談休咎,終身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