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與融貫
關燈
小
中
大
,二、是揭破離開中國佛教本位而易以異地異代的新謬見。
在這兩個原則之下,在中國目前及将來趨勢的需求上,把中國佛教本位的新佛教建立起來。
三、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
甲、融貫的由來
關于本人的融貫思想的由來,說起來亦大有因緣。
最初、本人親近的善知識,是禅宗的寄禅老和尚(即八指頭陀)等,對于參禅的傾向較深,對台賢教義稍稍研究。
後來自看藏經,于性相經論的得意處,每在離言的禅意,頗契維摩經所謂文字性空即解脫性。
如天台的離言谛,法相的離言自性,法性的離戲論分别,都融徹到禅宗上的不立文字,如古人所謂「不即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放觀一切經典文字的佛法,不是擺設在地上的木石,而同滲透虛空中的光影;故于一切佛法,容易成為融會貫通的思想。
此種思想、在我的著述中發表的很多,這裡且提出兩個綱領來說說。
乙、宗乘融貫
宗、即是宗派。
我曾把印度、中國、日本之各部各宗各派,融貫以着成佛教各宗派源流,及佛乘宗要論、大乘宗地圖等,可資參考。
乘、即諸乘,論藏、曾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融貫于佛學概論等。
本人這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可與西藏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中的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比觀。
如圖:┌下士道──五乘共法┐宗喀巴┤中士道三乘共法├本人└上士道──大乘不共法┘
丙、文系融貫從大覺世尊大悲心海中流出的清淨教法,在印度有三時期:即是初五百年的,今流為錫蘭、緬甸、暹羅等地的巴利文系佛教;第二五百年的,今流為中國、高麗、日本等地的華文系佛教;第三五百年的,今流為西藏、蒙古、尼泊爾等地的藏文佛教。
年代教法流傳地方文系┌第一期五百年──小彰大隐佛教──傳錫蘭暹羅等地──巴利文印度┤第二期五百年──大主小從佛教──傳中國再傳高麗日本─漢文└第三期五百年──密主顯從佛教──傳西藏再傳蒙古等──藏文
除此諸文系以外,歐美文系近年亦成一新的研究。
依止各文系以融貫世界佛學而為建立弘揚世界佛學的工具,是本苑名為世界佛學苑的由來。
不過第一宗乘融貫的思想,初隻限于漢文系,今後希望普遍到各種文系中去。
第二文系融貫的思想,希望研究各種文,更能融貫到所研究各部派的宗義上去。
四、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本院的研究系,分為六系: 第一、俱舍阿含系:此舉俱舍為主而遍及三乘共法,從漢文的俱舍阿含研究,亦須參考巴利文、西藏文各系,才能融會貫通。
俱舍、阿含為最能貫通各文系之佛教者,故研究佛教者須從此着手。
第二、法性般若系:法性般若系以中論或三論或四論(即于中、百、十二門三論外添一大智度論)為研究之入手。
在印度有龍樹、提婆、羅侯羅、青目、清辨、佛護、月稱等諸健将;在中國有鸠摩羅什、僧肇、僧睿、高麗朗、止觀诠、興皇朗、吉藏等中心分子;在日本有慧灌、福亮、道慈等主要人物;而西藏各派亦大抵奉中論為究竟義。
第三、法相唯識系:研究法相唯識,可以慈恩師資之說為基本。
上溯印度無着、世親、安慧、護法,及中國覺愛、真谛三藏等,而下逮慧沼、智周、以及日本、西藏唯識學中諸巨子。
第四、法界顯密系:此系包括、台、賢、禅、淨、密五宗,中國千百年來都以台賢為教義,以禅淨為修行,而近年則密咒行亦頗興盛。
第五、教乘次第與教宗曆史系:教乘次第是一種總攝分判一切佛法的位置研究;教宗曆史,是對于整個佛教或各宗或各點的曆史系研究。
第六、律藏研究與僧制整理系:佛制戒律,是佛教建立住持僧團的生命線。
照原始律儀履行最盛的,要推錫蘭、暹羅、緬甸等地。
在中國、日本、西藏則多有變通。
僧制整理,是中國目前的一種必要工作,在本苑的指導師及研究員,要認清這僧制整理的工作,須要從律藏研究到各方域各時代的僧制。
上面六系,如研究法界顯密系,要融會貫通台、賢、禅、淨、密以研究。
當然比專學講天台教、賢首要艱難得多。
現在應不避艱難地本着這新的融貫的宗旨,勇猛研究,乃能躍進為現在到将來的世界佛教。
(福善記)(見海刊十八卷九期)
在這兩個原則之下,在中國目前及将來趨勢的需求上,把中國佛教本位的新佛教建立起來。
最初、本人親近的善知識,是禅宗的寄禅老和尚(即八指頭陀)等,對于參禅的傾向較深,對台賢教義稍稍研究。
後來自看藏經,于性相經論的得意處,每在離言的禅意,頗契維摩經所謂文字性空即解脫性。
如天台的離言谛,法相的離言自性,法性的離戲論分别,都融徹到禅宗上的不立文字,如古人所謂「不即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放觀一切經典文字的佛法,不是擺設在地上的木石,而同滲透虛空中的光影;故于一切佛法,容易成為融會貫通的思想。
此種思想、在我的著述中發表的很多,這裡且提出兩個綱領來說說。
我曾把印度、中國、日本之各部各宗各派,融貫以着成佛教各宗派源流,及佛乘宗要論、大乘宗地圖等,可資參考。
乘、即諸乘,論藏、曾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融貫于佛學概論等。
本人這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可與西藏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中的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比觀。
如圖:
依止各文系以融貫世界佛學而為建立弘揚世界佛學的工具,是本苑名為世界佛學苑的由來。
不過第一宗乘融貫的思想,初隻限于漢文系,今後希望普遍到各種文系中去。
第二文系融貫的思想,希望研究各種文,更能融貫到所研究各部派的宗義上去。
四、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本院的研究系,分為六系: 第一、俱舍阿含系:此舉俱舍為主而遍及三乘共法,從漢文的俱舍阿含研究,亦須參考巴利文、西藏文各系,才能融會貫通。
俱舍、阿含為最能貫通各文系之佛教者,故研究佛教者須從此着手。
第二、法性般若系:法性般若系以中論或三論或四論(即于中、百、十二門三論外添一大智度論)為研究之入手。
在印度有龍樹、提婆、羅侯羅、青目、清辨、佛護、月稱等諸健将;在中國有鸠摩羅什、僧肇、僧睿、高麗朗、止觀诠、興皇朗、吉藏等中心分子;在日本有慧灌、福亮、道慈等主要人物;而西藏各派亦大抵奉中論為究竟義。
第三、法相唯識系:研究法相唯識,可以慈恩師資之說為基本。
上溯印度無着、世親、安慧、護法,及中國覺愛、真谛三藏等,而下逮慧沼、智周、以及日本、西藏唯識學中諸巨子。
第四、法界顯密系:此系包括、台、賢、禅、淨、密五宗,中國千百年來都以台賢為教義,以禅淨為修行,而近年則密咒行亦頗興盛。
第五、教乘次第與教宗曆史系:教乘次第是一種總攝分判一切佛法的位置研究;教宗曆史,是對于整個佛教或各宗或各點的曆史系研究。
第六、律藏研究與僧制整理系:佛制戒律,是佛教建立住持僧團的生命線。
照原始律儀履行最盛的,要推錫蘭、暹羅、緬甸等地。
在中國、日本、西藏則多有變通。
僧制整理,是中國目前的一種必要工作,在本苑的指導師及研究員,要認清這僧制整理的工作,須要從律藏研究到各方域各時代的僧制。
上面六系,如研究法界顯密系,要融會貫通台、賢、禅、淨、密以研究。
當然比專學講天台教、賢首要艱難得多。
現在應不避艱難地本着這新的融貫的宗旨,勇猛研究,乃能躍進為現在到将來的世界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