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二引九條、一百二十三引六條,《藝文類聚》六十引六條,《文選·七命》注引三條,《初學記》十引一條、二十二引二條,《六帖》二引一條、十三引二條,《禦覽》三百四十三引二條、三百四十六引一條,合訂成篇。
) ○論文 夫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裡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琏、東平劉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骥?于千裡,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乃作《論文》。
王粲長于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隽也。
應玚和而不壯,劉桢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
及其所善,揚班俦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又患暗于自見,謂已為賢。
夫文本同而末異。
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诔尚實,詩賦欲麗。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緻。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隐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文選》)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遊案衍,屈原之尚也。
浮沉漂淫,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
然原據托譬喻,其意周旋,綽有餘度矣。
長卿、子雲,意未能及已。
(《北堂書鈔》一百) 餘觀賈誼《過秦論》,發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滞義,洽以三代之風,潤以聖人之化,斯可謂作者矣。
(《禦覽》五百九十五) 李尤字伯宗,年少有文章。
賈逵薦尤,有相如、揚雄之風,拜蘭台令史,與劉珍等共撰《漢記》。
(《北堂書鈔》六十二) 議郎馬融以永興中帝獵廣成,融從。
是時北州遭水潦蝗蟲,融撰《上林頌》以諷。
(《藝文類聚》一百) ○論太宗 文帝慈孝,寬弘仁厚,躬修玄默,以儉帥下,奉生送終,事從約省。
美聲塞于宇宙,仁風暢于四海。
(《禦覽》八十八) 文帝思賢甚于饑渴,用人速于順流。
(《禦覽》八十八) 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幹戚;尉佗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幾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
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論孝武 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餘金錢,倉廪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
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
舉盛餘,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禅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阏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
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于救死扶傷,疲困于孕重堕殒。
元封初,躬執武節,告以天子自将,懼以兩越之誅,彼時号為威震匈奴矣。
(《藝文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八) ○論周成、漢昭 或有方周成王于漢昭帝者,餘以為周氏體聖考之休氣,禀賢妣之胎教,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故咳笑必含仁義之聲,觀聽必觌禮義之容,弘踐祚之義,隆太平之化,禮樂興于上,頌
(《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二引九條、一百二十三引六條,《藝文類聚》六十引六條,《文選·七命》注引三條,《初學記》十引一條、二十二引二條,《六帖》二引一條、十三引二條,《禦覽》三百四十三引二條、三百四十六引一條,合訂成篇。
) ○論文 夫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
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裡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琏、東平劉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骥?于千裡,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乃作《論文》。
王粲長于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隽也。
應玚和而不壯,劉桢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
及其所善,揚班俦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
又患暗于自見,謂已為賢。
夫文本同而末異。
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诔尚實,詩賦欲麗。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緻。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隐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文選》)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遊案衍,屈原之尚也。
浮沉漂淫,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
然原據托譬喻,其意周旋,綽有餘度矣。
長卿、子雲,意未能及已。
(《北堂書鈔》一百) 餘觀賈誼《過秦論》,發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滞義,洽以三代之風,潤以聖人之化,斯可謂作者矣。
(《禦覽》五百九十五) 李尤字伯宗,年少有文章。
賈逵薦尤,有相如、揚雄之風,拜蘭台令史,與劉珍等共撰《漢記》。
(《北堂書鈔》六十二) 議郎馬融以永興中帝獵廣成,融從。
是時北州遭水潦蝗蟲,融撰《上林頌》以諷。
(《藝文類聚》一百) ○論太宗 文帝慈孝,寬弘仁厚,躬修玄默,以儉帥下,奉生送終,事從約省。
美聲塞于宇宙,仁風暢于四海。
(《禦覽》八十八) 文帝思賢甚于饑渴,用人速于順流。
(《禦覽》八十八) 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幹戚;尉佗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幾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
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論孝武 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餘金錢,倉廪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
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餘。
舉盛餘,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禅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阏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
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于救死扶傷,疲困于孕重堕殒。
元封初,躬執武節,告以天子自将,懼以兩越之誅,彼時号為威震匈奴矣。
(《藝文類聚》十二,《禦覽》八十八) ○論周成、漢昭 或有方周成王于漢昭帝者,餘以為周氏體聖考之休氣,禀賢妣之胎教,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故咳笑必含仁義之聲,觀聽必觌禮義之容,弘踐祚之義,隆太平之化,禮樂興于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