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與民有三求:求其為己勞,求其為己死,求其為己生。

    (《意林》) ○篇名缺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

    法欲簡而明,吏欲公而平。

    (《意林》) ○内誡 三代之亡,由乎婦人,故《詩》刺豔妻,《書》誡哲婦,斯已著在篇籍矣。

    近事之若此者衆,或在布衣細人,其失不足以敗政亂俗。

    至于二袁,過竊聲名,一世豪士,而術以之失,紹以之滅,斯有國者所宜慎也。

    是以錄之,庶以為誡于後,作《内誡》。

     古之有國有家者,無不患貴臣擅朝,寵妻專室。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愚,入朝見嫉。

    夫寵幸之欲專愛擅權,其來尚矣。

    然莫不恭慎于明世,而恣睢于閒時者,度主以行志也。

    故龍陽臨釣而泣,以塞美人之路;鄭袖僞隆其愛,以殘魏女之貌。

    司隸馮方女,國色也。

    世亂避地揚州,袁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甚愛幸之。

    諸婦害其寵,绐言将軍以貴人有志節,但見時“宜數”涕泣(宜數二字依《意林》改),示憂愁也,若如此,必長見敬重。

    馮氏女以為然,後每見術,辄垂涕,術果以為有心志,益哀之。

    諸婦因是共絞殺,懸之于廁,言其哀怨自殺。

    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斂。

    袁紹妻劉氏甚妒忌,紹死,僵屍未殡,寵妾五人,妻盡殺之。

    以為死者有知,當複見紹于地下,乃髡頭墨面,以毀其形。

    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惡婦之為,一至是哉。

    其少子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嫔。

    說惡母,蔑死先父,行暴逆,忘大義,滅其宜矣。

    紹聽順妻意,欲以尚為嗣,又不時決定,身死而二子争國,舉宗塗地,社稷為墟。

    上定冀州,屯邺,舍紹之第。

    餘親涉其庭,登其堂,遊其閣,寝其房。

    棟宇未堕,陛除自若,忽然而他姓處之,紹雖蔽乎,亦由惡婦。

    (《治要》) 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幹,以功封侯。

    其妻哭于室,以為琰富貴,将更娶妾媵而奪己愛故也。

    (《三國志·袁紹傳》注,《後漢書·袁紹傳》注) ○酒誨 酒以成禮,過則敗德,而流俗芳沈,作《酒誨》。

    (《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八) 孝靈之末,朝政堕廢,群官百司,并湎于酒,貴戚尤甚,鬥酒至千錢。

    中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酒,辄掣引衣裳,發露形體,以為戲樂。

    将罷,又亂其舄履,使小大差踦,無不颠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随而笑之。

    (《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八,《禦覽》二百二十九,又四百九十七,又六百九十七,又八百四十五) 雒陽令郭珍,居财巨億。

    每暑夏召客,侍婢數十,盛裝飾,被羅縠,袒裸其中,使之進酒。

    (《禦覽》四百七十二,又八百四十五)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并好酒。

    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

    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

    又設大針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刂刺之,驗其醉醒,是酷于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

    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

    松嘗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

    二方化之,故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意林》,《初學記》三) ○論郤儉等事 夫生之必死,成之必敗,天地所不能變,聖賢所不能免。

    然而惑者,望乘風雲,冀與螭龍共駕,适不死之國。

    國即丹谿,其人浮遊列缺,翺翔倒景,饑餐瓊蕊,渴飲飛泉。

    然死者相襲,丘壟相望,逝者莫反,潛者莫形,足以覺也。

    (《文選》郭景純《遊仙詩》注) 人形性,同于庶類,勞則早斃,逸則晚死。

    (《意林》) 淳于意診趙章,謂其命在五日後,至七日乃死。

    章嗜粥,内髒充實,故得延日也。

    (《北堂書鈔》未删改本一百四十四) 颍川郤儉能辟谷,餌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氣,老有少容;廬江左慈,知補導之術,并為軍吏。

    初儉之至,市伏苓,價暴數倍。

    議郎安平李覃學其辟谷,餐伏苓,飲水中寒,洩利,殆至殒命。

    後始來,衆人無不鸱視狼顧,呼吸吐納。

    軍謀祭酒弘農董芬為之過差,氣閉不通,良久乃蘇。

    左慈到,又競受其補導之術,至寺人嚴峻往從問受,閹豎真無事于斯術也。

    人之逐聲,乃至于是。

    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術,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

    會和平病死,邕因葬之東陶。

    有書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送之。

    後弟子夏榮言其屍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寶書仙藥。

    劉向惑于鴻寶之說,君遊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謬,豈唯一人哉?(《三國志·華佗傳》注) ○自叙 初平之元,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