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含有極高的文化因素。
若趕上辦喪事,那就不單交通要斷絕,而且大鑼大鼓的敲打三天三夜,吵得連死人都睡不安,而活人都須陪着熬夜。
鑼鼓而外還有爆竹呢。
爆竹的威力,雖遠不及原子彈,可是把嬰孩們吓得害了驚風症是大有可能的。
問題還不僅這樣簡單。
他們講排場,可就苦了窮人。
無論是紳糧,還是保甲長家中辦事,窮人若不去送禮,便必定開罪于上等人;而得罪了上等人,在這個小小的民主世界裡,簡直等于自取滅亡。
窮人,不管怎樣為難,也得送去禮物或禮金。
對于他們,這并不是禮物禮金,而是苛捐雜稅。
但是,他們不敢不送;這種苛捐雜稅到底是以婚喪事為名的,其中似乎多少總有點人情,而人情仿佛就與民主精神可以相通了。
窮人送禮,富人收禮,于是,富人不因擺百十桌酒庫而賠錢——其目的,據說是為賺錢——可是窮人卻因此連件新藍布大褂也穿不上了。
本地的紳糧們如此,外來的人也不甘落後。
我們鎮上的歡送會與歡迎會多得很。
在英美的民主世界裡,若是一位警長或郵局局長到一個小鎮上任去,或從一個小鎮被調走,大概他們隻顧接事或辦交代,沒有什幺别的可說。
同時,那鎮上的人民,對他們或者也沒有歡迎與歡送的義務。
他們辦事好呢,是理應如此;他們拿着薪俸,理當努力服務。
他們辦不好呢,他們會得到懲戒,用不着人民給他們虛張聲勢。
我們的金光鎮上可不這樣,隻要來一個小官,鎮上的公民就必須去歡迎,仿佛來到金光鎮上的官吏都是大聖大賢。
等到他們離職的時候,公民們又必須去歡送,不管離職的人給地方上造了福,還是造了孽。
不單官吏來去如此,連什幺銀号錢莊的老闆到任去任也要如此,因為從金光鎮的标準來看,天天埋在鈔票堆中的人是與官吏有同等重要的。
這又是我們的民主世界裡特有的精神,恐怕也是全世界中最好的精神。
本着這點精神,就很可以想象到我們鎮上怎樣對待一個偶然或有意從此經過的客人了。
按說,來了一位客人,實在不應當有什幺大驚小怪的地方。
假若他是偶然從此路過呢,那就叫他走他的好了。
假若他是有意來的,譬如他是來調查教育的,那就請他到學校去看看罷了;他若是警察總局的督察,就讓他調察警政去吧;與别人有什幺關系呢? 不,不,我們金光鎮自有金光鎮的辦法。
隻要是個闊人,不管他是幹什幺來的,我們必須以全鎮的人力物力,鬧得天翻地覆的歡迎他。
這緊張的很:全鎮到處都須把舊标語撕了下去,撕不淨的要用水刷,然後貼上各色紙的新标語。
全鎮的街道(也許有一個多月沒掃除過了)得馬上掃得幹幹淨淨。
野狗不得再在路上走來走去,都捉起來放到遠處去。
小孩子,甚至連雞鴨,都不許跑出家門來。
賣花生桔柑的不準在路旁擺攤子。
學校裡須用磚頭沾水磨去書桌上的墨點子,弄得每個小學生都渾身是泥污。
這樣折騰兩三天,大人物到了。
他也許有點事,也許什幺事也沒有。
他也許在街上走幾步,也許坐着汽車跑過去。
他也許注意到街上很清潔,也許根本不理會,不管他怎樣吧,反正我們須心到神知的忙個不亦樂乎。
我們都收拾好了之後,還得排隊到街外去迎接他呢。
中學生小學生,不管天氣怎樣冷,怎幺熱,總得早早的就站在街外去等候。
他若到晌午還沒來,小孩們更須立到過午;他若過午還沒到,他們便須站到下午。
他們渴,餓,冷或熱,都沒關系。
他們不能随便離隊去喝口水或買個燒餅吃;好家夥,萬一在隊伍不整齊的時候,貴人來到了呢,那還了得!我們鎮上的民主精神是給貴人打一百分,而給學生們打個零的。
小孩子如此,我們大人也是如此。
我們也得由保甲長領着去站班。
我們即使沒有新藍布大褂,也得連夜趕洗舊大衫,漿洗得平平整整的。
我們不得穿草鞋,也不得帶着旱煙管。
我們被太陽曬暈了,也還得立在那裡。
學生耽誤了一天或兩天的學,我們也累得筋疲力盡,結果,貴人或是坐着汽車跑過去,或是根本沒有來。
雖然如此,我們大家也不敢出怨言,舍命陪君子是我們特有的精神啊。
這精神使我們不畏寒,不畏暑,不畏饑渴,而隻“畏大人”。
(未完) 載一九四五年九月至十二月《民心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五期
若趕上辦喪事,那就不單交通要斷絕,而且大鑼大鼓的敲打三天三夜,吵得連死人都睡不安,而活人都須陪着熬夜。
鑼鼓而外還有爆竹呢。
爆竹的威力,雖遠不及原子彈,可是把嬰孩們吓得害了驚風症是大有可能的。
問題還不僅這樣簡單。
他們講排場,可就苦了窮人。
無論是紳糧,還是保甲長家中辦事,窮人若不去送禮,便必定開罪于上等人;而得罪了上等人,在這個小小的民主世界裡,簡直等于自取滅亡。
窮人,不管怎樣為難,也得送去禮物或禮金。
對于他們,這并不是禮物禮金,而是苛捐雜稅。
但是,他們不敢不送;這種苛捐雜稅到底是以婚喪事為名的,其中似乎多少總有點人情,而人情仿佛就與民主精神可以相通了。
窮人送禮,富人收禮,于是,富人不因擺百十桌酒庫而賠錢——其目的,據說是為賺錢——可是窮人卻因此連件新藍布大褂也穿不上了。
本地的紳糧們如此,外來的人也不甘落後。
我們鎮上的歡送會與歡迎會多得很。
在英美的民主世界裡,若是一位警長或郵局局長到一個小鎮上任去,或從一個小鎮被調走,大概他們隻顧接事或辦交代,沒有什幺别的可說。
同時,那鎮上的人民,對他們或者也沒有歡迎與歡送的義務。
他們辦事好呢,是理應如此;他們拿着薪俸,理當努力服務。
他們辦不好呢,他們會得到懲戒,用不着人民給他們虛張聲勢。
我們的金光鎮上可不這樣,隻要來一個小官,鎮上的公民就必須去歡迎,仿佛來到金光鎮上的官吏都是大聖大賢。
等到他們離職的時候,公民們又必須去歡送,不管離職的人給地方上造了福,還是造了孽。
不單官吏來去如此,連什幺銀号錢莊的老闆到任去任也要如此,因為從金光鎮的标準來看,天天埋在鈔票堆中的人是與官吏有同等重要的。
這又是我們的民主世界裡特有的精神,恐怕也是全世界中最好的精神。
本着這點精神,就很可以想象到我們鎮上怎樣對待一個偶然或有意從此經過的客人了。
按說,來了一位客人,實在不應當有什幺大驚小怪的地方。
假若他是偶然從此路過呢,那就叫他走他的好了。
假若他是有意來的,譬如他是來調查教育的,那就請他到學校去看看罷了;他若是警察總局的督察,就讓他調察警政去吧;與别人有什幺關系呢? 不,不,我們金光鎮自有金光鎮的辦法。
隻要是個闊人,不管他是幹什幺來的,我們必須以全鎮的人力物力,鬧得天翻地覆的歡迎他。
這緊張的很:全鎮到處都須把舊标語撕了下去,撕不淨的要用水刷,然後貼上各色紙的新标語。
全鎮的街道(也許有一個多月沒掃除過了)得馬上掃得幹幹淨淨。
野狗不得再在路上走來走去,都捉起來放到遠處去。
小孩子,甚至連雞鴨,都不許跑出家門來。
賣花生桔柑的不準在路旁擺攤子。
學校裡須用磚頭沾水磨去書桌上的墨點子,弄得每個小學生都渾身是泥污。
這樣折騰兩三天,大人物到了。
他也許有點事,也許什幺事也沒有。
他也許在街上走幾步,也許坐着汽車跑過去。
他也許注意到街上很清潔,也許根本不理會,不管他怎樣吧,反正我們須心到神知的忙個不亦樂乎。
我們都收拾好了之後,還得排隊到街外去迎接他呢。
中學生小學生,不管天氣怎樣冷,怎幺熱,總得早早的就站在街外去等候。
他若到晌午還沒來,小孩們更須立到過午;他若過午還沒到,他們便須站到下午。
他們渴,餓,冷或熱,都沒關系。
他們不能随便離隊去喝口水或買個燒餅吃;好家夥,萬一在隊伍不整齊的時候,貴人來到了呢,那還了得!我們鎮上的民主精神是給貴人打一百分,而給學生們打個零的。
小孩子如此,我們大人也是如此。
我們也得由保甲長領着去站班。
我們即使沒有新藍布大褂,也得連夜趕洗舊大衫,漿洗得平平整整的。
我們不得穿草鞋,也不得帶着旱煙管。
我們被太陽曬暈了,也還得立在那裡。
學生耽誤了一天或兩天的學,我們也累得筋疲力盡,結果,貴人或是坐着汽車跑過去,或是根本沒有來。
雖然如此,我們大家也不敢出怨言,舍命陪君子是我們特有的精神啊。
這精神使我們不畏寒,不畏暑,不畏饑渴,而隻“畏大人”。
(未完) 載一九四五年九月至十二月《民心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