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巡私記

關燈
書參知政事。

     初六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上疏陳恢複大計,以兵力太弱,請征西北諸藩兵入援。

    疏入,寝不報。

    哈剌公之言可謂先幾矣。

     初九曰,佶拜監察禦史之命。

    是曰,有狐數頭入行殿,直至禦座下。

    禦史大夫阿剌不沙見上,極言亡國之兆,上曰:“天意如此,朕将奈何?” 二十曰,上都大風,晝晦。

    是曰,中都地震。

     二十一曰,诏也速丞相屯全甯州。

    拜擴廓帖木兒中書右丞相,欲以内事委之也。

    擴廓公遣使至行在,始知西北消息。

    高麗國遣使貢歲币如舊例,且訴納哈出構兵之事,上優诏答之。

    佶奏高麗心懷兩端,不可恃為外援。

    疏入,不報。

     二十四曰至二十七曰,皆風霾,室中白晝燃燭。

     二月初一曰,大風,晝晦。

    以阿剌罕為樞密副使,撒裡蠻為中書平章政事。

    撒裡公嗜酒,不欲問時事,疏辭,不允。

     初三曰,賜宿衛軍士衣糧。

     初八曰,上不豫,辍朝。

     十三曰,上疾瘳。

     十五曰,也速丞相率精騎四萬抵通州,賊固守不下。

    诏也速公勿深入,恐賊乘虛内犯。

    未幾,遣左司郎中黃卓至軍中,賜也速公龍衣、禦酒,将士賞赉有差。

     二十二曰,佶谒哈剌公,留宴邸中。

    哈剌公言執政競市高麗婢,若忘社稷之為墟者,尤以撒裡平章為不稱職。

    佶曰:“公何不與上言之?”哈剌不答,意其有内援也。

     三月二曰,獵于近郊。

    初(此下有脫文)。

    皇太子請率精騎直搏大都,上不許。

     十八曰,遣工部侍郎得勒海谕高麗,賜高麗王龍衣、禦酒。

     二十曰,上不豫。

     二十二曰,以兀魯不花為中書參知政事,王信為上都留守。

     二十八曰,始召見群臣。

     夏四月一曰,诏晃火帖木兒、也速分道讨賊,恢複京師。

     初五曰,傳聞賊将常遇春率數将分道深入,上手诏戒嚴。

    侍禦史任忠敏疏請速幸和林,召集東西部諸藩為恢複之計。

     初六曰,也速丞相敗績于灤州。

     初十曰,忽都帖木兒由太禧院使拜上都留守。

     十四曰,□□遣人以手書至行在,省臣議斬之。

    上曰:“彼無罪,逐之可矣。

    ”上寬仁如此,宰相不能将順,緻海宇土崩,覆亡之罪固有所歸矣。

     五月初六曰,平章政事(此下有脫文)。

     自十四曰佶苦痢,請假養疴,至六月初旬始愈。

     十九曰,(此下有脫文)。

     六月初五曰,也速丞相與賊兵戰于全甯,賊首為常遇春,骁健有名,率步騎十萬入寇。

    也速公戰不利,退至大帽山。

     初七曰,敗書聞,上急召群臣議幸和林。

     初九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卒。

    哈剌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徐國公。

     十二曰,賊陷大甯州。

    中書右丞脫火赤逆戰,敗績,為賊所擒。

    脫公嗜酒,醉而踣于陣,士卒盡沒。

     十三曰,車駕幸應昌府,留河南王普化、中書平章政事鼎住守上都。

     十五曰,晃火帖木兒王與賊兵戰于新開嶺,大敗。

    王匹馬陷陣,死之。

     十七曰,賊陷上都。

    是曰,車駕至曲也腦兒,尚不知敗信。

     十八曰,诏擴廓帖木兒入援。

     二十曰,車駕至應昌。

     二十一曰,帝不豫。

     二十六曰,帝疾瘳,始議幸和林之計。

    觀音奴公建議令西邊諸将攻大同,賊顧後路,可以纾難。

    從之。

     八月初三曰,脫列伯、孔興等合兵攻大同。

     初四曰,我師敗績。

     初十曰,敗書聞,省臣請征擴廓帖木兒王入援,遣禦史中丞黑的赍手诏以往。

    應昌未經紅賊,城市尚完,惟六軍莅止,糧儲行罄。

    哈剌公屢言之,上亦無可為計也。

     九月二曰,複遣侍禦史雙雙征擴廓帖木兒王入援。

     初六曰,哈剌章公拜太保之命。

    公固辭,不許。

     初七曰,郡王阿憐歹入觐。

    诏郡王統五投下之衆屯于會州。

     二十五曰,也速丞相退保紅羅山。

     十月十一曰,□□遣人複以書來,诏屏之城外。

    以孛羅罕為(此下有脫文)。

     十一月十八曰,陝西行省左丞王公克勤至應昌。

    王公至擴廓王營中,擴廓附奏,請車駕速幸和林,勿以應昌為可恃之地。

     十九曰,帝不豫。

     十二月十二曰,帝始視朝。

     十四曰,封也速丞相為威定王。

     十八曰,禦史大夫朵朵卒,以三寶奴為禦史大夫。

     三十年正月初二曰,帝不豫。

    诏皇太子總軍國諸事。

     初九曰,诏觀音奴公赍手诏賜擴廓帖木兒王,征其入衛。

    觀音公奏請以監察禦史張佶從行,上允之。

     初十曰,佶從觀音公入見。

     十一曰,啟行。

     自二十八年閏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佶所知者撮其大要載之,以備異曰掌故。

    至密勿大政及軍旅之計,非小臣所得知者,姑缺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