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

關燈
存世界上所流傳的三大系佛教,與印度三時期的佛教,是有很密切的關系。

    錫蘭系所傳的佛教,是印度第一期流傳的佛教,以其在阿育王的時候已開始傳入,且其保持僧衆團體的律儀等等,俨如佛世或離佛不遠時代的僧衆律儀一樣。

    而在教義方面,則亦以三乘共法的阿含經等為範圍。

    故由錫蘭為根據地而傳于緬甸、暹羅等處的佛教,我們可以确定它是印度第一期流行的佛教。

    

  再來觀察中國所流行的佛法:舊傳謂于佛滅後一千年間傳來,現在依錫蘭、西藏的佛史,應把佛生年代減近在四五百年頃,那麼中國所流傳的佛教,即是佛滅六百年後印度第二期流行的佛教。

    因為第二期所盛弘的是大乘教法,雖然三乘共教亦附帶傳來,而确以大乘佛教為主。

    在唐開元後印度第三期的真言密法亦有傳來,但未極具備,故中國終以印度第二期佛教為主要。

    所以現在世界上所傳流的純正大乘佛教,還是在中國内地。

    

  現在西藏所流行的佛教,是印度第三期所傳的佛教。

    所以要觀察印度第三期佛教的真相,可以考之現在西藏佛教的流傳,等于觀察第一期佛教須研究錫蘭,和第二期佛教須研究中國一樣。

    西藏佛教是以陀羅尼密法為主要的,于大乘性相教義雖亦重研究,而終以真言密法為所趨,故印度第三期特别發揮的佛教,正在西藏;即由中國傳日本的真言密法,亦不及其完全。

    

  此三系相互此較起來,西藏比較中國亦有所缺,關于印度第一期以三乘共法為中心的經、律、論,中國不在少數。

    而西藏則無阿含經等。

    律藏亦不多,而中國則較完備。

    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比較多的還是在中國。

    雖然,在中國亦有缺陷,如中國在戒律的儀式上,除了傳戒時昙花一現外,便不可多見,而錫蘭依然照律制實行,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在中國亦覺不全。

    

  現在因為全世界海陸交通的便利,所以佛教也就漸漸的普遍到歐美各國:錫蘭派、則由英國先流傳到歐洲,而美洲;中國派、則由日本先流傳到美洲,而歐洲;西藏派、因近于印度,則由英屬印度流傳到歐洲,而美洲。

    于是就使整個的佛法,如遠山的雲煙重重綿延流布于全球了。

    然其根源,仍在于印度的三時期。

    這樣去觀察世界上整個的佛教:先歸納為錫蘭、中國、西藏三大系的佛教,再溯到印度三時期的佛教,更追溯到佛世時代的佛教,那就可以得到全部教史整個的綱要。

    研究的學者,對于全部教史能作如是觀察,就可得着一個系統的思想和觀念,如網在綱,有條不紊了。

    

  二、全部教法的綱要

  甲、四藏

  我們想了解全部佛教的教義,而得其整個的思想和概念,那須要從佛陀一代教法的流傳中尋找綱領來作分析的觀察。

    古來分判佛法,有半、滿,頓、漸等等的不同。

    全部教法的能诠典籍──經論等,向來是分判為經、律、論三藏來收攝的;但亦有非三藏所能歸納者,故在三藏外又加一雜藏;又有于雜藏後加一禁咒藏的。

    但我們若于全部教法深切地加以研究,覺得除三藏外确須有加一雜藏的必要,因為在三藏所不能包容的一切,都可以攝入于雜藏中。

    至于禁咒藏,則是由于印度第三期真言密法特别發達時而分編,我們若從全部佛教觀察,此藏實無别編的必要。

    比如中國的禅宗在唐後極為弘盛發達,而禅宗雖說「教外别傳、不立文字」,但各祖的語錄極多,且體裁特殊;若禁咒另編一藏,則禅宗亦應另編一語錄藏。

    語錄藏既不另編,故禁咒藏之另編,亦無何等需要。

    這樣來觀察全部教典,應以編成經、律、論、雜四藏為确當。

    現在佛法的分編,如頻伽藏等,都另有秘密部的編輯;但亦有依四藏的格式而編輯的,這是很适宜而妥當的,故今後仍應編為四藏。

    

  乙、三法

  這不過依于典籍上的分判,傥依内容教義上來分析,則雖編四藏,亦仍于義理不知其統緒。

    在教義上,依我個人的研究觀察,古來種種的分判終是不大平允、妥當、周到,我以為全部佛法在教義上應作三種分配:一、五乘共法,二、三乘共法,三、大乘不共法。

    這在我的佛學概論上早有舉要的說明,現在再來提說:──

  1.五乘共法

  由上觀察,知道一切教法都為佛陀所說,而佛陀是一個修大行得大果親證宇宙諸法的真相者。

    故所有五乘、三乘、大乘一切的言教,皆從其自證法界中流露出來,皆是有不可思議的深意存在,決非一般常人所能度量拘限的。

    如佛所說五乘中的人、天乘法,依一般人的思想觀之,總以為定是世間教法,其實何嘗如此。

    如佛在鹿苑以前所說的提渭經,雖被判人天乘法,而其經中亦有說及發阿耨菩提心者,故雖是人天乘法,而亦通于出世三乘或無上大乘法,且依以展轉增上,皆通達大乘。

    所以佛所說的人天乘法,是不能固定其是世間教法的,隻可稱它為「五乘共法」。

    因為這些教法,皆是明衆緣所生法,顯正因果而破邪因果,可通于聖凡法界的。

    這樣,對于佛陀流傳下來的全部教法,第一部份都可編入于「五乘共法」中。

    而研究的學者們,亦可依著順序的步驟,以研究五乘共法為入手,再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進入,便可得着全步教法的綱要。

    

  2.三乘共法

  此為出世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共法,即在超越三界的苦集而得出世的滅道上,說名「三乘共法」。

    所謂共法者,因為三乘雖有區别,而斷三界煩惱生死以證無生阿羅漢果則皆同;即如佛十号中有所謂「多陀阿伽陀阿羅诃」的阿羅诃,亦即阿羅漢也。

    故凡了脫三界生死諸苦而達到出世無生果位者,皆可名為三乘共法,故亦不能說唯是小乘,何況聲聞、緣覺皆可進入于大乘呢?故對于全部教法,第二部份應判為「三乘共法」。

    

  3.大乘不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