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兒科,傳授口訣,淇恺悌柔和,視小兒風寒痳痘等證,診脈察色不厭再三,有如己子,然故内外心感之,用藥慎确,加減輕重必重思之,不悞傷人,不概受人謝,蓋醫而有儒風者,君子取之。
張柏 按《蘭溪縣志》:張柏,字世茂,原歙人。
祖遷于蘭,少習博士業,已而以父病痞久,遂棄而讀内經本草群書,從事于醫,延治多驗,大概主參朮補法而随時定方。
父病得延朞年而醫道着行矣。
為人長者不厚責報,人以病請,即夜十數起,弗辭。
事親有禮,撫弟侄友愛,分給田宅,有古人風,診脈斷疾生死深淺辄有奇驗。
平生所著有《醫案》。
邵明彜 按《蘭溪縣志》:邵明彜,字錫九,椒石人,庠生。
中年以母疾習醫,博極方外,秘書能明其意,而用之不泥成說,遂為岐黃之最,遠近倚之。
王子英 按《蘭溪縣志》:王子英,号石舟。
着有《醫案》,系禦醫開之裔孫也。
子師文,号敬舟,着《醫學新傳》;次子師武,号侍舟;孫章祖,字叔貞,纂有《橘井元珠》;曾孫兆熊繼傳世醫。
陳宗文 按《吉安府志》:陳宗文,泰和人。
幼随任浙中,遇異人授以醫術,凡診人脈或無病而言死,或易箦而言生,或在童時而言終,身貴賤壽夭,無不奇中。
嗜酒豪放,視利如土苴,盛氣勢,貴遊子弟必折節禮之。
僧希遁 按《浙江通志》:僧希遁,嘉興僧,深于繕生之術,有所療治,擇用日辰不必藥餌。
嘗過海州司馬韋敷,見敷鑷白,曰:貧道為公擇日更之。
越五六日,僧請鑷其半及生色若黧矣。
凡三鑷之,鬓不複變,坐客有祈鑷者強之,僧言惜取時差爽耳,後些色果微綠意,其術出遁甲。
故自稱希遁道人雲。
李立之 按《浙江通志》:李立之,臨安人。
以小兒醫擅名一時。
有嬰兒忽患瘖求治,立之令以衾裹小兒,乘高投之地,兒不覺大驚,遂發聲能言。
問之,曰:此乳搐心也,非藥石所療。
其術之高,大率類此。
歐陽植 按《景陵縣志》:歐陽植,字叔堅,邑庠生。
治舉業旁精醫,着《有靈台秘要》。
邑進士胡懋忠刻于固始有《易簡奇方》。
邑進士熊寅刻于婺源有《全生四要》。
邑知府王曰然刻于臨洮。
王應運 按《雲夢縣志》:王應運,本儒術,精通脈理,醫辄有效,尤能存心濟貧,藥不索價。
鄒立坤 按《雲夢縣志》:鄒立坤,世傳醫業秘方難悉。
李明遠 按《濟南府志》:李明遠,其先揚州人,寄籍新泰。
精岐黃之術,求濟者不計利,貧富感之。
孔貞大 按《壽光縣志》:孔貞大,邑之西北隅人。
精醫術,善脈訣。
嘗與群友飲城樓上,為孝廉杜學詩診脈畢,歎曰:爾壽可四年耳,宜速仕。
杜不悅,後竟如言。
李杜 按《儀真縣志》:李杜,字思齊。
傳父伯樓業,以醫名世。
邑令嘉其行,誼兩舉鄉飲,壽至八十四。
張達泉 按《安慶府志》:張達泉,懷甯人。
幼落魄不羁,遇異人授以脈訣,遂殚精于醫。
其治病視十劑為變通,不拘成方,顔铨部渾為兒時,中痘已死,達泉視之,曰:未死也。
急掘地作坑,置兒其中,取新水數桶用紙蘸之,重貼身上,少頃,有細煙起,兒手中微動。
達泉喜曰:生矣。
複以水沃之,氣蓬蓬上蒸,大啼數聲,乃取起,再進以藥,不數日愈。
吳幼安婦孕偶觸欲墜,達泉診其脈,食以烹鯉而安。
且曰:當生缺唇兒,不能育。
後皆驗。
生平嗜酒,病者為邀其所,厚治具相待即欣焉往;投以金,則拂衣去。
每謂人曰:吾年有六十四,因嗜酒減四筭。
果以六十終。
成醫官 按《青州府志》:成醫官,失名,莒州人。
善醫。
青州知府倪某疾診之,曰:思太府。
曰:何思?曰:雖朋友亦思也。
太府曰:是也。
有一窻友甚思之,不意成疾。
命往淮安市藥,見城門大書:某家病劇,能愈者厚贈。
至其家見群醫環視診之,曰:諸公識此病乎?此中滿證,白糖和水灌之立愈。
嘗與一友攜手行,診之驚曰:子幸遇我,速市百梨盡啖之,貯其核煮水飲之。
其人背出一腫,曰:此肉癰也,不可活。
得百梨表之易。
治其術神奇類如此。
林芝 按《灊山縣志》:林芝,字友蘭。
讀書不甚深而于醫若天亶,性成不假學問而成。
裡中幼恃以壯,弱恃以健,風寒暑濕恃以無恐,市不計值,施不望報。
窮老孤獨之人若飲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
年七十得子而夭,人共歎天道之無知雲。
王兆年 按《灊山縣志》:王兆年,字理和。
少得火證,遂棄儒而以岐黃名世。
若富貴人雖赍多金以酬,亦不輕受。
遇貧賤人有急,即應分文不取。
手活人命者五十年。
子維新郡庠生,孫铎,曾孫谟。
趙璧 按《常熟縣志》:趙璧,字彥美。
讀岐黃之書,以醫術鳴,取藥者恒施之,不求其報。
卒年八十。
陳善道 按《延平府志》:陳善道,建昌人。
蔔居将樂,幼業儒,世精醫,挾術養親。
性敦孝,義母死,扶榇歸裡,合葬父墓,會大雨雪,墓若氤氲襲人,人以為異。
族苦漕運,毅然鬻産代賠,毫不責報,往返京師七載,貧無怨言。
倪守泰 按《高淳縣志》:倪守泰,号德齋。
世業醫,嘗自言曰:為良相易,為良醫難。
予業斯醫,惟區區阿堵物是求,殆鄙甚耳。
所以活人者衆,而餘赀無有焉。
其子昌應敬承其道,綽有乃父風。
李源 按《壽州志》:李源,字承源。
醫術精巧,每以生死斷人,辄驗。
鄉人欽服。
賴湯銘 按《延平府志》:賴湯銘,永安庠生。
痛母殁于庸醫,一旦棄舉子業,精醫以贖己罪而未能也。
于是無貧富,病者雖百裡必視之,投劑辄驗。
郡守鄭祖幾法不起,湯銘既治有效,且曰:調養元氣上策也,參朮草根斯下耳。
鄭聞言益加禮焉。
有《四科治要》閩醫多祖述之。
袁忱 按《汝甯府志》:袁忱,字誠甫,上蔡人。
幼習儒業,家貧廢學,治岐黃術,尤精于痘疹。
自發熱即逆斷,後日論證,若目睹汝蔡,數百裡内外所全活小兒甚多。
不受謝儀,周急濟物,廣行陰德,故人欽其術,且重其廉。
盛曠【一作盛恺】 按《吳江縣志》:盛曠,字用敬,僎之子。
穎悟絕人,盡傳家學,來求必應,未嘗索賄。
其治痼疾甚有奇驗。
西門金棠妻小産,病數月,日厥去者數四,見鬼自頂而出,自口而入。
曠曰:脈濇而弦,血少有痰,鬼自頂門出,此元神出也。
出而不進者死,出而複入可活也。
藥之,去痰碗許,尋愈。
有陳傑者,妻有胎而患痢數月,昏厥六日矣。
所下若屋漏水,棺斂已具。
曠診之,曰:無慮。
藥之,痢止而胎動。
越數日,生子。
有婦病卒厥,昏昏若醉夢,手足筋攣。
曠診之,六脈俱脫,忽有麻衣者在側,問其人,則病者之婿也。
問其服妻之服,也問其妻之死僅半月,死以産後證。
曠忽悟曰:此病必憂郁所緻。
以木香流氣飲,投之一服而瘥。
文學姚汝明内傷新愈,又病食傷。
他醫皆用下藥,病益甚,小便閉,中滿腹堅如石。
曠診之,曰:此不可用分理藥也,宜以參耆運其氣,升麻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矣。
加以益腎之劑,數服霍然。
道士顧本初病失音,他醫皆以厥陰傷寒治之。
曠至曰:内傷外感無可為者,某日當汗,某日死。
既而果然。
人問其故,曰:肺屬金,主聲。
肺敗則失音,且面黧黑,腎氣竭矣。
某日屬火,火乘金位,真陽既奪,不死何待。
又嘗過一僧無病也,時方春,初診其脈曰:至秋八月不起矣。
僧愕然。
至期果病,膈氣而死。
其他治效甚多,不可殚述。
曠孝友仗義,好施嘗,有遭喪不能舉者,竭所有周其急。
毘陵畫士馬某以貧來谒,館之數年,馬願以女充側室,曠恻然變色拒之。
年五十五卒。
藍玉仲【劉
張柏 按《蘭溪縣志》:張柏,字世茂,原歙人。
祖遷于蘭,少習博士業,已而以父病痞久,遂棄而讀内經本草群書,從事于醫,延治多驗,大概主參朮補法而随時定方。
父病得延朞年而醫道着行矣。
為人長者不厚責報,人以病請,即夜十數起,弗辭。
事親有禮,撫弟侄友愛,分給田宅,有古人風,診脈斷疾生死深淺辄有奇驗。
平生所著有《醫案》。
邵明彜 按《蘭溪縣志》:邵明彜,字錫九,椒石人,庠生。
中年以母疾習醫,博極方外,秘書能明其意,而用之不泥成說,遂為岐黃之最,遠近倚之。
王子英 按《蘭溪縣志》:王子英,号石舟。
着有《醫案》,系禦醫開之裔孫也。
子師文,号敬舟,着《醫學新傳》;次子師武,号侍舟;孫章祖,字叔貞,纂有《橘井元珠》;曾孫兆熊繼傳世醫。
陳宗文 按《吉安府志》:陳宗文,泰和人。
幼随任浙中,遇異人授以醫術,凡診人脈或無病而言死,或易箦而言生,或在童時而言終,身貴賤壽夭,無不奇中。
嗜酒豪放,視利如土苴,盛氣勢,貴遊子弟必折節禮之。
僧希遁 按《浙江通志》:僧希遁,嘉興僧,深于繕生之術,有所療治,擇用日辰不必藥餌。
嘗過海州司馬韋敷,見敷鑷白,曰:貧道為公擇日更之。
越五六日,僧請鑷其半及生色若黧矣。
凡三鑷之,鬓不複變,坐客有祈鑷者強之,僧言惜取時差爽耳,後些色果微綠意,其術出遁甲。
故自稱希遁道人雲。
李立之 按《浙江通志》:李立之,臨安人。
以小兒醫擅名一時。
有嬰兒忽患瘖求治,立之令以衾裹小兒,乘高投之地,兒不覺大驚,遂發聲能言。
問之,曰:此乳搐心也,非藥石所療。
其術之高,大率類此。
歐陽植 按《景陵縣志》:歐陽植,字叔堅,邑庠生。
治舉業旁精醫,着《有靈台秘要》。
邑進士胡懋忠刻于固始有《易簡奇方》。
邑進士熊寅刻于婺源有《全生四要》。
邑知府王曰然刻于臨洮。
王應運 按《雲夢縣志》:王應運,本儒術,精通脈理,醫辄有效,尤能存心濟貧,藥不索價。
鄒立坤 按《雲夢縣志》:鄒立坤,世傳醫業秘方難悉。
李明遠 按《濟南府志》:李明遠,其先揚州人,寄籍新泰。
精岐黃之術,求濟者不計利,貧富感之。
孔貞大 按《壽光縣志》:孔貞大,邑之西北隅人。
精醫術,善脈訣。
嘗與群友飲城樓上,為孝廉杜學詩診脈畢,歎曰:爾壽可四年耳,宜速仕。
杜不悅,後竟如言。
李杜 按《儀真縣志》:李杜,字思齊。
傳父伯樓業,以醫名世。
邑令嘉其行,誼兩舉鄉飲,壽至八十四。
張達泉 按《安慶府志》:張達泉,懷甯人。
幼落魄不羁,遇異人授以脈訣,遂殚精于醫。
其治病視十劑為變通,不拘成方,顔铨部渾為兒時,中痘已死,達泉視之,曰:未死也。
急掘地作坑,置兒其中,取新水數桶用紙蘸之,重貼身上,少頃,有細煙起,兒手中微動。
達泉喜曰:生矣。
複以水沃之,氣蓬蓬上蒸,大啼數聲,乃取起,再進以藥,不數日愈。
吳幼安婦孕偶觸欲墜,達泉診其脈,食以烹鯉而安。
且曰:當生缺唇兒,不能育。
後皆驗。
生平嗜酒,病者為邀其所,厚治具相待即欣焉往;投以金,則拂衣去。
每謂人曰:吾年有六十四,因嗜酒減四筭。
果以六十終。
成醫官 按《青州府志》:成醫官,失名,莒州人。
善醫。
青州知府倪某疾診之,曰:思太府。
曰:何思?曰:雖朋友亦思也。
太府曰:是也。
有一窻友甚思之,不意成疾。
命往淮安市藥,見城門大書:某家病劇,能愈者厚贈。
至其家見群醫環視診之,曰:諸公識此病乎?此中滿證,白糖和水灌之立愈。
嘗與一友攜手行,診之驚曰:子幸遇我,速市百梨盡啖之,貯其核煮水飲之。
其人背出一腫,曰:此肉癰也,不可活。
得百梨表之易。
治其術神奇類如此。
林芝 按《灊山縣志》:林芝,字友蘭。
讀書不甚深而于醫若天亶,性成不假學問而成。
裡中幼恃以壯,弱恃以健,風寒暑濕恃以無恐,市不計值,施不望報。
窮老孤獨之人若飲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
年七十得子而夭,人共歎天道之無知雲。
王兆年 按《灊山縣志》:王兆年,字理和。
少得火證,遂棄儒而以岐黃名世。
若富貴人雖赍多金以酬,亦不輕受。
遇貧賤人有急,即應分文不取。
手活人命者五十年。
子維新郡庠生,孫铎,曾孫谟。
趙璧 按《常熟縣志》:趙璧,字彥美。
讀岐黃之書,以醫術鳴,取藥者恒施之,不求其報。
卒年八十。
陳善道 按《延平府志》:陳善道,建昌人。
蔔居将樂,幼業儒,世精醫,挾術養親。
性敦孝,義母死,扶榇歸裡,合葬父墓,會大雨雪,墓若氤氲襲人,人以為異。
族苦漕運,毅然鬻産代賠,毫不責報,往返京師七載,貧無怨言。
倪守泰 按《高淳縣志》:倪守泰,号德齋。
世業醫,嘗自言曰:為良相易,為良醫難。
予業斯醫,惟區區阿堵物是求,殆鄙甚耳。
所以活人者衆,而餘赀無有焉。
其子昌應敬承其道,綽有乃父風。
李源 按《壽州志》:李源,字承源。
醫術精巧,每以生死斷人,辄驗。
鄉人欽服。
賴湯銘 按《延平府志》:賴湯銘,永安庠生。
痛母殁于庸醫,一旦棄舉子業,精醫以贖己罪而未能也。
于是無貧富,病者雖百裡必視之,投劑辄驗。
郡守鄭祖幾法不起,湯銘既治有效,且曰:調養元氣上策也,參朮草根斯下耳。
鄭聞言益加禮焉。
有《四科治要》閩醫多祖述之。
袁忱 按《汝甯府志》:袁忱,字誠甫,上蔡人。
幼習儒業,家貧廢學,治岐黃術,尤精于痘疹。
自發熱即逆斷,後日論證,若目睹汝蔡,數百裡内外所全活小兒甚多。
不受謝儀,周急濟物,廣行陰德,故人欽其術,且重其廉。
盛曠【一作盛恺】 按《吳江縣志》:盛曠,字用敬,僎之子。
穎悟絕人,盡傳家學,來求必應,未嘗索賄。
其治痼疾甚有奇驗。
西門金棠妻小産,病數月,日厥去者數四,見鬼自頂而出,自口而入。
曠曰:脈濇而弦,血少有痰,鬼自頂門出,此元神出也。
出而不進者死,出而複入可活也。
藥之,去痰碗許,尋愈。
有陳傑者,妻有胎而患痢數月,昏厥六日矣。
所下若屋漏水,棺斂已具。
曠診之,曰:無慮。
藥之,痢止而胎動。
越數日,生子。
有婦病卒厥,昏昏若醉夢,手足筋攣。
曠診之,六脈俱脫,忽有麻衣者在側,問其人,則病者之婿也。
問其服妻之服,也問其妻之死僅半月,死以産後證。
曠忽悟曰:此病必憂郁所緻。
以木香流氣飲,投之一服而瘥。
文學姚汝明内傷新愈,又病食傷。
他醫皆用下藥,病益甚,小便閉,中滿腹堅如石。
曠診之,曰:此不可用分理藥也,宜以參耆運其氣,升麻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矣。
加以益腎之劑,數服霍然。
道士顧本初病失音,他醫皆以厥陰傷寒治之。
曠至曰:内傷外感無可為者,某日當汗,某日死。
既而果然。
人問其故,曰:肺屬金,主聲。
肺敗則失音,且面黧黑,腎氣竭矣。
某日屬火,火乘金位,真陽既奪,不死何待。
又嘗過一僧無病也,時方春,初診其脈曰:至秋八月不起矣。
僧愕然。
至期果病,膈氣而死。
其他治效甚多,不可殚述。
曠孝友仗義,好施嘗,有遭喪不能舉者,竭所有周其急。
毘陵畫士馬某以貧來谒,館之數年,馬願以女充側室,曠恻然變色拒之。
年五十五卒。
藍玉仲【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