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鳳姐的專權及其末路(1)
關燈
小
中
大
在榮府之中,管理家務的是賈琏。
賈琏乃是纨袴公子,隻知鬥雞走狗,終日優遊。
其妻鳳姐能夠揣摩賈母心理,先意承志,博得賈母信任,于是管家的權就歸屬于鳳姐。
吾研究中國曆史,凡婦女掌握大權的,往往發生問題。
所謂唯物史觀、唯心史觀對于中國曆史都套不上,最多隻能應用唯性史觀,以說明中國曆史的變遷。
三代之亡,亡于女禍。
西漢之亡,亡于元帝之後王氏。
她壽命太長,信任娘家子弟,王氏一門前後有五大司馬陸續輔政,終則王莽造作符命,篡取漢的天下(《漢書》卷九十八《元後傳》)。
東漢之亡,亡于外戚與閹宦的鬥争,外戚之能秉持朝政,由于幼主即位,權歸母後(東漢自章帝始,皇統屢絕,外藩入繼,故母後并非幼主之生母)。
母後欲鞏固自己的政權,無不委用父兄,以寄腹心。
及至天子壯大,要收歸大權,就與宦官結合,誅戮外戚。
最後由于十常侍之兇恣日積,引起黨锢之禍,人心由思漢變為恨漢,漢祚遂亡。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晉雖統一天下,但武帝有季常之癖,楊後受賈充妻郭氏之賄,堅持要立賈女為太子(惠帝)妃(《晉書》卷三十一《武元楊皇後傳》)。
惠帝即位,王衍貴為三公,妻子郭氏為賈後之親,常借中宮之勢,聚斂無厭,好幹預人事(同上卷四十三《王衍傳》)。
政事敗壞,遂有八王之亂,及後來五胡亂華。
經南北朝而至隋唐,隋之亡也,亡于獨孤後廢太子勇,而立炀帝(《隋書》卷三十六《文獻獨孤皇後傳》及卷四十五《房陵王勇傳》)。
唐之衰也,因玄宗寵楊貴妃,任用楊國忠為相,激成安史之亂,自茲而後,藩鎮跋扈,唐室式微而至于亡。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由五代而至于宋,宋之黨争開始于宮廷問題,仁宗欲廢立郭皇後,一方有呂夷簡一派之贊成,他方有範仲淹一派之反對,交相诋毀,而朋黨之論興矣。
經英宗、神宗而至哲宗、徽宗,朋黨之争雖與女禍無關,而均由母後聽政與天子之意見不合而起哲宗初立,英宗宣仁高皇後(神宗母,哲宗曾祖母)聽政,起用舊黨,罷黜新黨。
每大臣奏事,皆取法于宣仁後,哲宗有言,或無對者。
哲宗心甚怏怏;親政之後,就驅逐舊黨,起用新黨。
哲宗崩殂,徽宗(神宗子)入承大統,神宗欽聖向皇後聽政,廢除新政,而用舊黨。
此時徽宗年已十八,看到大臣唯太後之意見是視,所以親政之後,又起用新黨,而逐舊黨。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
由元元自成吉思汗崩後,皇位往往虛懸至數年之久,此蓋皇後與宗室關于繼統之人為誰,意見不能一緻。
自是而後,每一帝崩,無不發生繼嗣問題,而引起宗室内讧及大臣争權之事。
參閱拙著上揭書。
至明明在憲宗時已有萬貴妃之擾亂内庭(《明史》卷一百十三《萬貴妃傳》),神宗末年以後,三案之争則與鄭貴妃及李選侍有關,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由明至清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之亂政,衆所熟知。
,政治問題多少均與後宮有關。
這不是說婦女握權,必生禍亂,而是說禍亂之生常起源于皇後或皇妃之握權。
然則婦女握權,何以發生禍亂?古代婦女與今日婦女不同,今日男女平等,女子可與男子受同等的教育。
古代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婦女多不讀書。
鳳姐謂探春“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第五十五回)。
賈母告訴巧姐:“好孩子,你媽媽是不認得字的。
”(第九十二回)均可證明鳳姐未曾讀書。
婦女縱曾讀書,也是一知半解,不識大體。
且深居閨房之内,不知外間情形,一旦有權在手,便為所欲為,重者禍國,輕者害家,鳳姐就是一個例子。
據《紅樓夢》所述:“鳳姐素日最愛攬事,好賣弄能幹。
”(第十三回)其性格,可從尤二姐和小厮興兒的對話看出: (興兒)又說:“提起來,我們奶奶(鳳姐)的事,告訴不得奶奶(尤二姐)。
他心裡歹毒,口裡尖快。
……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沒有不恨他的……隻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
他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人敢攔他。
……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說,他先抓尖兒。
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錯了,他就一縮頭,推到别人身上去,他還在旁邊撥火兒。
……”尤二姐笑道:“……我還要找了你奶奶去呢。
”興兒連忙搖手,說:“奶奶千萬别去!我告訴奶奶,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着,腳底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二姐笑道:“我隻以理待他,他敢怎麼着我?”興兒道:“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凡丫頭們跟前,二爺多看一眼,他有本事當着爺打個爛羊頭似的!”(第六十五回) 案鳳姐的性格,不但今日,就在古代,不但婦女,就是男人,都可令人憎惡。
她若是男人,出去做官,也許可以爬上很高地位,但必是一位奸臣。
餘據《紅樓夢》所述,分析鳳姐的性格,而歸納為下列三種: 一是奸猾。
鳳姐伺候賈母,極盡奉承之能事,而不露出逢迎的形迹,隻能稱其斑衣戲彩。
不但當時在場的人,就是今日閱讀《紅樓夢》的人,也覺得鳳姐可愛,難怪賈母受其蠱惑,聽其自由
賈琏乃是纨袴公子,隻知鬥雞走狗,終日優遊。
其妻鳳姐能夠揣摩賈母心理,先意承志,博得賈母信任,于是管家的權就歸屬于鳳姐。
吾研究中國曆史,凡婦女掌握大權的,往往發生問題。
所謂唯物史觀、唯心史觀對于中國曆史都套不上,最多隻能應用唯性史觀,以說明中國曆史的變遷。
三代之亡,亡于女禍。
西漢之亡,亡于元帝之後王氏。
她壽命太長,信任娘家子弟,王氏一門前後有五大司馬陸續輔政,終則王莽造作符命,篡取漢的天下(《漢書》卷九十八《元後傳》)。
東漢之亡,亡于外戚與閹宦的鬥争,外戚之能秉持朝政,由于幼主即位,權歸母後(東漢自章帝始,皇統屢絕,外藩入繼,故母後并非幼主之生母)。
母後欲鞏固自己的政權,無不委用父兄,以寄腹心。
及至天子壯大,要收歸大權,就與宦官結合,誅戮外戚。
最後由于十常侍之兇恣日積,引起黨锢之禍,人心由思漢變為恨漢,漢祚遂亡。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晉雖統一天下,但武帝有季常之癖,楊後受賈充妻郭氏之賄,堅持要立賈女為太子(惠帝)妃(《晉書》卷三十一《武元楊皇後傳》)。
惠帝即位,王衍貴為三公,妻子郭氏為賈後之親,常借中宮之勢,聚斂無厭,好幹預人事(同上卷四十三《王衍傳》)。
政事敗壞,遂有八王之亂,及後來五胡亂華。
經南北朝而至隋唐,隋之亡也,亡于獨孤後廢太子勇,而立炀帝(《隋書》卷三十六《文獻獨孤皇後傳》及卷四十五《房陵王勇傳》)。
唐之衰也,因玄宗寵楊貴妃,任用楊國忠為相,激成安史之亂,自茲而後,藩鎮跋扈,唐室式微而至于亡。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由五代而至于宋,宋之黨争開始于宮廷問題,仁宗欲廢立郭皇後,一方有呂夷簡一派之贊成,他方有範仲淹一派之反對,交相诋毀,而朋黨之論興矣。
經英宗、神宗而至哲宗、徽宗,朋黨之争雖與女禍無關,而均由母後聽政與天子之意見不合而起哲宗初立,英宗宣仁高皇後(神宗母,哲宗曾祖母)聽政,起用舊黨,罷黜新黨。
每大臣奏事,皆取法于宣仁後,哲宗有言,或無對者。
哲宗心甚怏怏;親政之後,就驅逐舊黨,起用新黨。
哲宗崩殂,徽宗(神宗子)入承大統,神宗欽聖向皇後聽政,廢除新政,而用舊黨。
此時徽宗年已十八,看到大臣唯太後之意見是視,所以親政之後,又起用新黨,而逐舊黨。
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
由元元自成吉思汗崩後,皇位往往虛懸至數年之久,此蓋皇後與宗室關于繼統之人為誰,意見不能一緻。
自是而後,每一帝崩,無不發生繼嗣問題,而引起宗室内讧及大臣争權之事。
參閱拙著上揭書。
至明明在憲宗時已有萬貴妃之擾亂内庭(《明史》卷一百十三《萬貴妃傳》),神宗末年以後,三案之争則與鄭貴妃及李選侍有關,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由明至清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之亂政,衆所熟知。
,政治問題多少均與後宮有關。
這不是說婦女握權,必生禍亂,而是說禍亂之生常起源于皇後或皇妃之握權。
然則婦女握權,何以發生禍亂?古代婦女與今日婦女不同,今日男女平等,女子可與男子受同等的教育。
古代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婦女多不讀書。
鳳姐謂探春“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第五十五回)。
賈母告訴巧姐:“好孩子,你媽媽是不認得字的。
”(第九十二回)均可證明鳳姐未曾讀書。
婦女縱曾讀書,也是一知半解,不識大體。
且深居閨房之内,不知外間情形,一旦有權在手,便為所欲為,重者禍國,輕者害家,鳳姐就是一個例子。
據《紅樓夢》所述:“鳳姐素日最愛攬事,好賣弄能幹。
”(第十三回)其性格,可從尤二姐和小厮興兒的對話看出: (興兒)又說:“提起來,我們奶奶(鳳姐)的事,告訴不得奶奶(尤二姐)。
他心裡歹毒,口裡尖快。
……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沒有不恨他的……隻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
他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人敢攔他。
……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說,他先抓尖兒。
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錯了,他就一縮頭,推到别人身上去,他還在旁邊撥火兒。
……”尤二姐笑道:“……我還要找了你奶奶去呢。
”興兒連忙搖手,說:“奶奶千萬别去!我告訴奶奶,一輩子不見他才好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着,腳底下就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二姐笑道:“我隻以理待他,他敢怎麼着我?”興兒道:“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凡丫頭們跟前,二爺多看一眼,他有本事當着爺打個爛羊頭似的!”(第六十五回) 案鳳姐的性格,不但今日,就在古代,不但婦女,就是男人,都可令人憎惡。
她若是男人,出去做官,也許可以爬上很高地位,但必是一位奸臣。
餘據《紅樓夢》所述,分析鳳姐的性格,而歸納為下列三種: 一是奸猾。
鳳姐伺候賈母,極盡奉承之能事,而不露出逢迎的形迹,隻能稱其斑衣戲彩。
不但當時在場的人,就是今日閱讀《紅樓夢》的人,也覺得鳳姐可愛,難怪賈母受其蠱惑,聽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