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按《江陰縣志》:高叔宗,字子正,别号石山。
能詩善書,通和扁術。
着《資珍方》,高賓為序。
嘗有盜入其室,比曉不能去,捕人适至,叔宗護而遣之。
江碧雲 按《婺源縣志》:江碧雲,字抱日,精岐黃術。
時有患背疽者,諸術家欲與雲争效,雲以墨畫疽,各分治其半,雲所治随墨迹立愈。
由是諸術家斂手,雲名益重。
邢增捷 按《新昌縣志》:邢增捷,少習儒不就,遂精《素問》、《内經》、丹溪、東垣諸書,治劑無不立活者。
其于證之險,方奇之左驗。
着《醫案心法》數卷,又着《本草輯要》、《傷寒指掌詳解》、《脈訣删補》,為岐黃家指南。
性沖和,不計贈遺。
尤善導引,蓋養生以生人,有仁人之術者也。
吳文獻 按《婺源縣志》:吳文獻,字三石,花橋人。
幼好岐黃術,既補邑諸生,猶不廢方書。
久而曰:古人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竟辭博士籍,殚精百家醫及《素問》等書。
所著有《三石醫教》四十卷,《藥性标本》十卷,洪侍禦覺山餘司徒中宇序之。
從孫情性,克紹其藝。
朱習存 按《廬陵縣志》:朱習存,家世業儒,少穎捷仁厚,樂岐黃之術,潛心脈理,博究羣書,每以已意,參用古人,故治病多臻奇效。
凡醫所不能着手者,存應劑而愈。
嘗制藥以給貧者,蕭太史敬服之。
蕭司馬贈以詩,有碧海難逢不死藥,錦囊多是活人篇。
其子伯舒,術亦精奇,一時稱為神醫雲。
胡文彩 按《廬陵縣志》:胡文彩,少勤學,善草書,尤精于醫,複以才能任溫縣知縣,後援例複任醫官。
吳慶龍 按《婺源縣志》:吳慶龍,字潛初,玉川人。
業儒工詩,後習醫,于《内經》、《素問》諸書,盡抉其秘。
尤精于色脈,蔔人休咎,往往妙中。
每遇危證,諸醫斂手不能起者,龍辄起之。
性頗介,人遺之,卻不受。
嘗慕董奉種杏廬山,因結舍屏山之陰,植梅滿谷,吟嘯其間。
汪大參尚誼,雅重其人,書其楣曰羅浮清隐。
北遊遼薊,适朝鮮,随征将士,屢賴奏效,總督尚書邢授以把總職銜,寵異之。
後遊南粵,益以醫鳴。
博羅韓太史日缵海南兵備姚履素暨諸缙紳,各有題贈,詩卷成帙雲。
劉聖與 按《廬陵縣志》:劉聖與,城西人也,為名醫,旁通儒學,工詩。
嘗遴集諸醫家說行世,醫術家守循之。
以其心于濟物,有造物之仁,鹹稱與春先生。
朱日輝 按《婺源縣志》:朱日輝,字充美,東源人。
天性溫粹,笃志嗜學,于書無不讀,長于強記。
後棄舉子業,專治岐黃家言,按脈審方,一以儒理為權衡,所值多全活。
邑令周天建重其名,時加币聘。
輝屢晉谒,無私請,周益禮之。
尤勇于義,保先茔,繼絕祀,殡遺骸,置祭田,毅然舉行,堪為末流針砭,不獨以刀圭擅譽也。
與中翰餘垣稱莫逆,垣嘗為文美之。
尤眠方中發亦賦詩贻贈,一時知名士羣和焉。
所集有《醫學元要》、《加減十三方》、《試奇方聞見錄》、《大家文翰》等書。
授子瑩,瑩得其學,亦以醫名世。
釋湛池 按《濟甯州志》:釋湛池,字還無,戒律精嚴,功行最高。
尤精醫術,證治不執古方。
别有刀圭,于針灸疽瘍,取效神速。
人或謝遺,一無所受,濟人至今稱之。
江志洪 按《婺源縣志》:江志洪,字禹襟,旃坑人。
幼孤,克自卓立,事嫡母盡孝。
初攻舉子業,凡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之言,無不洞悉。
有志未遂,因棄儒就醫,深得岐黃秘旨。
嘗設藥局,活人甚衆,沉疴痼疾,投劑立瘳,前後邑侯鹹綽楔旌之。
嘗以濟世為心,因自号存濟雲。
劉登洲 按《鄒縣志》:劉登洲,嘗為縣吏,因侍母,遂棄去。
母病目不能視,洲旦夕禱天,延訪醫藥。
因夢得奇方服之,病漸愈,遂以所夢方制藥濟人。
及母卒,哀毀踰禮。
窦良茂 按《無錫縣志》:窦良茂,以瘍醫為邑訓科。
孫時用、時望,子楠并得名。
彭用光 按《江西通志》:彭用光,廬陵人。
善太素脈,言多奇驗。
所著有《體仁彙編》,醫術家多循守之。
于應震 按《平陰縣志》:于應震,号旸東,歲貢,博學能文,教授生徒甚衆,兼精醫理。
東阿喬貢生緒啟,患傷寒證,以肩輿迎之至,則聞哭聲大作,雲已逝矣。
于進而吊之曰:試撫胷前若何?家人候之曰:猶有微息。
乃調藥徐灌之,入數匕而蘇。
數日後,辄起飲食。
其伎之精妙如此。
王昂 按《吉安府志》:王昂,廬陵人。
通古今醫書,人有危疾,集郡中諸醫無能療者,昂投劑立應,其不可者,縱郡醫出計施巧不活也。
于是郡中言名醫,率歸王氏。
久之,上自台省大府而下,莫不走迎,往往着奇驗,多與為忘形交,稱松峯先生。
嘗語人曰:予每遇疾艱危,未嘗不退而深思,求為必活之計也。
又曰:醫以輔養元氣,非與疾求勝也。
夫與疾求勝者,非味雜辛烈,性極毒猛,則得效不速,務速效者隐禍亦深,吾甯持久緩而待其自複也。
人有疾,辄往視之,不責其報。
阛阓之間,門至戶及,所活人殆以千計。
其他奇效,在念庵墓志中。
汪繼昌 按《婺源縣志》:汪繼昌,字伯期,大畈人。
先世多業岐黃,昌始奮學能文,試不遇,尋複專醫術,挂瓢黃山白嶽,精陰陽司天之說,調五行生克,黜奇霸不用,活人無算,時稱國手。
尤于治痘有異傳,常語人曰:痘科無死證,其不治者,醫之咎也。
所著有《痘科秘訣》行世。
性謙讓,喜施予,濟人緩急,無德色,有長厚風。
二子法參、求參,世其學不替。
項世賢 按《江西通志》:項世賢,樂平人,名嗣宗,以字行。
幼警悟,師事德興彭宗伯,洞明岐黃《内經》之說,遇異人授以子午八法用針之旨,不資丸散,沉疴宿疾,應針而起,人以為神。
邑有舁舊床過其門者,賢止之,遂命針于朵,針中出一瘵蟲殺之。
又之廣信,有患籧篨不伸者,賢針之獲平。
施惠于人,至老不衰。
餘元懋 按《婺源縣志》:餘元懋,沱川人。
精于診脈術,每奇中。
為人質樸無華,即起危證,未嘗較計謝糈,鄉邑以此稱為長者。
靳尚才 按《平陰縣志》:靳尚才,貢生,精醫術。
有巡按使者過邑,偶延診視,靳曰:雖無病,會當失血,宜先防之。
按君不聽,至長清,忽暈眩嘔血數升,不能起,遂檄縣令懇請至長清,授藥二劑而愈。
傳者以為神異。
何可量 按《平陰縣志》:何可量,号玉溪,邳州州判,精醫術,凡有求者,雖昏夜亦起應之,施不責報。
善奕工書,不拘拘摹帖,而自成一家。
至水墨丹青,尤笃好之,在雲林石田之間。
潘大槐 按《婺源縣志》:潘大槐,字公植,桃溪人。
幼嗜學,博極羣書,率能得其要領。
尤善岐黃術,遇笃疾,投之以劑,多奇效,人驚為神。
門士從遊者,寶其傳書,皆有名于當世。
性孝友,家庭大事,直以一身膺之,絕不弛擔于二弟。
弟方孤弱,賴槐撫育教誨,迄于有成。
季弟殁,槐傾己赀,理喪具,複撫恤其孤,人鹹義之。
朱良翰 按《貴池縣志》:朱良翰,在城人。
其先系出金華朱氏,世以醫着。
良翰号文泉,深明脈訣,投劑如神。
少子世甯,祟祯時繼其業,有名于時。
潘大桂 按《婺源縣志》:潘大桂,字汝聞,桃溪潘文源子也。
幼讀書,強記,紹父業,益精其傳,全活甚多,而所投劑,多不責其值。
性孝友,兄大槐卒後,撫侄如子。
複好延納,文人逸客,多樂與之遊。
其父子兄弟,俱以醫學名世。
郭東 按《峄縣志》:郭東,本單縣人,世為名醫,及東始徙峄,精診視,明運氣,所投劑無不立效。
晚号元同子,避城市,居邑北九陽洞山下,種杏千餘株,餘田種胡麻,隐然若仙家。
性敦樸簡靜,鄉黨雅重之。
年踰八十,精神不衰。
家在邑東郊關外,人亦私稱為東郭先生雲。
楊量 按《建安縣志》:楊量,字子充,少為諸生。
嬰疾卧榻三年,遂攻醫,精熟方脈,确有奇見。
卒年八十五。
雷時中 按《建安縣志》:雷時中,伯宗裔孫,善易學及岐黃諸書,醫能奇中。
貧者暮夜叩之,必攝衣往,酬以錢則辭,蓋醫隐者也。
史寶 按《嘉定縣志》:史寶,字國信,蕭山人。
通陰陽虛實之變,聞有禁方,必重購之。
近世惟推東垣李氏,丹溪諸人不論也。
一人冬月鼻血不已,寶教之服胡椒湯,其人以為戲也,固問其說。
時方收豆,置數粒鬥中而急蕩之,宛轉上下如意,稍緩遂躍出,乃謂曰:此則君之病矣。
人之榮衛調和則氣血流通,若腦中受寒,故血行濇,濇則不得歸經,故溢出耳,非熱疾也。
竟服胡椒而愈。
所著《傷寒要約》、《傷寒要格》,皆昔人所不及也。
傅璪 按《嘉定縣志》:傅璪,字汝文,世業醫。
璪幼時,袓父授以方書,多不省視,然視病決生死,無不驗者。
鄉人黃氏家疫,延璪且至,聞有鬼相與語曰:傅某來奈何?一曰:我複其藥耳。
已而藥辄複。
黃且語璪,璪親持與飲,遂起。
太學沈生之室,死而未收,璪視,以為屍厥耳,不死也,急治湯液灌之,應手而蘇。
陸詹事夫人病蠱甚笃,投以匕劑,得前後
能詩善書,通和扁術。
着《資珍方》,高賓為序。
嘗有盜入其室,比曉不能去,捕人适至,叔宗護而遣之。
江碧雲 按《婺源縣志》:江碧雲,字抱日,精岐黃術。
時有患背疽者,諸術家欲與雲争效,雲以墨畫疽,各分治其半,雲所治随墨迹立愈。
由是諸術家斂手,雲名益重。
邢增捷 按《新昌縣志》:邢增捷,少習儒不就,遂精《素問》、《内經》、丹溪、東垣諸書,治劑無不立活者。
其于證之險,方奇之左驗。
着《醫案心法》數卷,又着《本草輯要》、《傷寒指掌詳解》、《脈訣删補》,為岐黃家指南。
性沖和,不計贈遺。
尤善導引,蓋養生以生人,有仁人之術者也。
吳文獻 按《婺源縣志》:吳文獻,字三石,花橋人。
幼好岐黃術,既補邑諸生,猶不廢方書。
久而曰:古人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竟辭博士籍,殚精百家醫及《素問》等書。
所著有《三石醫教》四十卷,《藥性标本》十卷,洪侍禦覺山餘司徒中宇序之。
從孫情性,克紹其藝。
朱習存 按《廬陵縣志》:朱習存,家世業儒,少穎捷仁厚,樂岐黃之術,潛心脈理,博究羣書,每以已意,參用古人,故治病多臻奇效。
凡醫所不能着手者,存應劑而愈。
嘗制藥以給貧者,蕭太史敬服之。
蕭司馬贈以詩,有碧海難逢不死藥,錦囊多是活人篇。
其子伯舒,術亦精奇,一時稱為神醫雲。
胡文彩 按《廬陵縣志》:胡文彩,少勤學,善草書,尤精于醫,複以才能任溫縣知縣,後援例複任醫官。
吳慶龍 按《婺源縣志》:吳慶龍,字潛初,玉川人。
業儒工詩,後習醫,于《内經》、《素問》諸書,盡抉其秘。
尤精于色脈,蔔人休咎,往往妙中。
每遇危證,諸醫斂手不能起者,龍辄起之。
性頗介,人遺之,卻不受。
嘗慕董奉種杏廬山,因結舍屏山之陰,植梅滿谷,吟嘯其間。
汪大參尚誼,雅重其人,書其楣曰羅浮清隐。
北遊遼薊,适朝鮮,随征将士,屢賴奏效,總督尚書邢授以把總職銜,寵異之。
後遊南粵,益以醫鳴。
博羅韓太史日缵海南兵備姚履素暨諸缙紳,各有題贈,詩卷成帙雲。
劉聖與 按《廬陵縣志》:劉聖與,城西人也,為名醫,旁通儒學,工詩。
嘗遴集諸醫家說行世,醫術家守循之。
以其心于濟物,有造物之仁,鹹稱與春先生。
朱日輝 按《婺源縣志》:朱日輝,字充美,東源人。
天性溫粹,笃志嗜學,于書無不讀,長于強記。
後棄舉子業,專治岐黃家言,按脈審方,一以儒理為權衡,所值多全活。
邑令周天建重其名,時加币聘。
輝屢晉谒,無私請,周益禮之。
尤勇于義,保先茔,繼絕祀,殡遺骸,置祭田,毅然舉行,堪為末流針砭,不獨以刀圭擅譽也。
與中翰餘垣稱莫逆,垣嘗為文美之。
尤眠方中發亦賦詩贻贈,一時知名士羣和焉。
所集有《醫學元要》、《加減十三方》、《試奇方聞見錄》、《大家文翰》等書。
授子瑩,瑩得其學,亦以醫名世。
釋湛池 按《濟甯州志》:釋湛池,字還無,戒律精嚴,功行最高。
尤精醫術,證治不執古方。
别有刀圭,于針灸疽瘍,取效神速。
人或謝遺,一無所受,濟人至今稱之。
江志洪 按《婺源縣志》:江志洪,字禹襟,旃坑人。
幼孤,克自卓立,事嫡母盡孝。
初攻舉子業,凡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之言,無不洞悉。
有志未遂,因棄儒就醫,深得岐黃秘旨。
嘗設藥局,活人甚衆,沉疴痼疾,投劑立瘳,前後邑侯鹹綽楔旌之。
嘗以濟世為心,因自号存濟雲。
劉登洲 按《鄒縣志》:劉登洲,嘗為縣吏,因侍母,遂棄去。
母病目不能視,洲旦夕禱天,延訪醫藥。
因夢得奇方服之,病漸愈,遂以所夢方制藥濟人。
及母卒,哀毀踰禮。
窦良茂 按《無錫縣志》:窦良茂,以瘍醫為邑訓科。
孫時用、時望,子楠并得名。
彭用光 按《江西通志》:彭用光,廬陵人。
善太素脈,言多奇驗。
所著有《體仁彙編》,醫術家多循守之。
于應震 按《平陰縣志》:于應震,号旸東,歲貢,博學能文,教授生徒甚衆,兼精醫理。
東阿喬貢生緒啟,患傷寒證,以肩輿迎之至,則聞哭聲大作,雲已逝矣。
于進而吊之曰:試撫胷前若何?家人候之曰:猶有微息。
乃調藥徐灌之,入數匕而蘇。
數日後,辄起飲食。
其伎之精妙如此。
王昂 按《吉安府志》:王昂,廬陵人。
通古今醫書,人有危疾,集郡中諸醫無能療者,昂投劑立應,其不可者,縱郡醫出計施巧不活也。
于是郡中言名醫,率歸王氏。
久之,上自台省大府而下,莫不走迎,往往着奇驗,多與為忘形交,稱松峯先生。
嘗語人曰:予每遇疾艱危,未嘗不退而深思,求為必活之計也。
又曰:醫以輔養元氣,非與疾求勝也。
夫與疾求勝者,非味雜辛烈,性極毒猛,則得效不速,務速效者隐禍亦深,吾甯持久緩而待其自複也。
人有疾,辄往視之,不責其報。
阛阓之間,門至戶及,所活人殆以千計。
其他奇效,在念庵墓志中。
汪繼昌 按《婺源縣志》:汪繼昌,字伯期,大畈人。
先世多業岐黃,昌始奮學能文,試不遇,尋複專醫術,挂瓢黃山白嶽,精陰陽司天之說,調五行生克,黜奇霸不用,活人無算,時稱國手。
尤于治痘有異傳,常語人曰:痘科無死證,其不治者,醫之咎也。
所著有《痘科秘訣》行世。
性謙讓,喜施予,濟人緩急,無德色,有長厚風。
二子法參、求參,世其學不替。
項世賢 按《江西通志》:項世賢,樂平人,名嗣宗,以字行。
幼警悟,師事德興彭宗伯,洞明岐黃《内經》之說,遇異人授以子午八法用針之旨,不資丸散,沉疴宿疾,應針而起,人以為神。
邑有舁舊床過其門者,賢止之,遂命針于朵,針中出一瘵蟲殺之。
又之廣信,有患籧篨不伸者,賢針之獲平。
施惠于人,至老不衰。
餘元懋 按《婺源縣志》:餘元懋,沱川人。
精于診脈術,每奇中。
為人質樸無華,即起危證,未嘗較計謝糈,鄉邑以此稱為長者。
靳尚才 按《平陰縣志》:靳尚才,貢生,精醫術。
有巡按使者過邑,偶延診視,靳曰:雖無病,會當失血,宜先防之。
按君不聽,至長清,忽暈眩嘔血數升,不能起,遂檄縣令懇請至長清,授藥二劑而愈。
傳者以為神異。
何可量 按《平陰縣志》:何可量,号玉溪,邳州州判,精醫術,凡有求者,雖昏夜亦起應之,施不責報。
善奕工書,不拘拘摹帖,而自成一家。
至水墨丹青,尤笃好之,在雲林石田之間。
潘大槐 按《婺源縣志》:潘大槐,字公植,桃溪人。
幼嗜學,博極羣書,率能得其要領。
尤善岐黃術,遇笃疾,投之以劑,多奇效,人驚為神。
門士從遊者,寶其傳書,皆有名于當世。
性孝友,家庭大事,直以一身膺之,絕不弛擔于二弟。
弟方孤弱,賴槐撫育教誨,迄于有成。
季弟殁,槐傾己赀,理喪具,複撫恤其孤,人鹹義之。
朱良翰 按《貴池縣志》:朱良翰,在城人。
其先系出金華朱氏,世以醫着。
良翰号文泉,深明脈訣,投劑如神。
少子世甯,祟祯時繼其業,有名于時。
潘大桂 按《婺源縣志》:潘大桂,字汝聞,桃溪潘文源子也。
幼讀書,強記,紹父業,益精其傳,全活甚多,而所投劑,多不責其值。
性孝友,兄大槐卒後,撫侄如子。
複好延納,文人逸客,多樂與之遊。
其父子兄弟,俱以醫學名世。
郭東 按《峄縣志》:郭東,本單縣人,世為名醫,及東始徙峄,精診視,明運氣,所投劑無不立效。
晚号元同子,避城市,居邑北九陽洞山下,種杏千餘株,餘田種胡麻,隐然若仙家。
性敦樸簡靜,鄉黨雅重之。
年踰八十,精神不衰。
家在邑東郊關外,人亦私稱為東郭先生雲。
楊量 按《建安縣志》:楊量,字子充,少為諸生。
嬰疾卧榻三年,遂攻醫,精熟方脈,确有奇見。
卒年八十五。
雷時中 按《建安縣志》:雷時中,伯宗裔孫,善易學及岐黃諸書,醫能奇中。
貧者暮夜叩之,必攝衣往,酬以錢則辭,蓋醫隐者也。
史寶 按《嘉定縣志》:史寶,字國信,蕭山人。
通陰陽虛實之變,聞有禁方,必重購之。
近世惟推東垣李氏,丹溪諸人不論也。
一人冬月鼻血不已,寶教之服胡椒湯,其人以為戲也,固問其說。
時方收豆,置數粒鬥中而急蕩之,宛轉上下如意,稍緩遂躍出,乃謂曰:此則君之病矣。
人之榮衛調和則氣血流通,若腦中受寒,故血行濇,濇則不得歸經,故溢出耳,非熱疾也。
竟服胡椒而愈。
所著《傷寒要約》、《傷寒要格》,皆昔人所不及也。
傅璪 按《嘉定縣志》:傅璪,字汝文,世業醫。
璪幼時,袓父授以方書,多不省視,然視病決生死,無不驗者。
鄉人黃氏家疫,延璪且至,聞有鬼相與語曰:傅某來奈何?一曰:我複其藥耳。
已而藥辄複。
黃且語璪,璪親持與飲,遂起。
太學沈生之室,死而未收,璪視,以為屍厥耳,不死也,急治湯液灌之,應手而蘇。
陸詹事夫人病蠱甚笃,投以匕劑,得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