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七

關燈
醫術名流列傳 唐 張文仲【李虔縱】 按《舊唐書》本傳:張文仲,洛州洛陽人也,少與鄉人李虔縱、京兆人韋慈藏,并以醫術知名。

    則天初為侍禦醫。

    時特進蘇良嗣于殿庭,因拜跪便絕倒,則天令文仲、慈藏随至宅候之。

    文仲曰:此因憂憤,邪氣激也。

    若痛沖脅則劇,難救。

    自朝候未及食時,即苦沖脅絞痛。

    文仲曰:若入心即不可療。

    俄頃,心痛不複下藥,日旴而卒。

    文仲尤善療風疾。

    其後則天令文仲集當時各醫,共撰療風氣諸方,仍令麟台監王方慶監其修撰。

    文仲奏曰: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大體醫藥雖同,人性各異,庸醫不達藥之性,使冬夏失節,因此殺人。

    唯腳氣頭風上氣,嘗須服藥不絕,自餘則随其發動,臨時消息之。

    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洩即不困劇。

    于是撰四時常服及輕重大小諸方十八首,表上之。

    文仲久視年終于尚藥奉禦,撰《随身備急方》三卷行于代。

    虔縱官至侍禦醫,慈藏景龍中光祿卿。

    自則天中宗已後,諸醫鹹推文仲等三人為首。

     按《朝野佥載》,洛州有士人患應病,語即喉中應之,以問善醫張文仲。

    張經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讀之,皆應,至其所畏者,即不言。

    文仲乃錄取藥,合和為丸服之,應時而止。

    一雲問醫蘇澄雲。

     韋慈藏 按《舊唐書》張文仲傳:韋慈藏,京兆人,以醫術知名,則天初為侍禦醫,景龍中光祿卿。

     按《古今醫統》:韋訊,道号慈藏,善醫術,常帶黑犬随行,施藥濟人。

    元宗重之,擢官不受。

    世仰為藥王,醫家多祀之。

     郝公景 按《朝野佥載》:郝公景,于泰山采藥,經市過,有患見鬼者,怪羣鬼見全景皆走避之,遂向公景取藥。

    為和殺鬼丸,患者服之差。

     狄仁傑 按《集異記》:狄梁公性閑醫藥,尤妙針術。

    顯慶中應制入關,路由華州阛阓之北,稠人廣衆,聚觀如堵。

    狄梁公引辔遙望,有巨牌大字雲:能療此兒,酬絹千匹。

    即就觀之,有富室兒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贅,大如拳石,根蒂綴鼻,纔如食箸,或觸之,酸痛刻骨,于是兩眼為贅所繩,目睛飜白,痛楚危極,頃刻将絕。

    恻然久之,乃曰:吾能為也。

    其父母洎親屬叩颡祈請,即辇千絹寘于坐側。

    公因令扶起,即于腦後下針寸許,仍詢病者曰:針氣已達病處乎?病人颔之。

    公遽抽針,而疣贅應手而落,雙目登亦如初,曾無病痛。

    其父母親眷且泣且拜,則以缣物奉焉。

    公笑曰:吾哀爾命之危逼,吾蓋急病行志耳,吾非鬻伎者也。

    不顧而去焉。

     則天時醫人 按《朝野佥載》:則天時,鳳閣侍郎周允元,朝罷入閣。

    太平公主喚一醫人自光政門入,見一鬼捉允元頭,二鬼持棒随其後,直出景運門。

    醫白公主,公主奏之,上令給使觇問。

    在閣無事,食訖還房,午如廁,長參典怪其久,往候之,見允元踣面于廁上,目直視不語,口中涎落。

    給使奏之,上問醫曰:此可得幾時?對曰:緩者三日,急者一日。

    上與錦被覆之,并床舁送宅,至夜半而卒。

     李聽 按《唐書》本傳:李聽為河中晉绛慈隰節度使,好方書,擇其驗者題于帷(灓去水改巾),牆屋皆滿。

     孟诜 按《舊唐書》本傳:孟诜,汝州梁人也,舉進士;垂拱初,累遷鳳閣舍人。

    诜少好方術,嘗于鳳閣侍郎劉袆之家,見其敕賜金,謂袆之曰:此藥金也,若燒火其上,當有五色氣。

    試之果然。

    則天聞而不悅,因事出為台州司馬,後累遷春官侍郎。

    睿宗在藩,召充侍讀,長安中為同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

    神龍初,緻仕歸伊陽之山,第以藥餌為事。

    诜年雖晚暮,志力如壯。

    嘗謂所親曰: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

    睿宗即位,召赴京師,将加任用,固辭衰老。

    景雲二年,優诏賜物一百段;又令每歲春秋二時,特給羊酒糜粥。

    開元初,河南尹畢構,以诜有古人之風,改其所居為子平裡。

    尋卒,年九十三。

    诜所居官,好勾剝為政,雖繁而理。

    撰《家祭禮》各一卷,《喪服要》二卷,《補養方》、《必效方》各三卷。

     王方慶 按《古今醫統》:王方慶,太原人,博學多文,雅有才度,笃好經方,精于醫藥。

     紀朋 按《古今醫統》:紀朋,唐元宗時人,能觀顔色笑談,便知人病深淺。

     周廣 按《明皇雜錄》:開元中有名醫紀明者,吳人也,嘗授秘訣于隐士周廣,觀人顔色談笑,便知疾深淺,言之精詳,不待診侯。

    上聞其名,征至京師,令于掖庭中召有疾者,俾周驗焉。

    有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号,若中狂疾,而有足不能及地。

    周視之曰:此必因食且飽,而大促力倦,複仆于地而然也。

    周乃飲以雲母湯,既已,令熟寐,寐覺乃失所苦。

    問之,乃言:嘗因太華公主誕日,宮中大陳歌吹,某乃主讴者,懼其聲不能清,飲劑且嘗食(犭屯)蹄美,遂飽而當筵歌數曲,曲罷,覺胷中甚熱,戲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複為後來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蘇,而病狂,因茲足不能及地也。

    上大異之。

    有黃門奉使自交廣而至,拜舞于殿下。

    周顧謂曰:此人腹中有蛟龍,明日當産一子,則不可活也。

    上驚問黃門曰:卿有疾否?乃曰:臣馳馬大庾嶺,時當大熱,既困且渴,因于路傍飲野水,遂腹中堅痞如石。

    周即以硝石、雄黃煮而飲之,立吐一吻,不數寸,其大如指,細視之,鱗甲備具,投之以火,俄頃長數尺。

    周遽以苦酒沃之,複如故形,以器覆之。

    明日,器中已生一龍矣。

    上深加禮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請還吳中,上不違其意,遂令還鄉。

    水部員外劉複為周作傳,叙述甚詳。

     陳藏器 按《醫學入門》:陳藏器,唐三原尹,撰《神農本草經》,曰《本草拾遺》。

     按《鄞縣志》,陳藏器與日華子二人,皆開元時人。

    藏器為京兆府三原縣尉,以《神農本草》遺逸尚多,因别為《本草》十卷中言人肉可療羸疾,故後之孝子多行之。

     日華子 按《古今醫統》:日華子,北齊鴈門人,深察藥性,極辨其微,本草經方,多由注疏,至今賴之。

     按《鄞縣志》:日華子,姓大,名明,集諸家本草近世所用藥,各以寒溫、性味、華實、蟲獸為類,其言近,其功用甚悉,凡二十卷。

    明正統間,三山鄭珞守甯,見《延佑志》,因标雲:陳藏器與日華子俱四明人,志逸其名,今補之。

     元珠先生 按《古今醫統》:元珠先生不知何郡人,洞明《素問》,極究微奧。

    時太仆令王冰識其為異人,乃師事之,遂以妙旨授冰,冰由是大注《素問》,今行世。

     王冰 按《古今醫統》:王冰,寶應中為太仆令,号啟元子,笃好醫方,得先師所藏《太素》,及全元起書,大為編次,注《素問》答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又着《元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

     劉大師 按《江南通志》:劉大師,憲宗時騎白馬行村落中,不知其所從來,人有病,與藥辄愈。

    一日,從鄉人鄭氏乞地為室,未許,俄入林中,趺足而逝。

    人異之,即其地為寺,今棗香院是也。

     李佑 按《獨異志》:李佑為淮西将,元和十三年,送款歸國。

    裴度破吳元濟,入其城,官軍有剝婦人衣至裸體者。

    佑有新婦姜氏,懷孕五月矣,為亂卒所刧,以刀劃其腹,姜氏氣絕踣地。

    佑歸見之,腹開尺餘,因脫衣襦裹之,一夕複蘇,敷以神藥而平滿,十月産一子。

    朝廷以佑歸國功,授一子官。

    子曰行修,年三十餘,為南海節度。

    罷歸,卒于道。

     宋清 按《國史補》:宋清賣藥于長安西市,朝官出入移貶,清辄賣藥送迎之。

    貧土請藥,常多折券。

    人有急難,傾财救之。

    歲計所入,利亦百倍。

    長安言:人有義聲,賣藥宋清。

     按《柳宗元集》: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

    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

    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辄易售,鹹譽清。

    疾病疕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

    清皆樂然響應。

    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

    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

    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

    歲終度不能報,辄焚券,終不複言。

    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者曰:清其有道者欤!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

    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

    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

    求者益衆,其應益廣。

    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複柄,用益厚報清。

    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嗚呼!清,市人也。

    今之交者,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衆矣。

    市道交豈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

     劉禹錫 按《古今醫統》: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唐貞元間舉進士,笃好醫方,濟人甚衆。

    诏修《本草經方集》,有《傳信方》行世。

     梁革 按《續異錄》:金吾騎曹梁革,得和扁之術,太和中為宛陵巡官,按察使于敖有青衣曰蓮子,念之甚厚,一旦以笑語獲罪,斥出貨焉。

    市吏定直曰七百缗。

    從事禦史崔某者,聞而召焉,請革評其脈。

    革診其臂曰:二十春,無疾之人也。

    崔喜留之,送其直與敖。

    敖以常深念,一怒而逐之,售于不識者斯已矣,聞崔寵之,不悅,形于顔色,然已去之,難複召矣,常貯于懷。

    未一年,蓮子暴死。

    革方有外郵之事,回至城門,逢柩車,崔人有執绋者,問其所葬,曰蓮子也。

    呼載歸,而奔告崔曰:蓮子非死,蓋屍蹶耳。

    向者,革入郭遇其柩,載歸而請蘇之。

    崔怒革之初言,悲蓮子之遽夭,勃然曰:匹夫也!妄惑諸侯,遂齒簪裾之列。

    汝謂二十春無疾者,一年而死。

    今既葬矣,召其柩而歸,脫不能生,何以相見?革曰:此固非死,蓋屍蹶耳。

    苟不能生之,是革術不神于天下,何如就死以謝過!崔乃令破棺出之,遂刺其心及臍下各數處,鑿去一齒,以藥一刀圭于口中,衣以單衣,卧空床上,以素練縛其手足,安微火于床下,曰:此火衰,蓮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蔥粥伺焉。

    其氣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縛,以蔥粥灌之,遂活矣。

    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

    言竟複入府,謂崔曰:蓮子即生矣。

    崔大釋其怒,留坐廳事。

    俄而蓮子起坐言笑。

    候吏報敖,敖飛牍于崔曰:蓮子複生矣。

    仍與革偕歸,入門則蓮子來迎矣。

    敖大奇之:且雲:蓮子事崔,已非素意,因勸以與革。

    崔亦惡其無齒,又重敖言,遂與革。

    革得之,以神藥敷齒,未踰月而齒生如故。

    太和壬子歲,調金吾騎曹,與蓮子偕在辇下。

    其年秋高損之。

    以其元舅為天官,即日與相聞,故熟其事而言之。

     梁新【趙鄂】 按《北夢瑣言》:唐崔铉鎮渚宮,有富商船居,中夜暴亡,待曉氣猶未絕。

    鄰房有武陵醫工梁新聞之,乃與診視曰:此乃食毒也。

    三兩日,非外食耶?仆夫曰:主翁少出船,亦不食于他人。

    梁新曰:尋常嗜食何物?仆夫曰:好食竹雞,每年不下數百隻。

    近買竹雞,并将充馔。

    梁新曰:竹雞吃半夏,必是半夏毒也。

    命搗姜捩汁,抉齒而灌,由是方蘇。

    崔聞而異之,召至安慰稱獎,資以仆馬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