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大雪連着下了好幾天,入冬以來第一場雪就成了不融化的積雪,這是個很罕見的現象。

    十天前也下了一次初雪,那隻是快天亮時零星下了一點,早上起來一看,已經融化得分不出是霜還是雪了。

     大家表面上好像可憐兮兮的,其實,越冬後的頭一個星期,由于濑山的這出不折不扣的喜劇,大家的嚴肅和悲怆竟一掃而光。

    濑山整天抱着電話,想方設法地尋求補救措施,終于他明白了自己必須是個滑雪健将,才有可能出山去,這對濑山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

     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公司關照妻子和孩子,他認識到現在除了求得同情外别無良策,索性誇大其詞地宣稱要抱着殉職的精神準備留在這裡。

    偷聽了電話的田代,跑來學給升聽時,笑得氣都喘不上來了。

     除濑山和一名炊事員外,在所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中數田代最小,他臉蛋紅紅的,整天活蹦亂跳。

    他很喜歡越冬的生活,像個睡覺前總要鬧一通的小娃娃似的,在由于陰暗的雪天而整天開着燈的屋子裡一個人窮折騰。

    顯然他相信自己是“被選拔出來的人”。

    “這樣的人最容易受不了苦的。

    ”升注視着這個笑得眼淚都出來了的充滿活力的小夥子。

     升羨慕他那種易受挫折的青春。

     “四年前,我像田代這麼大的時候,要比他老成多了。

    現在想起來真讓我害怕,那時我看女人時,總是在期待着她的某種反應。

    可以說我曾經是個相當可惡的少年吧。

    ” 升忘記了自己才二十七歲。

     在經驗豐富的炊事員的指揮下,沒有遮雨闆的玻璃窗外,全釘上了監獄一樣的木闆條。

    大家還修理了滑雪闆。

     雪後的早上,在滑雪之前,工程師們要先完成各自的工作。

    升和三個人穿上滑雪闆,去調查奧野川的流量,還有四個人去調查積雪量,剩下的人再加上濑山、司機和醫生用大飯勺似的木鋤清除屋頂的積雪。

     積雪有齊胸那麼深。

    冷冰冰的太陽普照着大地,四周的群山又清晰地浮現了出來。

    銀裝素裹的山巒巍然屹立,陽光照耀之處,騰起了朦胧的水蒸氣,山谷的暗影呈現出青綠色,以一種比紅葉覆蓋時更為原始的,猶如剛剛降生的姿态聳立在那裡。

     升一行滑到楓樹林的下面,樹梢上落下的雪團掉進了田代的脖子裡,涼得他直叫喚。

     他們來到了奧野川上遊的木箱索道橋。

    這是将一個淺淺的木箱吊在聯結兩岸的繩索上來渡河的裝置,木箱裡面隻能坐下一個人。

    兩岸的木樁旁豎着測量标杆,對岸有個蜂巢狀的自動測水器。

     大家脫掉了滑雪闆。

    岸邊的雪覆蓋在蘆葦上,很柔軟,靠近岸邊的地方結了一層薄冰,奧野川卻沒有一點凍冰的迹象,滔滔地流淌着。

    大家像少年人一樣,猜拳來決定先後順序,凍僵的手指笨拙地做出剪子的形狀。

     輪到升時,他接過田代遞給他的流速計,坐進了木箱,木箱搖晃得很厲害,大家扶着升坐穩。

     現在是一天之中山裡能見到太陽的一段有限的時間。

    升坐在搖來晃去的木箱裡,被繩索的反光和河水的波光晃得睜不開眼,隻覺得眼前仿佛一片耀眼的茫茫白雪。

    他恍然覺得無論自己掉到哪裡,都是在光照之中,不會感到疼痛的。

    升自己拽動着繩索,一點點接近了流心。

     “喂,就是那兒。

    ” 岸邊的田代向他喊道。

    升用凍僵的手将系着流速計的繩子朝河中放了下去…… 晚飯後,大夥圍着火爐聊天,中心人物是一向有着說不完的話題的升。

    升給人的印象是個很能山侃海聊的人,然而一談到水庫,他隻說了一句“人生都是虛的,隻有水庫才是實的”。

    這是他平時思考的閃現,他的這一過激而超越的思想,給年輕的人們以強烈的觸動。

     好容易适應了這裡生活的濑山,不能漠視這種思想泛濫,起而反擊。

    在他看來,升對問題的看法是對他的挑戰,乃至嘲弄。

    再加上搞技術的和搞管理的人之間一貫對峙的經驗,他感到對于技術與人之間的問題,有必要敦促人們徹底地反省。

     “你說水庫是實的?”他操着濃重的廣島腔急忙打斷了升的話。

     “水庫不就是鋼筋水泥嗎,它也是人造出來的呀。

    比方說,我兒子今年五歲,過十五年是二十歲,如果那時我兒子當了兵,上了戰場的話,追根尋源可以說是由于奧野川水庫的三十萬千瓦的最大發電量促進了軍需工業的發展。

    建設這個水庫時,他父親也參加了,這不就等于父親為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而幹活嗎?” “這不是杞人憂天嗎。

    ”有人說道。

     “沒錯。

    這就是水庫,是人為了人建造的。

    所以說水庫也不過是人際關系的一環哪。

    我們常說自然和科學的對立,這僅僅是抽象的表現。

    造出同樣形狀,同樣大小的中共的水庫和我們現在建的水庫完全不一樣。

    因為水庫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有所不同。

    ” “如果兩種都是用于軍需目的的電力開發的話,又有什麼不同呢?”又有一個人反駁道。

     “我不是共産主義者,我并沒有說中共的水庫用于和平的目的,我們的水庫不是。

    隻是我理解不了你們技術工作者的所謂理想主義。

    ” “因為你不是站在創造物質的立場上的。

    ”有人說。

     “這話不錯,創造物質的喜悅當然是符合人性的。

    然而,你們創造出來的東西并不是玫瑰花或假山石,而是有着經濟效用的,或者說本身就是具有經濟效用的東西。

    制造原子彈的人也有創造的喜悅。

    ” “聽你這意思,種玫瑰的人不想着玫瑰的刺會紮人,就種不出來了?”有人問道。

     “是啊,沒錯。

    創造的喜悅僅僅是人類的喜悅的時代已經和十九世紀的市民社會一起終結了。

    現在制作一次性的筷子,也不一定光是為了吃飯。

    出口到美國,或許會在某化學武器的實驗室中作為不良導體的鑷子而被使用也未可知。

    近來美國人也會用筷子了。

    總之不存在人類制造的東西這種東西,根本沒有工人式的良心制作的純粹的物質這種東西。

    物質不僅僅是物質,必定産生某種效用,無論科學的産物,還是藝術品,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介于某種關系而存在。

    何況像水庫這樣的,本身即效用的物質。

    我們無法知道它被用于什麼目的,你們制造它時可以具有技術工作者的良心,可是,對水庫所具有的各種關系視而不見地拼命幹活,就隻能說是愚蠢了。

    ” “那麼隻注意這些關系的人就沒有良心可言嗎?就是說除了政治性的目的意識外不可能有良心這一說了?”有人問。

     “對呀,”升終于開了口,“你隻承認不偏不倚的、無可無不可的良心,調和主義的良心,不負責任的良心,決不邁出自己桌子半步的良心,對吧。

    這就是坐辦公室的人的良心。

    你既然這麼說,那你們這些坐辦公室的人去建水庫好了。

    ” “你可真是不留情面啊,”從不生氣的濑山答道,“反正我已習慣于對沒有人情味的理想主義保持警惕的态度了。

    那麼你怎麼樣呢,不同意我說的抽象的技術工作者的良心,恐怕也不抱有政治性的目的意識,那麼你的理想主義的那種技術性的根據是什麼呢?” 升調皮地轉動着俊美而清澈的眼睛: “就是能夠變得盲目的才能。

    ” 升覺得且不說濑山濫用的“人性的”這樣不潔的詞語,實際上在人性主義包裹下的時代的技術裡,我們制造的東西也能實現神的意志,也能有益于人們的幸福安樂的調和,并具有使命感。

    我們的時代失去了這些是事實,然而如果沒有一些人投身其中,沒有一些人集中精力和熱情的話,有些工作是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