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
關燈
小
中
大
石挢引,按撫毒熨之法耳。
是法亦絕不傳,其僅存于世者,往往不能用,用或乖戾,以緻夭劄而傷生者多矣。
夫醫者民命所系,一投丸之間,一授針之際,則安危由此而分,何可不緻謹于斯耶?昔司馬遷立倉公列傳,其所治自齊侍禦史而下,凡十有餘人,皆曆疏其病狀,辭雖繁而不殺者,其意蓋有見于此也。
餘敢竊取斯義,備以叔韡所述,序次成文,以遺周君,又安知他日修史傳者,無采餘之言哉?餘耄矣,且有脾禍,日吐涎二三升,蔓延将四稔,叔韡尚邀周君以起餘之疾者乎? 許谌 按《蘇州府志》:許谌,字符孚。
其先銮江人,南渡來居婁東。
少從王履遊,深造醫道,自号婁愚。
壻陶浩,字巨源,傳其業,亦有名。
郝志才 按《鳳陽府志》:郝志才,鳳陽縣人。
深明醫理,明初召為太醫院判。
高皇帝诏雲:前郝志才醫行濠梁,時朕病笃,志才針以調其氣,藥以理其中,以當時言,不過回一微命耳,今則君命也,故職醫官終年。
今壽高,特敕子代,令緻仕。
陶浩 按《太倉州志》:陶浩,字巨源,世居太倉。
少攻學,館于許氏,傳元孚業,能數起奇疾,遠近聞其名,求療者日至。
素清儉有士行,鄉人至今稱名醫必曰巨源。
按《湧幢小品》雲:陶浩明于醫,年中丞客之,一夕,持溺器閃挫,明日告歸,泣曰:腎系絕,不出七日矣。
歸及門而死。
王立 按《金華府志》:王立,字與權,性至孝,親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
曰:人子不可以不知醫,惟理學既講之素,則取術于醫,自無所難。
故其醫鮮有及之者,活人甚衆。
明袓初入金華,即召儒醫而得與權,與之語,大喜。
問及家事,即對曰:臣人口未知存亡,何敢及家事?惟願号令軍不擾攘,市不易肆。
上聞其言,亟遣使特給号令,赴與權家,時家人男女二十餘口,俱提挈所有,抱嬰兒投溺本家井中。
冬月井涸,使臣乃倉皇于井中取出,俱将不死,鹹以為孝親濟物所緻。
周觀道 按《金華府志》:周觀道,字景暹,精于醫術,與浦江戴原禮同時著名。
事父母盡孝,人鹹稱為全孝先生。
洪武辛已,以醫薦授魯府良醫正。
年八十六,乞歸省墓,王甚敬愛之,親制詩文及書全孝一二大字以賜之。
俞用古 按《浙江通志》:俞用古,新昌人。
有病人危笃,延用古治。
一人無病,欲試其術,亦入賬中,俟病者診畢而後求診。
用古曰:初診者可治,次診者必死。
主人大笑之。
已而果然。
王氏數口忽啞,用古問其所嗜,曰雉。
用古曰:我知之矣,以姜汁飲之,立愈。
蓋雉多啄半夏,其毒在内故也。
一女子欠伸,兩手直不能下。
用古曰:須灸丹田,因灼艾詐解其裙帶,女子驚護之,兩手遂下。
劉琮玉 按《鄱陽縣志》:劉琮玉,字潤芳。
貌修颀,涉獵書史,能詩,以醫隐,其術多奇,往往起人于死,不責報。
事母孝,交友重然諾,襟度高曠,所與遊皆一時名士。
郡守陶安雅重之,每謂其懿才潔行,幾為醫所掩,為賦積善堂長歌。
潤芳所著有《清華集》。
其後五葉科第,而參政烈都禦史城顯著。
劉浩 按《畿輔通志》:劉浩,儀封人。
從太袓取張士誠有功,授都指揮,不受,願就醫。
随徐武甯調理軍士,遂家山海。
為醫審慎,不輕試藥餌。
孫理 按《桐廬縣志》:孫理,坊郭人,洪武間以醫術授禦醫。
沈繹 按《醫學入門》:洪武中,肅王嗜乳酥獲痰疾,沈繹乃與飲濃茶數碗,蕩滌膈中而愈。
徐富 按《鳳陽府志》:徐富,善鄉人,通醫理。
元末避亂,采藥金剛台山中。
明洪武間,起大醫院,指到生春,識者謂前身盧扁,當世岐黃也。
劉純 按《陝西通志》:劉純,字景厚。
洪武中,居鹹甯,博學,工文辭,喜吟詠,深明醫道。
作《醫經小學》、《壽親養老補遺》、《傷寒治例》、《玉機微義》等書。
倪居敬【徐鎮蔣正齋】 按《杭州府志》:倪居敬,父垕,瘍醫巨擘,敬承家學,及諸家方論,除教授至保沖大夫,命同知江浙财賦,以非其職不受也。
民避兵露宿,而疫者借借,全活無算。
治他奇疾,尤立效。
開平王迎至厚酬之。
後遊湖山以終。
時有中和堂潘氏,滋德堂徐氏。
除之子鎮,少年活人獨多;而鎮之友蔣正齋知病虛實,亦有名于時。
餘廷瑞 按《福建通志》:餘廷瑞,晉江人。
世業醫,至廷瑞而醫學愈精,得張長沙五運六氣之妙,用藥鮮不效者。
洪武中,薦授郡醫學正科。
閩郡鄭定、廬陵胡廣嘗為賦橘井秋香詩,以美其術。
楊文德 按《饒州府志》:楊文德,樂平萬全鄉人。
攻醫,精《内經》太素脈。
明初征詣太醫院,洪武戊寅乞歸田裡,明袓禦書種德二字賜之。
舟抵饒城,醫者劉宗玉延之,文德為講岐黃心法,以太素授之。
紫極宮道士朱姓者疾,文德診之曰:不數劑愈。
朱以銀飲器謝之,文德卻不受,中途長嘯。
時宗玉子烈,因問其嘯之故,文德曰:明年春肝木旺,脾土受克,至期果死。
黃複昌疾,文德診之曰:一劑即瘥。
官貴脈旺,秋當入仕,尋以薦授丹陽令。
餘皆類此。
所著有《太素脈訣》一卷。
高道者 按《饒州府志》:高道者,不知何許人,得長桑君禁方,當明初挾技遊銀陽。
一日,值柩于途,咨之乃孕婦喪也。
道者驗其遺衣血,曰:此猶未死。
啟棺視之,一針遂蘇。
俗驚傳以為道者能起死人也,以比秦越人。
今傳其小兒方術,無不驗者。
殳珪【錢萼】 按《嘉興府志》:殳珪,字廷肅,魏塘人。
精于醫,治疾有奇驗。
一婦妊及月,卧不語,衆醫斂手。
珪曰:此《内經》所謂瘖者,不藥當自愈。
又有男子請診,曰:此疾不緻死,然脈無生理,過三日當投劑。
期内忽溺死,人鹹異之。
珪贅袁祥為壻,祥博洽高曠,不屑為醫,珪以秘經授之曰:此不可無傳也。
祥曰:建文禦極四年,不修實錄,忠臣死事,泯沒撫傳,醫經特瑣瑣耳。
時祥生女十餘歲,遂擇錢萼為壻,使受灸術。
而己薄遊南都,遍尋博采,作《革除私記》四卷、《建文編年》四卷以歸。
萼遂精醫,有聲吳越,嘗手輯《醫林驗海》一編,凡四十卷。
子昞與曉,孫贽,能世其業,曉兼工詩。
是法亦絕不傳,其僅存于世者,往往不能用,用或乖戾,以緻夭劄而傷生者多矣。
夫醫者民命所系,一投丸之間,一授針之際,則安危由此而分,何可不緻謹于斯耶?昔司馬遷立倉公列傳,其所治自齊侍禦史而下,凡十有餘人,皆曆疏其病狀,辭雖繁而不殺者,其意蓋有見于此也。
餘敢竊取斯義,備以叔韡所述,序次成文,以遺周君,又安知他日修史傳者,無采餘之言哉?餘耄矣,且有脾禍,日吐涎二三升,蔓延将四稔,叔韡尚邀周君以起餘之疾者乎? 許谌 按《蘇州府志》:許谌,字符孚。
其先銮江人,南渡來居婁東。
少從王履遊,深造醫道,自号婁愚。
壻陶浩,字巨源,傳其業,亦有名。
郝志才 按《鳳陽府志》:郝志才,鳳陽縣人。
深明醫理,明初召為太醫院判。
高皇帝诏雲:前郝志才醫行濠梁,時朕病笃,志才針以調其氣,藥以理其中,以當時言,不過回一微命耳,今則君命也,故職醫官終年。
今壽高,特敕子代,令緻仕。
陶浩 按《太倉州志》:陶浩,字巨源,世居太倉。
少攻學,館于許氏,傳元孚業,能數起奇疾,遠近聞其名,求療者日至。
素清儉有士行,鄉人至今稱名醫必曰巨源。
按《湧幢小品》雲:陶浩明于醫,年中丞客之,一夕,持溺器閃挫,明日告歸,泣曰:腎系絕,不出七日矣。
歸及門而死。
王立 按《金華府志》:王立,字與權,性至孝,親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
曰:人子不可以不知醫,惟理學既講之素,則取術于醫,自無所難。
故其醫鮮有及之者,活人甚衆。
明袓初入金華,即召儒醫而得與權,與之語,大喜。
問及家事,即對曰:臣人口未知存亡,何敢及家事?惟願号令軍不擾攘,市不易肆。
上聞其言,亟遣使特給号令,赴與權家,時家人男女二十餘口,俱提挈所有,抱嬰兒投溺本家井中。
冬月井涸,使臣乃倉皇于井中取出,俱将不死,鹹以為孝親濟物所緻。
周觀道 按《金華府志》:周觀道,字景暹,精于醫術,與浦江戴原禮同時著名。
事父母盡孝,人鹹稱為全孝先生。
洪武辛已,以醫薦授魯府良醫正。
年八十六,乞歸省墓,王甚敬愛之,親制詩文及書全孝一二大字以賜之。
俞用古 按《浙江通志》:俞用古,新昌人。
有病人危笃,延用古治。
一人無病,欲試其術,亦入賬中,俟病者診畢而後求診。
用古曰:初診者可治,次診者必死。
主人大笑之。
已而果然。
王氏數口忽啞,用古問其所嗜,曰雉。
用古曰:我知之矣,以姜汁飲之,立愈。
蓋雉多啄半夏,其毒在内故也。
一女子欠伸,兩手直不能下。
用古曰:須灸丹田,因灼艾詐解其裙帶,女子驚護之,兩手遂下。
劉琮玉 按《鄱陽縣志》:劉琮玉,字潤芳。
貌修颀,涉獵書史,能詩,以醫隐,其術多奇,往往起人于死,不責報。
事母孝,交友重然諾,襟度高曠,所與遊皆一時名士。
郡守陶安雅重之,每謂其懿才潔行,幾為醫所掩,為賦積善堂長歌。
潤芳所著有《清華集》。
其後五葉科第,而參政烈都禦史城顯著。
劉浩 按《畿輔通志》:劉浩,儀封人。
從太袓取張士誠有功,授都指揮,不受,願就醫。
随徐武甯調理軍士,遂家山海。
為醫審慎,不輕試藥餌。
孫理 按《桐廬縣志》:孫理,坊郭人,洪武間以醫術授禦醫。
沈繹 按《醫學入門》:洪武中,肅王嗜乳酥獲痰疾,沈繹乃與飲濃茶數碗,蕩滌膈中而愈。
徐富 按《鳳陽府志》:徐富,善鄉人,通醫理。
元末避亂,采藥金剛台山中。
明洪武間,起大醫院,指到生春,識者謂前身盧扁,當世岐黃也。
劉純 按《陝西通志》:劉純,字景厚。
洪武中,居鹹甯,博學,工文辭,喜吟詠,深明醫道。
作《醫經小學》、《壽親養老補遺》、《傷寒治例》、《玉機微義》等書。
倪居敬【徐鎮蔣正齋】 按《杭州府志》:倪居敬,父垕,瘍醫巨擘,敬承家學,及諸家方論,除教授至保沖大夫,命同知江浙财賦,以非其職不受也。
民避兵露宿,而疫者借借,全活無算。
治他奇疾,尤立效。
開平王迎至厚酬之。
後遊湖山以終。
時有中和堂潘氏,滋德堂徐氏。
除之子鎮,少年活人獨多;而鎮之友蔣正齋知病虛實,亦有名于時。
餘廷瑞 按《福建通志》:餘廷瑞,晉江人。
世業醫,至廷瑞而醫學愈精,得張長沙五運六氣之妙,用藥鮮不效者。
洪武中,薦授郡醫學正科。
閩郡鄭定、廬陵胡廣嘗為賦橘井秋香詩,以美其術。
楊文德 按《饒州府志》:楊文德,樂平萬全鄉人。
攻醫,精《内經》太素脈。
明初征詣太醫院,洪武戊寅乞歸田裡,明袓禦書種德二字賜之。
舟抵饒城,醫者劉宗玉延之,文德為講岐黃心法,以太素授之。
紫極宮道士朱姓者疾,文德診之曰:不數劑愈。
朱以銀飲器謝之,文德卻不受,中途長嘯。
時宗玉子烈,因問其嘯之故,文德曰:明年春肝木旺,脾土受克,至期果死。
黃複昌疾,文德診之曰:一劑即瘥。
官貴脈旺,秋當入仕,尋以薦授丹陽令。
餘皆類此。
所著有《太素脈訣》一卷。
高道者 按《饒州府志》:高道者,不知何許人,得長桑君禁方,當明初挾技遊銀陽。
一日,值柩于途,咨之乃孕婦喪也。
道者驗其遺衣血,曰:此猶未死。
啟棺視之,一針遂蘇。
俗驚傳以為道者能起死人也,以比秦越人。
今傳其小兒方術,無不驗者。
殳珪【錢萼】 按《嘉興府志》:殳珪,字廷肅,魏塘人。
精于醫,治疾有奇驗。
一婦妊及月,卧不語,衆醫斂手。
珪曰:此《内經》所謂瘖者,不藥當自愈。
又有男子請診,曰:此疾不緻死,然脈無生理,過三日當投劑。
期内忽溺死,人鹹異之。
珪贅袁祥為壻,祥博洽高曠,不屑為醫,珪以秘經授之曰:此不可無傳也。
祥曰:建文禦極四年,不修實錄,忠臣死事,泯沒撫傳,醫經特瑣瑣耳。
時祥生女十餘歲,遂擇錢萼為壻,使受灸術。
而己薄遊南都,遍尋博采,作《革除私記》四卷、《建文編年》四卷以歸。
萼遂精醫,有聲吳越,嘗手輯《醫林驗海》一編,凡四十卷。
子昞與曉,孫贽,能世其業,曉兼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