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百日政權與滑鐵盧戰役
關燈
小
中
大
障制度。
拿破侖的行為是否真誠,我們不得而知。
但事實上,沒有人相信他是真誠的。
拿破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地表達和平意願,都無人相信。
得知他從厄爾巴島回來的消息後,反法同盟暫時停止了分歧。
反法同盟宣布拿破侖即位為非法行為,同時出動軍隊入侵法蘭西,企圖鎮壓這位&ldquo篡位者&rdquo。
于是,拿破侖面臨着與整個歐洲的武裝力量對抗的局面。
他決定勇敢面對這即将到來的暴風雨。
不管批評者們如何評判,他都做出了偉大的、名副其實的努力。
他既沒有向民衆求助,也沒有企圖複蘇1793年的記憶。
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拿破侖雖然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激情,但仍然不遺餘力。
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那是因為這場戰争的性質與國民公會時期獲勝的那場戰争的性質毫無共同之處。
幸運的是,在上一次反法戰争中被俘的成千上萬的法軍士兵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拿破侖利用這些老兵優化了法軍資源,将勢單力薄的法軍變成了一支不少于六十萬人的強大力量,而且其中二十萬人已經準備好随時參加戰鬥。
現在,拿破侖面前有兩個計劃:要麼等待反法同盟軍進攻巴黎,因為他早已加強防禦;要麼發動突襲,分散反法同盟軍的兵力,并逐一擊破。
最終,他決定堅持一貫的戰略思路,采取第二個計劃。
也許這個計劃在當時看來并不明智,但它還是非常出色的。
反法同盟軍入侵的最前線是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和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率領的兩支軍隊,他們在從斯凱爾特河到默茲河的比利時境内安營。
當他們沿法蘭西邊境分散開時,法軍就有機會向他們發起猛烈突襲。
而此時,這兩支反法同盟軍的援軍仍遠在易北河和奧得河。
因此,攻擊和分裂敵對陣營的這支先頭部隊并逐個摧毀它們,這個目标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如果在這個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誰又能保證接下來的曆史會如何呢?盡管拿破侖的軍隊處于劣勢,但許多著名的戰役已經證明拿破侖有能力在危急情況下扭轉運勢。
1815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拿破侖開始了這場破釜沉舟之戰。
法軍各支隊以精湛的戰術實施佯動,從而隐藏了真實目的。
法軍各支隊迅速從裡爾趕到梅茨會合的同時,帝國衛隊也從巴黎向前推進。
拿破侖的目的就是将部隊秘密集合起來,然後向比利時軍隊發動突襲。
1815年6月12日,拿破侖率軍離開首都。
到1815年6月14日傍晚,整個法軍在緊挨着桑布爾河岸的法蘭西邊境集合。
法軍大約由十三萬人組成。
雖然旺代的突然起義使拿破侖失去了兩萬多将士,而且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與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軍隊人數達二十二萬人之衆,但拿破侖的成功經驗令他相信自己有希望獲得精彩的勝利。
1815年6月15日上午,法軍開始行動。
法軍的行動雖然被普魯士軍隊的巧妙計策拖延了,但前進的速度仍舊很驚人。
經過桑布爾和占領沙勒羅伊後,法軍直奔反法同盟軍中線,也就是從那慕爾到布魯塞爾的大道。
正如拿破侖預料的那樣,此處的防守确實很薄弱。
天亮之前,法軍已經到達哥斯利,盡管沒有達到拿破侖所期望的那麼遠,但也占據了最有利的位置,并能輕易到達敵人的前哨所在地&mdash&mdash那裡的敵軍力量還不夠集中,相當薄弱。
1815年6月16日,法軍再次前進。
以勇猛著稱的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急于戰鬥,盡管自身軍隊松散且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叮囑他不要采取冒險行動,但他還是向在利尼附近的拿破侖宣戰。
這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交戰,戰鬥雙方都士氣激昂。
最終,拿破侖智勝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
主力部隊受到沉重打擊的普魯士軍隊損失慘重,被逐出了戰場。
同時,奈伊在誇特布拉斯以西幾英裡的地方襲擊了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
盡管這位英軍将領無法為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提供援助,但他卻成功地牽制住了奈伊,并且保護了普魯士軍隊的側翼免受法軍攻擊,否則利尼可能會變成第二個耶拿。
不過,一個意外事件破壞了這個圓滿的結果。
奈伊在後方留下了一部分力量。
身在利尼的拿破侖得知奈伊所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于是命令奈伊所留下的這一部分力量出擊,協助奈伊完成
拿破侖的行為是否真誠,我們不得而知。
但事實上,沒有人相信他是真誠的。
拿破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地表達和平意願,都無人相信。
得知他從厄爾巴島回來的消息後,反法同盟暫時停止了分歧。
反法同盟宣布拿破侖即位為非法行為,同時出動軍隊入侵法蘭西,企圖鎮壓這位&ldquo篡位者&rdquo。
于是,拿破侖面臨着與整個歐洲的武裝力量對抗的局面。
他決定勇敢面對這即将到來的暴風雨。
不管批評者們如何評判,他都做出了偉大的、名副其實的努力。
他既沒有向民衆求助,也沒有企圖複蘇1793年的記憶。
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拿破侖雖然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激情,但仍然不遺餘力。
雖然他最終失敗了,但那是因為這場戰争的性質與國民公會時期獲勝的那場戰争的性質毫無共同之處。
幸運的是,在上一次反法戰争中被俘的成千上萬的法軍士兵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拿破侖利用這些老兵優化了法軍資源,将勢單力薄的法軍變成了一支不少于六十萬人的強大力量,而且其中二十萬人已經準備好随時參加戰鬥。
現在,拿破侖面前有兩個計劃:要麼等待反法同盟軍進攻巴黎,因為他早已加強防禦;要麼發動突襲,分散反法同盟軍的兵力,并逐一擊破。
最終,他決定堅持一貫的戰略思路,采取第二個計劃。
也許這個計劃在當時看來并不明智,但它還是非常出色的。
反法同盟軍入侵的最前線是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和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率領的兩支軍隊,他們在從斯凱爾特河到默茲河的比利時境内安營。
當他們沿法蘭西邊境分散開時,法軍就有機會向他們發起猛烈突襲。
而此時,這兩支反法同盟軍的援軍仍遠在易北河和奧得河。
因此,攻擊和分裂敵對陣營的這支先頭部隊并逐個摧毀它們,這個目标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如果在這個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誰又能保證接下來的曆史會如何呢?盡管拿破侖的軍隊處于劣勢,但許多著名的戰役已經證明拿破侖有能力在危急情況下扭轉運勢。
1815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拿破侖開始了這場破釜沉舟之戰。
法軍各支隊以精湛的戰術實施佯動,從而隐藏了真實目的。
法軍各支隊迅速從裡爾趕到梅茨會合的同時,帝國衛隊也從巴黎向前推進。
拿破侖的目的就是将部隊秘密集合起來,然後向比利時軍隊發動突襲。
1815年6月12日,拿破侖率軍離開首都。
到1815年6月14日傍晚,整個法軍在緊挨着桑布爾河岸的法蘭西邊境集合。
法軍大約由十三萬人組成。
雖然旺代的突然起義使拿破侖失去了兩萬多将士,而且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與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軍隊人數達二十二萬人之衆,但拿破侖的成功經驗令他相信自己有希望獲得精彩的勝利。
1815年6月15日上午,法軍開始行動。
法軍的行動雖然被普魯士軍隊的巧妙計策拖延了,但前進的速度仍舊很驚人。
經過桑布爾和占領沙勒羅伊後,法軍直奔反法同盟軍中線,也就是從那慕爾到布魯塞爾的大道。
正如拿破侖預料的那樣,此處的防守确實很薄弱。
天亮之前,法軍已經到達哥斯利,盡管沒有達到拿破侖所期望的那麼遠,但也占據了最有利的位置,并能輕易到達敵人的前哨所在地&mdash&mdash那裡的敵軍力量還不夠集中,相當薄弱。
1815年6月16日,法軍再次前進。
以勇猛著稱的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急于戰鬥,盡管自身軍隊松散且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叮囑他不要采取冒險行動,但他還是向在利尼附近的拿破侖宣戰。
這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交戰,戰鬥雙方都士氣激昂。
最終,拿破侖智勝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
主力部隊受到沉重打擊的普魯士軍隊損失慘重,被逐出了戰場。
同時,奈伊在誇特布拉斯以西幾英裡的地方襲擊了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
盡管這位英軍将領無法為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提供援助,但他卻成功地牽制住了奈伊,并且保護了普魯士軍隊的側翼免受法軍攻擊,否則利尼可能會變成第二個耶拿。
不過,一個意外事件破壞了這個圓滿的結果。
奈伊在後方留下了一部分力量。
身在利尼的拿破侖得知奈伊所取得的進展非常有限,于是命令奈伊所留下的這一部分力量出擊,協助奈伊完成