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世界

關燈
那些“天書”,而且永遠力求體行。

    他的立身處世沒有一個地方不合于法的。

    他家中人口很少,有一位太太一位姨太太兩個兒子。

    他的太太很胖。

    大概因為偏重了肌肉的發展,所以她沒有頭發。

    裘委員命令她戴上假頭發——在西洋,法官都需頭罩發網的,他說。

    按法律上說,他不該娶姨太太。

    于是他就自己制定了幾條法律,用恭楷寫好,貼在牆上,以便給她個合法的地位。

    他的兩位少爺都非常的頑皮,不敢管教。

    裘委員的學問使他應付裕如,毫無困難。

    他引用了大清律,隻要孩子們斜看他一眼,就捆打二十。

    這樣,孩子們就越來越淘氣,而且到處用粉筆寫出“打倒委員爸爸”的口号。

    為這個,裘委員預備下一套夾棍,常常念道:“看大刑伺候!”向兒子們示威。

     裘委員這點知法愛法的精神博得了全鎮人士的欽佩。

    有想娶姨太太的,必先請他吃酒,而把他自己制定的姨太太法照抄一份,貼在門外,以便取得法律的根據。

    有的人家的孩子們太淘氣,也必到委員家中領取大清律,或者甚至借用他的那套夾棍,給孩子們一些威脅。

     這樣,裘委員成為全鎮上最得人緣的人。

    假若有人不買他的賬,他會引用幾條律法,把那個家夥送到獄中去的。

    他的法律知識與護法的熱誠使他成了沒有薪俸的法官。

    他的法律條款與憲書上的節氣(按:系指曆書上的二十四節而言),成為金光鎮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雖然裘委員的威風如此之大,可是在抗戰中他也受了不少委屈。

    看吧!裘委員的飯是平價米煮的,而飯菜之中就每每七八天見不着一根肉絲。

    雞蛋已算是奢侈品,隻有他自己每天早晨吃兩個,其餘的人就隻能看看蛋皮,咽口吐沫而已。

    說到穿呢,無冬無夏的,他總穿着那套灰布中山裝;假若沒有胸前那塊證章,十之八九他會被看作機關上的工友的。

    這,他以為,都是因為我們缺乏完善的法律。

    假若法律上定好,委員須憑證章每月領五支雞,五十斤豬肉,三匹川綢,幾雙皮鞋,他一定不會給國家丢這份臉面的。

     特别使他感到難過的是住處。

    我們已經說過:金光鎮原本是個很小的鎮子,在抗戰中忽然漲大起來的。

    鎮上的房子太不夠用。

    依着裘委員的心意,不管國家怎樣的窮,不管前線的士兵有無草鞋穿,也應當撥出一筆巨款,為委員們建築些相當體面的小洋房,并且不取租錢。

    可是,政府并沒這幺辦,他隻好和别人一樣的租房子住了。

     憑他的勢力與關系,他才在一個大雜院裡找到了兩間竹篾為牆,茅草蓋頂,冬寒夏熱,有雨必漏,遇風則搖的房屋。

    不平則鳴,以堂堂的委員而住這樣的豬圈差不多的陋室,裘委員搬來之後就狂吼了三天。

    把怒氣吼淨,他開始布置房中的一切。

    他叫大家都擠住一間,好把另外的一間做為客廳和書房。

    他是委員,必須會客,所以必須有客廳。

    然後,他在客室門外,懸起一面小木牌,寫好“值日官某某”。

    值日官便是他的兩位太太與兩位少爺。

    他們輪流當值,接收信件,和傳達消息。

    遇有客人來訪,他必躲到卧室裡去,等值日官拿進名片,他才高聲的說“傳”,或“請”;再等客人進了客室,他才由卧室很有風度的出來會客。

    這叫作“體統”,而體統是法治的基本。

     他決定不交房租。

    他自己又制定了幾條法律,首要的一條是:“委員住雜院得不交房租”。

     雜院裡住着七八家子人,有小公務員,有小商人,有小流氓——我們的民主世界裡有不少的小流氓,他們的民主精神是欺壓良善。

     裘委員一搬進來,便和小流氓們結為莫逆。

    他細心的給他們的行動都找出法律的根據。

    他也教他們不交房租,以便人多勢衆,好叫房東服從多數。

    這是民主精神。

     房東是在鎮上開小香煙店的,人很老實。

    他有個比他歲數稍大的太太,一個十三歲的男孩,也都很老實。

    他們是由河北逃來的。

    河北受敵人的蹂躏最早,所以他們逃來也最早。

    那時候,金光鎮還沒有走紅運,房子地畝都很便宜,所以他們東湊西湊的就開了個小店,并且買下了這幺一所七扭八歪的破房。

    金光鎮慢慢發達起來,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而房子,雖然是那幺破,也就值了錢。

    這,使裘委員動了氣。

    他管房東叫奸商,口口聲聲非告發他不可。

    房東既是老實人,又看房客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