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佛法的要義
關燈
小
中
大
故學佛法以徹明業報,确信業報為最要緊!佛所說的一切經教皆不離業報,信仰佛法即是信仰業報,不管是說一切皆空也好,諸法唯識也好,密宗也好,淨土也好,總越不出業報,換句話說,業報就是因果報應。
要想得好的果報,即先行好的業因,若撥無因果,便非佛法。
這是佛法中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佛法依三界(或雲法界)衆生而設,三界中有人類──我們生在人中,佛亦降生在人中,在人言人,側重人間而談佛法固無不可;但要知道宇宙間的一切衆生皆在佛化之中。
若以人間自封,除現見外不論其他,否認餘趣存在,即等于自掘其根自塞其源,未免把佛法弄得太狹小了,那就大大不可。
宗門與教門工夫的差别可以明言者:即教門在深解「現前身心世界」是無常、是無我、是空、是唯識;而起觀察、而得通達。
宗門在深疑「現前身心世界」是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是誰?是什麼?而起參究、而得徹了。
二者都是依「現前身心世界」為下手處;到了既「通達」、既「徹了」之後,所證所得亦無若何不同,所謂「方便多門,歸元無二」。
其不同者、即其工夫一由解而起觀行,一由疑而起參究耳。
尤落疑禅而不能豁開妙悟。
故宗門須以由大疑而大悟為則!所謂「黑漆疑團忽打通,一多長短亦含容,踏翻宇宙浮漚上,逼塞虛室刹那中」;可以微露此中消息。
這是修這兩種行者所當注意的。
平常都以為西藏隻是密宗的佛法,而不知道他們還是很注重教理研究的。
他們的研究法注重辯論,而辯論不是随便沖口而出,是有因明比量為格架的。
因此有的人主張必要由比量的理智,乃能觀察起修加行智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