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引《魏文帝集》)
○叙繁欽
上西征,餘守谯,繁欽從。
時薛訪車子能喉啭,與笳同音,欽箋還,與餘盛歎之。
雖過其實,而其文甚麗。
(《文選》繁欽《與魏文帝箋》注引《文帝集》) ○叙陳琳 上平定漢中,族父都護還書與餘,盛稱彼方土地形勢,觀其詞知陳琳所叙為也。
(《文選》陳孔璋《為曹洪與文帝書》注) ○誡子 父母于子,雖肝腸腐爛,為其掩避,不欲使鄉黨士友,聞其罪過。
然行之不改久矣,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難乎?(《禦覽》四百五十九) ○周成、漢昭論 或方周成王于漢昭帝,佥高成而下昭。
餘以為周成王體上聖之休氣,禀賢妣之贻誨,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口能言則行人稱辭,足能履則相者導儀,目厭威容之美,耳飽仁義之聲,所謂沈漬玄流,而沐浴清風者矣。
猶有咎悔:聆二叔之謗,使周公東遷。
皇天赫怒,顯明厥咎,猶啟諸金縢,稽諸國史,然後乃悟。
不亮周公之聖德,而信金縢之教言,豈不暗哉?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養惟蓋主,相則桀、光,體不承聖,化不胎育,保無仁孝之質,佐無隆平之治,所謂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
然而德與性成,行與體并,年在二七,早智夙達,發燕書之詐,亮霍光之誠,豈将有啟金縢,信國史,而後乃悟哉?使夫昭、成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貿臣而治,換樂而歌,則漢不獨少,周不獨多也。
(《藝文類聚》十二) ○太宗論 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幹戚;尉佗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幾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
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
(《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交友論 夫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
《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由此觀之,交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非特士友之志也。
(《初學記》十八引《魏文帝集》) ○連珠 蓋聞琴瑟高張則哀彈發,節士抗行則榮名至。
是以申胥流音于南極,蘇武揚聲于朔裔。
蓋聞四節異氣以成歲,君子殊道以成名,故微子奔走而顯,比幹剖心而榮。
蓋聞驽蹇服禦,良樂咨嗟,鉛刀剖截,歐冶歎息。
故少師幸而季梁懼,宰嚭任而伍員憂。
(《藝文類聚》五十七) ○五熟釜銘 於赫有魏,作漢藩輔。
厥相惟鐘,實幹心膂。
靖恭夙夜,匪遑安處。
百寮師師,楷茲度矩。
(《魏志·鐘繇傳》) ○露陌刀銘 於铄良刀,胡煉亶時。
譬諸麟角,靡所任茲。
不逢不若,永世寶持。
(《藝文類聚》六十,《初學記》二十二) ○曹蒼舒诔 惟建安十有二年五月甲戌,童子曹蒼舒卒。
嗚呼哀哉!乃作诔曰: 於惟淑弟,懿矣純良。
誕豐令質,荷天之光。
既哲且仁,爰柔克剛。
彼德之容,茲義肇行。
猗欤公子,終然允臧。
宜逢介祉,以永無疆。
如何昊天,凋斯俊英。
嗚呼哀哉!惟人之生,忽若朝露。
促促百年,亹行暮。
矧爾既夭,十三而卒。
何辜于天,景命不遂。
兼悲增傷,亻宅傺失氣。
永思長懷,哀爾罔極。
贻爾良妃,襚爾嘉服。
越以乙酉,宅彼城隅。
增丘峨峨,寝廟渠渠。
姻媾雲會,充路盈衢。
悠悠群司,岌岌其車。
傾都蕩邑,爰迄爾居。
魂而有靈,庶可以娛。
嗚呼哀哉!(《藝文類聚》四十五) ○武帝哀策文 痛神曜之幽潛,哀鼎俎之虛置。
舒皇德而詠思,遂腷臆以莅事。
矧乃小子,夙遭不造。
茕茕在疚,嗚呼皇考。
産我曷晚,棄我曷早。
群臣子輔,奪我哀願。
猥抑奔墓,俯就權變。
蔔葬既從,大隧既通。
漫漫長夜,窈窈玄宮。
有晦無明,曷有所窮。
鹵簿既整,三官骈羅。
前驅建旗,方相執戈。
棄此宮庭,陟彼山阿。
(《藝文類聚》十三) ○受禅告天文(延康元年十一月辛未)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并見。
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曆數,運終茲世。
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
漢主以神器宜授于臣,憲章有虞,緻位于丕。
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
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蠻夷君長,佥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
”丕祗承皇象,敢不欽承。
蔔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
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玺绶,告類于爾大神。
惟爾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魏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 ○失題 博覽群書。
(《書鈔》十二引《魏文帝集》)
時薛訪車子能喉啭,與笳同音,欽箋還,與餘盛歎之。
雖過其實,而其文甚麗。
(《文選》繁欽《與魏文帝箋》注引《文帝集》) ○叙陳琳 上平定漢中,族父都護還書與餘,盛稱彼方土地形勢,觀其詞知陳琳所叙為也。
(《文選》陳孔璋《為曹洪與文帝書》注) ○誡子 父母于子,雖肝腸腐爛,為其掩避,不欲使鄉黨士友,聞其罪過。
然行之不改久矣,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難乎?(《禦覽》四百五十九) ○周成、漢昭論 或方周成王于漢昭帝,佥高成而下昭。
餘以為周成王體上聖之休氣,禀賢妣之贻誨,周召為保傅,呂尚為太師,口能言則行人稱辭,足能履則相者導儀,目厭威容之美,耳飽仁義之聲,所謂沈漬玄流,而沐浴清風者矣。
猶有咎悔:聆二叔之謗,使周公東遷。
皇天赫怒,顯明厥咎,猶啟諸金縢,稽諸國史,然後乃悟。
不亮周公之聖德,而信金縢之教言,豈不暗哉?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養惟蓋主,相則桀、光,體不承聖,化不胎育,保無仁孝之質,佐無隆平之治,所謂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
然而德與性成,行與體并,年在二七,早智夙達,發燕書之詐,亮霍光之誠,豈将有啟金縢,信國史,而後乃悟哉?使夫昭、成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貿臣而治,換樂而歌,則漢不獨少,周不獨多也。
(《藝文類聚》十二) ○太宗論 昔有苗不賓,重華舞以幹戚;尉佗稱帝,孝文撫以恩德;吳王不朝,錫之幾杖以撫其意,而天下賴安。
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若賈誼之才敏,籌畫國政,特賢臣之器,管、晏之姿,豈若孝文大人之量哉。
(《魏志·文帝紀》注引《魏書》) ○交友論 夫陰陽交,萬物成;君臣交,邦國治;士庶交,德行光;同憂樂,共富貴,而友道備矣。
《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由此觀之,交乃人倫之本務,王道之大義,非特士友之志也。
(《初學記》十八引《魏文帝集》) ○連珠 蓋聞琴瑟高張則哀彈發,節士抗行則榮名至。
是以申胥流音于南極,蘇武揚聲于朔裔。
蓋聞四節異氣以成歲,君子殊道以成名,故微子奔走而顯,比幹剖心而榮。
蓋聞驽蹇服禦,良樂咨嗟,鉛刀剖截,歐冶歎息。
故少師幸而季梁懼,宰嚭任而伍員憂。
(《藝文類聚》五十七) ○五熟釜銘 於赫有魏,作漢藩輔。
厥相惟鐘,實幹心膂。
靖恭夙夜,匪遑安處。
百寮師師,楷茲度矩。
(《魏志·鐘繇傳》) ○露陌刀銘 於铄良刀,胡煉亶時。
譬諸麟角,靡所任茲。
不逢不若,永世寶持。
(《藝文類聚》六十,《初學記》二十二) ○曹蒼舒诔 惟建安十有二年五月甲戌,童子曹蒼舒卒。
嗚呼哀哉!乃作诔曰: 於惟淑弟,懿矣純良。
誕豐令質,荷天之光。
既哲且仁,爰柔克剛。
彼德之容,茲義肇行。
猗欤公子,終然允臧。
宜逢介祉,以永無疆。
如何昊天,凋斯俊英。
嗚呼哀哉!惟人之生,忽若朝露。
促促百年,亹行暮。
矧爾既夭,十三而卒。
何辜于天,景命不遂。
兼悲增傷,亻宅傺失氣。
永思長懷,哀爾罔極。
贻爾良妃,襚爾嘉服。
越以乙酉,宅彼城隅。
增丘峨峨,寝廟渠渠。
姻媾雲會,充路盈衢。
悠悠群司,岌岌其車。
傾都蕩邑,爰迄爾居。
魂而有靈,庶可以娛。
嗚呼哀哉!(《藝文類聚》四十五) ○武帝哀策文 痛神曜之幽潛,哀鼎俎之虛置。
舒皇德而詠思,遂腷臆以莅事。
矧乃小子,夙遭不造。
茕茕在疚,嗚呼皇考。
産我曷晚,棄我曷早。
群臣子輔,奪我哀願。
猥抑奔墓,俯就權變。
蔔葬既從,大隧既通。
漫漫長夜,窈窈玄宮。
有晦無明,曷有所窮。
鹵簿既整,三官骈羅。
前驅建旗,方相執戈。
棄此宮庭,陟彼山阿。
(《藝文類聚》十三) ○受禅告天文(延康元年十一月辛未)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并見。
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曆數,運終茲世。
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
漢主以神器宜授于臣,憲章有虞,緻位于丕。
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
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蠻夷君長,佥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
”丕祗承皇象,敢不欽承。
蔔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
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玺绶,告類于爾大神。
惟爾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魏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 ○失題 博覽群書。
(《書鈔》十二引《魏文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