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佛教
關燈
小
中
大
因緣的定義很多,然簡括言之,不外是:由此而生彼謂之因,依此而成彼謂之緣。
因緣的定義既明,現在當就宇宙諸現象以明因緣生的果。
例如此時盛開的梅花樹(果),它的存在不是突然有,也不是本來有。
在它長成之前,必先有梅樹種子(因),僅有此種子,也還不足使它長成為樹,所以次須具備日光、水分、土壤、空氣、人工等諸條件(緣)。
梅種子與上述諸條件一旦發生關系後,乃漸成為今日所見的梅樹。
故長成梅樹的種子稱做因,而促成種子發育長成的諸條件乃謂之緣。
梅花樹果的生成既是由于因緣,由此類推,梅花樹以外的宇宙諸現象,也莫不都是由于因緣而有,故說宇宙諸現象是因緣和合所生成的結果。
這一說,諸位初聽也許覺得離奇,但我想一經說明,定能明白。
如這張講台,分析它的構成因素,不外木料(因)、洋釘、油漆、人工等(緣)。
質言之,桌子之成,由于上述諸因緣的結合。
所以如果我們将這些因緣分散拆開,或它們根本沒有和合的機會,那桌子還有存在的可能嗎?桌子既非實在有或本來有,那它的自性自然是無了。
桌子既如此無自性,我們就可類推桌子以外的宇宙諸現象也莫不如此──無自性。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将此弄清楚,便覺佛理與事實不符了,例如有人問我,你們研究佛學的人開口講空,閉口說無,但為什麼還吃飯睡覺呢?懷著這樣疑問的人,顯然沒有弄清楚佛教說空的真義,因為佛教說空,是指諸現象因緣和合故無自性,而非否認現象的存在。
吃飯睡覺是人生現象,和尚又安能例外。
所以經中說:“妙有不有,真空不空”,便是這個意思。
現象是存在的,而且又非常的多。
我們生長其間,如果不給予名稱的區别,則結果必混亂得不堪設想。
因此,有張三李四和桌子椅子等的名相産生,名相不過是為人便利而設立,它非即現象自體,所以說名相是假立的。
這是說,宇宙間無一現象不從因緣生,既從因緣生,其自體當然是空。
而且識别其存在之名相又必是假立,故稱為中道。
中道即空即假,即假即空。
換言之,每一現相有二面:一是我們眼等所能見得到的存在形态,一是我們雖不能見而能思想到的因緣關系,此外别無實體。
這種道理的綜合,佛教便稱之為中道,這中道的道理,不因時間空間之不同,人智之高下而有變更,故為真實。
但有了理論必須要有行動,故緊接著便講事行。
事行中又分為四:
因為我們對佛教先須具備信仰,而後方能接受。
佛之所說,每超出常人的思想,而若能認真地依著行去,又必有好反響,因此常人對佛教由普通信仰而漸帶神秘傾向。
此種轉變,至秘密教興起,尤覺顯著。
然從佛教本身看,此種轉變,壞多好少。
但僧之原意為和合衆,換言之:四人以上的佛徒團體乃得稱為僧,所以僧即僧團。
人衆一多,其中不免要發生越軌行動,為了防止故制定戒律。
戒者,消極的止其不當為,律者,是一切應作事業的規律。
關于戒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