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皆因緣所生
關燈
小
中
大
故雲南之佛教曆史已在二千三百多年以上。
所以現在中國,從通都大邑到窮鄉僻壤。
均散布有信祟佛法之徒衆,及有很多代表佛教的寺庵僧尼。
佛教在中國曾有過極昌明的時代,而對中國固有的文化之貢獻與影響都甚大,至唐宋已經發揮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近今研究中國文化者皆離不了佛學的因素。
實則許多被指斥為迷信的事物,與佛教本身全不相涉,殆若風馬牛之不相及。
一般認為迷信的,不外各地方所崇拜的鬼神偶像,及化燒紙錢等等風俗習慣,皆誤為佛教所造成,其實這在佛教原有的教理和制度上并沒有提倡過。
此種俗習之起源,多由于中國古來的所謂神道設教思想之遺傳。
因為佛教在别的國度裡流傳時并不如此,并沒有像在中國的許多不經的俗習,這是可以作反證的。
由此我們知道中國古時遺留下來為現在诟為迷信的風俗,無非曆代統治者的帝王,欲借此使人民生一種希望或畏懼,因此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與鎮懾。
其用意在鞏固其統治權,以使之補助政治法令所不逮。
可是在今世科學的眼光看來,不免有愚弄人民之嫌。
但此并非出于佛教,故以前中國的佛教僧徙,也不過适應于吾國的習俗而如此,亳不影響到佛學的真理及其原有價值。
因此即以為佛教對于有為的青年人,及對社會國家負責任的人皆不宜接近,尤其不必去研究;但為一班退休的老年人及無知婦女的崇信物。
因此,乃欲舉佛教而摧毀消滅之。
其實,這也非佛教的本質。
佛教教理上所謂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及佛者,此中第一步就是教人在世做人,然後才能談到超人的天及出世的聲聞緣覺菩薩等四乘,故學佛以做人為基礎。
其餘四乘也不盡出世,出世隻是修學佛法的一種過程。
乘、即是車的意思。
五乘、是說由這五種不同力量的人,依這五層的車路前進。
這樣看來,佛法并不是非人生的,也并不盡是遠俗離世的。
如在暹羅、緬甸、西藏等處,即是用佛教學理為治國及待人接物的處世學問。
而佛教在中國專被用來做出世的修行者,這是因為中國已有儒教學說治國經世的緣故。
如此說來,佛教之退處山林,也完全是中國的環境使然,并非自身的本質如是。
所以我們可以說佛教是非消極的,是有為青年人及現對社會國家作大供獻者的人都可以研究的。
其實佛教說一切皆空,有時也說非空、也說非有非空。
即空即有。
其說空者、無非是就一法或萬法作一種理性的說明,須在講到相當的地方乃适用的一種術語:講唯識也是如此。
此種術語,隻是佛說因緣所生法上的附加義。
扼要的說來,佛教唯講萬有(萬法)皆因緣所生:這才是佛教的真正本旨。
所以今講“萬有皆因緣所生”,不能不略說本題的幾個重要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