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痘疹門
方
溯源解毒湯【《證治準繩》,下同】
當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人參連翹黃連生甘草陳皮木通各等分
右剉細,加淡竹葉十片,水一盞,煎半盞,去滓溫服,無時。
保嬰丹 紫草酒洗忌鐵纏豆藤燒灰,各四兩,二味為君升麻取新者鹽水炒,引下不使侵肺氣防風荊芥穗去梗牛蒡子炒研,各二兩,四味為臣天竺黃蟾酥勿用赤眼者牛黃各一錢二分朱砂麻黃、荔枝殼煮過,就湯飛研,三錢,四味為佐赤小豆黑豆菉豆各四十九粒,炒,三味為使甘草梢去皮,二兩半和 右各取細末和勻,另用紫草三兩,入水三碗煎,去渣熬成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碗,和劑為丸如芡實大,另用飛過朱砂為衣。
未出痘之先,濃煎甘草湯,每服小兒磨一丸,大人二丸。
如已發熱之時,生姜湯磨服,厚蓋取汗。
多者可少,少者可無,大有神效。
滋陰三寶散 當歸黃芪生地白茯苓芍藥川芎橘紅甘草防風黑參麥門冬二味加倍 右剉細,姜棗煎。
四制自朮散 白朮八兩,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麸皮炒,一分壁土炒揀淨為末,量大小,乳酒調服。
四珍膏 人參一兩蜜四兩乳汁梨汁同熬 右加制過紫河車,酒服兩匙。
衛元湯 人參白朮全蠍山楂半夏當歸橘紅枳殼烏梅 右姜棗煎,加乳服。
一方有蒼朮、白茯苓。
内托至奇湯 天冬麥冬人參白朮當歸茯苓薏苡仁川芎陳皮甘草桔梗銀杏米煎,頻頻服。
茯神湯 生地當歸各一錢甘草六分白芍藥茯神遠志桔梗各八分 右加燈草、姜,煎服。
野仙獨聖散 扁柏炒黑黑參地榆血見愁芍藥歸身各一錢生地黃二錢木通八分甘草幹姜各五分 加減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山藥白扁豆白朮陳皮蓮肉薏苡仁當歸防風枳實 右剉為散,随宜加減。
固真湯 黃芪二兩,蜜炒酸棗仁四兩人參白芍當歸生地黃茯苓甘草陳皮 右(口父)咀,生姜煎服。
一方加粟米一錢。
籠金湯 木香生地黃白芍紅花當歸甘草白芷土木鼈橘紅木通桔梗白朮 右加姜棗煎服。
紫霞黃露飲 幹姜半夏藿香砂仁枳殼陳皮豆蔻白朮炒青皮 右(口父)咀,水煎服。
龍旋散 青皮幹姜官桂元胡索酢炒丁香豆蔻砂仁枳殼槟榔厚樸香附山楂艾葉 右煎服。
貞元散 甘草桔梗人參白芍藥黃芪茯苓木通紅花白朮生地黃白芷升麻陳皮天花粉 右用燈草煎服。
龍蟠飲 人參當歸枳殼白豆蔻丁香木香官桂青皮半夏山楂三棱二蠶砂厚樸 右用生姜酒煎服。
谷精龍膽散 生地黃紅花荊芥龍膽草木通甘草赤芍藥谷精草白茯苓鼠黏子 右加燈心煎服。
消導飲 厚樸枳實砂仁山楂肉半夏神曲槟榔三棱蓬朮丁香 右加幹姜煎服。
磨積散 幹蒿陳皮麥芽二蠶砂 右加生姜煎服。
浚牛膏 大田螺 右用蔥鹽加少麝搗爛為膏,熱烘細絹攤貼小腹,用手摩之。
安裡解毒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芪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四五錢服。
若能食而大便實,當歸丸微利之。
參芪飲即保元湯。
專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面青白?光白,飲食少進,睡卧甯靜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皆治。
人參一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黃芪二錢楊仁齋謂其能補益元氣,更名保元湯,蓋為元氣虛弱者立也,後世治痘者多主之。
不分元氣虛實之異,概用于血熱毒壅之證,是為實實,豈不悞哉? 右用水一鐘,姜一片,煎四五分,不拘時服。
如前虛證,辨認不差,以此方為主,前後始終皆不可易。
中間雜證兼見,雖或不同,要皆氣虛所緻,則以本方而斟酌加減之,毋得過投發散苦寒之劑。
初熱未出之際,隻可少濟以開提勻氣之功,如桔梗、川芎之類。
漿足之後,助以收斂,如白朮、芍藥、茯苓焉爾。
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用蟬蛻、鼠黏子、人牙、紫草。
小便赤,加大腹皮、茯苓,禁用車前、滑石、瞿麥、山栀。
大便溏,加白朮、茯苓、肉果,禁用豬苓、诃子、龍骨、枯礬。
小便短濇,加大腹皮、木通,禁用滑石、瞿麥。
大便實秘,加酒炒當歸,禁用大黃、枳殼、生地。
洩瀉,加白朮、肉果、木香,禁用龍骨、石脂、枯礬。
嘔吐,加幹姜、丁香、橘皮,禁用半夏。
煩渴,加麥門冬、芍藥、五味子,禁用天花粉、葛根、烏梅、半夏。
減食,加白朮、人參、神曲,禁用山楂、砂仁。
傷食,加神曲、麥芽、山楂,禁用枳實、蓬朮、三棱、巴豆、大黃。
喘急在三四日前者,加桔梗、蟬蛻、杏仁;《幼幼近編》去蟬蛻加紫蘇。
風則微散之,加紫蘇、防風。
痰則從痰治,加杏仁、貝母。
有虛證見者,決非實喘,不過是毒不得外達,上乘于肺耳,禁用麻黃、萊菔子、蘇子、枳殼下氣等藥。
六七日後,或先曾洩瀉而後氣喘者,虛之極也,加人參則喘自止。
腹脹,加大腹皮、厚樸,兼發散開提,禁用枳殼、萊菔子寬中下氣等藥。
仍視小便秘與傷食否;亦有傷于生冷,或寒氣郁遏而然,從内傷外感而治。
内傷用丁香、官桂、神曲、木香,外感用防風等藥發散治之。
當熱不熱,四五日間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香、官桂、炙黃芪、川芎,夏月減丁香。
四肢不起,加防風,減川芎。
頭面不起,加升麻。
漿不足,加白朮、當歸、川芎藭;《幼幼近編》加木香、官桂。
灌水泡,加白朮、防風、白芷、芍藥;《幼幼近編》加茯苓去黃芪。
灌清漿,加白朮、茯苓;《幼幼近編》加官桂。
喘嗽,加五味子、杏仁、麥門冬,禁用天花粉、桑白皮。
發癢,加川芎藭、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禁用殭蠶、蒺藜。
癢甚,外用茵陳燒煙熏之,禁用沐浴發散之藥,恐成氣脫。
表虛倍黃芪,内虛倍人參,虛寒及血虛俱加桂,腳闊加芍藥,血滞加陳皮,餘熱不退加金銀花、連翹,瀉不止加炒焦紅曲。
陳三農曰:痘證發熱,即用蘇葛湯,令其表和,見點後用消毒飲,血藥随證加減。
貫漿時行補法,血藥不用。
靥後消毒飲可用,但前不用人參,後則人參可用。
唇破裂,口幹不渴,此系血噪,芎歸湯加連翹,或四物湯加蓮子。
大便燥秘,隻宜養血為主。
痘因表藥太過,遂至不發,宜理中湯溫補,其痘自然出盡。
凡痘出不快,禁用以毒攻毒之物。
蓋毒藥入腹,攻髒搗腑,一時雖駕毒并氣血沖達肌表,痘亦随而起發,少頃則中氣歸複,不相接續,藥氣少歇則毒反攻于内,痘亦随而内陷矣,再将何藥以療之哉?若不得已而用毒藥,可急用參、芪、甘草、肉桂以内托之,慎勿令其既陷而後藥也。
十神解毒湯專治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已前,痘點煩紅,燥渴欲飲,睡卧不甯,小便赤濇者,此熱盛也,并皆治之。
歸尾生地紅花丹皮赤芍桔梗木通大腹皮連翹川芎荊芥此方治血熱痘疹,以涼血行血為主;佐以桔梗、川芎,有開提發散之功;引以腹皮、木通,有疏利熱毒之效;臣以連翹、丹皮,有解毒之良。
用此以治血熱痘疹,則内外分消,熱毒雖盛,庶幾解散,表裡自然和平矣。
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逼,則郁于髒腑,或肚腹脹痛内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用之為當?若不得已而用黃連、芩、蘗,亦須酒炒,一以制其寒涼之性,二以助其上行之勢,借連、蘗以解毒耳。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
毒盛綿密,加荊芥、鼠黏。
渴加花粉、竹葉、滑石。
小便赤,加山栀。
小便尿血,加犀角、山栀。
大便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
吐血幹嘔,加黃連、犀角。
小便短濇,加豬苓、澤瀉。
小便秘,加滑石、瞿麥。
大便秘,加枳殼、
保嬰丹 紫草酒洗忌鐵纏豆藤燒灰,各四兩,二味為君升麻取新者鹽水炒,引下不使侵肺氣防風荊芥穗去梗牛蒡子炒研,各二兩,四味為臣天竺黃蟾酥勿用赤眼者牛黃各一錢二分朱砂麻黃、荔枝殼煮過,就湯飛研,三錢,四味為佐赤小豆黑豆菉豆各四十九粒,炒,三味為使甘草梢去皮,二兩半和 右各取細末和勻,另用紫草三兩,入水三碗煎,去渣熬成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碗,和劑為丸如芡實大,另用飛過朱砂為衣。
未出痘之先,濃煎甘草湯,每服小兒磨一丸,大人二丸。
如已發熱之時,生姜湯磨服,厚蓋取汗。
多者可少,少者可無,大有神效。
滋陰三寶散 當歸黃芪生地白茯苓芍藥川芎橘紅甘草防風黑參麥門冬二味加倍 右剉細,姜棗煎。
四制自朮散 白朮八兩,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麸皮炒,一分壁土炒揀淨為末,量大小,乳酒調服。
四珍膏 人參一兩蜜四兩乳汁梨汁同熬 右加制過紫河車,酒服兩匙。
衛元湯 人參白朮全蠍山楂半夏當歸橘紅枳殼烏梅 右姜棗煎,加乳服。
一方有蒼朮、白茯苓。
内托至奇湯 天冬麥冬人參白朮當歸茯苓薏苡仁川芎陳皮甘草桔梗銀杏米煎,頻頻服。
茯神湯 生地當歸各一錢甘草六分白芍藥茯神遠志桔梗各八分 右加燈草、姜,煎服。
野仙獨聖散 扁柏炒黑黑參地榆血見愁芍藥歸身各一錢生地黃二錢木通八分甘草幹姜各五分 加減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山藥白扁豆白朮陳皮蓮肉薏苡仁當歸防風枳實 右剉為散,随宜加減。
固真湯 黃芪二兩,蜜炒酸棗仁四兩人參白芍當歸生地黃茯苓甘草陳皮 右(口父)咀,生姜煎服。
一方加粟米一錢。
籠金湯 木香生地黃白芍紅花當歸甘草白芷土木鼈橘紅木通桔梗白朮 右加姜棗煎服。
紫霞黃露飲 幹姜半夏藿香砂仁枳殼陳皮豆蔻白朮炒青皮 右(口父)咀,水煎服。
龍旋散 青皮幹姜官桂元胡索酢炒丁香豆蔻砂仁枳殼槟榔厚樸香附山楂艾葉 右煎服。
貞元散 甘草桔梗人參白芍藥黃芪茯苓木通紅花白朮生地黃白芷升麻陳皮天花粉 右用燈草煎服。
龍蟠飲 人參當歸枳殼白豆蔻丁香木香官桂青皮半夏山楂三棱二蠶砂厚樸 右用生姜酒煎服。
谷精龍膽散 生地黃紅花荊芥龍膽草木通甘草赤芍藥谷精草白茯苓鼠黏子 右加燈心煎服。
消導飲 厚樸枳實砂仁山楂肉半夏神曲槟榔三棱蓬朮丁香 右加幹姜煎服。
磨積散 幹蒿陳皮麥芽二蠶砂 右加生姜煎服。
浚牛膏 大田螺 右用蔥鹽加少麝搗爛為膏,熱烘細絹攤貼小腹,用手摩之。
安裡解毒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芪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四五錢服。
若能食而大便實,當歸丸微利之。
參芪飲即保元湯。
專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面青白?光白,飲食少進,睡卧甯靜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皆治。
人參一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黃芪二錢楊仁齋謂其能補益元氣,更名保元湯,蓋為元氣虛弱者立也,後世治痘者多主之。
不分元氣虛實之異,概用于血熱毒壅之證,是為實實,豈不悞哉? 右用水一鐘,姜一片,煎四五分,不拘時服。
如前虛證,辨認不差,以此方為主,前後始終皆不可易。
中間雜證兼見,雖或不同,要皆氣虛所緻,則以本方而斟酌加減之,毋得過投發散苦寒之劑。
初熱未出之際,隻可少濟以開提勻氣之功,如桔梗、川芎之類。
漿足之後,助以收斂,如白朮、芍藥、茯苓焉爾。
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用蟬蛻、鼠黏子、人牙、紫草。
小便赤,加大腹皮、茯苓,禁用車前、滑石、瞿麥、山栀。
大便溏,加白朮、茯苓、肉果,禁用豬苓、诃子、龍骨、枯礬。
小便短濇,加大腹皮、木通,禁用滑石、瞿麥。
大便實秘,加酒炒當歸,禁用大黃、枳殼、生地。
洩瀉,加白朮、肉果、木香,禁用龍骨、石脂、枯礬。
嘔吐,加幹姜、丁香、橘皮,禁用半夏。
煩渴,加麥門冬、芍藥、五味子,禁用天花粉、葛根、烏梅、半夏。
減食,加白朮、人參、神曲,禁用山楂、砂仁。
傷食,加神曲、麥芽、山楂,禁用枳實、蓬朮、三棱、巴豆、大黃。
喘急在三四日前者,加桔梗、蟬蛻、杏仁;《幼幼近編》去蟬蛻加紫蘇。
風則微散之,加紫蘇、防風。
痰則從痰治,加杏仁、貝母。
有虛證見者,決非實喘,不過是毒不得外達,上乘于肺耳,禁用麻黃、萊菔子、蘇子、枳殼下氣等藥。
六七日後,或先曾洩瀉而後氣喘者,虛之極也,加人參則喘自止。
腹脹,加大腹皮、厚樸,兼發散開提,禁用枳殼、萊菔子寬中下氣等藥。
仍視小便秘與傷食否;亦有傷于生冷,或寒氣郁遏而然,從内傷外感而治。
内傷用丁香、官桂、神曲、木香,外感用防風等藥發散治之。
當熱不熱,四五日間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香、官桂、炙黃芪、川芎,夏月減丁香。
四肢不起,加防風,減川芎。
頭面不起,加升麻。
漿不足,加白朮、當歸、川芎藭;《幼幼近編》加木香、官桂。
灌水泡,加白朮、防風、白芷、芍藥;《幼幼近編》加茯苓去黃芪。
灌清漿,加白朮、茯苓;《幼幼近編》加官桂。
喘嗽,加五味子、杏仁、麥門冬,禁用天花粉、桑白皮。
發癢,加川芎藭、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禁用殭蠶、蒺藜。
癢甚,外用茵陳燒煙熏之,禁用沐浴發散之藥,恐成氣脫。
表虛倍黃芪,内虛倍人參,虛寒及血虛俱加桂,腳闊加芍藥,血滞加陳皮,餘熱不退加金銀花、連翹,瀉不止加炒焦紅曲。
陳三農曰:痘證發熱,即用蘇葛湯,令其表和,見點後用消毒飲,血藥随證加減。
貫漿時行補法,血藥不用。
靥後消毒飲可用,但前不用人參,後則人參可用。
唇破裂,口幹不渴,此系血噪,芎歸湯加連翹,或四物湯加蓮子。
大便燥秘,隻宜養血為主。
痘因表藥太過,遂至不發,宜理中湯溫補,其痘自然出盡。
凡痘出不快,禁用以毒攻毒之物。
蓋毒藥入腹,攻髒搗腑,一時雖駕毒并氣血沖達肌表,痘亦随而起發,少頃則中氣歸複,不相接續,藥氣少歇則毒反攻于内,痘亦随而内陷矣,再将何藥以療之哉?若不得已而用毒藥,可急用參、芪、甘草、肉桂以内托之,慎勿令其既陷而後藥也。
十神解毒湯專治身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已前,痘點煩紅,燥渴欲飲,睡卧不甯,小便赤濇者,此熱盛也,并皆治之。
歸尾生地紅花丹皮赤芍桔梗木通大腹皮連翹川芎荊芥此方治血熱痘疹,以涼血行血為主;佐以桔梗、川芎,有開提發散之功;引以腹皮、木通,有疏利熱毒之效;臣以連翹、丹皮,有解毒之良。
用此以治血熱痘疹,則内外分消,熱毒雖盛,庶幾解散,表裡自然和平矣。
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逼,則郁于髒腑,或肚腹脹痛内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用之為當?若不得已而用黃連、芩、蘗,亦須酒炒,一以制其寒涼之性,二以助其上行之勢,借連、蘗以解毒耳。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
毒盛綿密,加荊芥、鼠黏。
渴加花粉、竹葉、滑石。
小便赤,加山栀。
小便尿血,加犀角、山栀。
大便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
吐血幹嘔,加黃連、犀角。
小便短濇,加豬苓、澤瀉。
小便秘,加滑石、瞿麥。
大便秘,加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