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與融貫

關燈
一由本人意趣說起甲非研究佛書之學者乙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丙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丁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二佛教中心與中國佛教本位的新甲新的意義乙佛教中心的新丙中國佛教本位的新三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甲融貫的由來乙宗乘融貫丙文系融貫四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一、由本人意趣說起  今天拈「新與融貫」一題,說明本人所指導研究的綱要。

    先由本人的意趣說起。

    

  關于本人的意趣,在南京講優蒲塞戒經時,已分為四點略略地說過,現在再提要于此。

    

  甲、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把佛書當做學問研究,國内外的人頗不少,其實、從事考稽佛書而研究其義理,以造成一專門的學者亦不是件易事,而時有揚其一得炫異鳴高之弊。

    一般人讀了本人的許多著述。

    以為本人是個用字比句栉、勾古證今的研究佛學者,實際上本人讀書每觀大略,不事記誦,不求甚解,而以資為自修化他之具為目的。

    所以本人的志願趣向上,從不冀成為學者,唯在能成就振興佛教覺人救世之方便耳。

    

  乙、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佛法中分宗立派,早在印度即有小乘十八派或二十派别;之後大乘複興,遂有大小乘對峙;大乘複分法性法相之空有兩宗;繼之又有真言宗興起;是為印度開宗立派之概況。

    而在中國方面,亦有天台、華嚴等宗之别;同時、宗中又立派,如禅宗之臨濟、曹洞、沩仰等是。

    宗派之所以興起者,差不多都是以古德在佛法中參研之心得為根據,适應時機之教化上而建立的。

    中國性、相、律、密各宗,為傳承印度的宗派;台、賢、禅、淨等,為創立的宗派。

    日本繼承中國,複有日蓮宗、淨土真宗等之開創;諸宗派至今,皆各有其系統的傳承,非常嚴格。

    而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則不欲專承一宗之徒裔。

    以為由佛之無上遍正覺所證明之法界性相,為度生應機而有種種施設,法流多門,體源一味,權巧無量之方便法,無不為度生而興;古德開創宗派,其妙用亦在乎此。

    由此看法,無上大覺海中流出來的教法,為了傳持者及入世應機的各有偏勝:由迦葉、阿難等承持,則成初期小乘;由龍樹、無着、世親等弘傳,則成中期大乘;由龍智、善無畏、蓮花生等傳承,則成後期密法;印度佛法,因之可分為三期了。

    後來到了佛滅度後千二百餘年的當兒,印度的佛法已由衰落而消聲匿迹;在印度奔放的佛法鮮花,不能不轉移到異地去開放!錫蘭、暹羅、緬甸等地所盛傳之巴利文佛法(以錫蘭為代表),就是印度的初期小乘佛法;從中國到高麗、日本等地所盛傳之佛法(以中國的漢文為代表),就是印度的中期大乘佛法;而由西藏及再傳于蒙古、尼泊爾等地所盛行之密法(以中國的西藏文為代表),即為印度的後期密法,此為印度三期佛法的二千餘年來支流的大概。

    其于諸法性相一味平等中之各宗派法門,皆可随人根機所宜而修學,藉以通達究竟覺海。

    所以本人觀察佛法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原為一貫;在教理解釋上,教法弘揚上,随機施設而不專承一宗或一派以自礙。

    

  丙、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

  站在佛法立場上,用佛法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衆生,一切衆生互相關涉,而一世界與無量世界亦相攝相入;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是此意。

    所以佛法并不是為此一人生及此一世界而起;即此一生一世亦當體無始無終,無邊無中。

    發心修學佛法者,應不為空間時間所限,宜超出一切時空,涉入一切時空。

    于佛法如此理解,即能自悟悟他,精進無息,無庸拘定要即此身成佛。

    蓋成佛不過自悟悟他而已,菩薩行滿,佛陀果成,但勤耕耘,自能收獲,何須刻期求證!因為刻期追求,大抵為滿足虛榮心所驅使;而着相拘求,非僅心量狹小,且未免反增煩惱耳!佛法中雖有為接引一類誇大之衆生,或激發一類懈怠衆生,施設即身成佛、立地成佛等假名,但本人提倡發長遠心修自悟悟他行,不怠不息,而不以此類假名而掀起刻期求成之貪心。

    

  丁、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

  前面三點從消極的反面立說,第四點恰從積極的正面言之。

    從正面講,本人為一從凡夫而得聞佛法信受奉行者,認佛法中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均一貫可達到究竟圓滿之覺海。

    凡能貫通五乘、三乘及大乘教法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者,便是菩薩,所以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