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源流及其新運動
關燈
小
中
大
系的佛律,今已為學佛民衆的行為标準。
向來作離群索居冷靜清閑生活的,今已走向廣大的人衆中,作各種服務人生之事業。
此留心一觀察現今中國的社會情狀,皆立可明了的。
且我們更以為現今全世界人類,已至呼吸相通的時代,世界同胞,人生一體,殆已為人人所能認識:“利他則成兩利;害他則成兩害”!硬撐其國際和平争求其自私的勝利,不惟不仁,亦為不智之甚。
因發願講明“無我互成”的佛學真理,覺悟全世界的人類,改變其各自競争以求生存的思想,為人生相助以共存共榮安甯發達的思想,遂開展為全球的佛學的新運動。
今略述其要義如左: 甲、人生的佛學于現代交通的互助的人類底共存共榮關系上,于東西各民族的人生哲學基礎上,以大乘初步的十善行佛學,先完成人生應有的善行,開展為有組織有紀律的大乘社會生活。
再漸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佛學,發達人性中潛有的德能。
重重進化,以至于圓滿福慧的無上正覺。
乙、科學的佛學以經驗的歸納及理論的演繹,從公正的客觀态度,探究全宇宙事事物物各方面各部分的真相;以破除傳習上偏見上一切的迷信謬解,而立為說明一切事物相互關系的公例定理。
窮自然的蘊奧,利人事的進行,此近代科學之功績;然于此猶未有完全洞明宇宙人生真相的希望,故終在存疑的猜度中,而不能确立徹底解決的真信。
曠觀于古近一切的哲學宗教,唯佛學不但不因科學而有所摧動,且得科學以為之證據及诠釋,益見真确精密。
其由無上正覺所完全洞明的宇宙人生真相,又足于科學的發明上,樹立合理的正解真信,以補科學之缺陷而促其進步。
故當建設以科學為基礎的佛學,成立科學上的最高信仰。
丙、實證的佛學佛學所說明的,以是全宇宙事事物物的真相之故,科學或哲學上,于一部分或一方面的說明,若能适如其量而不雜以情意的迷習謬見時,雖亦可恰恰相當;然以科學或哲學的知識,乃從人類報生的五官經驗,及人群傳習的意議理論,展轉增益得以成立。
而佛學則由積修所成的無上正覺,證明了完全萬有真相,為啟悟各人而适應各人的心理程度,施種種的說明而成立。
故求之一切的學說中,與文字語言的記載中,猶未足洞明佛陀所證的萬有真相。
必吾人自身亦開發等同佛陀的覺心,乃能實證于佛陀所明的萬有真相。
然以中國禅宗的經驗,吾人皆現現成成,各有等同佛陀的覺心,刹那刹那活潑潑底流行著。
吾人隻要有一刹那間,打開了經驗的理論的牢籠,便能湧現一刹那間的等同佛陀覺心,實證佛陀所證明的萬有真相。
雖未必皆能一證明即永不再退堕無明的牢獄,然有此親經的實驗,對于佛心完全洞明的萬有真相,必能成立堅确的真信,無可搖奪。
故特别注重實證的佛學。
丁、世界的佛學就文化言:東方民族所有的文化,大緻為調善情意的文化,西方民族所有的文化,大緻為擴充理智的文化。
雖近時已由交接而相取攜,猶不免貌合神離互生隔靴搔癢之謬誤。
就哲學言:一派是側重經驗的哲學,一派是側重理論的哲學。
經驗所及雖确當而不遍常,故必借理論以補充;理論所及雖遍常而不确當,故必借經驗以為補充。
然經驗與理論之兩途,終不能為遍常而确當之一緻,遂為終古争持莫決的問題。
若此兩方文化與兩派哲學的隔膜,不能切實解除,則終無由融化全人類一切的文化與哲學而适應今後全人類的需求,成為一緻百慮殊途同歸的世界之文化與哲學。
然一深觀佛學,則以調善情意為理智發達之勝緣,尤以發達理智為情意調善之要因:相應互成,共臻究竟。
複次、以超脫一切分别的實智、經驗,到理論上絕對的遍常性,亦以巧符合各種事情的量智、理論,及經驗上相對的确當性,完成了“經驗遍常化”與“理論确當化”,解決了終古不決的哲學上種種的問題。
故唯佛學足為陶鑄兩方文化與兩派哲學的洪爐。
創造成今後世界全人類所需求的大同文化與哲學。
故我們赤裸裸解除了一切從人種、民族、方土、時代上所傳習下來的拘蔽,直示以世界的佛學。
我們于佛學的新運動,已略加說明:為使此理想加速的實現出來,已拟具世界佛學苑的計劃,今已印送諸君。
諸君若能從本具的覺性中,發出同情的呼聲,便請起來為共同的進行。
(見海刊十卷一期)
向來作離群索居冷靜清閑生活的,今已走向廣大的人衆中,作各種服務人生之事業。
此留心一觀察現今中國的社會情狀,皆立可明了的。
因發願講明“無我互成”的佛學真理,覺悟全世界的人類,改變其各自競争以求生存的思想,為人生相助以共存共榮安甯發達的思想,遂開展為全球的佛學的新運動。
今略述其要義如左:
再漸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佛學,發達人性中潛有的德能。
重重進化,以至于圓滿福慧的無上正覺。
窮自然的蘊奧,利人事的進行,此近代科學之功績;然于此猶未有完全洞明宇宙人生真相的希望,故終在存疑的猜度中,而不能确立徹底解決的真信。
曠觀于古近一切的哲學宗教,唯佛學不但不因科學而有所摧動,且得科學以為之證據及诠釋,益見真确精密。
其由無上正覺所完全洞明的宇宙人生真相,又足于科學的發明上,樹立合理的正解真信,以補科學之缺陷而促其進步。
故當建設以科學為基礎的佛學,成立科學上的最高信仰。
而佛學則由積修所成的無上正覺,證明了完全萬有真相,為啟悟各人而适應各人的心理程度,施種種的說明而成立。
故求之一切的學說中,與文字語言的記載中,猶未足洞明佛陀所證的萬有真相。
必吾人自身亦開發等同佛陀的覺心,乃能實證于佛陀所明的萬有真相。
然以中國禅宗的經驗,吾人皆現現成成,各有等同佛陀的覺心,刹那刹那活潑潑底流行著。
吾人隻要有一刹那間,打開了經驗的理論的牢籠,便能湧現一刹那間的等同佛陀覺心,實證佛陀所證明的萬有真相。
雖未必皆能一證明即永不再退堕無明的牢獄,然有此親經的實驗,對于佛心完全洞明的萬有真相,必能成立堅确的真信,無可搖奪。
故特别注重實證的佛學。
雖近時已由交接而相取攜,猶不免貌合神離互生隔靴搔癢之謬誤。
就哲學言:一派是側重經驗的哲學,一派是側重理論的哲學。
經驗所及雖确當而不遍常,故必借理論以補充;理論所及雖遍常而不确當,故必借經驗以為補充。
然經驗與理論之兩途,終不能為遍常而确當之一緻,遂為終古争持莫決的問題。
若此兩方文化與兩派哲學的隔膜,不能切實解除,則終無由融化全人類一切的文化與哲學而适應今後全人類的需求,成為一緻百慮殊途同歸的世界之文化與哲學。
然一深觀佛學,則以調善情意為理智發達之勝緣,尤以發達理智為情意調善之要因:相應互成,共臻究竟。
複次、以超脫一切分别的實智、經驗,到理論上絕對的遍常性,亦以巧符合各種事情的量智、理論,及經驗上相對的确當性,完成了“經驗遍常化”與“理論确當化”,解決了終古不決的哲學上種種的問題。
故唯佛學足為陶鑄兩方文化與兩派哲學的洪爐。
創造成今後世界全人類所需求的大同文化與哲學。
故我們赤裸裸解除了一切從人種、民族、方土、時代上所傳習下來的拘蔽,直示以世界的佛學。
諸君若能從本具的覺性中,發出同情的呼聲,便請起來為共同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