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七

關燈
按《合肥縣志》:林時,字惟中,精太素脈,活人甚衆。

    有方氏婦求治疾,診其脈,不藥,語其家人曰:速為治殓具!夏得秋脈必死,死在庚申辛西日。

    後果于庚申日死。

    他皆類此。

     劉一誠 按《濟南府志》:劉一誠,江西南昌人,明末寄籍沾化。

    精醫術,審脈理,洞人生死,方藥多所全活。

     周理卿 按《鄞縣志》:周理卿,字玉芝。

    繼父母以攻儒不售,責其改業,因刻志岐黃。

    時巡海使者向鼎有奇疾,一匕辄瘥,遂以此馳名。

    每當春夏時,凡閩瓯之漁捕者,皆踵其門,随證用藥,無不見驗。

    遇貧者不取一文。

    崇祯末年,立局散藥,全活者多。

    生平聞人為不善,辄愀然不樂,洵有德而隐于醫者也。

     朱天璧【酆氏】 按《海甯縣志》:朱天璧,字蘧庵,仁和人,明崇祯壬午孝廉也。

    謝公交車貧無舊業,以素工青囊術,因賣藥海上,時兵荒薦瘥,璧行藥濟之,全活者萬人,不計值,人到于今稱之。

    館于烏鵲橋酆氏,亦長者,所著《醫準》數十卷,傳新安程氏、吳氏雲。

     謝以聞 按《于潛縣志》:謝以聞,字克庵,邑庠生,安貧笃學,守志不阿,尤精于醫。

    崇祯乙亥年,八十餘,猶手不釋卷。

    所著有《醫學要義》,未行世。

     方模 按《新城縣志》:方模,字廷瑞,幼失慈母,能自振植,弱冠即力任家事,贍二兄,俾專志于學。

    父卒于官,訃至即徒跣奔赴。

    事繼母克孝,養性高朗好義,樂于施與。

    袓傳醫術,攻治尤精,以疾赴者,一一診視,不以貴賤分詳略,不計利之有無,惟心于濟人而已。

    鄉人名其堂曰存仁,又着其名于旌善亭,使邑裡式之。

    卒以子貴,贈左副都禦史。

     姚應鳳 按《錢塘縣志》:姚應鳳,字繼元,錢塘籍。

    少孤,随姑适姚,遂氏姚。

    以瘍醫知名,能隔垣見肺腑,其法不盡本方書類,有異授,割皮刮骨,一見洞然知表裡。

    疲癃委頓,呼号欲絕,旁觀股栗者,應鳳入視,病即已,人皆以為神。

     按《杭州府志》:姚應鳳,仁和人。

    年十三,入山采藥,遇老妪,指青精子謂之曰:此可食也,服之精神倍焉。

    未幾詣齊雲山,有老人卧大雪中,氣嶐嶐如蒸釜狀,應鳳再拜求教。

    老人曰:若有緣,當授爾丹藥之秘。

    應鳳由是術大進,以瘍醫顯。

    崇祯時,撫軍喻思恂駐溫州,拒海賊劉香,毒發背間,劇甚,召應鳳至,刲腐肉二大器,敷以丹藥,越二日,癰平,開轅門坐受香降,撫軍深德之。

    嚴州施盛宇頭痛不可忍,應鳳乃割額探首骨,出瘀血數升,頓除。

    鄭孝廉尚友痛流注,應鳳視之曰:氣從下洩。

    乃取藥作糜,周身封以敗楮,隙肩井穴治之,遂愈。

    某叟患脹滿,諸醫多雲膈證,應鳳曰:此肺癰耳。

    取一大盂水,向病者頂上傾之,病者陡驚,急舉刀直刺心,瀉膿出數碗而愈。

    人問之,應鳳曰:人心下垂,水潑而驚,驚則心系提,我刀可入也。

    沈氏嗽不休,應鳳曰:肺潰至第二葉,然尚可生。

    先投洗肺湯已,令食豬肺數十片,遂愈。

    嘗有人患發背,視之曰:可無恙矣。

    旁有人左唇有紅痣,其人無他病苦,謂之曰:此齒荩也,三年必死。

    其人怒,不應。

    三年齒潰,詣求救,謝曰:君,天譴也,不能過期矣。

    有人身患痛,左臂似有系之者,應鳳曰:君食肉中鼠毒,左臂生鼠,懸刀拟之,有鼠墜地而逸。

    又一人項生瘡求應鳳治,應鳳曰:是天斫頭瘡也。

    三年,頭當自落而斃。

    竟如其言。

    一人年六十許,遍體發小疥如粟,應鳳曰:是名淨海瘡,甲子将周,海上神仙考核,實生此瘡,不治則生,治則死。

    其人未之信也,治瘡,瘡愈而死。

    應鳳療毒奇中多類此。

    一日,忽端坐召子孫環列,謂曰:我後當再來。

    言畢,趺跏而逝。

    鼻柱下墜二尺餘。

    時年七十有七。

    官太醫院院判,崇祀鄉賢。

     任二琦 按《浙江通志》:任二琦,字瑞庵,宋韓忠獻公之裔也。

    扈高宗跸來杭州。

    先世受兒醫于任氏,遂為任姓。

    至二琦業益精。

    兒科世号啞科,而二琦臆度之巧發中微,觀其啼呼,即知其痛苦之何在,投劑辄效,名遂大振。

    或憐求藥者,貧則卻其金錢,予兒藥。

    常有富家請二琦視病,一人彷徨立其側,二琦察之,問所欲,曰:某家在鄰近,兒患痘,欲邀公一視,以不能具酬,故不敢啟齒耳。

    二琦即往視,兒痘甚險,視畢與藥,加參不吝。

    後過其門,仍入視兒,兒差乃已。

    以故人飲食必祝,至繪像于家拜之。

    二琦早失母,事後母謹,婚嫁弟妹,皆如父母意所欲行。

    城中火兩近其廬,俱返風撲滅,比鄰賴之,鹹以為孝友及濟施之報也。

    長子允謙,字谷庵,為諸生有名。

    次子懋謙,字汝和,貢生,皆善醫,亦承父志笃于行誼雲。

     按《杭州府志》:任二琦醫嬰兒,藥濡口即瘥,名振郡中。

    二琦早失恃,事後母張惟謹,嫁三妹,婚一弟,皆成禮。

     江道源 按《寶慶府志》:江道源,字仲長,金溪人,授武岡岷府良醫。

    着有《尊生世業》一書。

    工詩詞,愛威溪山水,遂高尚蔔隐焉。

    詩酒自怡,好行其德。

    子文燝,中湖廣鄉試。

     費啟泰 按《烏程縣志》:曹啟泰,字建中,博通經史,尤精岐黃術,志活萬人。

    着《救偏瑣言》、《一見能醫》二書行世。

    年八十有七。

     陳治 按《烏程縣志》:陳治,字以求。

    精岐黃術,能救莫挽奇證,傾囊濟貧。

    更得煉神養氣之法,童顔不老。

     李台春 按《寶慶府志》:李台春,字懷川,邵陽人。

    世精醫理,中無城府,與人藥,不問其值,窮民日填戶無倦容。

    途遠莫繼者,即斟酌其時日,增減予以方藥,無不驗。

    與人交,傾誠無所忌諱。

    赴人之急,不計利害。

    至于緩急,阿堵無所計。

    尤極孝友,延師訓其仲弟藻春,饩于庠,悉以父産讓之諸弟,而弟凡有所須,尚取給焉。

    歲給棺木若幹。

    賢士大夫樂與之深交,中丞張輿載以從。

    壽八十餘卒。

    以樂施鮮積,遺其子以貧雲。

     康瀜 按《濟南府志》:康瀜,字孔昭,陵縣人。

    自幼聰穎,十二補博士弟子員,試辄前列。

    因明末大亂,日賦考盤,于天文地理陰陽術數諸書,無不通曉,醫蔔尤精。

    一日,決王生于七月七日應卒,至期無恙,王生曰:先生得無遺算乎?及暮,生與弟果俱斃于賊。

    又素善張季相病,辄求治随痊。

    後病甚,遣迎,季相見有二豎語之曰:寄語康某,爾魂魄已散,彼至豈能治我乎?徒犯造物之忌耳。

    後遂不事醫蔔,杜門訓子。

    而壽七十二,無疾而終。

     闵自成 按《錢塘縣志》:闵自成,字思樓,豐甯坊人。

    性孝友,幼失所恃,父喪明,出入扶掖,舉步不離,撫孤侄二人如己子。

    精内外醫,名播郡城,求治者日不暇給。

    遇貧乏,概不受值,直指使楊旬瑛聞而旌之。

    後年七十,以無病終。

     按《浙江通志》:闵自成,錢塘人,善内外科。

    初術精内外科者,推姚應鳳;自成後起,遂與相埒。

    仁而好施,見貧乏者不受直,且診視必先之曰:倘後彼,恐其慚愠,不亟來必殆矣。

    丐者盈門,一一應之不厭,故遠近翕然稱長者。

    年七十一,夢吏持牒迎主老鹽倉社,至期坐逝。

    其裡人與祠僧亦同夢,于是改塑其像焉。

     張介賓 按《會稽縣志》:張介賓,号景嶽,素性端靜,易事難悅。

    年十三,随父至京,學醫于全英,盡得其傳。

    暇即研窮書史,醫法東垣、立齋,喜用熟地黃,人呼為張熟地。

    越人柔脆而幼即戕削,熟地專補腎,辄效。

    病未極,人多不敢邀,危甚乃始求救,已無及矣。

    然亦有死中得活者。

    着有《類經》一書,為葉寅陽歎賞。

    卒年七十八。

    醫術中傑士也。

     按《浙江通志》:張介賓,字景嶽,山陰人。

    從父之京師,金夢石授以醫術,以扶元氣為主,謂河間、丹溪立論稍偏,後世寒涼之弊,多減元氣,故其注本草獨詳參、附之用。

    所著《類經》,綜核百家,剖悉微義,凡數十萬言,曆四十年而成,西安葉秉敬謂之海内奇書。

    又作《古方八陣》、《新方八陣》,醫學至介賓而無餘蘊。

     吳嘉善 按《合肥縣志》:吳嘉善,号恒春。

    事母以孝聞,通岐黃術。

    崇祯十三四年大疫,及他疾,飲善方藥辄愈。

    有司禮請鄉飲。

    年九十三始卒。

     胡啟宗 按《池州府志》:胡啟宗,号明旸,本棠溪柯氏子,以醫名于時。

    尤精長桑君小兒術,五色診視多奇驗,戶外屦為常滿。

    子必元世其業。

     馬莳 按《浙江通志》:馬莳,字符台,會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