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衆緣生唯識現

關燈
不甚顯了且易誤會耳。

    諸法皆所知境,真如亦所知境(即所緣緣),故亦可通。

    

  楞嚴經雲:“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

    亦明此義。

    三論宗謂法性為一切法之祖父母,般若為父母,以依證真如而成般若故。

    天台教說維摩經之“從無住本立一切法”,亦明此義。

    

  4.如來藏覺不覺緣起義第八識亦含藏如來無漏清淨功德種,故名如來藏。

    起信論說藏識有覺不覺義,依覺義上起清淨法,不覺義上起雜染法,故亦明唯識變現義。

    天台、賢首、真言諸家教義,皆有取于此,但亦未甚顯了。

    

  5.真界或法身緣起義華嚴懸談雲:“大哉真界,萬法資始”。

    真界究何所指,雖不明了,而就賢首教義研究之,系指庵摩羅識(即佛果上之識、亦通衆生之前六第八現量心)。

    即從此現量之見聞覺知為諸法現起之本,故亦明唯識現義。

    法身、狹義與報化相對,廣義指具足如來一切功德法之身,所謂“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者。

    此亦佛果唯識變現義。

    

  上來五種,雖皆可同明此義而不全顯了。

    

  丙、顯了的諸法唯識現

  一切衆生,自始皆有八識。

    第八含藏有漏無漏種子;而有漏種無始現行,現又熏種,種又現行。

    受苦求離,熏無漏種,始起覺行。

    如成唯識論所說三能變識等廣明。

    唯識變現義之最要明了者:即吾人生死流轉,皆為前六識上之心心所法迷事理而造染業之所緻。

    欲脫苦果,須悟理事而造淨業。

    為聖為凡,可由自心作主,故說此義。

    

  三、諸法衆緣生唯識現與三性三無性

  三性,即依他起、遍計所執、與圓成實也。

    他即衆緣,依即唯識,起者生起;故由諸法衆緣生唯識現,即明依他起義。

    不能如實了知諸法衆緣生唯識現義,執為實我實法而起我執法執及貪嗔等煩惱,即遍計所執義。

    将在依他起上之遍計執破除淨盡,而此我法二空所顯之依他起真實相,即圓成實性。

    三性義即三無性義。

    依他而起,無自然或大自在天等無因一因等義。

    空了一切實我實法,無有可執之體性。

    而二空所顯之真如(又名無相),更非言語所可形容。

    故上來為佛法三大要義,遍一切佛法,總括三藏十二部之大乘究竟了義。

    

  四、觀此義為境所起之行

  明以上之境為觀而修行,則有二行:一、波羅蜜行,即普修六度。

    二、大總持行,即一門深入(總持諸行為一行的方便)。

    如修一行三昧、一心念佛、一心三觀、或依陀羅尼、法界觀、唯識觀,及禅宗之向上一著等而專修。

    

  五、依此境修行所證之果

  一、大涅槃(大解脫);二、大菩提,成就一切功德智慧(一切智智);三、大法身(佛果法身)。

    

  依上二義,略明境行果義竟。

    佛法甚深,含義甚廣,時間有限,略說大概而已。

    

  (樓維克記)(見海刊十二卷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