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劉默
按《蘇州府志》:劉默,字默生,錢塘人。
僑居郡城之專諸裡,以醫名。
遇危證能取奇效。
所著有《證治石鏡錄》、《本草發明纂要》。
利瓦伊麟 按《蘇州府志》:利瓦伊麟,字石浮,常熟人。
精于察脈,決人生死,多奇中。
所著有《内經摘粹補注》、《醫宗要略》等書。
戚秉恒【沈绶黃五辰陳明祈陳應埙戚宗揚】 按《江陰縣志》:戚秉恒、沈绶、黃五辰、陳明祈俱能醫。
沉着《山林相業》十卷藏于家,黃有《醫家正旨》六卷行世。
陳應埙亦以醫名。
戚宗揚,宏治朝名醫。
秉恒等子孫克缵、袓緒,鹹稱世醫雲。
沈時譽 按《蘇州府志》:沈時譽,字時生,華亭人,工醫徙吳,居桃花塢唐寅别業。
切脈若神,投劑辄起。
晚年,築室山中,着《醫衡》、《病議治驗》諸書。
陳骥 按《蘇州府志》:陳骥,字千裡,常熟人,治病多奇驗。
先世居于慈溪,骥以懷越名其堂。
好藏法書名畫,莳花種竹。
花時置酒召客,皆一時名流,人尤欽其風度雲。
胡相明 按《太平府志》:胡相明,字調宇,溧水縣人。
家世醫,日診數百,皆奇效。
年八十,數縣之内病者,望其一診而甘心焉,其門如市。
所著《醫案》,皆有神悟。
得金盡以濟人,博學能詩,殁無餘赀。
陳鳴佐 按《魚台縣志》:陳鳴佐,性至孝,因早失怙,母劉氏寡育之,供事菽水,其竭子力。
年既壯,思有益于世,乃潛心醫理,垂四十餘年,術甚精,活人甚衆,亦不計利,貧者以藥濟之,人稱德焉。
吳呂渭 按《吳縣志》:吳呂渭,字雨公,幼得三山鄭欽谕之傳,凡有劇證,投劑辄愈,全活甚衆。
子錢枚,字曰調,克紹前業,起沉疴,遐迩賴之,稱為後先濟美焉。
芮養仁 按《太平府志》:芮養仁,字六吉,醫有别解。
為人悃愊,廣聞見,士大夫多與之遊。
着《醫經原始》、《五方宜範》等書十餘卷,行于世。
陳于玉 按《戈陽縣志》:陳于玉,北隅人,魯國後裔。
少習舉業,不售,徙術刀圭,精專脈理,用藥如神,日以救人為事,貧者不受一錢,人賴之以活者無算。
邑令劉表其堂曰飲取上池,陶扁之曰隔垣神識。
有子三皆能世其袓業,孫十餘人。
周之藩 按《揚州府志》:周之藩,字介卿,江都人,精于醫。
父病劇,藥劑罔效,藩刲股救之,立愈。
之藩慈和長厚,以救人為急,貧窭就醫,悉為診治,不以貧賤富貴二視之。
年六十卒。
劉邦永 按《廣東通志》:劉邦永,從化水東人,宋翰林權直劉裒然之後。
生有異質,少孤貧,樵于山中,遇異人呼與俱去,授以岐黃之術,及上池刀圭之法,久之盡其秘,歸遂以醫行世,一時号稱國手。
視病多望形察色,或以一指按脈即知吉兇,可治者辄喜用藥,不問資财;不治者不與藥,泣問之,則以指數示曰某日去矣,無不如言。
其用藥不拘古方,率以己意變通,人多莫測。
尤精太素脈,以斷修短,無不中者,人皆以為神。
迎治殆無虛日。
嘗為一陳妪治病,妪請其數,永以竹為籌,封置缶中,與之曰:歲取一籌,盡之年某月某日,是其數也。
已而果然。
又為當道某愈危疾,謝以百金,辭不受,因問之,永曰:予未有子,見公侍女,意欲得之。
公笑曰:君何不早言?即與二婢。
後邑令王嘉猷得痰證,永診脈視色,危之,欲就醫于廣,永勸弗行,令怒,囚之,曰:返時治汝罪。
既而卒于舟中。
乃遺命釋永。
永哭曰:我固憂其不返也。
永雖以術名,然為人狂脫,恒垢衣敝履,笑谑自喜,或側弁蓬首,袒裼扪虱,見尊貴人弗恤。
尤好談仙家上升事,人以為颠廢,因自号廢翁。
卒着藥方甚富,人得其方者辄取效。
今所傳《惠濟方》四卷。
洗嘉征 按《廣東通志》:洗嘉征,南海人。
少事帖括,教授童蒙,遇異人授以岐黃之術,診脈若神,用藥百發百應。
晨起,堂以内戶以外,履常滿,日發百劑,不問藥金之多寡,一以利濟為心。
間有不治之證,一診視之,即知必死。
一時酬扁褒贈,盈于闾左。
有王将軍得奇疾,延治,一劑立愈。
将渡嶺,恐岚瘴疾作,攜嘉征偕行,至淩江,厚贈而還。
既歸,隐于襌山,杜門謝客。
攻舉子業,藏匿贈匾以自韬晦。
奈延請者,就醫者,充塞裡門不已,複出應,世人以為華扁複生。
後補弟子員。
五十未嗣,一夕,夢上帝曰:汝活人甚衆,賜汝令子。
晚年連産甯馨,人皆以為積德之報雲。
馬應勳 按《廣東通志》:馬應勳,字啟明,原女直人。
袓某,後總督韓雍征九藤峽有功,安插廣州後衛,遂入籍焉。
勳少穎悟,承袓岐黃之術,後遇高僧秘授方書,居城北,以醫道濟人,大有奇驗,延之者日百餘人,多不暇就。
重建育嬰所,存活嬰兒無數。
禦史柳寅東屢入薦剡,後由廪生拔貢。
壽八十三,無病卒。
尚絅 按《仁和縣志》:尚絅,字禦公,補郡庠生。
婦翁吳毓昌中書舍人,以醫顯,絅得其傳,故其療人也,幾于洞垣,随手辄效。
性又好義,健行無宿留者。
閩疆之變,婦女多被難,入營伍,絅心傷之。
謀于素交郭宗臣者,亦倜傥好義人也,千金之家,傾橐為之。
不足,兩人造請諸公,不避風雨寒暑,遠至他郡募金,思贖之。
婦女粗惡者,贖以金;其稍有姿色者,率閉留不所贖。
兩人夜篝燈,相對太息,或躇階走,謀得數奇士,分行方略,其設心甚苦,履危蹈險,若用兵然。
及其人先後出營,母以授子,婦以授夫,姐以授弟;至于道遠者,夫與弟皆未至,則延于家,布帷藜榻,空兩楹,橫門楯,甚至移寝室以處之。
其救全者不下千人,而兩人之經營亦瘁矣。
己未,絅卒;後三年,宗臣亦殁。
程元煜 按《儀真縣志》:程元煜,字丹衷,性聰敏,能日記萬言。
袓念初以地理名世,煜幼時,袓深奇之,曰:吾孫有經世才,但恐氣弱不能勝劇任,遂命改儒習醫。
黃帝、岐伯諸書無所不讀,遇艱難之病,人不能醫者,經手辄效。
未幾,袓父母繼逝,煜竭赀盡喪祭禮,蔔地殡葬,身任其事,不诿伯叔昆弟,其孝友如此。
後複修儒業,由太學生考授州同,世之延請活命,日夜無甯晷。
遇貧乏,即施濟醫治,一時傾動名公大人,币聘旌獎。
前任兩淮鹽漕左副都禦史郝浴以扁旌曰:以慎以誠。
監院舒書旌曰:壽世鴻儒。
陶式玉旌曰:仁心儒術。
縣令馬章玉旌曰:濟世鴻才。
藩臬道府縣學,俱各有旌獎。
姚起鳳 按《儀真縣志》:姚起鳳,真之世醫也。
父芳林,以醫名振江淮。
好善樂施,濟人利物。
起鳳幼攻舉子業,未售,家中落,遂啟先人之秘書,伏而誦之。
凡《素》、《難》以及張、劉、朱、李之學,莫不詳究。
其治病處方,不邀召,不計利,不妒人長,不以駕馭為術,不以貧富異懷,一時名公巨卿,多有旌贊。
舉子二,長骅次骝,皆攻父業。
陳鳳典 按《雲南通志》:陳鳳典,河南新野人,受異人傳,有接骨神術,流寇攜入滇,呼為老神仙。
幾腸出骨折,苟存餘息,皆能醫治。
甚至易骨縫腸,割肌取镞,皆人所驚見者。
後卒于騰越。
祝堯民 按《虞初新志》:薛衣道人祝巢夫堯民,洛陽諸生也,少以文名。
崇祯甲申,遂棄制藝為醫,自号薛衣道人。
得仙傳瘍醫,凡諸惡瘡,敷其藥少許即愈。
人或有斷胫折臂者,請治之,無不完。
若刳腹洗腸,破腦濯髓,則如華佗之神。
裡有被賊斷頭者,頭已殊,其子知其神,謂家人曰:祝巢夫,仙人也,速為我請來!家人曰:郎君何妄也?頸不連項矣,彼即有返魂丹,烏能合既離之形骸哉?其子固強之而後行。
既至,堯民撫其胷曰:頭?斷,身尚有暖氣,暖氣者生氣也,有生氣則尚可以治。
急以銀針紉其頭于項,既合,塗以末藥一刀圭,熨以炭火;少頃,煎人參湯,雜他藥,啟其齒灌之,須臾則鼻微有息矣;複以熱酒灌之,逾一晝夜則出聲矣;又一晝夜,則呼其子而語矣,乃進以糜粥;又一晝夜,則可舉手足矣。
七日而創合,半月而如故。
舉家拜謝,願以産之半酬之,堯民不受。
後入終南山修道,不知所終。
無子,其術不傳。
外史氏曰:世稱華佗為神醫,能破腦剜臂,然未聞其能活既殺之人也,乃堯民能之,不幾遠過于佗耶?孰謂後世無奇人哉? 江承儁 按《瓯甯縣志》:江承儁,字懷玉,精岐黃術。
丙戌丁亥
僑居郡城之專諸裡,以醫名。
遇危證能取奇效。
所著有《證治石鏡錄》、《本草發明纂要》。
利瓦伊麟 按《蘇州府志》:利瓦伊麟,字石浮,常熟人。
精于察脈,決人生死,多奇中。
所著有《内經摘粹補注》、《醫宗要略》等書。
戚秉恒【沈绶黃五辰陳明祈陳應埙戚宗揚】 按《江陰縣志》:戚秉恒、沈绶、黃五辰、陳明祈俱能醫。
沉着《山林相業》十卷藏于家,黃有《醫家正旨》六卷行世。
陳應埙亦以醫名。
戚宗揚,宏治朝名醫。
秉恒等子孫克缵、袓緒,鹹稱世醫雲。
沈時譽 按《蘇州府志》:沈時譽,字時生,華亭人,工醫徙吳,居桃花塢唐寅别業。
切脈若神,投劑辄起。
晚年,築室山中,着《醫衡》、《病議治驗》諸書。
陳骥 按《蘇州府志》:陳骥,字千裡,常熟人,治病多奇驗。
先世居于慈溪,骥以懷越名其堂。
好藏法書名畫,莳花種竹。
花時置酒召客,皆一時名流,人尤欽其風度雲。
胡相明 按《太平府志》:胡相明,字調宇,溧水縣人。
家世醫,日診數百,皆奇效。
年八十,數縣之内病者,望其一診而甘心焉,其門如市。
所著《醫案》,皆有神悟。
得金盡以濟人,博學能詩,殁無餘赀。
陳鳴佐 按《魚台縣志》:陳鳴佐,性至孝,因早失怙,母劉氏寡育之,供事菽水,其竭子力。
年既壯,思有益于世,乃潛心醫理,垂四十餘年,術甚精,活人甚衆,亦不計利,貧者以藥濟之,人稱德焉。
吳呂渭 按《吳縣志》:吳呂渭,字雨公,幼得三山鄭欽谕之傳,凡有劇證,投劑辄愈,全活甚衆。
子錢枚,字曰調,克紹前業,起沉疴,遐迩賴之,稱為後先濟美焉。
芮養仁 按《太平府志》:芮養仁,字六吉,醫有别解。
為人悃愊,廣聞見,士大夫多與之遊。
着《醫經原始》、《五方宜範》等書十餘卷,行于世。
陳于玉 按《戈陽縣志》:陳于玉,北隅人,魯國後裔。
少習舉業,不售,徙術刀圭,精專脈理,用藥如神,日以救人為事,貧者不受一錢,人賴之以活者無算。
邑令劉表其堂曰飲取上池,陶扁之曰隔垣神識。
有子三皆能世其袓業,孫十餘人。
周之藩 按《揚州府志》:周之藩,字介卿,江都人,精于醫。
父病劇,藥劑罔效,藩刲股救之,立愈。
之藩慈和長厚,以救人為急,貧窭就醫,悉為診治,不以貧賤富貴二視之。
年六十卒。
劉邦永 按《廣東通志》:劉邦永,從化水東人,宋翰林權直劉裒然之後。
生有異質,少孤貧,樵于山中,遇異人呼與俱去,授以岐黃之術,及上池刀圭之法,久之盡其秘,歸遂以醫行世,一時号稱國手。
視病多望形察色,或以一指按脈即知吉兇,可治者辄喜用藥,不問資财;不治者不與藥,泣問之,則以指數示曰某日去矣,無不如言。
其用藥不拘古方,率以己意變通,人多莫測。
尤精太素脈,以斷修短,無不中者,人皆以為神。
迎治殆無虛日。
嘗為一陳妪治病,妪請其數,永以竹為籌,封置缶中,與之曰:歲取一籌,盡之年某月某日,是其數也。
已而果然。
又為當道某愈危疾,謝以百金,辭不受,因問之,永曰:予未有子,見公侍女,意欲得之。
公笑曰:君何不早言?即與二婢。
後邑令王嘉猷得痰證,永診脈視色,危之,欲就醫于廣,永勸弗行,令怒,囚之,曰:返時治汝罪。
既而卒于舟中。
乃遺命釋永。
永哭曰:我固憂其不返也。
永雖以術名,然為人狂脫,恒垢衣敝履,笑谑自喜,或側弁蓬首,袒裼扪虱,見尊貴人弗恤。
尤好談仙家上升事,人以為颠廢,因自号廢翁。
卒着藥方甚富,人得其方者辄取效。
今所傳《惠濟方》四卷。
洗嘉征 按《廣東通志》:洗嘉征,南海人。
少事帖括,教授童蒙,遇異人授以岐黃之術,診脈若神,用藥百發百應。
晨起,堂以内戶以外,履常滿,日發百劑,不問藥金之多寡,一以利濟為心。
間有不治之證,一診視之,即知必死。
一時酬扁褒贈,盈于闾左。
有王将軍得奇疾,延治,一劑立愈。
将渡嶺,恐岚瘴疾作,攜嘉征偕行,至淩江,厚贈而還。
既歸,隐于襌山,杜門謝客。
攻舉子業,藏匿贈匾以自韬晦。
奈延請者,就醫者,充塞裡門不已,複出應,世人以為華扁複生。
後補弟子員。
五十未嗣,一夕,夢上帝曰:汝活人甚衆,賜汝令子。
晚年連産甯馨,人皆以為積德之報雲。
馬應勳 按《廣東通志》:馬應勳,字啟明,原女直人。
袓某,後總督韓雍征九藤峽有功,安插廣州後衛,遂入籍焉。
勳少穎悟,承袓岐黃之術,後遇高僧秘授方書,居城北,以醫道濟人,大有奇驗,延之者日百餘人,多不暇就。
重建育嬰所,存活嬰兒無數。
禦史柳寅東屢入薦剡,後由廪生拔貢。
壽八十三,無病卒。
尚絅 按《仁和縣志》:尚絅,字禦公,補郡庠生。
婦翁吳毓昌中書舍人,以醫顯,絅得其傳,故其療人也,幾于洞垣,随手辄效。
性又好義,健行無宿留者。
閩疆之變,婦女多被難,入營伍,絅心傷之。
謀于素交郭宗臣者,亦倜傥好義人也,千金之家,傾橐為之。
不足,兩人造請諸公,不避風雨寒暑,遠至他郡募金,思贖之。
婦女粗惡者,贖以金;其稍有姿色者,率閉留不所贖。
兩人夜篝燈,相對太息,或躇階走,謀得數奇士,分行方略,其設心甚苦,履危蹈險,若用兵然。
及其人先後出營,母以授子,婦以授夫,姐以授弟;至于道遠者,夫與弟皆未至,則延于家,布帷藜榻,空兩楹,橫門楯,甚至移寝室以處之。
其救全者不下千人,而兩人之經營亦瘁矣。
己未,絅卒;後三年,宗臣亦殁。
程元煜 按《儀真縣志》:程元煜,字丹衷,性聰敏,能日記萬言。
袓念初以地理名世,煜幼時,袓深奇之,曰:吾孫有經世才,但恐氣弱不能勝劇任,遂命改儒習醫。
黃帝、岐伯諸書無所不讀,遇艱難之病,人不能醫者,經手辄效。
未幾,袓父母繼逝,煜竭赀盡喪祭禮,蔔地殡葬,身任其事,不诿伯叔昆弟,其孝友如此。
後複修儒業,由太學生考授州同,世之延請活命,日夜無甯晷。
遇貧乏,即施濟醫治,一時傾動名公大人,币聘旌獎。
前任兩淮鹽漕左副都禦史郝浴以扁旌曰:以慎以誠。
監院舒書旌曰:壽世鴻儒。
陶式玉旌曰:仁心儒術。
縣令馬章玉旌曰:濟世鴻才。
藩臬道府縣學,俱各有旌獎。
姚起鳳 按《儀真縣志》:姚起鳳,真之世醫也。
父芳林,以醫名振江淮。
好善樂施,濟人利物。
起鳳幼攻舉子業,未售,家中落,遂啟先人之秘書,伏而誦之。
凡《素》、《難》以及張、劉、朱、李之學,莫不詳究。
其治病處方,不邀召,不計利,不妒人長,不以駕馭為術,不以貧富異懷,一時名公巨卿,多有旌贊。
舉子二,長骅次骝,皆攻父業。
陳鳳典 按《雲南通志》:陳鳳典,河南新野人,受異人傳,有接骨神術,流寇攜入滇,呼為老神仙。
幾腸出骨折,苟存餘息,皆能醫治。
甚至易骨縫腸,割肌取镞,皆人所驚見者。
後卒于騰越。
祝堯民 按《虞初新志》:薛衣道人祝巢夫堯民,洛陽諸生也,少以文名。
崇祯甲申,遂棄制藝為醫,自号薛衣道人。
得仙傳瘍醫,凡諸惡瘡,敷其藥少許即愈。
人或有斷胫折臂者,請治之,無不完。
若刳腹洗腸,破腦濯髓,則如華佗之神。
裡有被賊斷頭者,頭已殊,其子知其神,謂家人曰:祝巢夫,仙人也,速為我請來!家人曰:郎君何妄也?頸不連項矣,彼即有返魂丹,烏能合既離之形骸哉?其子固強之而後行。
既至,堯民撫其胷曰:頭?斷,身尚有暖氣,暖氣者生氣也,有生氣則尚可以治。
急以銀針紉其頭于項,既合,塗以末藥一刀圭,熨以炭火;少頃,煎人參湯,雜他藥,啟其齒灌之,須臾則鼻微有息矣;複以熱酒灌之,逾一晝夜則出聲矣;又一晝夜,則呼其子而語矣,乃進以糜粥;又一晝夜,則可舉手足矣。
七日而創合,半月而如故。
舉家拜謝,願以産之半酬之,堯民不受。
後入終南山修道,不知所終。
無子,其術不傳。
外史氏曰:世稱華佗為神醫,能破腦剜臂,然未聞其能活既殺之人也,乃堯民能之,不幾遠過于佗耶?孰謂後世無奇人哉? 江承儁 按《瓯甯縣志》:江承儁,字懷玉,精岐黃術。
丙戌丁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